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臭氧对主要储粮害虫的熏蒸效果及其与磷化氢抗性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臭氧发生装置测定浓度为0.84 g/m^3臭氧对5种主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玉米象、锈赤扁谷盗、谷蠹)的熏蒸效果,及对具有不同磷化氢抗性的赤拟谷盗(抗性系数为1.7~862.7)和杂拟谷盗(抗性系数为2.3~144.7)的毒力效果,并统计分析了试虫经臭氧熏蒸1 h后在不同时间内的行为状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0.84 g/m^3臭氧浓度下,5种害虫对臭氧均具有较强敏感性,其LT50在0.58~1.53 h,其中谷蠹对臭氧的耐受性相对最强;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不同磷化氢抗性品系对臭氧的敏感性差异较小,表明磷化氢与臭氧无交互抗性。经臭氧熏蒸1 h后,试虫有正常爬行、非正常爬行和死亡3种行为状态,其中较大比例的试虫(24%~66%)处于非正常爬行状态,且持续时间较长,约10 d后此部分试虫恢复正常或死亡。结果表明,臭氧对储粮害虫具有高效性和广谱性,且与磷化氢无交互抗性,可作为储粮害虫防治及磷化氢抗性治理药剂。  相似文献   

2.
为初步了解硅藻土对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以及与害虫磷化氢抗性发生发展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直接拌粮法(设置剂量梯度为0?0.2?0.4?0.6 g/kg和 0.8 g/kg)测定硅藻土对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谷蠹?玉米象的防治效果, 以及磷化氢抗性杂拟谷盗(抗性倍数为 2.3~144.7)对硅藻土的敏感性差异; 除此之外, 本研究还分析了0.4 g/kg硅藻土在 4 种粮食(小麦?玉米?大豆?稻谷)中对赤拟谷盗的杀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剂量(0.2~0.8 g/kg)的硅藻土均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杀死上述 5种储粮害虫, 不同储粮害虫对硅藻土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其中杂拟谷盗对硅藻土的耐受性最强, 玉米象对硅藻土最为敏感?除个别品系外, 不同磷化氢抗性品系的杂拟谷盗对硅藻土的敏感性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且与磷化氢抗性无关; 硅藻土在不同粮食中对害虫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 7 d后, 死亡率为 13%~98%), 其中在大豆中对赤拟谷盗的杀虫效果最强, 在玉米中对其作用效果不明显?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硅藻土对主要储粮害虫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且对抗磷化氢的杂拟谷盗具有良好的致死效果?因此, 硅藻土具备成为储粮害虫防治及其磷化氢抗性治理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贮粮害虫的危害与简易除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荫初 《植物医生》2001,14(5):25-25
一、贮粮害虫的危害贮粮是人们日常最需要的食品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又是农作物增产的内因。目前国内已发现贮粮害虫有110余种 ,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麦蛾、谷蠹、米象、玉米象、大谷盗、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和赤拟谷盗、杂拟谷盗、一点谷螟等。麦蛾、谷蠹、米象、玉米象和大谷盗等以蛀食柚、米、麦类、玉米、高粱和豆类为主 ,食害整粒原粮 ;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则以上述害虫吃剩的碎粮粉屑为生 ;而赤拟谷盗、杂拟谷盗、一点谷螟等既危害粉粮 ,又危害整粒原粮。这些害虫 ,一般繁殖能力强 ,发育迅速。如麦蛾1年发生6代 ,米…  相似文献   

4.
谷虫净防治储粮害虫效果好谷虫净是以中草药为主的储粮害虫防治剂,经省级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检测,属实际无毒级,对人畜安全可靠。1993年我地进行不同药剂防治仓虫(玉米象、赤拟谷盗、麦蛾)效果试验。设谷虫净粉剂以0.5公斤分别防治400、500、600公...  相似文献   

