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筛选出与卷烟感官质量密切相关的烟气主要化学指标用于计算适宜性指数,为评价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的适宜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04—2017年254份卷烟样品烟气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卷烟样品烟气主要化学成分的数据分布及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得分的关系,采用指数和法计算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的适宜性指数.[结果]卷烟样品焦油量、一氧化碳量、烟气烟碱量和焦碱比的均值分别为11.49 mg/支、12.53 mg/支、0.97 mg/支和11.94,98.03%的卷烟样品焦油量≤15.00 mg/支,88.19%的卷烟样品烟气一氧化碳量≤15.00 mg/支,79.13%的卷烟样品烟气烟碱量为0.75~1.25 mg/支,焦碱比在10.00~14.00的样品占样品总量的81.89%.卷烟焦油量与一氧化碳量、烟气烟碱量和焦碱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焦油量与烟气烟碱量和一氧化碳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和0.759.感官质量得分较高(85分≤得分<95分)的卷烟样品,一氧化碳量和焦碱比相对较低、烟气烟碱量相对较高;得分较低(60分≤得分<75分)的卷烟样品,一氧化碳量和焦碱比相对较高、烟气烟碱量相对较低.卷烟烟气一氧化碳量和焦碱比与卷烟感官质量各项得分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烟气烟碱量与卷烟感官质量各项得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烟气一氧化碳量、焦碱比和烟气烟碱量与卷烟感官质量得分均呈线性回归关系.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选取烟气一氧化碳量、烟气烟碱量和焦碱比作为计算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适宜性指数的指标;采用指数和法计算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适宜性指数为83.10,与卷烟感官质量得分(85.72分)较接近.[结论]建立了一种以烟气一氧化碳量、烟气烟碱量和焦碱比为评价指标,计算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适宜性指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烤烟型卷烟感官质量与烟气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为烤烟型卷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75份烤烟型卷烟烟气烟碱量、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和感官质量得分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烤烟型卷烟样品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和烟气烟碱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39、12.39和0.96 mg/支,变异系数分别为19.35%、20.02%和21.72%;感官质量指标中杂气的变异系数最大(10.76%),其余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00%。卷烟5项感官质量指标均与烟气一氧化碳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与烟气烟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杂气得分与焦油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通过通径分析,卷烟烟气烟碱量对各项感官质量指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均较大。通过回归分析,感官质量指标与3种烟气化学成分均有极显著多重线性回归关系。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与香气、谐调、刺激性和余味得分的灰色关联系数排序为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与杂气得分的灰色关联系数表现为烟气烟碱量>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指标的3组典型变量均达显著水平。【结论】烤烟型卷烟烟气烟碱量对感官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焦油量与感官质量指标中的香气、谐调、刺激性和余味关联度较大。在烤烟型卷烟生产中,应协调好烟气主要化学成分与卷烟感官质量的关系,在“降焦减害”的同时,采取措施保持卷烟感官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混合型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为混合型卷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4—2016年55份混合型卷烟标准样品的烟气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得分为研究对象,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混合型卷烟样品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和烟气烟碱量均值分别为9.52、10.53和0.78 mg/支,52.73%的卷烟样品焦油量≤10 mg/支.焦油量较高的混合型卷烟样品,其烟气烟碱量和一氧化碳量相对较高,卷烟焦油量、烟气烟碱量和一氧化碳量任意两者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卷烟烟气一氧化碳量与香气、谐调、杂气、刺激性和余味得分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混合型卷烟样品的香气、谐调、杂气、刺激性和余味得分均与烟气一氧化碳量有显著回归关系(P<0.05),与焦油量和一氧化碳量有多重回归关系.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2组典型变量达极显著水平;第Ⅰ组典型变量中烟气一氧化碳量对卷烟感官质量指标的影响载荷绝对值依次为:香气>刺激性>杂气>余味>谐调,第Ⅱ组典型变量中烟气焦油量对卷烟感官质量指标的影响载荷绝对值依次为:余味>香气>谐调>刺激性>杂气.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烟气烟碱量与卷烟香气、谐调和余味得分的关联度较高,焦油量与卷烟杂气和刺激性得分的关联度较高.