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一株水华鱼腥藻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菌藻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姜瑜  钟以蓉  俞岚  李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21-18124
[目的]研究溶藻特性及菌藻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溶藻细菌对水华的治理作用提供帮助。[方法]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得到一株有高效溶藻效果的菌株(S7),研究了其对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的抑制效果、作用方式和不同环境因子对溶藻效果的影响,以及菌藻关系,并对菌株进行了菌体Poly-p染色、革兰氏染色和分子鉴定。[结果]菌株投加量为藻液量的30%时,7 d叶绿素a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pH为9、温度35℃下藻的去除率最高。S7菌株与水华鱼腥藻形成竞争共栖的生态关系,并通过分泌溶藻物质间接抑制水华鱼腥藻生长,且该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根据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S7属于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sp.)。[结论]该菌对水华鱼腥藻有较强的溶藻效果,且为聚磷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溶藻特性及菌藻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溶藻细菌对水华的治理作用提供帮助。[方法]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得到一株有高效溶藻效果的菌株(S7),研究了其对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的抑制效果、作用方式和不同环境因子对溶藻效果的影响,以及菌藻关系,并对菌株进行了菌体Poly-p的染色、革兰氏染色和分子鉴定。[结果]菌株投加量为藻液量的30%时,7d叶绿素a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pH为9,温度35℃下藻的去除率最高。S7菌株与水华鱼腥藻形成竞争共栖的生态关系,并通过分泌溶藻物质间接抑制水华鱼腥藻生长,且该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根据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S7属于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结论]该菌对水华鱼腥藻有较强的溶藻效果,且为聚磷菌。  相似文献   

3.
郭瑞雪  范志永  徐大勇  王光利  李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154-11157,11215
[目的]为微生物溶藻工程的实施提供较好的材料。[方法]以淮北水华严重地点作为取样点,筛选到溶藻效果明显的一菌株Q6,通过显微观察和叶绿素a下降率的测定等方法,研究其溶藻效果。[结果]该菌无菌滤液作用3 d,使藻培养液出现黄化,叶绿素a的下降率达70%;5 d时泛白,叶绿素a的下降率达85.6%;Q6菌株无菌滤液具有明显的溶藻效果,证实Q6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进行溶藻的。经高温、蛋白酶和乙醇处理后的上清液均能溶解水华鱼腥藻,溶藻物质应为具有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核酸和糖类等物质,推测为某种抗生素。[结论]该菌来源于池塘,菌体呈环形,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落有浅玫瑰红色,结合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Q6为微环菌属。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广西北部湾海域分离筛选和鉴定针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细菌,研究其溶藻特性。【方法】采用梯度稀释和平板划线法从海水水样中分离纯化溶藻菌,菌藻共培养后,通过观察颜色和测定叶绿素a含量筛选溶藻菌,形态观察和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溶藻菌;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溶藻菌的溶藻过程,测定溶藻菌菌液、菌体重悬液、无菌滤液的溶藻率,分析其主要溶藻方式,通过测定菌藻共培养后藻液的叶绿素a含量,研究溶藻菌的生长时期、菌液添加量、球形棕囊藻的生长阶段、光照等对溶藻效果的影响。【结果】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效溶藻作用的溶藻菌PG47,鉴定为高地芽孢杆菌。PG47间接抑藻,溶藻活性物质可以破坏藻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对数期以后的菌液均具有较好的溶藻活性,且当菌液与藻液体积比达到5%以后,溶藻率就高达80%,对处于延迟期、对数期、平台期的球形棕囊藻均具有高效的溶藻效果,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溶藻率均维持在60%以上,适用性广。【结论】筛选得到高地芽孢杆菌PG47是一株高效溶球形棕囊藻菌,为治理球形棕囊藻赤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刘国勇  胡亚平  石小丹  聂小倩  黄应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55-13956,13959
[目的]分离和鉴定溶藻细菌,研究其溶藻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溶藻细菌对水华的治理作用提供帮助。[方法]从香溪河春季水华集聚区水体中分离得到1株有高效溶藻效果的菌株(H5),采用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等对细菌进行鉴定。采用直接计数法,研究了其对汉斯冠盘藻(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倪氏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niei)、具尾逗隐藻(Komma cau-data)的抑制效果,及对汉斯冠盘藻的溶藻作用方式。[结果]根据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H5属于纺缍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该菌对汉斯冠盘藻、倪氏拟多甲藻、具尾逗隐藻的溶藻率最高为71.3%,最低为57.4%。培养滤液、热处理培养滤液对汉斯冠盘藻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细菌无细胞提取物无溶藻能力。[结论]该菌对汉斯冠盘藻有较强的溶藻效果,且是通过分泌溶藻物质溶藻。  相似文献   