5.
1980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对进口美国小麦船(“启明”、“云海”,“裕宁”轮),分别进行机器深层扦样检验,现将检验到的害虫情况作简单介绍。这几条船上发现害虫有锈赤扁谷盗、谷蠹、玉米象、米象。锈赤扁谷盗虫口密度为最高,其次是谷蠹,玉米象和米象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6.
运用微胶囊技术把氰戊菊酯与毒死蜱原药包裹在囊中,然后与涂料制成0.5%、1.0%、2,0%、5.0%杀虫涂料,经试验,2.0%~5.0%的微胶囊杀虫涂料对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y、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oznensis L,杀灭率为100%,对书虱Atropus pulsatoria Linnaeus、螨Acarus类杀灭率在90%以上,1.0%的杀虫涂料对以上害虫杀灭率在90%以上,进口杀虫涂料对谷蠹、玉米象、赤拟谷盗杀灭率在85%以上,但对书虱、螨类无效。经成本核算,若采用3%新型杀虫涂料,成本仅为进口杀虫涂料的29.1~33.3%。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杀灭菊酯四种农药对米象,赤拟谷盗和谷蠹的防治效果及残效。所有供试农药,即使用量2ppm,在一年内对仓贮小麦均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甲酸乙酯对三种主要仓储害虫的熏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甲酸乙酯对仓储害虫的实际控制效果,避免二氧化碳对熏蒸作用的影响,该研究利用循环熏蒸系统(FTFS),测定甲酸乙酯对米象、赤拟谷盗、谷蠹三种主要仓储害虫混合虫态的熏蒸作用.结果表明:在25℃、70%RH条件下,甲酸乙酯43.34、80.72、99.08、117.74、146.49mg/L 熏蒸处理6 h,对赤拟谷盗和谷蠹混合虫态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死亡率大于95.96%;甲酸乙酯80.72、99.08、117.74、146.49mg/L处理对米象混合虫态的杀虫效果较好.甲酸乙酯对米象蛹的杀虫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1975年和1977年,我们在西藏樟木口岸执行了进口尼泊尔大米的植物检疫任务。在检疫检验中截获的害虫如表1。主要种类是米象、玉米象、锯谷盗、大眼锯谷盗、赤拟谷盗。这几种共占截获害虫的80%以上。其中米象和大眼锯谷盗是我国近  相似文献   

10.
黄花蒿粗提物对几种害虫拒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黄花镐为原料进行浸提,经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花蒿Artenisia annua L.粗提物对供试的6种害虫均具有拒食性。其中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赤拟谷盗Thibolium castaneum Herbst、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拒食性极强,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棉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及豇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 也具有较强的巨食性。使用黄花蒿粗提物时,以稀释500倍和800倍效果最好,处理与对照之间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03~2015年我国进口木薯干截获有害生物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进境木薯干检验检疫工作提供参考。通过分析显示,进境木薯干截获有害生物主要来源国家为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疫情种类包括昆虫、杂草、真菌、线虫、螨类以及其他有害生物共计6大类。全国口岸在进境木薯干中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30种、364种次,全部为昆虫和杂草。赤拟谷盗、咖啡豆象、谷蠹、锈赤扁谷盗、长头谷盗、仓潜、黑菌虫、孢坚甲、黑小长蠹、小菌虫、米扁虫、玉米象、锯谷盗等仓储类害虫截获次数较高。本文针对木薯干疫情截获情况,提出了进境木薯干检疫的相关建议,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入。  相似文献   

12.
以稻谷、小麦或玉米重量百万分之3或5的林丹粉剂(含有99%以上γ-异构体的工业品六六六)拌合,在多种不同的储藏条件下,已足以有效地防治米象、谷蠹、长角扁谷盗和拟谷盗等储粮害虫,药效可达一年之久。以百万分之5的林丹处理过的储粮,经过一年的储藏,按照我国地方习惯加工成熟食品米饭、馒头、窝头等,相当的林丹残留量为百万分之0、0.05—0.57、1.03—1.10。试验证明用百万分之5的林丹拌合稻谷防治储粳害虫具有以下的特点:储粮经脱壳、精碾、淘洗、蒸煮成米饭之后,原拌入的林丹己无残留或接近于无残留。一年的大白鼠和豚鼠饲养,证明饲料中若含有百万分之5以下的林丹,对于以上两种动物的发育和内脏组织完全无害。  相似文献   

13.
在发展中国家,农户贮藏的谷物(如玉米、高梁)受害虫的危害造成大量损失。农户贮藏环境中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现在由于农民普遍使用改良的玉米新品种,而这些品种在贮藏时又易受害虫为害,所以,必须对这些害虫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种群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能显著抑制两种贮粮害虫种群的增长。雷公藤总生物碱浓度大于500mg/kg,33d时玉米象成虫死亡率高于90.83%,67d时混药饲喂的下一代(F1代),其种群抑制率在96.70%以上;其中500mg/kg处理组存活成虫在未混药饲喂条件下,其F1代种群抑制率达80.10%。雷公藤总生物碱浓度在100-1000mg/kg范围内,对赤拟谷盗成虫无明显的致死效应,但可显著抑制其种群的增殖。当处理浓度为250mg/kg时,对赤拟谷盗的种群抑制率为54.94%;处理浓度升至500mg/kg时,种群抑制率高达98.02%。  相似文献   

