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是台州的主要经济作物 ,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资源。开发有机茶和发展无公害茶叶已成为大势所趋 ,市场所向 ,是茶叶生产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1 发展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的指导思想从台州茶叶生产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以质量为重点 ,以效益为中心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积极发展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 ,促进台州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 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的发展规划设想2 .1 有机茶产区 以现有茶园转换为主 ,新辟茶园为辅 ,并以仙居、临海、天台三县 (市 )的国有林场茶场和黄岩大寺基林场茶场为中心 ,向…  相似文献   

2.
有机茶园是生产有机茶的基地,有机茶最早在斯里兰卡通过颁证生产,随后印度、坦桑尼亚、肯尼亚、日本、马拉维和中国相继建设有机茶园生产有机茶。近年来,贵州主产茶区已开始建立有机茶生产基地。本文从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微生物防治等几个方面对我省有机茶园害虫应如何防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姚雍静 《贵州茶叶》2007,35(2):15-17
茶树害虫是茶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自然灾害。据统计,贵州茶区每年对茶树造成较大危害的主要害虫有30余种,给茶农带来程度不等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种植措施、预测预报方法及科学用药三方面对我省无公害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进行阐述,确保无公害茶叶优质、高质、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实现茶叶质量的安全生产和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敬亭山茶场“茶果园无公害生态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亭山茶场自九十年代以来,茶果生产就确立了立体生态化、良种优质化、名茶基地化、管理机械化、绿色食品化发展方向,制订实施了“茶园无公害控制措施”、“初精制茶厂无公害控制措施”、“茶果园植保要领及农药使用操作规程”。1997年承担了省科委“九五”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5.
李翬 《茶业通报》2005,27(3):103-103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茶叶无公害和有机茶生产战略,建立了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无公害生产基地1300多hm2,有机茶园200多hm2,而茶叶螨虫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尤其是肥水管理较好的茶园受害程度更为严重,已成为危害茶树的主要病虫害之一。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我区植保站从2001年开始,在新明乡“太平猴魁”生产基地连续进行了多项农业防治措施,提高了生态系统调控功能,控制了螨虫的发生,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1螨虫发生情况和危害状通过多点调查,黄山区茶叶发生危害的螨虫主要有茶橙瘿螨和茶跗线螨。1.1茶橙瘿螨发生普遍,若螨体淡橙黄色,成螨体橙…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建立无公害生态茶园和发展无公害优质茶叶的必要性。指出只有保护优良的茶园生态环境 ,开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主要采取农业、生物防治措施 ) ,才能减少对茶叶的污染 ,生产出无公害的优质茶叶。并对怎样建立无公害生态茶园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许裕奎 《茶业通报》2004,26(3):134-135
休宁县2001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为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今年又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本着以项目实施为动力,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为主题,面向市场,强注科技,把发展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生产作为调整优化茶叶产品结构,增加茶农收入为突破口,到目前止,全县已通过中国茶科所有机茶中心和瑞士生态农业研究所权威机构颁证有机茶园700hm2,无公害茶园颁证2750hm2。三家企业获得省商检局“卫生注册”资格,二家企业获得茶叶自营出口权。2003年全县茶叶产量5300t,产值8146万元,其中无公害茶叶2…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研究了目前国内外储粮害虫无公害防治的方法和策略,分析了生物防治、植物次生物质、人工器械和物理方法防治储粮害虫,并对无公害防治储粮害虫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茶园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怡开 《茶业通报》2003,25(3):118-118
为了适应当前WTO的需要,推广无公害茶园生产,发挥自然生态优势,保护环境降低茶叶农残,提高茶叶质量,确保人们生活安全极为重要,本文从茶园管理角度,为实现无公害茶,乃至有机茶提供有效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各地都在实施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茶叶的安全性和品质,很长一段时间茶区受重量轻质的影响,施用化肥的量不断增加,有机肥施用愈来愈少,不仅给茶叶生产增加了成本,更重要的是给茶区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甚至可能会涉及到茶叶的安全性。虽然山区至今很少施用化学肥料,但是,其产量、品质、效益又会受到影响,有机茶、AA级绿色食品茶又绝对禁止在茶园施用化学肥料,A级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虽然允许施用,但对化肥种类、施用量也有一定限制,惟有在茶园施用有机肥料才能解决这些矛盾。有机肥料中厩肥、堆肥、…  相似文献   