[结论]卷烟烟气主要化学成分一氧化碳量与感官质量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混合型卷烟生产中应适当降低卷烟烟气一氧化碳量,协调好减害降焦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烤烟新品种烟叶的危害性指数,为卷烟开发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烟草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对38个新品种烟叶烟气常规化学成分(焦油、烟气水分和烟碱)和7项烟气成分(NH3、HCN、苯酚、巴豆醛、B[a]P、NNK和CO)进行分析及计算,得到其烟气危害性指数(H值)。【结果】29个新品种烟叶的烟气焦油量均小于11 mg/支,30个新品种的烟碱含量处于0.9~1.2 mg/支,符合卷烟工业的需求;33个样品的H值小于烟草行业卷烟产品的平均值(8.60),能满足卷烟工业的需求;15个新品种烟叶样品的H值小于8.00,可用于开发低危害卷烟。【结论】大部分烤烟新品种烟叶的烟碱含量、烟气焦油量及H值均符合卷烟工业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卷烟感官质量与烟气成分、烟支物理质量、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为卷烟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某烟草集团4个品牌卷烟的质量常规监督检测数据,以卷烟烟气成分、烟支物理指标和化学成分为考察对象,对3类指标集与感官指标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烟气指标、卷烟物理指标及化学指标对感官指标均有影响,且存在典型相关关系,综合简单相关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对卷烟感官指标(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影响较大的指标为:烟气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烟气水分、压降、吸阻、质量、硬度、端部落丝量、还原糖、钾含量、氯含量、糖碱比。【结论】生产上要控制卷烟质量,就应重点分析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与烟气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烟气水分、压降、吸阻、质量、硬度、端部落丝量、还原糖、钾含量、氯含量、糖碱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烟支长度对加热卷烟烟气主要成分逐口释放量的影响,以烟支长度分别为60、66和72 mm的样品为研究对象,设置相同的加热曲线参数进行抽吸,测定了加热卷烟逐口动态吸阻和主流烟气气溶胶捕集量(ACM)以及烟碱、甘油、水分的逐口释放量,分析了单支逐口烟气释放量均值及相对标准偏差(RSD),并研究了其对主流烟气中烟碱、甘油和水分转移率以及单位质量烟草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支长度的增加,烟支同口序逐口抽吸动态吸阻增大;逐口烟气主要成分释放稳定性递增,烟气中的ACM、烟碱和水分释放量递增,烟支长度66 mm卷烟的甘油释放量最低,烟支长度72 mm卷烟最高。随着烟支长度的增加,烟碱和水分在卷烟烟气中的转移率下降,烟支长度66 mm卷烟的甘油转移率最低。当烟草段长度为30~42 mm时,不同烟支长度加热卷烟逐口烟气中ACM、烟碱、甘油及水分释放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卷烟感官质量与烟气成分、烟支物理质量、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为卷烟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某烟草集团4个品牌卷烟的质量常规监督检测数据,以卷烟烟气成分、烟支物理指标和化学成分为考察对象,对3类指标集与感官指标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烟气指标、卷烟物理指标及化学指标对感官指标均有影响,且存在典型相关关系,综合简单相关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对卷烟感官指标(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影响较大的指标为:烟气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烟气水分、压降、吸阻、质量、硬度、端部落丝量、还原糖、钾含量、氯含量、糖碱比。【结论】生产上要控制卷烟质量,就应重点分析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与烟气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烟气水分、压降、吸阻、质量、硬度、端部落丝量、还原糖、钾含量、氯含量、糖碱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云南4个烤烟品种物理和烟气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云南省11个烟区4个烤烟品种3个部位的烟叶,进行了12个物理指标与7个烟气指标的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指标中CV较大的占41.67%,烟气指标中CV较大的占28.57%,说明物理指标相对于烟气指标波动大,稳定性较差。高度正相关的指标有总粒相物与烟气水分、总粒相物与烟气烟碱量、总粒相物与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与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与烟气pH、拉力与抗张强度;中度正相关的指标有总粒相物与叶片厚度、烟气水分与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与抽吸口数、烟气烟碱量与叶片厚度、含梗率与填充值、拉力与叶质重、叶片厚度与耐破度;中度负相关的指标有焦油量与长宽比、一氧化碳与长宽比、叶质重与填充值。说明各烟气指标间、各物理指标间相关性较大,物理指标与烟气指标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参比样品主流烟气常规成分的分析,揭示不同产区、不同部位烟叶主流烟气的烟气焦油量、烟气烟碱量、烟气一氧化碳量释放规律。通过对其焦油/烟碱比值的分析,对卷烟产品降焦减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MATLAB在不同烤烟品种间主要烟气成分差异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MATLAB 5.0分析云南地区3个烤烟品种的主要烟气成分,结果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有显著性差异的烟气指标,云系列与K326品种间为总粒相物、烟气水分、焦油量、一氧化碳量;云系列和红大品种间为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红大和K326品种间为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  相似文献   

11.
