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参地再利用研究--参参轮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几年的实施研究,建立了利用周期为1-3年的人参、西洋参短期互相轮作技术体系。采用了测土施肥,有益微生物菌剂处理土壤,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方法,经处理的老参地,人参和西洋参的长势、产量、病虫害及烧须情况,总皂甙含量等方面,与新林土栽参对照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经中试规模的推广应用显示,该参地短期轮作制的技术方法可行、实用、轮作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在长白山区自古一直采用皆伐林地栽培人参,而且只能栽培一茬人参,土地利用率很低、至今老参地大多荒废,参后还林也是近几年才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老参地再栽参问题已是人参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人参栽培技术,参地不使用肥料,怕烂参,但近十几年由于透光棚等一系  相似文献   

3.
预防人参冻害,过去曾有不少研究报道,其主要方法是上10—15公分的防寒土;也有先上一层防寒草(同时也做撤防寒土标记),再上10—15公分防寒土:后来又提倡只上防寒草,不用上防寒土。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历年沿用这些方法预防人参冻害,但人参缓阳冻仍时有发生,有的参场损失严重。为此,  相似文献   

4.
土壤、参苗、管理是人参栽培三大要素.参苗的好坏决定着本田栽培期人参产量和质量,所以各栽参国家都非常重视培育优质参苗.朝鲜是世界上人参生产和加工水平较先进的国家之一,出口的“高丽参”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朝鲜培育参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原土苗圃,即自然土壤经耕翻、做床、播种,这是一种较粗放的育苗方式,目前很少采用;另一种是配制苗圃,即利用原野土及药土按一定比例人工混配而成的床土进行播种育苗,这种育苗方式可人为控制土壤条件,结合科学的施肥与灌溉、可培育出优质参苗,但也存在着用工多、生产费用高等缺点.我国目前人参育苗耕作制同本田栽培一样,为生荒耕作制,即选用适于栽培人参的林地,进行毁林开荒,种植几年人参后即行废耕,再另垦林地,育苗播种方式主要是撒播.也有少量条播或点播,前者由于播种密度大,导致参苗小,质量差,1、2路苗少,4路以下苗占一半以上;后者育出的参苗虽优级苗多,但由于病虫害等原因,掉苗严重,单位面积参苗少,资源浪费严重,育苗成本高.在可开垦植参的林地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改进传统的育苗技术,探讨新的育苗方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参生产一直沿用伐林迹地栽参,土地利用率很低,只能栽播一茬人参。老参地大部分废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研究解决老参地栽参问题是当前发展人参生产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6.
测土施肥技术与高产、优质、高效参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白山区人参种植经历了从无肥到有肥、从有机肥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发展阶段。随着其它栽培措施的不断改进,人参单产有很大提高,人参施肥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有些参户企图通过增加施肥量来提高产量,结果事与愿违。如大量施用磷酸二铵,既做底肥又做追肥每平方米用量高达200g以上,造成土壤磷素过剩,养分间比例严重失调,人参病害加重,产量不高,品质下降。目前,人参生产主要凭经验施肥,有很大盲目性,施肥品种较单一,只重视氮、磷肥(即磷酸二铵),忽视钾肥和中、微量营养元素的投入,施肥量偏大,施肥方法不当。因此,经验性的人参施肥方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参业的要求。而迫切需要建立科学施肥技术体系,以协调人参对营养元素的需要与床土供肥的矛盾,最大限度发挥床土的生产潜力,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对测土施肥技术在我省参业生产上的研究应用做如下解析。  相似文献   

7.
人参花叶病是近些年来引起人们重视的一种病害。随着人参生产面积和栽参区域的不断扩大,人参花叶病的发展有加重趋势。目前各人参产区均有发生,严重者达80%以上,现已成为影响某些地区人参生产发展的限制性因子,是参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参花叶病迄今在国内外未见报道。我国以往的史料中亦未见记载,近年国内虽有少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病因探讨方面,缺少依据和系统性。为此我们对人参花叶病的病因、发病规律及其对人参生长发育及体内代谢的影响、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人参花叶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调查 明确人参花叶病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典型症状及发病规律是探讨人参花叶病致病原因和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重要前题。为此,我们首先对人参花叶病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及田间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 (一)人参花叶病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症状特征  相似文献   

8.
老参地(参后地)永续栽参的土壤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目前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中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生产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具有最好的土壤和植被的地块几乎都被用做伐林栽参。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少。…  相似文献   

9.
金慧 《人参研究》2001,(Z1):5-6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您们好 !首先让我代表吉林人参研究所 ,对各位嘉宾的到来 ,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吉林人参研究所为落实省政府关于我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动中药现代化建设进程 ,振兴吉林参业 ,加强技术合作与推广 ,使中国人参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而召开这次会议。省政府已把“振兴吉林参业工程”纳入我省“十五”规划之中 ,这将对我省参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参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 ,约占世界产量的 70 % ,而我省人参产量又占全国产量的80 %以上 ,但由于目前人参生产仍是伐林栽参 ,加工分散 ,人参制品和人参保…  相似文献   

