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台湾桂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台湾桂竹竹鞭垂直分布绝大部分在0~30cm土层中,竹鞭生物量与鞭段数、鞭长、鞭径呈正相关,并有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壮芽比例是1龄竹鞭的较少,随鞭龄加大而增多,之后又逐渐减少.冬笋多发生在2~6龄竹鞭上,鞭梢在冬季呈休眠状态,到第二年笋长竹后继续生长.如果鞭梢死亡,其附近1~2个壮芽萌发形成新岔鞭.  相似文献   

2.
1毛竹的生物学特性 1.1竹鞭的生长特性 竹鞭生长主要是鞭梢(又叫鞭笋)生长.鞭梢由坚硬的鞭箨包被,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中,1年间鞭梢的钻行生长可达4~5米,方向变化不大,起伏扭曲也很小.竹鞭粗壮节稀,芽肥根多,有利于出大笋,长大竹.  相似文献   

3.
该文报道苦竹林不同经营模式下竹鞭生长的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有效鞭长、鞭径、鞭节长、鞭重及其所占比例、饱满芽数量及其所占比例,B林分都优于A林分。B林分地下竹鞭生长及其质量较好,有利于提高苦竹林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提高苦竹林的产量和质量,在做好地上部分管理的同时,须加强地下部分管理,为苦竹林生长发育提供宽松舒适的地下空间,培育苦竹丰产林。  相似文献   

4.
毛竹的生物学特性与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鞭生长主要是鞭梢(又叫鞭笋)生长。鞭梢由坚硬的鞭箨包被,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中,1年间鞭梢的钻行生长可达4-5米,方向变化不大,起伏扭曲也很小。竹鞭粗壮节稀,芽肥根多,有利于出大笋,长大竹。  相似文献   