采集河南主产烟区C3F等级烟叶样品111份,测定烟叶的焦油量,并对烟叶样品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研究烤烟焦油量的区域特征差异及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烤烟叶焦油量的主要分布区间为16.0~22.0 mg/支,分布频率累计值为89.19%;豫西地区烟叶的焦油量最低,豫南烟区最高;对河南烤烟焦油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氯含量。  相似文献   

12.
烟碱量与烟气烟碱量的相关分析与回归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凤学  李红武  张强  孙力  陈冉  邹泉  张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91-7094
为了细致阐述烟叶原料和卷烟产品中烟碱量与烟气烟碱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云南省17个县市收集的148个单料烟质量检测数据和全国14家卷烟厂中2个卷烟品牌各自的107、209个检测数据为材料,对烟碱量和烟气烟碱量2个指标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通过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A品牌中烟气烟碱量与烟碱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8,以烟碱量作为反应变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0.741+1.186x;以烟气烟碱作为反应变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0.134+0.621x。2项指标预测偏差绝对值分别为:烟碱量0.042%~3.04%;烟气烟碱量0.22%~6.51%。B品牌中烟气烟碱与烟碱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54,以烟碱量作为反应变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1.106+0.946x;以烟气烟碱量作为反应变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0.204+0.601x。2项指标预测偏差绝对值分别为:烟碱量0.29%~6.22%,烟气烟碱量0.91~9.70%;单料烟中烟气烟碱与烟碱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0,以烟碱量作为反应变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0.283+1.032x;以烟气烟碱作为反应变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0.028+0.856x。2项指标预测偏差绝对值分别为:烟碱量0.016%~20.37%;烟气烟碱量0.084%~18.5725%。说明烟叶原料和卷烟成品都可以从烟气烟碱量与烟碱量两者间建立较好的回归模型,且能满足预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红霞 《现代农业》2009,(6):155-156
本文通过对日常生产中卷烟焦油量波动情况分析,对叶组配方、烟支重量、烟支圆周、烟支长度、烟支吸阻、烟支含水率与焦油量的关系进行了数据分析,对滤棒吸阻、烟丝结构、与焦油量的关系进行了试验分析.分析了各因素与焦油释放量的关系,并提出了稳定、降低焦油量需严格控制的主要工艺参数.测定了不同滤嘴长度卷烟(烟支长度相同)的焦油量及每口烟气总粒相物,分析了不同滤嘴长对这些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烟支密度对卷烟主流烟气品质的影响,使用相同的烟用材料卷制成4种密度的烟支,分别为240、260、280、300 mg/cm3。通过对这4种密度下卷烟主流烟气中各有害成分、中性香气物质释放量及感官质量评价的比较发现,烟支在260 mg/cm3密度下主流烟气中的焦油、氨释放量均为最低,中性致香物质相对含量最高;280 mg/cm3密度下主流烟气中烟碱释放量最低;240 mg/cm3密度下主流烟气中CO释放量最低,刺激性最大,烟气浓度最小。综合观察,260 mg/cm3密度下卷烟主流烟气的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5.
