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茶叶是我国具有资源优势、文化底蕴和消费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口农产品。每年出口20万吨左右,居世界第二,贸易金额约4亿美元,出口量占我国茶叶生产总量的1/3。欧盟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一个重要市场,近两年来,欧盟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项目不断增多,限值大幅降低,许多项目的指标要求“检出率零”。欧盟还通过立法,对输入该国的茶叶在欧洲入境港口,  相似文献   

2.
面对绿色壁垒的我国茶叶出口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彩云 《中国茶叶》2003,25(3):26-28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2002年我国茶叶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25.23万吨和3.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1.04%和下降2.98%。去年茶叶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于欧盟的绿色壁垒,实施更为严格的农残标准,造成了我国茶叶出口欧盟普遍下降,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仅为1.45万吨和255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2.18%和29.03%(表1)。那么,我国茶叶出口应该如何应对这一严重的局面,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一、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现实状况茶叶作为我国的农业优势产业,历史上长期来在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15,(2):27-28
<正>本刊讯据统计,2013年我国出口茶叶(不含茶饮料)被欧盟、美国和日本通报不合格58批次,同比增加71%,其中欧盟24批次、美国7批次、日本27批次。2014年我国出口茶叶(不含茶饮料)被欧盟、美国和日本通报不合格37批次,同比减少36%,其中欧盟27批次、美国6批次、日本4批次。现简要分析如下:一、三大通报来源国基本情况1.欧盟。欧盟为我国茶叶出口重要市场,出口量仅次于非洲、中东市场,但欧盟多年来一直是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通报来源国(2013年为被日本赶超,为第二大来源国)。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08,(5)
德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在欧盟市场位居第五,但德国自身并不生产茶叶,全部依赖进口。进口的茶叶除供本国消费外,近一半经过再加工后出口到欧盟及其他成员国。中国是德国茶叶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尤其是绿茶。2000年之前,中国茶叶对德国出口势头良好。由于德国媒体报道有关中国茶叶含有农药残留问题,至使当年中国茶叶对德国出口量急剧下降。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茶叶农药残留已基本得  相似文献   

5.
自从2001年欧盟各国对进口茶叶严格实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以来,我国出口到欧盟地区的茶叶数量急剧减少,2002年上海口岸出口到欧盟地区的茶叶下降到历史最低点1118吨,比执行新标准前正常年份的出口量减少了70%。近两年,通过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出口数量虽有所增加,但也只停留在3000吨左右。  相似文献   

6.
3.出口区域(1)亚洲和非洲是我国茶叶出口主要市场。我国向亚洲、美洲、大洋洲、非洲都有茶叶出口,但出口亚洲和非洲占据了我国茶叶出口市场的主要份额。我国对亚洲和非洲的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79.4%、78.1%(表2)。  相似文献   

7.
尽管我国具有悠久的茶叶种植、生产和贸易历史,但是在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及国内茶叶生产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出口量和出口价格处于劣势地位。我国茶叶企业必须正视技术性贸易壁垒、茶叶质量等对我国茶叶出口的负面影响,对茶叶种植、茶叶生产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实现茶叶企业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提高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广东茶业》2006,(6):35-35
根据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计划局近日消息,越南计划到2010年生产87万吨茶叶,并将茶叶出口量提高到12万吨,出口额约为2亿美元。该计划局预计,2006年越南茶叶出口额约为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8%。越南正加强对中国、泰国、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市场  相似文献   

9.
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增长,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总体上,茶叶出口以亚非为主的市场结构、以绿茶为主的产品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出口价格小幅提高,对亚洲市场尤其东盟出口较快增长。茶叶进口保持增长,但进口均价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1至10月:嵊州茶叶出口总量达46万t,货值1053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7%和11.9%。其中,出口欧盟的珠茶达到533t,这是嵊州珠茶出口欧盟连续第三年突破500t,珠茶输欧之路正越走越宽。嵊州是国内最大的珠茶生产基地,珠茶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由于欧盟对茶叶进口有着严苛的农残限量标准,一直以来,我国多数大宗茶叶只能销往非洲国家。销往非洲国家的茶叶每吨获利仅为400~500元,而出口至欧盟国家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我茶叶出口跌宕起伏的一年,经历了日本、欧盟修订提高茶叶农残检测标准、人民币升值及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等多方不利因素,2006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仍达到了28.7万吨,同比持平略微上升,出口金额5.47亿美元,同比增长12.98%,是我茶叶出口历史上首次突破5亿美元大关,均价同比增长13%。茶叶出口成为商务部重点监测的主要农产品,确定了在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曾玲  刘仲华 《中国茶叶》2008,30(6):20-22
对比分析了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五大茶叶出口国近10年的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变化,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茶叶出口持续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我国茶叶出口跌宕起伏的一年,经历了日本、欧盟修订提高茶叶农残检测标准、人民币升值及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等多方不利因素。2006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仍达到了28.7万吨,同比持平略微上升,出口金额首次突破5亿美元大关,达5.47亿美元,同比增长12.98%,均价同比增长13%。出口茶叶成为商务部重点监测的主要农产品,确定了在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欧盟是最重要的茶叶消费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对食品安全规定最严格的地区之一。有效应对欧盟市场技术壁垒,扩大欧盟茶叶市场,对于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转型升级、提高贸易效益,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2012—2017年期间,欧盟正式严格执行2005年5月颁布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管理规定[(EC)No.396/2005],欧盟官方网站所通报不合格茶叶的预警信息进行初步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然而在世界茶叶市场的份额一直停滞不前。尽管2015年我国茶叶的出口量表现不俗,但相对世界茶叶出口总量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站在世界茶叶市场的供需角度上,对我国茶叶贸易出口面临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为我国茶叶在世界茶叶贸易市场上占据更大份额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茶叶出口历史悠久,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茶叶出口大幅增长,其出口量已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17—19%,,茶叶出口到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了东南亚、北美、西欧及独联体和西北非五大市场,进入世界茶叶大国行列,茶叶也成为出口创汇单项大商品之一,从而确定了茶叶在出口商品中的地位。可见,茶叶出口对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带动茶叶生产都起过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在宏观经济逐步趋好,国民经济平稳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国有企业出现了盈利水平下降,亏损增加的情况,而国营茶叶出口加工企业势态尤为严重,亏损面达80%以…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茶产品跨境出口量逐步上涨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稳定茶叶国际市场,降低茶叶出口成本、增强出口时效性。必须构建农产品国际货代体系,才能在紧跟国际局势和茶叶现有出口量的情况下,对跨境电商和出口贸易进行有机整合和一体化构建。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河南省"空中的丝绸之路"项目为课题案例,探讨了在茶产品跨境出口背景下,我国国际空运货代的模式构建及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茶业是福建省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产量全国第一,年出口金额全国第三位.其中乌龙茶是我省茶叶出口的拳头产品(据统计,2003年福建国检局辖区乌龙茶出口量占总量的77%,金额占总量的70%),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空间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国不断设置新的技术壁垒,茶叶质量尤其是农药残留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标准差距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深。我国作为茶叶的第一出口大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出口的稳步增长,以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国家不断的设置我国茶叶出口的贸易壁垒,使得我国茶叶出口的标准差距受阻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本文在国际标准差距的视角下,研究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所遭受的绿色壁垒,在分析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在各国市场上的现状基础上,探讨出解决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有效策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在世界茶叶生产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世界茶叶第一生产大国,又是世界茶叶消费和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市场环境因素变化,2008年,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需求步入新的发展适应调整期,将带来茶叶营销模式、茶类消费结构、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等的转变,将对我国茶产业发展产生长期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