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展中国的苦荞生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赵钢  唐宇  王安虎 《作物杂志》2002,18(4):11-12
荞麦在许多国家都有栽培,但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我国栽培荞麦的历史悠久,荞麦栽培种有甜荞 (Fagopyrumsagittatum )和苦荞(Fagopyrumtataricum)两个品种,甜荞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苦荞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我国是世界苦荞的集中产区,苦荞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hm2 以上,在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等西部省区的一些干旱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1 苦荞的营养价值苦荞具有很高的营养食用价值,用苦荞麦制作的荞米和面粉为我国西部一些地区人民的主食,在许多地方用苦荞制作风味小吃,苦荞是一种既无……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苦荞麦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宇  赵钢  王安虎 《中国种业》2003,(12):21-22
苦荞为我国独有的栽培种,其味略苦,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向鲜为人知。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苦荞麦的营养价值逐渐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利用苦荞麦加工而成的各种糕点、快餐食品、保健食品、营养食品深受人们欢迎,其原粮和成品已逐渐销往国际市场。四川省苦荞麦栽培面积大,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随着开发利用的深入,这种融营养、保健于一身的绿色食品将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1四川省苦荞麦开发利用现状四川省荞麦栽培面积约10万公顷,其中以凉山州为最大,常年种植面积达6万公顷,其它分布在阿坝州、甘孜州及盆周山区,盆…  相似文献   

3.
赤峰市苦荞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赤峰市适宜种植的苦荞品种,2011年在赤峰市进行9个苦荞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西荞1号、黔苦3号、苦荞04-46、川荞1号、黔苦5号、晋荞麦2号、西荞2号、六苦2081产量均比对照CK-10-2高,适宜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粱苦荞1号’是由‘黑丰1号’经0.3%EMS化学诱变,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均表现出高产、优质、抗倒伏、落粒轻、适宜性广等特点。在2019—2020年多点区域试验中,‘粱苦荞1号’2 a折合平均产量2 029.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荞麦(苦)6号’增产16.9%。该品种中早熟,生育期约95 d。籽粒长锥形、黑色,单株粒重13.6 g,千粒重23.0 g。籽粒粗蛋白含量为13.9%,总黄酮含量为3.68%。适宜在山西省北部、中部苦荞麦种植区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晋荞麦 (苦 ) 2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杂粮研究中心于 1 991年用地方品种五台苦荞经钴 6 0射线处理选出变异单株 ,经多年系选而成的苦荞麦新品种 ,1 999年 9月通过山西省种子站组织专家进行的田间考察鉴定 ,2 0 0 0年 1 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 该品种在太原地区 6月中旬播种 ,生育期 85~ 90d ,属中熟种 ,株高 1 0 0~1 2 5cm ,主茎分枝 4~ 5个 ,二级分枝 3~ 4个 ,单株粒重 6 .0 g ,千粒重 1 8.5 g,子粒长型 ,浅褐色。经农业部谷物监测中心测试 ,子粒含粗蛋白 1 2 .76 % ,粗脂肪 2 .6 5 % ,总淀粉 70 .4…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北京延庆山区半山区正在大力发展以谷子为主的杂粮生产,以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取得较好成绩。下面具体介绍延庆山区半山区谷子高产栽培技术,以飨读者。一、品种选种根据北京延庆地区种植习惯,选用抗倒伏、抗逆性强,丰产性、商品性和营养性均好的优良谷子品种。在山区,可以选择植株较矮的品种,如中谷1号、中谷2号、豫谷18号等,其株高平均1米左右;平原有浇水条件的地区,可以选择植株稍高的品种,如大青谷、辽谷、张杂谷5号等,其增产潜力较大,但需要加大有机肥用量;在景观浏览园区,可选用彩色谷子进行搭配种植,如黑珍珠、红谷1号、  相似文献   

7.