卢红兵  赵莉  孔波  车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48-12449,12454
[目的]分析烟草纸质滤棒和醋纤滤棒对焦油的过滤效率,并结合两者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嘴棒,以期达到卷烟产品降焦的目的。[方法]通过对成品卷烟样品、无醋纤卷烟样品和烟草纸质滤棒卷烟样品主流烟气中的焦油含量的检测,分析出2种材料对焦油的过滤效率,同时根据过滤效率和目标焦油量,设计制备出烟草材料结合醋纤复合滤棒的卷烟样品,并对其主流烟气常规6项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试验表明,烟草纸质滤棒对焦油的过滤效率要高于醋纤滤棒,两者的过滤效率分别为2.42%/mm和2.00%/mm,设计出的2种二元复合嘴棒卷烟样品单支焦油量,能够按照预期分别下降至11.02和10.07mg/支。[结论]研究设计出的二元复合滤棒卷烟样品,有效降低了烟支主流烟气中的焦油量。  相似文献   

16.
茶叶再造薄片感官评价及其卷烟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茶叶再造薄片的烟气和感官质量进行了评价,探讨了茶叶再造薄片在卷烟CPY-1和CPY-2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茶叶再造薄片的烟气烟碱量为0,应用茶叶再造薄片制得2种3 mg超低焦油卷烟,其焦油、烟碱、总粒相物和一氧化碳量明显降低。在CPY-1卷烟中使用茶叶再造薄片可提高感官质量。在CPY-2卷烟中掺入不同比例的茶叶再造薄片均能改善感官质量,并能产生不同的产品风格。茶叶再造薄片的生产成本低于烟草再造薄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卷烟烟气焦油释放量与B(a)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种不同品牌卷烟烟气的焦油释放量和B(a)P含量,并测定3种品牌卷烟中各个不同规格卷烟的焦油释放量和B(a)P含量。[结果]卷烟烟气中焦油量为10.05-17.83 mg/支,烟气中B(a)P含量为6.32-13.34 ng/支。[结论]3种品牌中不同规格卷烟之间烟气焦油释放量与B(a)P含量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11种不同品牌卷烟之间B(a)P含量随烟气焦油释放量变化而变化,存在一定的趋势性,但两者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部位、不同产地梗丝对卷烟常规主流烟气释放量的影响,分析了国内6个产地烤烟上部、中部、下部梗丝样本的常规主流烟气释放量,并与相应部位、产地叶丝样本的常规主流烟气释放量对比。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梗丝烟气焦油释放量上部≥中部>下部,烟碱释放量上部>中部≥下部;不同部位的叶丝烟气焦油、烟碱释放量上部>中部>下部;不同部位的梗丝、叶丝之间烟气一氧化碳释量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产地之间的梗丝、叶丝烟气焦油和烟碱释放量差异性均较小;不同产地的梗丝一氧化碳释放量以贵州毕节、云南临沧较高,以湖南郴州较低。梗丝烟气中焦油、烟碱释放量明显低于叶丝,而一氧化碳释量则明显高于叶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昭通烤烟烟气成分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为昭通烤烟的生产、调控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昭通烟区8个产地的烤烟主栽品种K326为材料,对其烟气成分与烟叶化学成分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预测卷烟烟气成分的回归方程.[结果]昭通烤烟烟气成分与大多数烟叶化学成分指标存在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相关性.基于烟叶化学成分建立的预测烟气中总粒相物、烟碱、焦油、一氧化碳的回归方程均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烟叶中挥发酸、挥发碱、钾和石油醚提取物是影响烟气总粒相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指标;总糖、烟碱和总灰分是影响烟气烟碱的主要化学成分指标;总氮、挥发酸、钾、pH、总灰分和多酚是影响烟气焦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指标;还原糖、钾、pH和水溶性灰分碱度是影响烟气一氧化碳的重要化学成分指标.[结论]昭通烤烟烟气成分与烟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烟叶使用时可根据烟叶含氮化合物或羰基化合物含量特点进行组配以调节烟气的常规成分;基于昭通烟叶化学成分建立的预测卷烟烟气成分回归方程,可实现对卷烟烟气成分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分析叶片加料回潮工序对卷烟叶组及其制品的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加料回潮工序对卷烟叶组的总氮、烟气一氧化碳释放量影响较大,其中总氮含量升高11%,而一氧化碳释放量则降低11%,焦油释放量、烟碱和一氧化碳均与总植物碱的相关性较强,其中焦油释放量与总植物碱呈负相关,烟碱和一氧化碳则与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