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完全双列和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其中以单株产量、株高、千粒重的优势效应最高。每穗小穗数、穗长和每穗粒数次之,单株穗数最低,A系杂种单株产量和每穗粒数的杂种优势低于B系杂种,恢复系的恢复力低是影响A系杂种产量优势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是由三个产量构成因素相互补充,其优势相互积累的结果,而产量构成因素中又以千粒重和穗粒数的优势较强。因此,着重于提高千粒重和增加每穗粒数较易于获得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表明:七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十分显著,说明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这七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影响显著。但每株穗数,每穗小穗数和单粒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与特殊配合力方差的比值(gca/sca)较小,而其它四个性状的方差比值较大,这表明每株穗数、每穗小穗和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基因的共同制约,而其他四个性状的大部分遗传变异则与加性基因有关。单株产量的配合力效应是产量因素配合力互作的结果。因此,选配组合时应注意双亲产量因素的配合力均高或至少能够互补。雄性不育胞质对杂交小麦的配合力无明显影响,而恢复系的恢复力以及不育胞质与育性恢复基因的互作是造成A系杂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配合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据此,可在未转育不育系和恢复系之前测定其轮回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转育过程中淘汰难以恢复的不育系和恢复力低的恢复系,以便减少培育恢复系和不育系的工作量,用B系杂种代替A系杂种的配合力测定,以避免和减少对A系杂种配合力的歪曲。旗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统计量不能作为予测产量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6×4不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F_1及其亲本,采用稳定性分析和配合力分析的方法对盐碱地和正常地子粒产量杂种优势表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作为一个整体在单株粒重方面对土壤环境的反应比亲本稳定,低产田种植杂种比亲本更为有利。单株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方面杂种比亲本对土壤环境反应敏感,在适于表现其遗传能力的环境中杂种表现更加充分。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即特殊配合力效应。杂种的主要性状如单株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单株子粒产量较高的杂种优势都表现在非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或特殊配合力方差与一般配合力方差的比值较高的土壤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6份不育系和6份恢复系材料为亲本,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36份向日葵杂交组合,对其组合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的亲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份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株高、茎粗、叶片数、盘径、百粒质量、粗蛋白各性状同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但基因非加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单盘实粒数、单株产量、粗脂肪等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主导;广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百粒质量单株产量单盘实粒数。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与向日葵杂交组合竞争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强优势组合特点是双亲或亲本之一具有较高的GCA效应或SCA效应。12份亲本材料中,恢复系X3639R、318R、LD5009R在单株产量、农艺性状、单盘实粒数均表现为较大的正向GCA效应值;不育系S10-390-3A、S10-336-2A、S10-390-1A在百粒质量、单株产量、粗脂肪、粗蛋白方面均表现为较大的正向GCA效应值,故均为较好的亲本材料。此外,除茎粗外,恢复系的GCA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明显高于不育系。向日葵杂交组合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存在广泛的杂种优势。叶片、单盘实粒数、单株产量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66.13%、73.58%、61.17%。粗蛋白平均超亲优势值为68.96%,各性状正向超亲优势组合数超过83%。  相似文献   

4.
选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龙S以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Y58S和广占63S作母本,与农艺性状优良的4个恢复系配制12个杂交组合,研究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龙S的杂种一代单株产量显著超过对照威优46,比对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的增加,比Y58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较高,比广占63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穗数较多.2)龙S在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生物产量上的一般配合力值高于Y58S和广占63S,杂种一代表现有效穗多、每穗粒数较多和产量较高.3)龙S杂种一代在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充实度、千粒重和生物产量上表现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相似文献   

5.
双低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3个双低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与 2 2个品种以NCII法配制 6 6个杂交组合。连续 2年试验结果表明 ,F1与其亲本间单株产量、种子含油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两性状的平均优势范围分别为 5 .5 0 %~ 6 4.11%和 - 1.5 5 %~ 7.44 %,种子含油量杂种优势弱于单株产量。在单株产量的 3个主要构成因素中 ,全株总角果数杂种优势最强 ,每果粒数次之 ,千粒重最弱。单株产量存在明显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同时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 ,而种子含油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 ;配制组合时 ,对前一类性状可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进行亲本选择 ,而对后一类性状可根据两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之和进行亲本选择。  相似文献   

6.
