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棚养蚕是在传统养蚕技术上的一次革新,是为了适应我县蚕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省力化发展而被重点推广的一项新的养蚕技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传统养蚕基本上是在室内进行,户平饲养量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近年来建湖县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蚕农迫切需要一项省工、省力、方便、高效的养蚕新技术,大棚养蚕技术运而生,并通过不断的完善、探索、总结,大棚养蚕技术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2.
大棚养蚕是在传统养蚕技术上的一次革新,是为了适应建湖县蚕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省力化发展而被重点推广的一项新的养蚕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传统养蚕基本上是在室内进行,户平饲养量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近年来该县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蚕农迫切需要一项省工、省力、方便、高效的养蚕新技术,大棚养蚕技术由于有上述的优点而深受蚕农的欢迎,通过不断完善、探索、总结,大棚养蚕技术日趋完善。根据笔者的多年经验,结合建湖县地理、气候及该县目前大棚养蚕的现状,将大棚养蚕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归纳,供同行及蚕农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室外大棚条桑育是一种具有省工、节本、增产等特点的新型养蚕方法.该技术在我市一经推广就引起广大蚕农的浓厚兴趣.笔者利用2000年春在洪泽县三河镇进行技术推广的机会对该镇部分蚕农室外大棚条桑育和传统养蚕的效益进行了调查对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养蚕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家庭妇女,在这种情况下,我县的室外大棚推广很快,凡养蚕两张以上的,都是大棚养蚕。2004年春,有大棚2100个,在重点养蚕区大棚蚕达95%以上,蚕农普遍反映大棚养蚕的产茧量从原来的25~30kg/张,提高到35—40kg/张,发病率下降了5%,蚕农真切体会到大棚养蚕的好处。现在又有蚕农为了更省事,待小蚕一出共育室就直接放进大棚。  相似文献   

5.
大棚养蚕是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革,现已为大多数蚕农接受。在建湖县涌现出一批使用大棚养蚕技术而获得高产、高效益的典型,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由于蚕农大棚的搭建方式、质量存在差异,养蚕成绩迥然不同,特别是秋季。近几年  相似文献   

6.
朱瑞芬 《江苏蚕业》2002,24(3):43-45
<正>室外大棚条桑育养蚕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质量效益、社会效益。该项技术1999~2001年在我县金南、银集、陈桥等7个重点乡镇进行试点示范,现已向全县推广,深受广大蚕农欢迎并乐于接受的一项新技术。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是规模化养蚕的发展方向,必将对我省蚕桑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辉  邓欢 《广西蚕业》2012,(3):14-17
通过蚕房与塑料大棚的建造成本和养蚕成绩的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成本较低的大棚养蚕方式能有效地提高蚕农抵抗投资风险的能力,而且采用塑料大棚育和传统蚕房育的张种产茧量和茧丝质量成绩基本相当,同时大棚养蚕还具有省工、省力、节约成本、优质高效等特点,与在蚕房养蚕对比优势明显,并详述大棚养蚕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大棚养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省工省力,利于规模化生产的养蚕方式。蚂蚁由于它的体积小、数量多,成为了大棚养蚕的大敌,其危害相当严重。对于刚开始进行大棚养蚕的蚕农来说,往往在发生危害时不知如何处理,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生产中较常用的灭蚁方法介绍给蚕农以供参  相似文献   

9.
罗志平  吴奇 《四川蚕业》2004,32(4):44-45,48
我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曾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但近年来,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农村养蚕劳动力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探索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蚕茧质量,使蚕农达到省力增效的目的,今秋我站在蚕桑主产乡镇酉溪镇15村6社进行了方格蔟、塑料折蔟自动化上蔟试点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室外大棚养蚕是近年来为适应现代蚕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需要而涌现出的一种可有效解决规模养蚕大户设施和劳力不足矛盾的新型养蚕形式.近年来,各地同行对各种类型的简易蚕房和大棚养蚕进行了探讨和试养,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地域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在技术操作上有较大差异.从海宁市近3年大棚养蚕调查结果和蚕农的反映看,竹架大棚因温度适宜、通风良好、产量稳定、造价偏低和可兼营其他养殖业等优点得到蚕农的欢迎和业内专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蚕桑生产面临着比较效益的竞争 ,如何适应形势 ,只有走省力化养蚕这条路。我县孙窑乡跃港村一组蚕农谢国贤 ,从 1 989年起率先搞起了塑料大棚养蚕 ,到1 994年又发展到九川村、旺渡村等 ,几十户蚕农年饲养量近千张种。利用蔬菜大棚作蚕室 ,春夏秋季饲养地蚕 ,冬季在大棚内种植返季节蔬菜 ,起到充分利用大棚 ,达到养蚕省工、省本、增产增收 ,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目的。现将大棚养蚕方法介绍如下 :1 塑料大棚的构置建塑料大棚宜选地势较高的地方 ,四周要开挖好排水沟 ,棚宽 6~ 7m,南北向 ,高 1 .8~ 2 .0 m,长度不…  相似文献   