5.
【目的】鞭段容器育苗是培育地被竹优质绿化苗的重要手段,但鞭段长度和径级对地被竹容器苗生长质量的影响尚不清楚,揭示地被竹地下鞭养分对鞭长和鞭径的响应规律,从而筛选出适于地被竹鞭段容器育苗的鞭长和鞭径组合,为生产培育高质量地被竹鞭段容器苗提供参考。【方法】以一年生菲黄竹(Sasa auricoma)鞭段为试材,选取细鞭(D1,鞭径为(2.67±0.32)mm)、粗鞭(D2,鞭径为(5.20±0.46)mm)2种径级的竹鞭开展3种鞭段长度(L1,3 cm;L2,6 cm;L3,9 cm)6种处理的埋鞭育苗试验,测定菲黄竹地下鞭C、N、P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等。【结果】鞭长和鞭径对菲黄竹母鞭C、N、P含量和C∶N∶P、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含量有明显影响,且交互作用显著,鞭径效应具有明显的鞭长水平依赖性。但鞭长、鞭径及其交互作用仅对新鞭的淀粉、SC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C、N、P、可溶性糖、NSC、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以及C∶N∶P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鞭长和鞭径对菲黄竹鞭段容器育苗的母鞭养分含量有明显影响,但对新鞭的影响较小,存在新鞭养分供应优先的生长机制。建议菲黄竹容器育苗时选择鞭径5 mm、鞭长6 cm左右的鞭段。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密度为 2 2 5株 /hm2 ,375株 /hm2 ,6 0 0株 /hm2 的 3种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裸地种竹和原近熟杉木林 (现杉木已采伐 )套种毛竹等 5种林分的成活率、新竹及竹鞭生长指标分析研究表明 :各种经营模式中 ,杉木近熟林套种有利于提高毛竹成活率及长竹率 ,但发笋长竹数以裸地种竹为最多 ;新竹的生长以原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的林分为最好 ,其次是杉木密度为 2 2 5株 /hm2 ,375株 /hm2 的近熟杉木林、裸地种竹和杉木密度为 6 0 0株 /hm2 的林分 ;单根竹鞭长和鞭节长有随林分郁闭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而总鞭长、竹鞭数及竹鞭断梢率则相反 ;鞭深的分布变化不很明显 ,但有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变浅的趋势 ;从更新杉木林分看 ,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以杉木密度为 2 2 5株 /hm2 的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新造毛竹林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移栽母竹新造毛竹林竹鞭生长的调查,得出造林当年新发竹鞭直径1.47cm,鞭长0.967m,鞭节长3.16cm,断梢率最低(9.167%),第二年新鞭鞭径1.918cm,鞭长2.170m,鞭节长4.48cm,断梢率最大(73.792%),第三年鞭径为2.042cm,鞭长1.755m,鞭节长4.45cm,断梢率52.667%.各年度竹鞭鞭径、鞭长、鞭节长和断梢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常规密度(495或630株/hm2)下,移栽母竹新造毛竹林两年即可实现地下郁闭(抽鞭8.97条/株,竹鞭扩展直径达6.274m).研究结果可为新造毛竹林的密度确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雷竹引种后地下鞭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雷竹引各后地下鞭生长发育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雷竹地下鞭生长发育和分布存在空间规律性变化。鞭龄及土层深度对鞭长的影响显著。鞭龄对壮芽数及出笋芽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竹鞭节位第6-20节段上出笋最多,竹鞭节位对出笋芽数的影响达显著性水平。竹鞭生长方向以顺坡向下的最多。跳鞭露出地面的部分,竹鞭直径细小且节密,无发笋现象,应及时覆土。母竹地径与竹鞭直径,及竹眉高直径与竹笋地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适当地挖掘鞭梢以促进岔鞭数目,同进竹鞭长度以1-2m为宜。松土、除草、施肥和适宜厚度的覆盖有利于鞭的生长和单位面积笋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毛竹林笋期管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林,竹连鞭,鞭生笋,笋成竹,竹养鞭,循环增殖,不断发展.毛竹地下茎(竹鞭)先端的幼嫩部分和鞭节上膨大的芽称之为笋.毛竹笋按其着生部位,生长时期和生长方式可分为鞭笋、冬笋、春笋、大年笋和小年笋.鞭笋是竹鞭在春、夏、秋季横向生长的先端幼嫩部分.冬笋是竹鞭节上的芽,从夏末秋初开始膨大生长至冬季逐渐肥大,因冬季气温低在地下缓慢生长的笋称之冬笋.春笋是冬笋在春季气温回升,生长加速突出地面,在地上生长的笋.毛竹林大量发笋长竹的当年称大年笋,反之为小年笋.笋是新竹新鞭和实现毛竹林新老更替的基础,是维持毛竹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之关键,搞好笋期管护和合理挖笋是毛竹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鞭笋又称鞭梢,是鞭的先端部分,具有很强的顶端优势,对竹鞭芽有着抑制作用,可使其处于休眠状态。鞭梢生长活动期5~6个月,在疏松肥润的土壤中鞭梢生长非常快,一年可达4~5m。鞭梢生长具有趋松性、趋肥性及趋阳性。鞭梢生长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抗旱种源,为滇重楼抗旱种源筛选及种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种源(温带种源、南亚热带种源和北热带种源)的滇重楼为试验材料,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对比分析充足水分(W0)、轻度干旱(W1)和重度干旱(W2)3个水分梯度下,不同种源滇重楼根茎叶性状、生物量分配及总皂苷产量等性状的变异,并对抗旱种源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水分显著影响滇重楼地上、地下多个性状(P<0.05,下同)。干旱胁迫下,3个种源滇重楼的根茎、须根及茎和叶的鲜重、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干旱胁迫加剧,温带种源根质比降低;南亚热带种源和北热带种源根质比则呈升高趋势;所有种源中,南亚热带种源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药用部位生物量(W0:6.16±2.78 g、W1:4.78±1.51 g和W2:2.98±0.59 g)及总皂苷产量(W0:60.51±28.23 mg、W1:45.96±16.88 mg和W2:13.62±2.51 mg)最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茎粗、茎鲜重、茎生物量、叶鲜重、叶生物量、叶长和叶宽与滇重楼根及根茎部位的鲜重、生物量及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种源W1处理的植株根茎直径、根茎长、须根直径、须根长、须根数、茎鲜重、茎生物量、叶鲜重、叶生物量、叶片含水率、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明显高于W2处理;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的株高、叶长、叶宽、茎鲜重、须根长、须根数的VIP值>1.0,表明上述性状对干旱胁迫较敏感。【结论】综合分析地下器官生物量和总皂苷产量,南亚热带滇重楼抗旱性最佳;其高产优质性状在未来抗旱优良种源培育中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对来自8个省(区)的25个南酸枣种源在浙江余杭和福建邵武进行了造林试验。4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南酸枣的树高、胸径、分叉高和分叉数4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树高和胸径在2地点均有中等以上广义遗传力;树高、胸径和分叉高3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并且种源与地点间交互效应达极显著水平;邵武点树高、胸径和分叉高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经度则未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而分叉数与种源地理经度、纬度间以及与树高、胸径和分叉高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余杭点则只有胸径与经度刚达显著相关,树高、胸径与种源地理纬度以及树高与经度均未达显著负相关。根据树高和胸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上犹、乐昌、贺州3个在2地点幼林期均表现较速生和在邵武点表现突出的容县种源,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初步将种源划分为2个大区:亚热带中南部速生种源区和亚热带中北部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相似文献   