11.
邓伟珍  张志坚 《种子科技》2023,(11):113-115
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成为农作物种植业的关键。将无公害栽培技术运用到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作物栽培人员不仅要将先进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引入到农作物种植中,还需要提高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为绿色食品的生产保驾护航。文章分析了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有机生产方式茶园害虫与天敌种类及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摘要:【研究目的】调查研究有机茶园中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为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综合治理和持续性控制提供实据。【方法】通过灯光诱捕和茶园田间调查进行害虫和天敌的分类记录和数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害虫45种,天敌24种。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黄蓟马、茶尺蠖和茶螨。主要天敌有蜘蛛,蜂类、瓢虫和草蛉。有机茶园天敌控害表现最好的时期是8月份,益害比为1:0.96。而在6月和9月害虫种群数量出现二个峰值,而且害虫总量增长量大过天敌增长量,自然控害作用滞后。【结论】茶园采取有机方式种植后,确实能保持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维护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但要实现对害虫的有效控制,减少虫害损失还必须结合其他防治方法,走综合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丁以寿 《茶业通报》2005,27(4):160-160
茶叶是大众性饮料,通过茶园管理“绿色技术”,开发生产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茶园铺草技术,间作绿肥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增施有机肥料,茶园放养鸡和蚯蚓。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利用天敌蜘蛛控制茶树害虫,田间调查林下生态模式茶园蜘蛛群落及叶蝉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林下茶园的蜘蛛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常规茶园,且叶蝉种群的数量显著低于常规茶园。从蜘蛛功能群情况看,林下茶园的游猎型和结网型蜘蛛种类和数量相近,而常规茶园主要以游猎型蜘蛛为主。比较林下茶园和常规茶园的蜘蛛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林下茶园均较高。林下茶园蜘蛛种群对叶蝉具有明显跟随现象,对叶蝉的控制作用显著。常规茶园蜘蛛种群数量基本低于叶蝉种群数量,在叶蝉高峰期未起到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龙云 《茶业通报》2003,25(1):10-11
建立适度规模的绿色生态茶园生产基地,依靠科技进步、尤其技术创新,开发无公害有机茶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良种与机械化配套,因地制宜,狠抓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来建立农业、工业和科研、贸易一体化经营组织(集团公司),同时转变观念,实施名牌战略,真正实现大茶业下的茶叶产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茶尺蠖是苏、浙、皖等省茶树上的主要害虫。因此,进行茶尺蠖种群消长规律、测报办法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进行上述有关研究中,要正确测定田间虫量,必须首先开展研究茶尺蠖种群数量在茶园中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方法这一基础工作。为此,我们于1982年6月4—6日在十字铺茶场对茶尺蠖幼虫在茶园空间的分布型和抽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前茶叶产业中突出的问题就是要加强对茶叶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研究、监控、管理 ,重视茶园害虫综合治理、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开发 ,发展绿色茶园 ,大力培养“有机农业”型的有机茶产品。为了加快促进我县有机茶发展的步伐 ,去年县委、县政府以“生态立县”为导向 ,治理关闭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营造绿色生态。而后县里专门制定了《开化有机茶开发规划》 ,并成立有机茶开发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了实现茶叶产业化发展规划和有机茶发展规划。一是重点抓好“两增一改”工作 ;二是对列入县级试验示范的有机茶基地 ,安排专项资金给予…  相似文献   

18.
茶园杂草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觉晚 《茶业通报》2004,26(2):67-68
根据多年调查实践,本文阐述了茶园杂草发生为害特点和防治策略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觉晚 《茶业通报》2005,27(4):163-164
根据多年实践,阐述了茶园病虫草害的发生、防治现状,并提出无公害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1引言汀溪兰香系1989年首创于皖南泾县汀溪乡的名优绿茶,其产区拥有万亩原始森林,并与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复杂的地貌构成众多相对封闭的小范围生态环境,为茶叶的无害化生产提供了丰富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自1993年开始了有机茶生产开发的宣传和探索活动。2001年汀溪兰香通过本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3年由当地茶叶产销大户组建的绿源公司又使之获得有机茶生产、加工和销售三项认证,建立有机茶生产基地140hm2,年产兰香有机茶20余t,年创产值300多万元,并通过了有机食品的全部检测。2主要监管措施山区名优茶产地的茶园多较为分散,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