6.
一株溶藻真菌的初步分离鉴定及其溶藻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体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真菌,命名为Am11.经形态学和18S rRNA序列对比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赤霉菌属(Gibberella).研究了该菌株对湖泊中优势藻的溶藻效果,初步探讨了其溶藻方式及溶藻物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小球藻、惠氏微囊藻、栅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4种藻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82.5%、64.9%、63.5%和85.4%;该菌株对蛋白核小球藻是间接溶藻,且溶藻因子是菌体胞外分泌的具有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以铜绿微囊藻为溶解对象,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到1株溶藻菌H1,通过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属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GenBank登录号为KU359254。探讨了菌株H1对铜绿微囊藻(FACHB-1326)的溶藻方式,菌藻浓度、菌的生长时期及光照、pH、温度等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溶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H1溶藻方式主要是间接作用溶藻。处于对数期的菌株H1抑藻效果最高,溶藻率达77.9%;菌液浓度达10~8 CFU·mL~(-1)以上,溶藻率最高,为81.8%;在pH7、30℃条件下,活性较强;pH7时30℃条件下,溶藻率为72.5%,63.2%;菌株H1对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是全黑条件光循环条件全光条件,全黑条件下溶藻率最高为59.9%。  相似文献   

8.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3株溶藻菌(AL-1、AL-6和AL-8)对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生长效应和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株溶藻菌均能显著抑制水华鱼腥藻的生长,对其生长速率、干重的抑制效应明显,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相关性;且3株溶藻菌均能影响水华鱼腥藻的色素吸收光谱.3株溶藻菌溶藻方式略有不同,AL-1和AL-6可以通过分泌热稳定的物质和热不稳定的物质间接起到溶藻效果,而AL-8可同时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溶藻.  相似文献   

9.
从患病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溃疡体表处筛选到一株H1B6优势菌株,根据形态观察、16S rDNA检测、生理生化鉴定结果,H1B6菌株与溶藻弧菌最为接近,而在以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模型中,H1B6菌株也与溶藻弧菌菌株聚为一支。Biolog微生物鉴定结果显示,H1B6菌株为溶藻弧菌的可能性为98.6%,确定H1B6菌株为溶藻弧菌。斑马鱼攻毒试验结果显示,H1B6菌株24 h的半数致死浓度(LD_(50))为4.58×10~6 CFU/mL。  相似文献   

