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具有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优良并适合福清市栽培的紫色甘薯新品种,2021 年引进鉴定了11 个优质紫色甘薯新品种,综合考察了 11 个甘薯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表现和抗病性等。结果表明:龙紫 4 号产量表现好,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好,建议作为高产鲜食或加工型紫薯品种进行示范推广;龙紫 12 号、金薯 20 和莆紫薯 18 产量表现较好,结薯集中,薯型美观,薯块均匀,其中龙紫 12 号干物质率和淀粉率高,建议作为高产紫色淀粉型甘薯品种开展生产试验,而金薯 20 和莆紫薯 18 食味品质好,建议作为高产鲜食或加工型紫薯品种开展生产试验;龙紫221、福宁紫 5 号产量表现一般,薯型较美观,干物质率和淀粉率较高,建议继续开展试验进行鉴定;福薯 34、龙紫 6 号和金薯17 外观品质较好,抗逆性较强,但产量表现一般,建议继续开展试验进行鉴定;泉紫薯 96 和福宁紫 6 号综合表现较差,建议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2.
灰色多维综合分析在紫肉甘薯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肉甘薯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多维度综合分析法对14个紫肉甘薯品种的9个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优劣顺序为福宁紫3号、龙紫4号、福薯404、榕薯910、泉薯22、泉薯32、榕薯32、泉薯9-6、福薯006、龙紫5号、榕薯52、莆紫薯5号、徐紫薯2号和龙紫7号。加权关联度的评价结果与品种表现吻合。  相似文献   

3.
泉薯10号系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以泉薯267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3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该品种适宜作为鲜薯食用、闽南薯干、连城红心薯脯和胡萝卜素加工品种在我国南方薯区种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泉薯9号系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3年以泉薯26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2008年参加福建省甘薯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8—2009年参加国家南方区和长江流域甘薯区试.2009和2010年分别参加国家南方区和长江流域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该品种适于我国南方和长江流域薯区种植.目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天津市种植的优质、高产甘薯品种,解决天津市甘薯品种单一问题,引进6个鲜食甘薯品种进行比较筛选试验,从植株形态特征、薯块性状、外观、食味、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烟薯24号、烟紫薯3号鲜薯产量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徐紫薯8号、烟薯24号和烟薯26号食味较好;徐紫薯8号、烟紫薯3号为紫薯中产量较高的品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烟薯26号和徐紫薯8号丰产性较好、商品薯率较高,外观品质也较好,适合在天津市进行大面积种植;其余品种不适于天津市种植。  相似文献   

6.
万紫56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从亲本日本紫心集团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紫色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在2007~2008年重庆市甘薯区域试验紫薯组中,7个试点两年平均鲜薯产量34.61t/hm2,比对照紫薯种山川紫增产104.43%;总花色甙产量17.63 kg/hm2,比山川紫平均总花色甙产量高7.98 kg/hm2;2008年推荐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特用组,现已通过国家区试.该品种薯型短纺锤,萌芽性优,高抗根腐病,抗蔓割病,中抗茎线虫病,上薯率高,适口性好,早熟性好,花色甙含量高,120d即可上市,是一个商品性好的紫色甘薯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拟2011年申请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甘薯生产和市场对桔红色食用型甘薯品种的需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浙薯 13 为母本与多父本进行集团杂交,从后代实生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了甘薯新品种南薯 021,于 2021 年 7 月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 甘薯(2021)510040。