用6个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5个新育成和1个对照)和6个恢复系组成6×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杂种F1的表现中比特殊配合力效应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各不育系单株产量的GCA效应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Y27S、117S、118S的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属Ⅰ、Ⅱ类亲本,有效穗数、播始历期和全生育期属Ⅲ、Ⅳ类亲本,可用作选配早熟高产大穗型组合的亲本;B30S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属Ⅰ类亲本,可用作选配多穗型组合的亲本。各性状的群体配合力方差组成中,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占57.72%,非加性效应占42.28%,相差不大,其余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产量及生育期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个湖南近年审定的三系不育系与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具有代表性的5个籼型三系恢复系配组,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对获得的20个组合进行单株产量、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以及杂种F1优势表现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产量、全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由可遗传的基因加性效应和不可遗传的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2)单株产量、全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不育系三香A较好,恢复系以416较好。(3)亲本单株产量、全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4)综合评价20个杂交组合,三香优416、丰源A/283,丰源A/502有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6×4不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F1及其亲本,采用稳定性分析和配合力分析的方法对盐碱地和正常地子粒产量杂种优势表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作为一个整体在单株粒重方面对土壤环境的反应比亲本稳定,低产田种杂种比亲本更为有利。单株生物学产理和收获指数方面杂种比亲本对土壤环境反应敏感,在适于表现其遗传能力的环境中杂种表现更加充分。杂和中优势主要来源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即特殊配合力效应。杂种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5个品质亲本与7个农艺亲本杂交组成5×7 NC Ⅱ设计,分析了普通小麦品质及其它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1.杂种优势:产量及产量性状具有较大的正向杂种优势。籽粒蛋白含量、面筋含量及沉淀值等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低于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其中籽粒蛋白含量和面筋含量主要表现负向优势,而沉淀值主要是正向优势。2.配合力: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千粒重、株高及有效小穗数主要受基因加性遗传效应影响。沉淀值、单株粒重及单株粒数既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又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内双亲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因性状不同表现有很大差异,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同亲本本身的发现没有必然的联系。讨论了配合力在亲本选配中的作用,并对参试亲本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利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重离子诱变早熟突变体M85S的潜在育种价值,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早熟突变体M85S的特征特性及其所配组的F_1代产量构成性状体现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利用2个光温敏水稻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按2×8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组,对亲本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状区组间差异不显著,组合间差异极显著,说明组合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12个性状的遗传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遗传关系复杂。M85S播始历期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值为负值(-2.40%),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值为正(0.18%),表现为正效应。播始历期、有效穗数、一次枝梗数、穗长、千粒重和粒长的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占绝对高的比例,基因的遗传效应占主导作用;株高、总粒数、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的群体特殊配合力方差占绝对高的比例,环境效应占主导作用。12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粒长播始历期千粒重总粒数穗长实粒数粒宽一次枝梗数有效穗数单株产量结实率株高。综合两个条件,在试验中所组配的16个杂交F_1代中,根据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与一般配合力可知,M85S/创香5号与M85S/航恢1179两个组合较符合早熟与丰产的要求,可见M85S是水稻育种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早熟种质资源,可从遗传上间接协调早熟与丰产矛盾。  相似文献   

11.
以6×6双列杂交的15个杂交组合的F1、F2代及相应的6个亲本为试验材料,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侧枝长、茎蔓干重和百果重等4个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非加性效应的作用较小;总分枝数和单株果重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品种间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明显,在花生高产品种选育时,应选用单株果重一般配合力较高的品种做亲本;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指标均为正的可作组合选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特早熟陆地棉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其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五个亲本品种的产量、早熟和纤维品质等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相当显著,纤维品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环境因素对各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代的产量性状以皮棉产量的优势最强,平均为30.71%;子棉产量的优势次之,平均为25.02%;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的平均优势分别为16.47%、4.30%和4.10%。生育期和霜前花率等早熟性状F1代的优势比较明显,均表现早熟。纤维品质性状优势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3.
