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乌龙茶的花色品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龙茶的花色品种十分丰富。闽南乌龙茶多以茶树品种命名,铁观音品种采制的称铁观音;毛蟹品种采制的称毛蟹;黄棪品种采制的称黄棪,又称黄金桂;乌龙品种采制的称乌龙;除铁观音、乌龙之外的其他品种,如黄棪、毛蟹、梅占、水仙、佛手等品种采制的乌龙茶又统称为色种。近年已将黄棪单列。 闽北乌龙茶茶名在不同时期常有变化,但成茶的命名仍有一定的规  相似文献   

2.
对3个茶树新品种金玫瑰、紫观音、春桃香在福州的适应性进行鉴定,以黄棪为对照.结果表明,金玫瑰、春桃香的种植成活率高于黄棪,紫观音与黄棪相当;3个新品种的树高、树幅、茎粗等性状均优于黄棪,表现生长势强;金玫瑰的春梢萌芽期比黄棪早1~3 d,为早生种,春桃香、紫观音比黄棪晚10 d左右,均为晚生种;金玫瑰、紫观音、春桃香的1芽3叶百芽重均与黄棪相当,发芽密度均高于黄棪,鲜叶产量分别比黄棪高13.0%、5.0%、7.0%;3年乌龙茶感官品质审评得分分别比黄棪高2.17分、1.00分、3.17分,均表现品质优异;经多年鉴定,其抗寒性与黄棪相当,均适宜在福州中高海拔山区或气候条件相似的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2012~2014年对14个茶树品种机械采摘和手工采摘芽梢中标准芽叶比重和破碎芽叶比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茗科1号(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等8个品种机械采摘与手工采摘的完整芽叶比重(符合乌龙茶采摘标准)和新梢破碎芽叶比重接近。而肉桂、毛蟹、本山、梅占、铁观音、黄玫瑰等6个品种机械采摘的完整芽叶比重比手工采摘低,新梢破碎芽叶比重均比手工采摘高;初步得出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等8个品种机采效果较好,且这些品种生长速度较快,产量较高,较适宜机械采摘。  相似文献   

4.
黄棪茶树品种多茶类采制的经济效益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棪茶树品种是20世纪80年代广东茶园品种结构调整、更新替换的主要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我省粤东新茶区、粤北茶区、粤西茶区等地区。以生产乌龙茶为主,其品质具有香飘芬芳的特点,在当时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势头较快。近几年,由于市场消费以铁观音和其他茶类为主导,使黄棪生产茶园亩产值下  相似文献   

5.
对3个茶树新品种‘金玫瑰’、‘春桃香’、‘紫观音’在霞浦的适应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玫瑰’、‘春桃香’、‘紫观音’的种植成活率高于黄棪(对照);3个新品种的树高、树幅性状均优于黄棪,表现生长势强;‘金玫瑰’的春梢萌芽期与黄棪相当,为早生种;‘春桃香’、‘紫观音’比黄棪晚10 d左右,均为晚生种;发芽密度均高于黄棪,鲜叶产量分别比黄棪高24.43%、14.42%、3.65%;3年乌龙茶感官品质审评得分分别比黄棪高2.83分、3.03分、3.33分,均表现品质优异;经多年鉴定,均适宜在霞浦气候条件相似的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多年选育结果表明:鸿雁9号属小乔木型,中叶早芽,无性系新品种。树姿呈开张状态,树幅扩展能力强。产量特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84.1%,在四个跨省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4.97%、14.65%、56.32%和180.46%。适制高花香乌龙茶和花香绿茶,品质优异。高香乌龙茶香气浓郁持久,滋味浓滑爽口,汤色橙黄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3分,全国区域试验品质审评结果表明与对照种黄棪相当;花香绿茶外形绿润,滋味浓爽,香气高显花香,汤香突出,品质明显优于国家级绿茶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抗寒旱和抗虫能力较强,扦插育苗与种植成活率高,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7.
鸿雁1号是以铁观音的杂交后代为亲本,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高香乌龙茶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早芽种。树姿开张,生长势强,产量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51.6%,在四个跨省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17.82%、19.41%、23.19%和42.67%。适制高花香乌龙茶和绿茶,制乌龙茶外形绿润,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汤色绿黄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分,比黄棪高0.1-1.67分;制绿茶外形翠绿细秀,香气高爽,滋味浓醇爽口,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栽培适应性好,抗寒旱和抗小绿叶蝉能力较强,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黄棪为对照品种,对引种的茗科1号、台茶12号、白毛2号、鸿雁12号和鸿雁9号等5个乌龙茶树新品种进行品比,并综合分析各品种的抗逆性、适应性、生长势、抗虫害能力、物候期、鲜叶产量和成品乌龙茶品质的差异。提出在安溪祥华、西坪等铁观音主产乡(镇)适当引种茗科1号;在安溪虎邱、官桥、蓬莱、湖上等地选用台茶12号或鸿雁12号进行品种搭配,以解决茶树品种结构单一的问题,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适宜机械采摘的乌龙茶品种不同叶位节间长和各叶位展叶角度,2014、2015年春、夏、秋3季分别对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8个较适宜机采的乌龙茶品种的节间长和展叶角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8个适宜机采品种2年平均二、三叶节间长2.30~2.95 cm,三、四叶节间长2.99~3.87 cm,四、五叶节间长3.36~4.53 cm,从节间长看:春季黄观音、水仙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黄棪、白芽奇兰适宜一芽二叶标准的机采;夏季水仙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秋季金牡丹、水仙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黄观音适宜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8个适宜机采品种第三叶展叶角度32.27~40.80°,第四叶展叶角度33.65~43.65°,第五叶展叶角度37.50~47.73°;从展叶角度看:春季黄棪和白芽奇兰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黄观音、茗科1号(金观音)适宜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夏季黄棪、悦茗香、白芽奇兰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秋季白芽奇兰、金观音适宜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标准的机采.  相似文献   