该品种鲜薯产量达到 29448.3kg/hm2,薯块干率 27.47%,淀粉率 17.54%,β- 胡萝卜素含量 1.46mg/100g ;薯块呈纺锤形,结薯集中,薯皮中等红色,薯肉桔红色,大中薯率达 85.17% ;薯形好、食味优、商品性好、抗病性强、耐贮藏,是理想的桔红色食用型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连城县种植的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龙岩7-3’为对照,2012年秋季引进5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薯块的营养品质、甘薯干和油炸脆片产品的加工品质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种表现不同。其中,‘伟祥1号’鲜薯产量最高达41.9 t/hm2,比对照‘龙岩7-3’增产25.8%。‘济薯18号’鲜薯产量为31.6 t/hm2,与‘龙岩7-3’相当。‘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甘薯干,不仅在工艺稳定性、口感、色变等综合指标,均接近‘龙岩7- 3’,而且在产品的形态、色泽、透明度、口感和质地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可作为加工甘薯干的紫薯品种。‘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油炸薯片,含油率适中,膨化度高,产品品质与对照‘龙岩7-3’相当,可作为加工油炸薯片的紫薯品种。‘福薯9号’、‘泉紫薯1号’和‘宁紫薯1号’的薯形美观,营养品质高,食味粉香,适合优质鲜食和加工甘薯全粉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甘薯品种抗旱性评价及耐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15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2个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差异。根据产量抗旱系数法分级,抗旱品种(抗旱系数≥0.6)为济薯21、济薯25、济徐23、济薯15、烟薯25;中等抗旱品种(0.4≤抗旱系数0.6)为徐薯18、济薯26、北京553、济紫薯2号、济薯18;不抗旱品种(抗旱系数0.4)为郑薯20、济紫薯3号、济薯22、济紫薯1号、凌紫。干旱胁迫导致甘薯的叶片数、蔓长、叶面积系数和生物量下降,品种间降幅不同,抗旱性强的品种降幅小,抗旱性弱的品种降幅大。这些农艺性状指标与甘薯品种的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甘薯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徐薯18可作为甘薯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10.
云南甘薯地方主栽品种收集与脱毒复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促进云南甘薯生产,收集云南地方主栽甘薯品种27个进行田间评价,并对其中的6个品种脱毒后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有些品种产量较高,如‘普洱黄山芋’,产量达20.04 t/hm2,‘丘北白皮’亦达15.60 t/hm2;有些品种品质较好,如‘研和板栗薯’和‘华坪紫心’等;‘研和板栗薯’、‘建水灰薯’、‘华坪紫心’、‘马龙紫薯’、‘昆明紫薯’和‘建水紫薯’6个品种,脱毒后薯块平均增产幅度为175.8%;其中‘建水灰薯’脱毒后产量达24.00 t/hm2,比对照增产16.0 t/hm2,增幅为200.1%。通过脱毒,可以显著提高目前云南主栽甘薯品种的产量,更好为甘薯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1.
旨在选育高产优质紫心甘薯新品种,加快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以‘苏薯8号’为母本,‘渝紫薯7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多环境交替定向选择、高低世代组合筛选方法,育成紫心甘薯品种‘宁紫薯6号’。研究表明,‘宁紫薯6号’聚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平均鲜薯产量40100.4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1.09%。平均干物质含量29.36%。食味评分77.8,比对照高7.8。花青素含量17.68 mg/100gFW,大中薯率84.7%。抗黑斑病和中抗茎线虫病。该品种高产稳产、食味品质优异,抗性较好,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可作为鲜食及食品加工型紫薯品种,在长江流域薯区推广种植。笔者通过对育种策略的讨论,认为核心亲本的高效利用将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参与育种模式”将加速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钊 《中国种业》2016,(5):54-55
<正>秦紫薯2号(原编号:09-7-8)是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秦薯4号为母本,以秦紫薯1号、宁紫薯1号、广紫薯1号、浙紫薯1号为集团父本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食用型紫薯新品种,2013年5月通过陕西省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秦紫薯2号,鉴定编号:陕鉴薯字001号;2016年3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该品种可作为春薯、夏薯在陕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等地种植。1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秦紫薯2号由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3.
