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市农业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一体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农业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城市农业概念的界定,分析研究城市农业的种类、特征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陈英 《河南农业》2015,(1):53+64
<正>都市农业(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side)是指处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现代集  相似文献   

3.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周边与间隙地带,集高效、产业化、科技、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是城郊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依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都市农业是指在城市周边地区,利用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城市的现代化农业;是城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都市农业不仅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经济功能和示范功能,而且具有传承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改善生活环境的生态功能。在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生产集约性和高度开放性,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一、都市农业的基本内涵 都市农业在2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和现代化都市的崛起,都市区域内的农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们正在由城郊农业的低级阶段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都市农业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的结合,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环境资源并借助于现代物质技术条件,融现代农业、乡村文化、观光休闲(旅游)以及环保教育、农事体验职能于一体.因而,"都市农业"的发展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都市与农村和谐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都市农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在西方国家萌芽,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大规模兴起.都市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之后的产物,它在农业的布局、形态和功能方面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都市农业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的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都市区域内形成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7.
都市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周边与间隙地带,集高效、产业化、科技、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是城郊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依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都市人民.  相似文献   

8.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郊区农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郊区农业用地逐步减少,农业生产急需转型,发展适合城郊型现代农业。城郊型现代农业是城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关系到城市和郊区农村的稳定发展大局。该文对拉萨市城关区4个涉农街道的农业现状、特点,以及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城郊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敏 《现代农业》2009,(10):54-54
城郊农村就地理上而言,它处于城乡过渡带,紧靠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就经济属性上讲,城郊农村经济是一种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经济。它是最具发展潜力和未来城市经济拓展的主要空间。明确城郊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加快城郊经济发展,率先实现城郊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对带动广大乡村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海最近召开的“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座谈会”提出:都市现代农业是在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条件下的一种具有强烈城市特征的农业形态,是城市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城市产业互动和城市生态平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市现代农业具有经济功能、生态功能、辐射功能、创汇功能、文化功能。 建设都市现代农业是从上海特定的城市发展阶段和农业发展趋势提出的,具有历史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迅速推进,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使得城乡界线逐渐被打破,农业地域逐渐缩小。二是农业产业化、设施化、工厂化和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农业与非农产业互相渗透和融合,产业区别开始淡化。三县农业的功能向多元化发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郊区的农业主要是为城市服务的,同时也更快地接受城市作为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中心的辐射,而迅速地改变产业结构和形成城郊农业的特色.主要为城郊农村培养人才的农业高等教育还很不适应城郊生产的形势.本文从大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出发,探讨了为大城市服务的农业高等教育的功能、地位、发展与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一、城市农业的定位城市农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进入80年代,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的农村农业与城镇工业的界线已不复存在,农村与城市的关系日益密切,许多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农业方面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在我国,城市农业经济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90年代末21世纪初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先是在城市密集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随后在东南沿海较发达的城市覆盖区域出现。城市农业是在城市辐射区域内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都市农业应运而生,成为城市及市郊空间特殊形态的农业.特别是在我国,都市农业园区发展极为迅速,这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增长,都市农业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文章以西安市为例,论述了都市农业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都市农业一般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和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它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规模经营为条件,集生产、服务、消费于一体的经济和生态等多功能并存的现代农业。潍坊市寒亭区充分发挥地处城郊和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通过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新功能,极大的丰富了农业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集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示范功能于一身,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现代集的性、高度开放性等特征。发展城市农业,是我国大城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点选择。我国的城市农业实践,与国际相比,既有共性的,也有独具中国特色的经验和发展机理。研究中国城市农业发展理论,把握其发展规律,对于城市农业在我国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然 《北京农业》2007,(13):2-3
<正>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周边与间隙地带,集高效、产业化、科技、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是城郊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依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都市人民。它充分利用和依托中心城市,运用现代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城市农业的现代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城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集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示范功能于一体,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现代集约性、高度开发性等特征。发展城市农业,是我国大城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点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2005,(2):10
海勃湾区是乌海市委、政府所在地,总人口达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万人,总辖地面积5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万亩。90%的耕地集中在沿黄河一带。海勃湾区农业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农业总量相对较小,是城乡居民“菜篮子”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集约型方向过渡,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特别是城郊农业的发展要与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海勃湾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城市郊区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依靠城乡市场,着力推进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持续不断地引进推…  相似文献   

19.
都市农业是一个综合性地域经济的概念,是都市化地区周边与间隙地带的农业。它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它的实质是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相结合,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市化相融合,是城乡差别逐渐消灭过程中一种发达的农业形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规模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回归自然的生活情趣及人与自然、都市与农村和谐共存的追求日趋强烈,农产品的市场空间得到了深层次拓展.有效利用城市及市郊空间,以为都市人民提供优质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集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区域性农业应运而生.它对体现都市特有文化内涵,解决随城市人口比例日益增大,鲜活绿色农产品需求增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