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因产地不同又分为浙麦冬和川麦冬,俗称沿阶草或山麦冬。麦冬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栽培或野生于平坝、丘陵、山地。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药用以家种麦冬为主。麦冬昧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消炎抗菌等作用,可治疗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心烦失眠和肠燥便秘等症状,还具有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麦冬具有滋润肺、清心除烦、养胃生津、止咳化痰等多种保健作用。三台县麦冬种植历史悠久,年产麦冬近1000吨、麦冬须根300吨。为了变废为宝,利用麦冬须根所含的沿阶草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药典收录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目前,商品麦冬主要以栽培为主,主产于浙江者称"杭麦冬",主产于四川者称"川麦冬"。近几年,由于麦冬系列产品用量增加,麦冬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目前麦冬年需求量在1.1~1.2万  相似文献   

4.
在川麦冬主产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匍匐型麦冬植株,测定块根性状和产量,并以麦冬皂苷D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麦冬块根中的总皂苷含量,以相关回归法分析了麦冬植株块根性状、块根重量以及皂苷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匍匐型川麦冬麦冬皂苷含量在34.42~91.85mg/g范围内,皂苷含量z1与麦冬干块根周长x4、干块根粒重y1、鲜块根粒重y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麦冬块根含水量y4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z1=2.054x4+21.576;z1=-5.937y4+513.880;z1=0.026y2+44.914;z1=0.088y1+46.272。匍匐型川麦冬块根性状对麦冬光合产物积累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浙麦冬与玉米、西瓜间作方法。通过与玉米、西瓜间作,分别考察浙麦冬地上部植株农艺性状、地下部单丛鲜子重、小区产量、有效成分总皂苷含量和总经济效益等指标,确定适宜的间作方法。浙麦冬-玉米或浙麦冬-西瓜间作均提高了浙麦冬移栽当年植株成活率,较单作高4.72%;但对3a后采收期的浙麦冬的株均叶片数、叶片长等均无影响,显著降低了单丛麦冬鲜子重量;不同间作模式的麦冬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对有效成分总皂苷含量无影响;浙麦冬-西瓜间作较麦冬单作效益增加11.05%,浙麦冬-玉米间作较麦冬单作效益增加6.98%。从群体效益来看,浙麦冬-甜玉米或浙麦冬-西瓜间作尤其是浙麦冬-西瓜间作的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均高于麦冬单作,是一种高效的浙麦冬种植模式,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麦冬多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麦冬多糖药理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出麦冬多糖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心肌缺血、免疫、抗氧化、抗过敏、保护外分泌腺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麦冬多糖的研究和麦冬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夏红霞  朱启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64-18266
[目的]探索麦冬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净化效果。[方法]采用水培法,研究麦冬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能力。[结果]低浓度Cr(Ⅵ)能增强麦冬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在培养液pH值为4时,麦冬对水中Cr(Ⅵ)的去除率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被麦冬吸附的Cr(Ⅵ)主要富集在麦冬根系。[结论]麦冬在地表水污染治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湖北麦冬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湖北麦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干燥块根入药。具有养阴(?)津、润肺清心、除烦安神等诸多功效。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1 整地施基肥。湖北麦冬高产栽培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通水透气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深耕细耙,做到疏松细碎,平整,上虚下实,以利须根伸展,同时前茬作物忌葱、蒜等百合科植物和浅根系作物,忌连作。湖北麦冬生育期长,需肥量  相似文献   

9.
麦冬具有很多优点,它对环境条件、土质要求不严,不怕阳光直射,不怕夏季高温酷暑,街道分车带内的麦冬,虽在全日照下,也生长良好;它不怕严寒,其他暖季型草一片枯黄时,而麦冬叶色深绿,安然无恙;它不怕长期荫蔽,长期生长在临街绿地、庭院绿地、公园绿地树荫下的麦冬,长势也很旺盛;它既耐水湿,又耐干旱。  相似文献   