华劲松 《种子》2012,31(10)
运用Ebehart-Russell模型分析法对2010~2011连续2年参加凉山州苦荞麦区域试验的8个品种(系)在5个试点的数据资料进行了产量综合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产量性能及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V8和V1属于高产稳产性品种;V3和V2属于较高产稳定性品种;V 5和V 6属于低产较稳定性品种;V7属于较高产不稳定性品种.  相似文献   

8.
晋北地区引种苦荞麦的生态适应性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晋北地区14份引种苦荞麦的生态适应性,比较了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物学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一级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株高和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较小;一级分枝数与单株粒重、单株粒重间相关性显著(P0.05);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3.216%,对苦荞产量贡献的主成分顺序是籽粒数量构成因子籽粒质量构成因子植株高度构成因子主茎构成因子;在选择苦荞麦品种时应着重第一、二、三主成分的综合选择。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筛选出‘云荞1号’和‘黔苦6号’,在晋北地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9.
苦荞麦作为我国传统杂粮品种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食疗功效,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品原料。苦荞麦富含高生物价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黄酮类化合物等营养物质,是一种具有强大开发潜力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对近年来国内外苦荞麦营养成分、治疗功效,以及产品开发利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苦荞麦当前产业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60Co-γ射线辐射苦荞麦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0Co-γ射线100~700Gy对九江苦荞麦等3个苦荞麦品种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结果表明:九江苦荞与川荞2号、圆子荞之间的成苗率差异显著;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苦荞麦成苗率逐渐降低,特别是在400~700Gy的剂量下,成苗率极低;100~200Gy低剂量处理,幼苗高度和主根长度均有增加,但突变频率很低;当剂量增加后,成苗率表现出下降趋势,而突变频率逐渐增加;最适宜的辐射剂量为300~500Gy。辐射处理可以提高苦荞麦黄酮含量和增强抗落粒性,二者可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1.
小麦 1兰天11号 1.1品种来源:系兰州农校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原代号81t-53. 1.2适宜地区:主要适宜平凉半山区及陇南干旱山区. 2兰天12号 2.1品种来源:系兰州农校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原系号85-261. 2.2适宜地区:适宜平凉半山区陇南二阴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辽宁东部山区玉米品种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有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一般为4.50万株/hm2左右,近几年推广的耐密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5.55万-6.75万株,hm2,在种植密度上发生深刻变革,带动东部山区玉米单产显著提高。为了更好地因地制宜推广耐密品种,特在辽宁东部地区新宾县进行耐密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研究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在植物耐盐中的作用,以耐盐苦荞麦品种川荞1号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得到NHX基因,命名为FtNHX1,并在Gen 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KY438929;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1 662 bp,共编码55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61.24 kDa,等电点5.1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tNHX1与拟南芥(AtNHX1)、水稻(OsNHX1)和小麦(TaNHX1)的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同源率分别为60.22%,58.95%和57.30%;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随着Na Cl胁迫浓度的增加,FtNHX1基因在苦荞麦根部、茎基部和叶片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增加,150 mmol/L NaCl胁迫下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4.10%,311.35%和256.18%;Na Cl胁迫下FtNHX1基因在苦荞麦根部、茎基部和叶片的平均表达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9.46%,145.67%和155.94%,茎基部和叶片的平均表达量较高,说明苦荞麦FtNHX1基因的表达明显受盐胁迫诱导和调节,FtNHX1基因与苦荞麦的耐盐性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田间试验的基拙上,研究通过初花期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喷施多效吐、生根粉和丰产剂2号降低了苦荞麦的株高、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其中,以喷施多效吹的降幅为最大。