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食用型甘薯‘川M1422’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移栽密度、复合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川M1422’鲜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川M1422’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为移栽密度>保水剂施用量>复合肥施用量,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为保水剂施用量>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以β-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商品薯率为优先考虑指标,能同时满足β-胡萝卜素含量>0.47%、维生素C含量>29.00 mg/100 g、商品薯率>93.00%的综合优化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4.82×104~5.76×104株/hm2、复合肥施用量709.72~785.21 kg/hm2、保水剂施用量32.67~41.03 kg/hm2。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毕节地区现有粮烟轮作制下玉米二种种植方式在不同密度下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3000~4000株/667m2),每带无论种植2行还是3行玉米,产量都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在4000株/667m2条件下,3行种植产量高于2行种植,而在3000~3500株/667m2,2行种植产量高于3行种植,但差异都达不到显著水平;3行种植的各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大,而2行种植的各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小。  相似文献   

3.
垄作模式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垄作模式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垄作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其虽与种植密度无显著相关,但与玉米品种存在显著相关性。种植密度的提高也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但也与玉米品种关系很大。耐密型玉米品种采用大垄双行较之常规垄作能够在高种植密度下获得产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应用正交试验从移栽叶龄、种植密度、苔肥施用量、摘苔高度等四个因素对双低油菜“渝油21号”一种双收的油菜籽产量、菜苔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叶龄35d、种植密度9000株、苔肥施用量4kg、摘苔高度15cm是双低油菜“渝油21号”一种双收最佳栽培组合,油菜籽产量达136.67kg/667m^2、菜苔产量迭541.67kg/667m^2,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产值达最大1201.67元/667群。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下,沼肥(液)不同用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开展3个种植密度3种沼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在A_1、A_2密度下,玉米产量随沼肥(液)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A_3密度下,沼肥(液)施用量越大玉米产量反而降低,产量与经济效益表现最优的是A_2B_3、A_1B_3处理,即当玉米群体密度分别为5069株/667m~2,4535株/667m~2,沼肥用量为1111.7kg/667m~2。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取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品种,播种期和密度对春大白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最大的是品种,其次为密度,播种期影响最小。三因子的最佳组合方案为:品种,北京小杂55;播种期3月27日,密度5333株/亩。  相似文献   

7.
麦肥地玉米大豆间作不同处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三因素试验,研究了麦肥间作套种玉米间作大豆不同处理对玉米、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玉米产量品质影响最大的是施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品质最大的因素是密度,在麦肥地玉米、大豆间作的情况下,玉米应适当降低密度,注意平衡施肥,选择耐荫大豆品种,同时施用一定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8.
刁杰 《种子科技》2006,24(1):46-47
本试验共设置了5种密度处理;研究了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鲁单9002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再下降,群体产量潜力随密度提高而增加,但收获指数降低。该品种适宜的密度范围是6.74—7.5株/m^2.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氮肥减施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以优质滇型杂交粳稻滇禾优615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氮肥减施(100%、20%、10%、0%,A)为主区,移栽密度(39万、42万、45万丛/hm2,B)为裂区,分析氮肥减施、移栽密度及氮密互作对产量、食味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减少,产量显著下降,食味值显著升高,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显著,RVA谱热浆黏度、消减值和最终黏度3个特征值发生显著或极显著改变;移栽密度对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不显著;氮密互作效应对食味值、RVA谱的崩解值、回复值和消减值有显著影响;减氮10%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改变不明显;结合氮密互作效应,减氮10%和移栽密度45万丛/hm2的处理组合能够实现氮肥减施下稳产保质的目标,达到绿色高效、产质平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不同高产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抗倒伏性、产量影响以及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玉米茎秆穿刺强度随密度增大显著减弱,即高密度下植株抗倒伏能力显著减弱.而品种间穿刺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登海3719在低、中密度下各节闻茎秆穿刺强度均显著大于其他两品种,抗倒伏性最强;备品种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金海5号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而登海3719和郑单958产量均在中密度下达到最高,高密度下显著下降,金海5号产量在各密度下均高于其他两品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余庆县海拨800m稻田两熟地区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油菜贵杂4号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栽6000~7000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196.0~182.3kg/667m^2。  相似文献   

