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四川为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四川麻鸭以野营群牧方式常年在水稻田、溪河、堰塘中放养,以天然动植物为食。因此,研究鸭群在放牧过程中采食天然动植物的种类、数量以及这些动植物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水稻生长的益害关系,可为进一步发展群鸭生产和养鸭益农提供基本科学资料。为此,在我省养鸭主产地区之一的乐山地区进行了群  相似文献   

2.
正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田中水和鸭子在水中活动的特性,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稻-鸭复合生态互利互补系统,从而促进生态平衡,生产出食用安全的稻米和无污染绿色鸭子。稻田养鸭技术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非常好的推广价值。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稻田养鸭有利于增加效益1.1对水稻的好处稻田养鸭可形成水稻和鸭子的种养结合,形成互利互补的生态环境,实现水稻、鸭子双丰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水稻田养鸭     
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特点,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鸭子生理、生活习性及稻田水中饲料生物的消涨,把种、养业融为一体,发挥生物种间互利、互补、互助作用的一种生态农业,通过对养鸭户的技术指导和走访,广大养鸭户都认为这种养鸭方式是水稻田除草的活机器和天然的肥料厂。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但在现代农业中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稻鸭共作是稻田养鸭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水稻、水禽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在生态农业中大有作为。从稻田养鸭发展到稻鸭共作,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殖黄鳝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养黄鳝是一种充分利用水稻田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稻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饲料,水稻又是很好的遮荫物,田水浓度也正好符合黄鳝生长;黄鳝在田中钻洞松土、疏通田泥,捕食害虫,既利于水稻生长,又可减少水稻的病虫害。  相似文献   

6.
正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但在现代农业中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稻鸭共作是稻田养鸭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水稻、水禽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在生态农业中大有作为。从稻田养鸭发展到稻鸭共作,从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生态农业,显示了传统农业顽强的生命力。传统农业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盛赞稻田养鸭为:古代中国人民的特别  相似文献   

7.
稻茬养鸭是水稻收割后,通过人工放牧,小鸭觅食稻田里丢弃的水稻颗粒来节省饲料,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养鸭模式。  相似文献   

8.
稻田露宿养鸭的五大优点十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露宿养鸭”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鸭子的生理,生活习性及水中饲料生物的消涨规律四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项种,养方式。1995年以来,我地先后在370亩稻田中进行了一次性投放露宿养鸭的试验和示范,在不薅秧,不除草和不施农药防治病...  相似文献   

9.
正稻鸭共作是一项卓越的生态农业技术,它是在中国有数百年历史的稻田养鸭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稻田养鸭,无疑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但在现代农业的冲击下日渐式微。在生态农业中,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日本稻农和农业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又加上围网与昼夜放鸭在田,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稻田养鸭的稻鸭共作模式。21世纪初,日本的稻鸭共作引入中国。中国是水稻种植与养鸭的大国,种稻与养鸭都有悠久  相似文献   

10.
<正>稻田生态养鸭就是在水稻生长的季节,把鸭子放养于稻田中,利用水稻和鸭子生长互补的特性,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促进生态循环的一种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栖是充分利用水稻栽培过程中从秧苗返青到水稻散籽这段时间在稻田中放牧仔鸭的方法。鸭和水稻在稻田中共同生长,鸭以稻田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适当补饲精料,可以减少养鸭的投入。鸭子的活动起到了中耕除草,增加稻田肥力,促使水稻增产的作用。鸭子捕食了稻田害虫,水稻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立养鸭15只/667m~2、25只/667m~2、45只/667m~2和对照组4个不同处理组,开展在稻鸭生态种养过程中不同处理组对稻田土壤、水稻虫害和水稻田间杂草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养鸭45只/667m~2组对稻田土壤容重效果和对水稻田间杂草控制效果最佳,养鸭25只/667m~2组对稻田土壤空隙扩容效果和对稻田间虫害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鸭,是利用稻鸭共生的原理,利用鸭是水禽,水陆两栖、食性广、觅食能力强的特性,为水稻除草、灭虫、活化土壤以及利用鸭粪肥田,促进丰产。同时鸭在近乎自然的环境中觅食、生长,比圈养鸭节约一半精料,而生产的鸭产品品质鲜美、风味尤佳。稻田养鸭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勿需增加劳力,适合千家万户生产的养鸭新途径,又为无公害鸭产品和优质稻米的生产创出了一条新路。以下将有关稻田养鸭的技术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田杂草与水稻争水、争光、争肥、争地,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据测定,水稻每年因草害一般要减少收入10%左右,多的超过50%。杂草还可诱发病虫害,有的是多种病虫的中间寄主。1建三江管局水稻田常见禾本科杂草1.1稻稗一年生草本。水稻的伴生植物。叶片垂直生长、叶鞘呈青绿色、种子较大;无论其幼苗、成株及种子  相似文献   

15.
家鸭(续1994年第1期)利用水稻田放养农村地带自古以来,即知利用水稻田进行放牧以节约饲料。同时,从水稻方面来考虑,则可以节约肥料。因为,在水田中放养,鸭可以利用田中的杂草、田螺、螯虾等作饲料。而鸭粪则散布于水田中可作水稻的优质肥料。根据作者20余年...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鸭:在水稻分蘖盛期,将脱温后的雏鸭投放稻田,让鸭群昼夜生活于稻田。以田养鸭,以鹎促稻,适当补充少量精料,使鸭和水稻共栖生长。经50~60天的饲养,稻穗成熟,仔鸭体重已达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鸭 农牧结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稻田养鸭并非今日始。据有关文献考查,此法首创者福建庠生陈经纶。公元1597年(即明神宗万历丁酉年),闽中发生蝗灾,他在鹭鸟啄食蝗虫的启发下,试验养鸭治蝗,获得显著成效。这是我国历史上养鸭治虫的最早记载,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 经过近400年的实践,稻田养鸭,以鸭治虫的方法,随着农业生产的需要,也不断发展、变化和逐步完善。今天的稻田养鸭已不是当年的单纯治蝗,而是根据虫情发生规律,适时扑灭包括蝗虫在内多种害虫,不仅除虫抗灾,而且农牧有机结合,既发展养禽事业,又促进水稻增产,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大面积稻鸭共生地区养鸭所带来的恶臭和水系污染问题,并探讨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周围环境和水稻生长等的影响,试验设四个处理组,分别为:稻鸭共生组(T1)、稻鸭共生+紫云英轮作组(T2)、稻田种紫云英不养鸭组(T3)、稻田不养鸭不种紫云英的传统种稻对照组(CK).结果表明: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使水稻生长更良好,得到更高的水稻产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稻鸭农业的农业用水水质污染改善有效果;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相比对照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0.54 g/kg,并能提高土壤中速效养份的含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较好地起到杂草和虫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鸭是将雏鸭放入稻田中,实行稻鸭共栖的一项技术。鸭子在稻田里,以水田里浮游生物等天然饲料为营养,鸭粪直接排泄到稻田里,为稻田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可使水稻增产8%左右。因此,稻田养鸭可以获得稻鸭双丰收。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一稻鸭共作的双赢作用稻田养鸭是运用稻鸭共生的原理,利用鸭是水禽、水陆两栖、适应性强的特点和鸭的食性广、耐粗饲、觅食能力强的特性,对水稻除草、灭虫。同时投喂的饲料经鸭转化成水稻的肥料,鸭的活动和采食又能活化土肥,增加土壤、水层中氧分,并剥蚀水稻枯叶,达到透风透气,促进水稻生长和减少病虫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