喷施多效吐缩短了苦荞麦的生育期,促进了苦荞麦的早熟。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增加了苦荞麦的千拉重,但对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方面表现不一,其中,喷施丰产剂2号获得了较高的单株生产力、千粒重和产量,比对照增产10.08%。苦荞麦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降低株高,从而有效增强抗倒性,减少倒伏的风险;喷施生根粉和丰产剂2号能同时增加千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ITS序列在苦荞麦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精确有效地鉴定苦荞麦种质资源,根据ITS序列通用引物,以苦荞麦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出ITS(internal translation spacer)序列,在克隆测序的基础上对荞麦属5个栽培苦荞麦中进行分子鉴定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5个供试材料ITS序列的变异小,序列长度在584~590 bp之间,G+C含量高,为67.5%~68.5%。(2)通过聚类方法分析发现‘建德苦荞麦’和‘红花苦荞麦’聚为一支,‘西荞2号’和‘西荞3号’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苦荞麦种子进行物理和化学诱变处理,选育获得专用苦荞麦新品系选荞一号。该品系具有种壳薄、生物黄酮含量高等优点,可用于生产苦荞米和黄酮类保健食品。商业化开发该品种对苦荞种植区农民脱贫致富将发挥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罗平县油菜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5.53万hm2以上,但缺乏耐旱、早熟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制约着当地山区油菜种植面积和单产潜力的提升。本试验采用大区设计,选择12份油菜品种在低温干旱山区富乐镇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云油杂086、星德油660和云油JD003产量突出,均高于2500kg/hm2,但云油JD003有菌核病发生,综合比较各品种耐旱性、生育期、抗病性、农艺性状和产量,云油杂086和星德油660适合在罗平县干旱山区及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十种栽培苦荞麦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萍  王玉株  李红宁  张萍  赵饮虹 《种子》2006,25(7):46-49
采用RAPD方法对国内十种栽培苦荞麦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建立了它们的指纹图谱。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6个有效引物共产生44条DNA片段,大小分布在0.1-2.0Kb之间,其中18个条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总数的40.90%,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7.33条。十种栽培苦荞麦的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各基因型之间的J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8525~0.9846之间,平均相似性系数为0.9185。应用NTSYS-pc软件进行聚类,将聚类结果转化为十种栽培苦荞麦基因型之间的遗传关系树型图。十种栽培苦荞麦基因型聚为A、B、C三类,A类包括六苦1号、六苦2号、定98-1、西农9909、黔威3号和九江苦荞6个栽培种,B类包括六盘水野生苦荞、昭苦1号和滇宁1号3个栽培种,C类仅为六苦3号1个栽培种。  相似文献   

19.
郭泰  刘忠堂  王志新  吴秀红  郑伟 《种子》2007,26(10):97-99
合丰49号是以合交93-88(北丰9号×合丰34号)为母本,绥农10号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粗脂肪含量19.58%,粗蛋白质含量40.56%,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45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0号增产8.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98.6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0号增产10.7%,抗灰斑病、中抗病毒病SMV 1号株系,适宜黑龙江省二、三积温带、吉林省东部山区、半山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兴安盟等地区大面积种植,2005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为抗灰斑病、高产优质、广适应性品种。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主要杂粮优势区域布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河北省是杂粮生产大省,其杂粮布局模糊、优势区域不明显、种植分散等突出问题,一直是制约河北省杂粮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生产聚集度分析,明确了河北省主要杂粮生产的区域,即48个县(市、区)为杂粮生产大县;采用比较效益模型(密切值法)分析河北省主要杂粮作物及区域比较效益,然后结合两者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河北省主要杂粮优势区域布局方案:(1)谷子在太行山区、燕山西部地区、黑龙港地区适时适地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抗旱高产品种、富硒保健品种、优质简化栽培品种等冀谷系列品种。(2)绿豆在太行山区、燕山山区、黑龙港地区、重点发展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出口型绿豆品种;红小豆在太行山区、张承秦地区及迁安、迁西、黑龙港地区、山前平原地区重点发展适宜的优质高产、出沙率高、出口型品种。(3)甘薯在太行山区重点发展淀粉型品种、高产早熟品种。燕山丘陵区发展淀粉型品种、鲜食型品种、高产早熟品种。(4)高粱在太行山区、黑龙港地区发展饲用型和酿造高粱,滨海平原区重点发展酿造品种、饲用品种和能源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