10.
麦冬道地药材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域保护范围、质量技术要求、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等方面,介绍涪城麦冬、襄麦冬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保护地域范围限定太小,尤其是襄麦冬,不利于区域专业化发展;2)未能充分利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3)只有地方性质量标准,未建立国家质量标准;4)襄麦冬尚未注册相应的地理标志商标;5)麦冬中仅涪城麦冬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GAP认证。同时探讨了麦冬道地药材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对策,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对麦冬种质资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产地环境对中药材品种资源及质量优劣具有深远影响。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麦冬的种属分类、主要药材商品,并将川、浙、荆3个主产区麦冬生长的地理、气候、土壤、水文等生态条件和所产麦冬的主要成分进行对比,表明产地环境对麦冬种质资源品质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作过氧化物(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分析,并使用SPSS 17.0软件对谱带作相关及聚类分析,以探讨四川盆地不同产地25份麦冬及其近缘植物野生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为麦冬分类、鉴定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生化依据。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麦冬及其近缘植物样品的POD同工酶有10种酶谱类型,每种类型具有6~11条酶带;EST同工酶有15种酶谱类型,每种类型有4~8条酶带;同工酶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将25个样品被分为4类,并与染色体核型具有同一性。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POD、EST同工酶分析可以作为麦冬及其近缘植物种质资源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将其加以区分,结合形态学、细胞学等经典理论研究,可判断其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邦安 《新农村》2007,(1):27-27
麦冬脯不仅甘甜适口,口味独特,还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防治肺虚等保健功效。麦冬脯原料来源广泛,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技术要点如下。1·原料选择选用成熟、发育良好、粒形较大的麦冬做原料。2·清洗、去皮将选好的麦冬放入洗涤槽,用流动的清水洗净,捞出,沥干。用擦皮法或化学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源和产地麦冬无机元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方法测定了来自不同基源、不同产地麦冬样品中1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分析它们之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沿阶草属麦冬元素含量与山麦冬属麦冬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区域值,差异显著,山麦冬中Fe、Zn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麦冬,而麦冬富含Ca元素,其最高值是山麦冬中最低值的近3倍;襄麦冬Mg元素含量最高,Mn含量最低.Zn/Cu比值短葶山麦冬最高,从无机元素角度表明短葶山麦冬养阴益气效果可能优于其他供试麦冬.  相似文献   

15.
<正> 湖北麦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根入药,能养阴生津、清心润肺,已被正式收入《中国药典》1995年版。湖北麦冬主要栽培于汉水流域的湖北省襄阳、谷城、老河口等县市,区域内大面积栽培已有近40年历史。当地药农在湖北麦冬的栽培方面虽然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湖北麦冬大面积单产过  相似文献   

16.
<正>一、川麦冬蛴螬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成果来源单位: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本项研究探明了川麦冬的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为川麦冬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首次查清了危害川麦冬的蛴螬种类,并对优势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殖特技及发生危害规律等进行了较系统的描述和研究,为川麦冬蛴螬的综合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莆田、泉州、福安等地及浙江崇寿、湖北襄樊、四川三台等地34个自然居群的麦冬类植物为试材,以80 条 10 碱基随机引物进行RAPD 分析,研究百合科植物麦冬及山麦冬不同自然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试验筛选出15条有效引物,共扩增获得 1566条DNA多态性带,通过聚类分析,构建DNA 分子系统树图,确定了其居群及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自然种群间麦冬类植物遗传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野生资源比栽培类型遗传多样性更大;不同自然居群间遗传差异与地理分布联系并不紧密,而与形态差异联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产地调研与试验研究、文献查阅,研究制定麦冬生产技术规程,为国产麦冬无公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麦冬主产区,采用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结合传统生产技术经验,按照国内外绿色中药材生产要求及现代中药发展趋势制定技术规程。[结果]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与管理、采收与采后处理等方面研究制定了麦冬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结论]在主产区经过多年应用实践,表明该规程实用、可行,对国产麦冬绿色药材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短葶山麦冬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查短葶山麦冬9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基础上,运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各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短葶山麦冬性状变异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规律。结果表明:短葶山麦冬各单株性状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地上部性状与地下部性状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叶长与根长是最易改良的性状;分支数、根数是易于协同改良的性状;单株块根数、多块根根数、单株鲜产量是易于协同改良的性状;分支数、根数与单株块根数、多块根根数、单株鲜产量是不易协同改良的性状。因此,短葶山麦冬种内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间存在较复杂的相互关系,在性状选择与良种繁育时应该注意协调好。  相似文献   

20.
以蒸馏水、甲醇、无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等为溶剂,对襄麦冬块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α-脱氧核糖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铁氰化钾还原法、抗脂质过氧化试验等方法,测定襄麦冬各种粗提物的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性能、还原能力及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襄麦冬块根不同极性部位粗提物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性,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呈明显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