12.
提升稻鱼共生模式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一轮稻田生态养殖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为了提升传统的稻鱼共生模式的产量,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水稻移栽密度和复合肥(N:P:K=14:2:7)施用量对稻田养鱼产量的影响,以及在不产生面源污染的情况下最适宜稻鱼共生系统的生产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的处理所得到的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鱼产量为750 kg/hm2模式下,适当的增加水稻移栽密度(25 cm×25 cm)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05)而不影响田鱼产量(P=0.175);稻鱼共生系统的水稻产量可以降低对复合肥的依赖,将复合肥施用量水平从750 kg/hm2减少到600 kg/hm2,水稻和鱼产量都没有显著性改变,生产成本下降,环境面源污染风险降低。本试验研究提出适合本地生态条件和生产习惯的稻鱼系统管理模式是:水稻移栽密度30 cm×30 cm,复合肥施用480 kg/hm2,投放规格为55±3 g的冬片9000尾/hm2,设计产量为稻7500 kg/hm2、鱼1500 kg/hm2。实践证明,这种优化模式能较好地利用稻鱼共生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而不产生面源污染等环境压力,可以推荐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地所在的青田县及其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生态条件及生产消费习惯类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二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马铃薯种植密度、复合肥施用量对产量、效益及其淀粉含量的影响,建立了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与产量、产投比等目标函数间的数学模型,经过分析提出了种植马铃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密度与施肥技术初步方案,为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宜的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关键。我们选用肃研480和郑单958两个品种进行夏玉米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夏玉米产量增加,超过6万~8万株/hm~2产量开始下降,两个品种有所区别。1试验地点试验地点在河北省藁城市邱头镇堤上村东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堤上试验站院内,试验地土壤为壤质褐土。  相似文献   

15.
不同玉米品种最佳密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凤海  周芳  王志斌 《种子》2007,26(2):77-80
本研究采用了3个玉米品种。5个密度处理在中等地力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且品种与密度的互作效应不显著。不同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供试品种的耐密性有一定的差异。铁单12的产量开始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再继续增加密度,产量不再上升。在试验密度范围内,辽单35、丹玉39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植株叶面积、LAI、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观测得到如下结论:随密度的增加,群体内单株叶面积降低。LAI、叶绿素含量开始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值后,随密度增加而下降。尤其在生长后期,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措施对云木香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云木香产量的影响,为云木香GAP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底肥施用量、追肥量和采收期4因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因子和单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云木香获得高产的最合理密度为20 cm×30 cm;底肥最优施用量为每公顷30000 kg,复合肥450 kg;追肥最优施用方法为复合肥450 kg/hm2+尿素300 kg/hm2混合施用;次年10-11月采挖有利于提高云木香根茎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移栽密度对超级稻准两优527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怀勇 《耕作与栽培》2009,(3):45-45,47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超级稻新组合准两优527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产量结果影响显著。在低海拔区以1.8万穴/667m^2移栽密度产量最高,达770.05kg/667m^2,其次是1.6万穴/667m^2的移栽密度位居第2,1.0万穴/667m^2的移栽密度产量最低,为710.36kg/667m^2。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对2个青贮玉米品种(系)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植株产量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得出品种不同,最适宜种植密度不同,品种新饲玉12号种植密度为4000~5000株/667 m2时产量较高;品系澳新825在收获株数达6500株/667 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部分地区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过高及水稻移栽密度越来越低的问题,以豫南主栽的杂交水稻品种冈优1237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互作试验,分析2因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有较大影响,但其互作效应不明显;同一施氮水平时,提高移栽密度,稻谷产量增加588~2 579 kg/hm2。高移栽密度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比低移栽密度增加5.2%~12.9%。说明提高移栽密度,减少氮肥用量,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在资源日益短缺、生产成本渐高及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密植少氮应是值得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低热区地推广水稻旱育浅植,以适时早播早插为好,移栽叶龄3.1-4.1叶为宜,早播早插时宜稀,迟播迟插时宜密,肥力中上等稻田,在3月5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的3.1叶。亩插1.3万穴;在3月20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为4.1-5.1叶,亩插1.5万穴,在4月4日左右播种,移栽叶龄为3.1-4.1叶,亩插1.7万穴,本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播期〉叶龄〉密度,即播期是影响低热地区水稻旱育浅植产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