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P、K和石灰对咖啡产量的影响STALEN,P。等1984-1989年对15龄咖啡(S.795)树进行了田间试验,N+P2O5+K2O年用量分别为120+90+120、160+120+160、200+150+200或240+180+240kg/hm...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连栽地杉木针叶NR活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9 个不同施肥处理的连栽地杉木针叶硝酸还原酶( N R) 活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N 肥对 N R 活力作用显著, 但与 P配施如 N P、 N P K、 M (氮磷钾加微量元素混施) 效果更好; K 肥对 N R 活力作用不大, 在没有配施 P肥的情况下, N K 肥反而使 N R 活力下降。在施 N P K 的基础上, 配合施入由多种微量元素组成的复合微肥, 对提高杉木多代林个体组织 N R 活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刚果12号桉林地土壤肥力监测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次土壤肥力监测试验,以处理九(N3P3K3)效果最佳,处理八(N3P2K2)次之,对照处理(N1P1K1)最差。为了提高林木生长量和质量,造林前要下足基肥,造林后要以N、P、K科学配比适时进行追肥,同时要适时适量加施生理碱性肥料,使土壤养分发挥应有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1)叶片营养诊断表明,粉煤灰复田立地上欧美杨处于N素和P素亏缺状态,而K素较为充足,但施K有利于林木对P素的吸收,效应仍很显著。(2)相关分析表明,叶片N、K素浓度与生长呈正相关关系,而P则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叶片P素含量与生长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稀释效应”。  相似文献   

5.
杉木北带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北带河南鸡公山花岗岩母岩发育的黄棕壤上,人工杉木幼林施肥后2年效应十分明显,第3年效应下降;施NP2K1混合肥(100N+100P2O5+100k2Okg/hm2)效应最好;在阳坡试区,施肥后3年,树高生长增加68%,地径生长增加78%;P2K1(100P2O5+100K2Okg/hm2),P1K1(50P2O5+100K2OK2Okg/hm2)和NP2(100N+100P2O5kg/hm2)处理效应也较显著;单施N、P肥,前2年也有效应,但肥效低于NPK混合肥,单施K肥效应不好。林分本底值对幼林生长影响极显著,干扰肥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设置在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13个项目省(区)内10个主要造林树种新造速生丰产林地上的34个土壤肥力定位观测点上连续5年观测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后土壤中各类养分含量逐年变化程度不一,相比之下,土壤速效N、P、K含量的变幅较大,而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变幅较小。施肥对“土壤速效养分下降型”土壤中的速效N、P、K含量提高较显著,提高幅度对于速效P相对较大,对于速效N相对较小。建议通过土壤肥力观测确定施肥方案,侧重对“土壤速效养分下降型”土壤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7.
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科学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多年对桉树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树龄林分人工控制施肥量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桉树基肥施用效果明显,其肥效可持续5a以上,但其肥效随树龄增长而下降。基肥每株施有机肥2.5kg,配施N15g、P30g、K15~30g和适量B、Cu、Zn微量元素为宜;(2)追肥效应因树龄而异,2年生大于3年生大于1年生,施肥以每株N30~90g、P和K各15~30g为宜;(3)植桉后土壤有机质大部分有不同程度下降,全N、全P、速效N变化不大,全K、速效P、速效K、B、Zn、Cu含量明显下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科学施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聚酰亚胺(以下简称PI)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微电子领域。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在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尺寸稳定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不失为进一步提高PI耐热性和高温尺寸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可溶性P1,具有微电子领域所需要的再加工性能,制备可溶性PI/SiO2纳米复合材料,使进一步再加工成为可能。 试样制备 将3,3’──二甲基一4,4──二氨基二苯甲烷(以下简称MMDA)溶解于为分析纯的N──甲基──2──吡咯烷酮(以下简称为NMP)中,加入等摩尔工业用的、且重结晶后的3,3’,4,4’一四酸M$M苯酮(以下简称BTDA),制备后得到固体含量为10%的聚四胺酸(以下简称PAA)溶液.在一定量的PAA/NMP溶液中,加人不同量的正硅酸乙酯(以下简称TEOS)和去离子水、催化剂,连续搅拌6小时成均相,即进行溶胶一凝胶(so!一ge!)反应。在玻璃板上铺膜、干燥热处理、亚胺化,即得到不同SIO。含量的PI/SIOZ纳米复合膜。其制备过程如下: 其性能如下 1.光学透明性 不同 SIO。含量的PI/ SIO。复合材料的表观为透明性,SIOZ...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营养元素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银杏叶营养元素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雌雄无性系叶中N,P,K,Ca,Mg,B,Fe,Zn,Mn,Cu的含量随物候期呈规律性变化,雌株与雄性无性系叶片中N,P,K,B,Fe,Zn的含量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Ca,Mg,Mn,Cu的变化基本一致,大果无性系对P,K,B,Zn的吸收量最高而Ca的含量最低,不同无性系间(大,中,小果)N,Mg,Fe,Mn,Cu则没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LASICO电子求积仪乘常数CA的测定方法和三种量测面积的方法,实验证明,LASICO电子求积仪,不论在求积的精度方面,还是在作业的效率方面,均优于其他的机械求积仪,通过对不同面积量测所取得的大量实验数据。应用数量统计的原理,提出了L42型及S-4A型电子求积仪的精度估算公式。本文最后提出几点结论,以供求积作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三个种源侧柏一年生苗木对磷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芳 《林业科学》1996,32(3):219-224
用32P示踪原子法研究了一年生侧柏根系吸收磷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长和适应有代表性的3个种源侧柏,山东泰安(ST)、贵州黎平(GL)、和内蒙包头(NB)吸收32P的规律相同但数量不同。ST、GL和NB吸收32P的速率遵从方程V=V0Exp(Kt),外流速率遵从E=E0/(Km+t)2。种源侧柏的基因型差异、生理活性和环境条件都影响其对P的吸收。ST、GL和NB的半吸收期T1/2在营养液中分别是6.4、6.1和5.8h,在土壤中分别是40.7、18.4和7.5h;在营养液中的外流最大量一半所需的时间Km分别是0.9、53和14min。ST、GL根部褐色区吸收32P中比NB多,黄褐区类似而根尖区相反。苗木吸收的P大部分积累在根部,其余的向地上部分运输,ST、GL和NB上运32P的速度分别是3.0、4.0和2.2cm/h,上运量GL>ST>NB。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蓝桉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蓝桉施肥和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监测和分析。经对设于保山市辛街3种施肥处理的蓝桉人工林地,进行为期两年(1993、1994年)的土壤11项化学性状监测得出:土壤的有效N、P、K的含量随林地的施肥而增加;造林两年后,土壤的pH(H2O)、pH(KCl),有机酸,全氮,有效N、P、K,水解酸,交换性Ca(++)、Mg(++)的指标均低于造林前。  相似文献   

