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木薯间作糯玉米的高产高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对木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8种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发现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9(大行距100 cm,小行距70 cm)的鲜薯产量(51 274.36 kg/hm~2)最高,处理4(行距100 cm)的经济效益(52 794.15元/hm~2)最高,处理9的经济效益(46556.97元/hm~2)排第3位。综合评价认为,处理9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许猛  何淑红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232-23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种间作套种模式在各地不断涌现,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结合当地的实际,对土豆棉花间作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威县2006年棉花立体间作1万公顷,主要有棉花-西瓜、棉花-洋葱、棉花-白萝卜等间作模式,今年,试验、示范了棉花辣椒间作,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同时,667平方米收辣椒3000千克,纯收益增加2000元以上,且投入少,病虫危害轻,易管理,是一种棉化蔬菜高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4.
脱水甜椒宁椒1号间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水甜椒宁椒1号间作玉米栽培,是我市农业技术部门在甜椒病毒病防治中.为高温季节甜椒遮阳和增加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增强甜椒抗病毒能力,采取的一项主要措施。经多年试验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间作高效栽培模式。近两年来,在我市得到迅速推广,增产增效显著,为我市主导产业脱水蔬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喀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不断探索果棉间作的关键栽培技术和相关技术成果的集成配套。经过研究筛选,初步筛选出耐阴性好、安全成熟、纤维品质符合纺纱要求的棉花品种。同时,研究探索果棉间作条件下,遮荫对棉花不同生育期、不同的种植模式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与检测仪器数据相结合,解决核棉间作的技术难题,以寻求经济高效、生态安全的种植模式。1试验地点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栽种规格的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对花魔芋单作,糯玉米单作和15种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产量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可行,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不同间作模式产量和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6 (三间单,株距40 cm)的魔芋产量(27 941.18 kg/hm~2)最高,经济效益(134 783.86元/hm~2)也最高,综合评价可知,处理6 (三间单,株距40 cm)的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7.
蔬菜高效生产模式多为间作套和模式。畦行方式是“配制”间作套种模式的基本技术。畦行配置得当,能合理分配模式中各种作物共生期的土壤养分和空间养分(阳光与空气),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本实验对甘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15种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16(四间双,株距30 cm)的鲜薯产量(22 670.16kg/hm2)是间作处理中最高的,处理16的经济效益(37 782.16元/hm2)也是供试处理中最高的,综合评价得出处理16的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此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9.
间作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种植空间并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种植模式,芝麻、花生间作高矮搭配,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率和单作种植风险。河南省周口市芝麻、花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根据周口市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周口市麦茬芝麻、花生间作高效栽培模式,从选地整地、栽培方式、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为种植户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玉米氮素吸收分配规律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玉米花生宽幅间作稳粮增油模式下玉米的氮素吸收分配规律及其与单作的差异。本试验在玉米单作、玉米花生行比2∶4间作种植模式下,均设置施氮、不施氮两个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和分配及其对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可以显著提高净面积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施氮处理增加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素积累,进而有效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花生行比2∶4且玉米施纯氮300 kg/hm2是间作玉米获得高产高效的适宜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徐州城北生态农业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推行生态造园理念,精心构思农业项目,在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格局重建、城郊观光农业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将城郊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与观光农业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大通县长宁镇现代农业生态示范村的建设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通过调查研究,建设示范村可为大通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重点,如何依靠科技支撑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从高效生态农业的本质出发,立足黄河三角洲区域特色和发展需求,分析明确了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支撑的重点领域,并研究提出了保障措施,以期探索出一条破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难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艳桃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09-2812
生态农业是一个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在实践中各地结合资源环境禀赋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具体经营形式,但都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等基本特点,可形成生态和经济两个良性循环,必将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和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的生态农业发展尚存在一些弊端,今后需注重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同时...  相似文献   

15.
政府宏观调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自身要求。在财政投入、价格、生态保护、农业科研与教育培训等方面于政策上对农业适度倾斜,可有效地提高农业比较利益,促使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确保我国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在驱动表现为: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解决群众生存问题;控制环境污染,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提升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以实现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西部地区应强化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生态技术的开发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生态服务体系,推进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增加生态农业建设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利用农业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持续农业是生态农业的继续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生态农业与石油农业和绿色革命的本质差异,简述了生态农业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持续农业之间的关系,提出生态农业是持续农业的一种成功的具体模式和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农用植物酵素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农用植物酵素发酵机理及生态效应,本研究分析2005—2018年国内外已发表75篇文献,总结现有农用植物酵素发酵机理、工艺、成分、农业应用和问题挑战,重点分析农用植物酵素生态效应特点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用植物酵素是富含矿质养分、代谢活性物质和有益微生物菌群的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在土壤改良、促进作物生长及防虫抑菌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农用植物酵素是获得当地土著有益微生物的一项简便易行的方法,也是变废为宝且便于推广的一项新兴技术。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效益评价相关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有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效益评价的研究很多,也很深入。综而观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农业具有多功能性。二是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密切。三是应建立农业生态效益评价体系与指标。在此基础上,专家学者们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例如,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建立法制体系,保障农业的生态效应,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0.
李庆江  姚文英  郝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42-19744
在介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表现:一是禁止生产区划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二是使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投入品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三是产品质量控制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四是产品认证造成生产成本上升。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构建了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态补偿机制:一是积极完善农业生产补偿法律法规;二是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生产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三是发展生态农业,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由于农业生态补偿可弥补农产品生产者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生产安全农产品而多支付的成本,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此,尝试从农产品质量安全补偿对象、补偿范围和补偿机制3个方面对农业生产者进行补偿,以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