15.
在储粮容量7000t的高大平房仓空仓内,设置一个高7.50 m、直径300mm的熏蒸室,分别在7.50m、5.61m、3.74m、1.87m和0.1m的高度放置试虫,先后从0.10m、3.74m和7.50m的高度施药,测定了甲酸乙酯对处于不同高度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和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成虫的杀虫效果。结果为:在0.10m高度施药,甲酸乙酯对于靠近施药点的试虫可完全致死,而在1.87m及其以上高度处的害虫死亡率均显著低于施药点的死亡率。在高度3.74m处施药,施药点及其以下两种害虫的死亡率均显著大于施药点以上的害虫死亡率,3.74m及其以下的谷蠹均完全死亡,赤拟谷盗的死亡率则出现了0.1m处100%,1.87m和3.74m处则分别只有96.7%和81%。经7.50m高度施药,0.10m高度处的害虫死亡率达100%,且害虫死亡率出现自下而上递减的结果。本实验表明,作为熏蒸剂的甲酸乙酯在空间被施用后,静态条件下向上扩散且有效杀虫的高度小于2m;在高空施药后主要扩散趋势为向下运动(下沉),对施药点以下的害虫效果较好,建...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我国输入批量最大的食用粮食品种,本文针对随小麦输入可能传播的害虫,讨论分析作为输入小麦粮食所构成的有害生物扩散的潜在风险.通过初步的定量分析,提出输入小麦粮食可能传带危险性综合评价值较高15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包括谷斑皮蠹、大谷蠹、野豌豆象、阔鼻谷象、墨西哥拟叩甲、澳洲蛛甲、谷象、拟肾斑皮蠹、肾斑皮蠹、黑森瘿蚊、麦小长蝽、麦茎蜂、欧洲麦茎蜂、麦扁盾蝽、褐拟谷盗.建议这些害虫应考虑作为输入小麦时重点检疫的害虫种类并提出对输入小麦传带害虫的风险管理的初步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86年6月29日,我科在罗湖旅检现场截获一包小麦(250克),经检验鉴定,发现有假高梁和毒麦两种检疫对象,同时还有黑粉菌属、镰刀菌属、交链孢属、谷蠹、玉米象、赤拟谷盗、暹罗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大紫草、白花曼陀罗、黑球芥、野燕麦、白毛茛、养麦蔓、齿尔小酸梅等病、虫、草。此批小麦系作中药用、俗称稃麦。是在收获时在风柜二口子漏出的不实籽粒,感染病虫杂草的密度极大。今后在旅客携带输入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中必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1983年11月,中国种子公司自美国进口大豆、向日葵、小麦、大麦种子,计4类11个品种。除大麦409来自亚利桑那州外;大麦400、大麦401、及其它种子分别来自美国其他几个州。经检验,在向日葵、大麦、小麦内发现赤拟谷盗、锯谷盗、玉米象、谷蠹等,唯在来自亚利桑那州的大麦409内发现了斑皮蠹 Trogderma sp.幼虫。1982年1月,中国种子公司曾从美国进口红花、大豆、冬小麦、长绒棉种子,计4类10个品种。也唯独在来自亚利桑那州的长绒棉种子内发现了斑皮蠹幼虫。  相似文献   

19.
设计特制的药室,评价2—乙酰—1—吡咯啉和天然露兜树(pandanus amaryllifdiusRoxb.)叶提取物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的引诱作用表明:在放有纸丸的米罐笼内,赤拟谷盗表现出寻觅安全岛的行为,但无芳香味的大米引诱的赤拟谷盗明显增多(P<0.05);而用2—乙酰—1—吡咯啉(不同浓度)处理无芳香味大米者,较不处理的多引诱赤拟谷盗35%~70%。其中1.0ppb的诱虫作用最强。研究发现,天然露兜树叶提取物的诱虫作用与0.0001~0.1 ppb的2—乙酰—1—吡咯啉的诱虫作用相当。天然露兜树提取物作为一种潜在的害虫控制工具,其价值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硫酰氟处理集装箱害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传带害虫的集装箱用硫酰氟(SO_2F_2)进行熏蒸杀虫试验,摸索了一套快速、安全、行之有效的熏蒸杀虫方法。投药方式以定量小钢瓶装一次投完,20英尺标准集装箱投药时间不超过1分钟,40英尺箱约2分钟。在气温22℃以上,静止状态的集装箱,投药量18g/m~3,处理4小时;运行途中的集装箱,投药量20g/m~2,处理4小时,对谷斑皮蠹(Trogoderma granarium)、赤拟谷盗(Ttibolium ferrugineum)、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脊胸露尾甲(Carpophilus dimidiatus)及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成虫、幼虫及蛹的熏蒸效果均达100%,安全试验,散气解吸30分钟集装箱内硫酰氟残留浓度为0.61ppm,并用豚鼠测试未发现异常。因此,散气解吸30分钟作为安全散气解吸时间参考值。 近年来,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仅文锦渡口岸每年就有数十万只集装箱入境,集装箱载货复杂,周转于世界各地,有些来自疫区,传带害虫的机率极高。据我口岸1990年和1991年对入境414个集装箱调查带虫率平均为31.79%,查获46种害虫的成虫、幼虫及蛹,其中有谷斑皮蠹、菜豆象及双钩异翅位蠹等国家禁止传入的危险性害虫。目前,对集装箱快速灭虫处理,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按常规熏蒸不能满足口岸繁忙运作的实际需要,因此寻求方便实用的有效处理方法,已成为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