10.
多年品比和区试试验结果表明:鸿雁7号属灌木型,中叶早芽,无性系新品种,其生长势强,产量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61.5%,在四个省份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16.85%、22.95%、25.28%和110.34%。适制高香乌龙茶,品质优良。花香浓郁高长,滋味浓爽带花香,汤色黄绿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6分,全国区试品质审评比黄棪高0.5-3分;花香绿茶滋味浓爽,香气高长,汤色叶底绿明亮,香气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抗寒旱和抗虫能力强,易扦插,种植成活率高,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由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新城杯”茶王赛市于2002年12月薪3—5日在漳州市举行。漳州各县市共选送白芽奇兰、八仙茶铁观音、黄棪、肉桂、本山、毛蟹、乌龙、丹桂、九龙袍、金萱、翠玉等品种茶样211个。共评审出白芽奇兰、八仙茶、铁观音、黄棪(黄金色桂)等4个金奖,17个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茶丽纹象甲成虫的取食习性及为害性,以便为制订防治指标提供参考,本文开展了茶丽纹象甲成虫对茶树品种与叶位的选择性、食量等室内试验和不同虫口密度、不同品种下的茶园小区为害损失研究.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成虫对不同品种茶梢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表现为丹桂>福云6号>黄棪.成虫期取食量(叶面积,mm2)为丹桂>黄棪>福云6号,但无显著差异.当喂饲福云6号品种茶梢时,在1~4对饲养密度下,每对成虫取食时长平均为11.8 d,在1对饲养密度下,每对成虫平均寿命为13.75±1.0 d;与老叶相比,茶丽纹象甲成虫倾向于取食新叶;茶丽纹象甲对福云6号品种的危害系数(每对成虫)为1.65 g,茶园虫口密度(x,头·m-2)与减产量(y,g·0.11m-2)的回归方程为:y = 0.0184x + 0.5611,对于亩产量100~125 kg的福云6号茶园,使用目前的防治指标(成龄投产茶园每平方米虫量在15头以上)是合适的.室内茶丽纹象甲在丹桂品种上的取食量比福云6号品种提高29.24%,在茶园虫口密度为10 头·m-2时引起茶青产量显著损失,虫口密度与减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 = 0.0665x + 0.7969,防治指标建议定为成龄投产茶园每平方米虫量10头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以梅占品种加工红茶的工艺,以“重萎凋,偏轻发酵,文焙火”为宜。与黄棪、福云6号、菜茶采制的红茶进行对比,感官审评结果为紧细重实毫显,甜香、花香浓郁,汤色红亮,滋味浓爽带花香、甘香可口,叶底肥壮红亮,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14.
黄棪,它的成品茶商品名称为黄金桂。在乌龙茶类中具有“一早二奇”的特征。一早,即萌芽早,因而上市早。二奇,即不但形态纤秀,叶色透黄,而且香气浓郁,特别具有优雅的香型,十分引人入胜。怎样采制春茶,充分发挥黄棪的种质特征,笔者根据近年的生产实践,简述于后。 一、抓早采摘 黄棪为早芽品种,鱼叶开展在三月上旬,四月上旬驻芽60—70%开面,即为适时采期,采摘新梢开面的顶叶及二叶、三叶。实践证明,驻芽初开面即行嫩采,单宁含量多,较难做青,容易发酵着红,吃水苦涩 超过三叶的粗采,叶子老化粗纤维多,吃水淡薄。所以掌握采摘的时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林圳铿是安溪县美(厂土)村人,多年来他认真钻研乌龙茶采制技术,由其承包生产的黄棪优 质茶,从1982年至1985年在乡、县、地各级茶王赛中都名列前茅,评为黄棪茶王。并在1985年荣获全国优质奖。他的技术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小乔木型中叶类茶树品种的扁形绿茶的品质水平,以摊放程度、青锅方式、辉锅方式为因素,进行三因素二水平L4(23)正交试验,选用两种高香品种黄棪和梅占,对生化成分、滋味化学鉴定、茶汤色度值和感官品质等品质化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品种不同对扁形绿茶品质化学特征有影响;(2)T2处理(减重率10%~15%→微波杀青后多功能机整形→多功能机辉锅)为最优工艺,可实现扁形绿茶全程机制,生产效率高、容易稳定品质,在提高茶汤亮度和提升叶底品质上有突出优势,并能够形成品种独特的品质特色(黄棪表现为汤色嫩绿明亮,带花香;梅占表现为香气高长、滋味浓爽鲜嫩).  相似文献   