10.
各位同仁 :我国发现和利用人参已有 40 0 0多年历史 ,可以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生产人参的国家 ,目前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吉林省是中国人参的主产区 ,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85%以上。吉林省人参产地主要集中在通化、白山、延边地区。在这些地区 ,人参业已成为重要经济支柱。人参在吉林省种植业中产值排名第二 (玉米排第一位 ) ,是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在吉林省农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我国人参栽培历史已有 1 60 0多年 ,但目前仍是以传统的伐林栽参为主 ,致使大片的森林遭到破坏。每年因种值人参要毁掉的林地约 2 5…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主产于我国,为东北“三宝”之首,驰名中外。人参中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重要保健医疗功效和营养成份,是名贵药食同源植物。 我国明代以前山参蕴藏量十分丰富。至清代,因保护措施不力,掠夺性采挖,山参资源破坏严重,山参供不应求。于清代末年始现伐林栽参。 解放后,人参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80年代,人参作为主要致富经济作物栽培,仅吉林省自1980年至1988年,栽培面积增加近4倍,产量增加5倍多。由于人参产量的剧增,供大于求,导致参价暴跌,使人参生产陷于空前未有的困境。 为使参业生产尽快走出低谷,研究和探讨我国参业发展战略,对促进参业发展,当有重要现实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然资源是参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人参的发展就失去后劲和依托。吉林省人参栽培仍采用伐林栽参和参后还林的方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综合效益并不高。建议积极发展农田栽参、参粮轮作和林下育参,开辟参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它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生长需要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到现在 ,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种植业。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最好的地块 ,最好的土壤和植被几乎都被伐林栽参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将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之用。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  相似文献   

14.
施肥是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因土、因作物平衡施肥是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保证.但目前长白山区人参施肥主要是凭经验施肥,存在着许多盲目性.作者自1990年开始对长白山区主要人参产区施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人参营养与施肥的研究,改进人参施肥技术,促进长白山区人参高产、优质提供科学依据.二、人参施肥现状调查调查区域按土壤类型分两大类:一是白浆土区,主要包括长白县、靖宇县、抚松县;二是暗棕壤区,主要包括集安市、通化  相似文献   

15.
老参地再利用势在必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栽种过人参的土地称为“老参地”。人参忌连作 ,短期内老参地不能再栽人参。人参忌连作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为了总结交流经验 ,明确存在的问题 ,利于今后人参生产的发展 ,作为人参生产者 ,现根据有关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 ,就老参地改造再利用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供参考。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一种名贵中药和保健佳品 ,一向倍受人们的珍视和推崇 ,它已经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烟酒等行业得到广泛地应用 ,成为具有特殊作用的原材料。人参消费的增长不仅刺激了人参栽培业的快速发展 ,而由于人参主要是利用林区腐殖土栽培…  相似文献   

16.
人参是长白山区特产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由于参业的发展,近年来采用不同方法加工的人参制品不断增加,其中活性参和烫参就是近几年生产的人参新制品。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人参制品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参皂甙方而。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人们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提出了用碱解氮推算人参床土潜在矿化量,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参主产区床土供氮能力强,每年可矿化氮量是高年生人参需氮量的2~5倍。在人参生产中,可通过调控黑黄土比例、床面覆盖、适时扒皮松土、合理灌水等生产技术科学管理床土供氮量,既要做到床土供氮充足、稳定又要防止人参根际硝态氮超标过量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韩国人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栽培人参有千余年 ,一直采用伐林栽参的生产方式 ,由于人参忌连作 ,砍伐森林面积不断扩大 ,以至造成参、林矛盾 ,水土流失严重。韩国从本世纪 4 0年代开始采用农田栽参 ,其方法便于施肥改土、灌溉和其它田间管理 ,也便于实现参业生产机械化 ,有利于人参产业化生产。现在退耕还林人参下山势在必行 ,集国内 5 0年人参生产经验 ,引进了韩国现行栽培方法 ,推广平地栽参 ,是当务之急。高丽参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 ,其特点是 :平地栽参、人工施肥、栽培期短、质量好、产量高。韩国人参栽培有直播栽培和移栽栽培两种方法 ,直播栽培是把催芽的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吉林省人参研究文献的年度统计入手,预测吉林省人参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根据人参各学科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吉林省人参研究的发展重点和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促进人参科研和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性药食两用植物,素有百草之王和灵丹妙药之美誉。传统的伐林栽参模式使森林生态破坏严重,随着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思想的提出与落实,现有的人参产业发展模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调整、创新人参种植方式已势在必行。非林地种参是未来参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土壤改良、土壤消毒杀菌和灭虫、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整等措施,使土壤具有适宜理化指标,达到能够栽培人参并获得较高产量和效益是非林地种参的基本技术路径。按照非林地种参的技术路线,我们开展了白浆土农田地不同玉米秸秆施用量栽参试验,现将试验效果总结如下,旨在为非林地种参技术的推广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