几个转基因抗虫水稻种质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转双价抗虫基因水稻种质与5个非抗虫恢复系材料为亲本,按NC II设计配制杂交组合,分析7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所考查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有效穗、穗长和每穗粒数等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千粒重、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受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影响较大。(2)非抗虫恢复系对杂种一代的性状形成起主要作用。(3)亲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自身的表现值则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在育种研究中必须注意亲本自身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4.
以9份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72个双列杂交组合为试材,对玉米自交系及杂交一代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淀粉含量、容重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而产量受基因非加性效应影响占主导地位。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出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在选配杂交组合时,不仅要注意对一般配合力的选择,还应注意对其特殊配合力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5.
豌豆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4×6不完全双列杂交组成的24个F1豌豆(P.sativum)杂交组合8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表明,各性状配合力效应不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也各异;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决定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的高低及其协调;加性和非加性效应都很重要,但株高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单株粒重、百粒重等七个性状表现为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三交种的优势表现及其配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观察杂交水稻三交种的产量优势表现,并对株高等13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方差分析。部分三交种产量极显著高于对应的单交种。三交种单株产量与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和配合力总效应值均呈极显著相关。剑叶长以基因非加性效应的作用为主;千粒重、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虽然基因加性效应大于非加性效应,但后者仍占相当的比重;株高、抽穗期、主穗长、结实率、剑叶宽、粒长、粒宽和粒形以基因加性效应的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7.
T型杂种小麦单株产量和蛋白质产量表现正向杂种优势,蛋白质含量表现无优势,产量优势表现与生物产量优势和收获指数优势有关,生物产量优势高于收获指数优势,所研究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但其在遗传总方差中的相对重要性因性状而异,克穗粒数、氮收获指数和顺面积持续期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净同化率、比叶重、穗草比、谷叶比和收获指数既受加性效应又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块茎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mira等10个马铃薯品种的2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块茎产量等8个块茎性状的群体遗传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单个块茎重遗传的父本遗传力达56.7%,淀粉含量遗传的母本遗传力和亲本问非加性效应分别达40.5%、44.9%,皮色、块茎产量和结薯数遗传的非加性效应分别达69.1%、82.8%、88.8%;肉色、块茎外观和薯形遗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在42.2%—57.8%之间,相差不大。两个亲本(至少有一个)的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杂交实生籽组合的方法是马铃薯遗传育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茄子产量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8个茄子母本材料和8个茄子父本材料以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共获得杂交组合64个,对茄子早期产量和总产量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期产量、总产量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E9508×E9312和E9508×E9318早期产量和总产量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是两个较有利用前景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6个单,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作为亲本,研究了14个产量、品质性状的超亲优势和12个性状的配合力,同时计算了单株种子产量优势强度和其它11个性状优势强度间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结果表明:a.甘蓝型油菜F_1杂种的超亲优势普遍存在,以单株种子产量平均超亲优势值最高,分别为37.1%和34.3%;亲本不同来源(亚洲油菜×欧洲油菜)的组合表现的绝对值和超亲优势在主要农艺性状方面高于来源相同的(亚洲油菜×亚洲油菜或欧洲油菜×欧洲油菜)组合.b.12个性状的g. c. a. 方差和s. c. a方差均十分显着,说明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这些性状的的遗传变异影响显著.c.甘蓝型油菜单株产量的配合力效应是产量直接构成因素配合力互补的结果。特殊配合力效应与超亲优势关系密切,可以用s. c. a. 效应大致预测杂种优势,而g. c. a. 效应与其后代的超亲优势之间无明显规律可循。d.单株种子产量超亲优势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超亲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性状优势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