13.
应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尾叶桉肥效与营养诊断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安排尾叶桉幼林氮磷钾硼肥的施肥试验,建立了尾叶桉高生长与N、P、K、B肥施用量的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得到尾叶桉幼林最佳施肥配比的两套方案:高方案为N80P40K40B2-5(kg/hm 2),当年目标树高生长4-53 m 。中方案为N34-9P17-45 K17-45B1-1(kg/hm 2) 目标树高生长2-45m 。施N、P、K、B 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尾叶桉幼林的生长,三大要素中K 对尾叶桉幼林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P,最后是N。合理施肥能延长尾叶桉的树高生长速生期。采用监界值法诊断得到尾叶桉幼林叶片养分元素及其比值的临界浓度和最适浓度,这将为桉树的合理施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黑胡椒生产上的生长调节剂K.KANDIANNAN等黑胡椒是一种重要的香料作物,它在香料行业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印度对世界市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占22.72%)。在印度,种植面积是1.6×105hm2,产量是55000t,其中,90%以上的种植面积和...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树木资源(续1)黄世满,谢国干(海南大学)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KAE木兰科MAGNOLIACEAE※○绢毛木兰(MagonoliaalbosericeaChunetCTsoong),梭叶(琼)。...  相似文献   

16.
青冈常绿阔叶林死地被层和土壤性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明坚  陈启常 《林业科学》1996,32(2):103-110
1990年至今对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报道了死地被层现存量,死地被层(包括L、F、H三亚层)和土壤(包括A、E、B三层)中C和8种养分元素的分布,以及植物对养分元素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死地被层现存量为14.141t/hm2,其中H>F>L.死地被物中9种元素含量和贮量大小依次为C>N>Ca>Mn>K>Mg>P>Zn>Cu,而土壤中为C>N(K)>K(N)>Mg>Mn>Ca>P>Zn>Cu。与其它地区相比,本区土壤中Mn和N的含量较高而P和Ca较低.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层次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自表层至深层,C、N、Ca、Mn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K、Mg的含量均在表层较低,并在深层有较高的含量;而P、Cu和Zn则以H与A层的含量为最高.植物对元素的累积特征因元素和层次(种类)而异。各元素中以Ca的富集系数最高,N次之,Cu和Zn最低;一般而言,藤本、草本和下木层植物对元素的累积程度比乔木层和亚乔木层要高。  相似文献   

17.
钾细菌肥料     
钾细菌肥料钾细菌肥料是以硅酸盐细菌经深层通气发酵,草炭等原料吸附,制备成固体活菌剂(也可生产液体菌剂)。该菌剂施入土壤后,可有效地转化为钾、磷矿石,为作物提供K、P营养元素,调整N、P、K三要素的平衡,促进作物增产。该菌剂适用于土壤中含K、P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8.
纸和纸板中有机氮测试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用过硫酸盐消化试样测定纸和纸板中有机的氮方法(简称PN),测定结果经与美国Tappi标准方法(简称KN)作比较,证明此法准确、方便。  相似文献   

19.
湿地松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与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省湘潭县湿地松不同配方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于不同生长季节分别在施肥区和对照区采集针叶进行N,P,K,Ca,Mg,养分动态分析,并将各生长季节元素含量与树高,胸径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在不同生长季节变化是不同的,N,P,K,Ca,Mg含量在生长初期最高,N,P9月最低,K,Ca,Mg速生期最低,Ca生长末期最高,N,P,K,Mg含量在生长季节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0.
1990~1993年连续4a,对马尾松球果和种子的生长发育与养分动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球果系2年成熟,授粉(4月上旬)后当年为幼球果形成期;第2年受精前的6月至以后的9月中旬为球果迅速生长期,9月下旬至10月为球果成熟期。(2)在2年生球果生长期间,球果干物质不断增加,而水分含量逐渐减少,10月底干物质与水分的含量达到平衡点。(3)球果养分的含量,l年生球果幼期N>K>P,三者变化趋势近乎一致,2年生球果含N量明显下降。种子内的N、K含量在7月中两者相当,此后N含量上升直至成熟期,到10中K与P的含量相近。(4)胚胎发育进程中,球果和种子的体积与养分含量在原胚和幼胚阶段(7月至9月中旬)的变化最大,以后渐趋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