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太行山区华北落叶松天然林生长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修正指数曲线和理查德方程(RICHARDS)建立太行山区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单株年龄与林木生长间的回归模型,预测其单株林木生长。利用平均胸径与平均冠幅间以及郁闭度与树冠重叠度间的函数关系,预测其合理经营密度,进而实现对林分生长量的预测,为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合理经营密度的确定应以能够保证林木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光照、温度和养份的合理需要为原则。根据调查观测认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合理经营密度以郁闭度0.6~0.7为宜。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省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经营密度(150株/hm2、225株/hm2、300株/hm2、375株/hm2及750株/hm2的对照样地)试验样地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在相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林的林分胸径、树高、材积及郁闭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变化林分平均胸径和株高均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但各试验样地的材积总量却小于对照样地。并最终确定保留木为225~300株/hm2的林分密度可以作为塞罕坝地区培育大径材华北落叶松林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4.
四川马尾松天然林适宜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幂函数是描述四川现实马尾松天然林立木胸径与冠幅关系的最佳函数形式,其回归模型为lnCw=-0.69690+0.71934lnD;标准状态下的马尾松天然林立木胸径与冠幅的关系为lnCw=-0.88785+0.71934lnD。并由此探讨了马尾松天然松的理论密度、最大密度和郁闭度为0.6—0.9时的理论密度,对于四川马尾松天然林经营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域内抚育间伐后不同保留密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的生长变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抚育的效果。运用DP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胸径与冠幅的回归方程,并通过方差分析验证得到其回归效果十分显著,最终确定不同径阶的华北落叶松经营密度的最大理论值。为确定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的经营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龄、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多样性维护是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而林龄、密度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则是确定人工林经营措施的重要依据。以地处燕山山地木兰林管局境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龄、密度、郁闭度3个指标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1),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D),分析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生物多样性各指数,随林龄、密度、郁闭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林龄的增大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出现在林龄11a,草本层最大出现在林龄16a。随密度的变化趋势是随着密度的增大,灌木层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草本层则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郁闭度的变化趋势是灌木层和草本层都随郁闭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阴山中段(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乔木类型:白桦(Betula platyphlla)天然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主要林分因子调查和生物生物量测定,运用生物量建模时常用的10种数学模型对生物量与蓄积量进行回归拟合研究,以确定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各树种生物量与蓄积量间的回归预测模型,拟建立基于二类调查数据基础上的森林生物量估算与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白桦天然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以Power模型拟合的效果最佳;油松人工林以Cubic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各估测模型均符合检验精度要求。同时,利用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一院调查队2006年国家二类调查数据,对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呼和浩特部分)进行森林生物量估算。  相似文献   

8.
依据管涔山华北落叶松次生林37a抚育试验资料,先编制出标准表,再分别不同生长阶段和立地条件根据生长量大小优选出最佳密度组成适宜密度中心线。当林分平均胸径在7~21cm时,其适宜密度中心值相对应的相对密度为0.76~0.80,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9.
塞罕坝林区低密度经营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坝上塞罕坝林区低密度经营提供依据,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密度条件下(150株/hm~2、225株/hm~2、300株/hm~2和375株/hm~2)华北落叶松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低密度经营对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提出培育华北落叶松大径级用材林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按照胸径、单株材积、树高顺序递减;林分密度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华北落叶松林分的生长,林分密度控制在225~300株/hm~2时,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依据湖北省建始县国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资料,研究了胸径、树冠面积、株数的相关关系及规律,结果表明:①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树冠面积与胸径最优回归方程为:Y=2.823-0.129 4 X+0.014 9 X2;②编制出日本落叶松不同径阶林分理论密度及郁闭度为0.7~0.9时的适宜经营密度表;③确定郁闭度0.8时为研究区最适宜经营密度,并计算出各标准地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11.
华北落叶松生长过程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用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现实林分数据,分别对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与立地指数、密度、树龄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进而对不同立地指数、不同密度下的华北落叶松生长过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2.