12.
大棚养蚕生产在陕北推广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农村生产实际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下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残人员,文化素质差,难以完成大蚕期繁重的体力劳动,也无法改变秋蚕多病的现状,我县积极组织蚕桑技术人员,在借鉴外地大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从2006年春开始在涧镇南家峁苗圃进行试验示范,用3年的时间已逐步探索出了符合我县实际,深受蚕农欢迎的陕北大棚养蚕技术.  相似文献   

13.
室外塑料大棚养蚕具有投资少、用工省、保湿好、通风畅等优点。大棚采用地面少回育,可节省蚕匾等蚕具和养蚕用工各50%以上,解决了农户蚕室、蚕具不足和劳力紧张的问题,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现将室外塑料大棚养蚕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蚕区采取塑料大棚养蚕模式,每年10月下旬到来年4月中旬养蚕大棚都处于闲置状态,利用蚕沙腐殖质在养蚕大棚闲置期栽培羊肚菌,可增加蚕农经济收益。介绍了晚秋蚕饲养结束后及时进行蚕具蚕架整理、微喷设施加装、棚内地面整理等养蚕大棚的整理工作,说明了蚕沙预处理、培养基配方与菌种选择、羊肚菌播种、外源营养袋制作与摆放、田间发菇和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及注意事项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 养蚕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养蚕业提出了集约化和省力化的要求,现行的养蚕方法占地多,劳动强度大,技术方面也较陈旧,制约了蚕桑生产的发展,1997年我县在盘湾镇南盘村进行了五龄大棚地蚕条桑育的试验,之后向其它重点蚕区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深受蚕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推广省力化大棚养蚕技术是解决农村养蚕设施不足、劳动力紧张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大棚养蚕在棠张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近年来,棠张镇蚕桑技术人员和养殖科技户一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利用养蚕塑料大棚种植农作物和反季节蔬菜新技术,并在后谷堆村200余户示范推广,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蚕农将闲置期的养蚕大棚,见缝插针,种植蔬菜、食用菌,通过对大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养蚕大棚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使大棚养蚕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蚕规模的不断扩大,蚕室、蚕具紧张的矛盾日渐突出,重点蚕区纷纷在探索大棚养蚕技术.泾县于1998年就曾进行了大棚养蚕试验,但未获得较为成熟的技术,一时不为蚕农所接受.笔者有兴趣作进一步研究,于年初带领养蚕大户赴江苏如东考察学习,回来后,结合本县实际,选择在琴溪镇进行大棚养蚕新式的进一步探讨,取得了比较理想效果,现将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活动养蚕大棚的定制与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兵 《北方蚕业》2005,26(2):43-44
近年来,为顺应市场和蚕农要求,推广标准、省力化养蚕新技术,针对目前我县蚕农户均养蚕规模不大,农村蚕室紧张,人蚕共居,不利消毒防病和不方便条桑育、地蚕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实施的实际,我们蚕桑服务中心组,最近成功制造出了新型标准活动养蚕大棚,并在2004年春投入示范推广。现将具体定制与使用技术介绍如下:1定制的规格标准与建造标准活动养蚕棚采用钢管作骨架,利用弯头三通作连接件,棚盖采用高级防雨、防晒材料。根据目前我县蚕户大部分季养蚕2~3张的现状,大棚面积设计为3.5m宽、8m长、内净面积28m2。用条桑育或地蚕育可养蚕1~1.5张;搭建两层,则每棚可养蚕2张以上,如养蚕还多,亦可按用户要求定制或可购买多个连棚使用。1.1选址选在房前屋后或桑园地内,便于采叶喂蚕,要求防风遮阴,防雨高燥。1.2建棚建棚时先按要求将构件组装成棚架,然后夯埋六根棚柱,并分别用铁丝做拉索,把六根棚柱拉紧固定好,最后把棚布盖上,上盖遮阳网,按要求扎紧即可。1.3棚内处理棚建好后,可在四周柱脚上拉铁丝把棚布下方固定,并在棚内或棚外作土堰防雨入棚,棚外要挖好排水沟。棚内地面平整后,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以便消毒和养蚕。1.4消毒防病蚕儿进棚前3~5d...  相似文献   

19.
"实施大田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淳安蚕桑产业的发展,淳安蚕桑呈现出勃勃生机.由于蚕茧质量效益较好,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高,随着户均养蚕规模在不断扩大,养蚕设施紧张、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也愈加突出,淳安蚕农迫切需要应用一种简单易行、成本较小、劳动强度较低的饲养新模式.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应用大棚养蚕技术是实现浙江省蚕桑"西进"和加快淳安蚕桑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2003年在全县10个蚕桑重点乡镇实施大棚养蚕技术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昌平 《蚕桑通报》2002,33(4):51-51
大棚养蚕是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在我镇的推广和使用已有6~7年时间,并为绝大多数蚕农所接受,普及率达到60%以上,涌现出一批大棚养蚕的高产典型。大棚养蚕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有效地改变了蚕座的环境条件,达到了稀放饱食高产的目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是,由于大棚的建造上存在的问题,在不良气候环境,养蚕成绩迥然不同。笔者对许南、芦河两村2000年两秋大棚蚕饲养情况。作了调查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