泉薯23(原代号泉薯723)系泉州市农科所以金山57作母本,泉薯511作父本杂交选育出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和耐贮藏等优良性状的甘薯新品种。于 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已在泉港、惠安、石狮、晋江、霞浦、焦城等县(市)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栽插方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泰紫薯1号’和‘泰薯15’为试验材料,研究直栽、斜栽、平栽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2种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叶生长、T/R值、块根膨大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商品薯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在斜栽和平栽方式下2个品种T/R值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直栽方式;2个品种甘薯块根膨大速率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平栽与斜栽方式2个品种块根商品薯率均高于直栽方式,平栽方式结薯数和薯块均匀度优于斜栽方式。综上所述,平栽和斜栽方式优于直栽方式,能够提高甘薯鲜薯产量及商品性,其中平栽方式较适用于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可根据种植条件选择适宜的栽插方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市场上紫甘薯品种较少、产量低、食用口感较差等问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宁N26-2为母本,与多父本进行集团杂交,经高低世代组合筛选,育成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皖苏361,于2022年9月完成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甘薯(2022)340044。该品种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鲜薯产量26530.5kg/hm2,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8.40%,薯块干率31.50%,鲜薯花青素含量7.79mg/100g,食味评分75.35分,比宁紫薯1号高3.15分。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耐储藏,可作为鲜食型紫甘薯品种在长江中下游薯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抗旱品系,以14个紫甘薯品种(系)为材料(徐薯28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分析评价干旱胁迫对紫甘薯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干旱胁迫20 d时对其叶片光合特性及干旱胁迫70 d时对其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参试紫甘薯品种(系)的叶绿素含量指数(CCI)、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单株薯块鲜质量和干质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CCI和Pn值较高的品种为宁紫薯1号和徐紫薯6号;烟薯0747和泰中11号受干旱胁迫影响较大;14个紫甘薯品种(系)中,徐紫薯6号、徐紫薯1号、徐薯33、徐102903、漯紫薯1号、商077-1、宁紫薯1号、徐薯28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的光合速率降低类型,其余品种(系)属于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的光合速率降低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宁紫薯1号、徐紫薯6号抗旱性较强,烟薯0747、泰中11号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作物育种信息》2006,(9):21-21,F0004
紫色甘薯有人称之为黑薯,薯肉呈紫色,除具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紫色甘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刚选育出的大多为食用型的品种,如广紫薯1号、徐紫薯1号等;另一类是国外引进的大多为色素型的品种,如山川紫等。紫色甘薯产量相对较低,生产上要根据当地的情况选用适宜的品种。下面介绍的两个比较理想的食用型紫色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11个甘薯品种在北方春栽区进行区域试验,对其丰产性、稳定性、干物率、食味评分、病虫害抗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秦薯12-18-28、秦紫薯12-20-11、济薯16142共3个品种从鲜薯产量、薯干产量、烘干率、食味评分、病虫害抗性方面的综合评判较佳,可为陕西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陕西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品种进一步参加国家、省级多点异地联合鉴定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食用甘薯品种选育及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加快优良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进程。本研究对2001—2020年育成的22个食用型甘薯品种主要性状和亲本系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2个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鲜薯产量32689.0 kg/hm2,平均干物率28.1%。其中12个苏薯系列红心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胡萝卜素含量4.77 mg/100g鲜薯,10个宁紫薯系列紫心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花青素含量24.49 mg/100g鲜薯。系谱分析表明:苏薯系列红心食用甘薯品种基因源主要来自于美国品种,其中大多数品种都具有‘南瑞苕’血统,宁紫薯系列紫心甘薯品种基因源主要来自于日本品种,同时种质创新和桥梁亲本的应用也对紫心甘薯品种选育起到重要作用。外引资源和创新种质都是食用甘薯育种不可或缺的亲本来源,定向配组杂交是选育优良食用甘薯品种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苏薯9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92年从苏薯2号×济薯10号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而成,原系号宁R97-5,200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国家“九五”攻关后补助优良甘薯品种。该品种高产、多抗、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