山杨材性群体变异趋势及个体遗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杨主要分布区随机抽取6个天然群体,每群体随机抽样15株采集木芯,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及个体间的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差异都极显著。群体平均密度0.432lg/cm3,极差0.0662g/cm3;平均纤维长度1.0775mm,极差0.2650mm。东北、华北群体的密度呈梯度变异,纤维长度的梯度变异不明显。木材密度群体重复率0.541,个体重复率0.471;纤维长度重复率分别是0.471与0.412。不同群体、不同年轮组的密度与纤维长度的个体重复率有所不同。密度、纤维长度等与生长性状呈微弱遗传相关,可以进行材性与生长的同步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3.
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与生境因子、林分自身因子、经营措施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是开展森林经营的重要基础。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ForStat2.0统计方法,对燕山山地木兰林管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生境因子、林分因子、经营措施之间相关系数,以及生物多样性各指数随林龄、郁闭度的变化趋势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林龄、密度、郁闭度、混交比是影响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生物多样性指数随林龄、郁闭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偏正态分布。据此认为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及时调整林分密度,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从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在四子王旗调查的7~11年生落叶松林地叶蜂数据,导出叶蜂越冬茧有虫株率和平均虫口回归式为:y=1-e-0.251014247X0.512840015该方程相关系数r=0.9895,适合性检验X2<X20.01。说明方程拟合良好,适应性可行。用方程导出x与y的关系,得到有虫株率与平均虫口密度的关系表。可应用到四子王旗落叶松叶蜂的调查之中。  相似文献   

15.
利用胸径与树冠投影面积、胸径与树冠表面积的回归关系,编制出林分郁闭度为1.0,0.5~0.7时各径阶的林分密度表,供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幼龄材范围的确定及树木生长速率对幼龄材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元 《林业科学》1997,33(5):418-426
本文以杉木、日本落叶松的人上林和天然林木材为对象,选择y=a+blnx回归模式。利用其管胞特征因子随年轮数的变化,研究划分幼龄材年轮界限的最适因子,并就生长速率对幼龄材生长量的影响进入了探讨。结果表明:杉木和日本落叶松的人工林及天然林木的管胞特征值在径向水平上的变化均遵循y=a+blnx模式,尤其管胞长度与年轮数回归的相关系数R均达0.98以上;管胞长度与管胞宽度及纤丝用相比,遗传率最大,随年轮数变化的模式最稳定,是划分幼龄材界限的最佳因子,由此得出杉木人工林幼龄材界限年轮为20-22(距髓心距离为12.9-13.2cm)、天然林为16-18(4.1-4.5cm),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19-23(8.7-10.5cm)、天然林为23-24(2.9-3.1cm);幼龄材生长量与树木生长速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郁闭度的落叶松人工林天然下种育苗试验,认为郁闭度0.8的林分,出苗后翌年夏季通过修枝将郁闭度降至0.6,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纯林林下植被的影响,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600,900,1 200,1 500株/hm2共4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平均密度、植物多样性指数随着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密度600株/hm2和900株/hm2落叶松林下植被的各项指标都相接近,与其它2种密度林下植被相差较大;较小密度之间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相似程度较大,较大密度和较小密度落叶松之间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差异较大;40 a生左右、平均高为11m、密度为1 5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间伐保留密度为900株/hm2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杜枫 《山西林业》2012,(4):20-21
华北落叶松是一个优良的用材林树种。介绍了太行山区华北落叶松苗圃地的选择与管理、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播种以及苗木的抚育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密度指数与林分测树因子数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君然 《林业科学》1994,30(3):247-252
以落叶松(LarixgmeliniiRupr.)天然林标准地为材料,选取30块大样本标准地,通过N=aD-b得出林分测树因子数学模型。G=aSDIb(H-1.3)c式为密度指数、树高与断面积模型;以Y=aSDIbXo式为密度指数与直径、株数、断面积的模型。模型可用于编制树高标准表、直径标准表、密度标准表以及密度控制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