17.
福建茶区茶树品种的搭配种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采用杂交育种法与单株选种法,从以铁观音,黄棪,赤叶观音,黄观音,迎春等高香优质茶树品种或特早芽种为亲本的人工杂交与天然杂交后代中陆续选育出茶叶香气品质特征,萌芽期不同的国家级审定茶树新品种金观音(茗科1号)、黄观音、悦茗香,黄奇,省级审定茶树新品种金牡丹,黄玫瑰,紫玫瑰,紫牡丹,早春毫,在生产应用中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优质增效作用。本文在分析上述新品种特征,特性和生产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区选择应用高香优质新品种及早芽,中芽,晚芽品种合理搭配种植的建议与技术措施,以期为各地茶区茶树品种结构与茶产品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坂仔公社宝南大队林果场是以农业和果业为主,一九六六年五月在林果场后山开辟1.32亩环山等高水平的高标准茶园,并于当年六月初种植’黄棪苗木,经五年来培育管理、一九八一年采茶青5474.7斤、制或干毛茶1321.1斤,实现了黄棪五足龄亩产上千斤的高产记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黄棪和肉桂4个品种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和角鲨烯含量等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茶籽成熟程度提高,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持续积累,含水率呈下降趋势;茶籽的含油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在成熟前期含油率上升较快,后期趋缓并达到最高值,4个品种茶籽的平均含油率为24.24%;维生素E含量均出现"双波峰"增长趋势,并在后期快速增加至最大值,其中福云6号的维生素E含量最高达到1 060.29μg/g;角鲨烯含量呈现成熟前期增加、后期降低的趋势,其中肉桂的角鲨烯含量为161.42μg/g。在茶籽成熟过程中,棕榈酸的相对质量分数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而硬脂酸的相对质量分数则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油酸的相对质量分数总体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然后持续增加的趋势,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肉桂和黄棪成熟茶籽的油脂中油酸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50.43%、45.98%、52.62%和52.98%;亚油酸的相对质量分数整体呈现成熟前期降低、中期增加、后期再降低的趋势,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肉桂和黄棪成熟茶籽的油脂中亚油酸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1.65%、27.36%、24.66%和24.07%。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黄棪和肉桂4个品种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和角鲨烯含量等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茶籽成熟程度提高,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持续积累,含水率呈下降趋势;茶籽的含油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在成熟前期含油率上升较快,后期趋缓并达到最高值,4个品种茶籽的平均含油率为24.24%;维生素E含量均出现"双波峰"增长趋势,并在后期快速增加至最大值,其中福云6号的维生素E含量最高达到1 060.29μg/g;角鲨烯含量呈现成熟前期增加、后期降低的趋势,其中肉桂的角鲨烯含量为161.42μg/g。在茶籽成熟过程中,棕榈酸的相对质量分数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而硬脂酸的相对质量分数则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油酸的相对质量分数总体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然后持续增加的趋势,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肉桂和黄棪成熟茶籽的油脂中油酸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50.43%、45.98%、52.62%和52.98%;亚油酸的相对质量分数整体呈现成熟前期降低、中期增加、后期再降低的趋势,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肉桂和黄棪成熟茶籽的油脂中亚油酸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1.65%、27.36%、24.66%和24.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