13.
两种源多油辣木苗期生长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元江县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地区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印度和缅甸两种源多油辣木苗期生长量的连续观测,比较实生苗株高、地径、枝下高、冠幅、开花数和结实量等指标,研究多油辣木苗期生长规律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播种到1年生期间两种源多油辣木的株高、地径、枝下高和开花数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各个时期的生长速率略微不同。两种源多油辣木的冠幅和结实量有较大的差别,印度种源1年生实生苗的冠幅东西向、南北向分别比缅甸种源高12.5%、16.9%,结实量是缅甸种源的5倍,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源多油辣木的冠幅和结实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分析 9个毛竹种源 1 996年新竹呼吸性状 ,结果表明 :各种源暗呼吸速率年平均值变化幅度为 0 .8875~ 1 .8630 mg CO2 · dm-2 · h-1,总体上南带 >中带 >北带 ;光呼吸在 1 a中有 5月份和 1 2月份 2个高峰值 ,也同样呈现南带 >中带 >北带的变化 ;各种源 CO2 补偿点曲线变化表现不一致 ,但年平均值波动幅度不大 ,变动范围为 91~ 1 1 2 μL·L-1,有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趋势 ;各种源带呈现南带 >中带 >北带的变化趋势 ;各种源光合系数普遍呈现 7~ 1 0月较大 ,年平均值排序为北带 >中带 >南带 ,其光合作用产额有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毛竹种源春笋生长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观测毛竹 1 6个种源春笋生长 ,结果表明 :北带种源出笋早于中带和南带种源 ;春笋高生长符合逻辑斯蒂曲线 ,拟合结果良好 ;不同种源母竹出笋率差异显著 ;春笋成竹率有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农艺性状和药用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除根茎长外,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等农艺性状及其根茎多糖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面积与其根茎长、根茎粗、根茎鲜质量均呈正相关,根茎多糖含量与株高、地径、根茎粗均呈负相关;多花黄精不同种源间没有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除株高外,多花黄精不同种源的其他农艺性状与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遗传方差均小于其环境方差,遗传变异系数也均小于其环境变异系数;除株高和根茎多糖含量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力均比较低;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筛选出石门壶瓶山、沅陵火场、安化仙溪、溆浦低庄和恩施咸丰等5个多花黄精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7.
杉木良种选择研究对越南杉木人工林有重要意义。以9个越南杉木种源与1个中国杉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于越南3个试验点开展种源试验,并做早期选择。结果表明:种植2a后,在同一试验区不同的种源生长差异明显,同一种源在不同试验区生长不一。越南北部是杉木最适合的生长地区,南部次之,中部最差,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等因素有关。在越南北部, CL9、 CL7、 CL6、 CL4、 CL2和CL1种源为优良种源;在中部, CL4和CL1种源是优良种源;在南部,优良种源为CL8、 CL9与CL2。本试验早期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越南杉木人工林选择适应种植地区和优良种源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白皮松种子及球果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对白皮松种子及球果16项形态特征指标的研究发现,各指标在同一种源不同单株间差异不大,而不同种源之间除种子长度外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球果高和单个球果重量表现出同经度下的南北变异;种子厚度、球果高径比和每球果种子数则表现为同纬度下的东西变异;球果宽度和种皮所占比例则又表现为西南东北向变异;种子及球果的颜色、每球果种鳞数、千粒重等则无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它们似与太阳辐射量、生长期的长短、1月平均温度及海拔高度等多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种源胸径生长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开展91个马尾松种源造林试验,选择全国马尾松种源中具代表性的43个种源胸径生长资料,采用二元线性方程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马尾松胸径生长的空间异质性规律.结果表明,43个马尾松种源在纬度和经度上的二维空间异质性规律较明显,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马尾松胸径生长的空间异质性效果比一次数学模型拟合效果更优,拟合优度达99.99%,是模拟马尾松生长的空间异质性的理想模式,从而为马尾松优良种源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南火炬松种源中龄林生长量,干形特征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河南引种栽培的两批火炬松种源中龄林树高、胸径、材积、干形等特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一般火炬松种源生长量性状早期预测效果很差;耐寒火炬松种源生长量早期选择有一定的效果,但其遗传决定系数仅为0.50左右。一般火炬松种源原产地纬度对生长量影响较大,且与胸径呈显著负相关,反映出来自美国南部的种源在引种地生长较快。耐寒种源中,纬度与生长量旦正相关,经度与生长呈负相关,反映出美国东部高纬度低经度局部地区的耐寒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