10.
2013年8月,罗源湾鸟屿海区网箱养殖黄姑鱼发生死亡事件。病鱼体表无明显异常,肝脏有点状出血,肾、脾略微重大,胃肿大明显,肠空。采用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及16S rDNA系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从病鱼脾脏分离获得的优势菌株进行了鉴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符合溶藻弧菌特点,GenBank中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与溶藻弧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0%,系统进化树中与溶藻弧菌自然聚为一支。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恩诺沙星等5种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1.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平板对峙法,从表面消毒的西瓜根中筛选到一株能够高效抑制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3种生理小种的内生细菌YGRE24。菌株YGRE24对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3种生理小种的抑制率分别为54.76%、55.95%和55.24%,且其除菌后的培养液也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该菌株对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等也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此外,菌株YGRE24还具有溶磷、产吲哚乙酸、产铁载体的促生特性。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够在接种病原菌的情况下促进西瓜苗的生长,使地上部分的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44.75%和30.32%,可以缓解病害对西瓜苗生长的影响。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菌株YGRE2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2.
旨在明确菌株A144的分类地位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基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A144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菌株A144的抑菌谱,结果表明其发酵滤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mali var.mali)、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以及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均有抑菌活性,抑菌率分别为68.15%±2.62%、28.90%±1.79%、33.77%±2.59%和11.43%±0.81%。以苹果树腐烂病菌为指示菌,从12种不同培养基中筛选出ISP2培养基为菌株A144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其发酵滤液的抑菌率达85.06%±0.86%。平板涂抹法和平板对扣法试验结果表明,其脂肽粗提物、蛋白粗提物和挥发性物质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均有抑菌活性,抑菌率分别为81.44%±0.92%、47.92%±2.25%和22.87%±4.40%。可见,菌株A144在苹果树腐烂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番茄灰霉生防菌XF的筛选、鉴定及生防因子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株XF是一株分离自甘肃省兴隆山原始森林土壤的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通过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16S rDNA序列的分析鉴定,确定菌株XF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拮抗试验表明,菌株XF能显著抑制番茄灰霉菌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可达66.35%,并使菌丝出现异常分枝,囊泡状畸形且伴有细胞壁破裂,内涵质外泄的现象。菌株XF发酵60 h,10%无菌滤液对番茄灰霉菌菌丝的抑制率为98.19%。生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菌株XF的次生代谢物含有蛋白酶、葡聚糖酶、几丁质酶、铁载体以及生长素IAA,表明该菌株具有生物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从马铃薯种植地的土壤中分离细菌,并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分离细菌对马铃薯晚疫疫霉菌的拮抗作用。经大量拮抗实验,筛选出一株细菌HC5,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抑菌试验结果表明,HC5菌株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晚疫疫霉菌、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马铃薯晚疫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抑菌率达89%。采用PCR方法对菌株HC5进行多种抗生素合成基因的检测,扩增到786 bp的硝吡咯菌素片段和587 bp的氢氰酸片段,表明菌株HC5能够代谢产生这两种抗生素,单一或协同发挥拮抗作用。研究表明,菌株HC5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细菌。  相似文献   

15.
藻菌共培养体系优势菌株筛选及沼液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小球藻处理沼液废水的体系中分离细菌,探究小球藻与细菌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藻菌体系对废水处理的效果。经多次平板划线从体系中共分离出5种菌株经16S rDNA基因测序,5种菌株分别与细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Exiguobacterium、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tequilensis高度相似。通过测定小球藻的叶绿素a的变化发现5种细菌均可促进小球藻生长,其中细菌Exiguobacterium对小球藻的促生效果最为明显。将几株单菌株分别和小球藻共同培养,考察共培养体系对沼液的净化效果,结果发现细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与小球藻共培养体系中沼液总磷(TP)下降到0.391 mg·L-1,去除率最高,达85%;细菌Exiguobacterium与小球藻共培养体系中沼液总氮(TN)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64.4%和72.3%,效果最优;小球藻纯培养体系和细菌纯培养体系对沼液中COD、TN、TP的去除率,均远低于细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Exiguobacterium与小球藻构建的藻菌共培养体系。综合比较,藻菌共培养体系对污水处理效果优于各自的纯培养体系,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HMB-1005菌株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芽孢细菌HMB-1005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强烈拮抗作用。盆栽试验显示:HMB-1005对棉花黄萎病有较好的防效。通过对菌落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对HMB-1005菌株分类地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MB-1005菌株的菌落菌体形态及19项生理生化特征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 faciens)完全相符,16S rDNA序列同源相似度为99.28%,因此,可将HMB-1005菌株归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7.
1株牛源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头猝死牛的脾脏内分离得到1株细菌,对该菌染色镜检可见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单个或链状排列。该菌对头孢氨苄、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敏感。生化检测结果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经PCR检测该菌含有hbl、nhe、entFM等毒素基因以及看家基因groEL。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8.
为从蜂巢珊瑚中寻找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共生真菌,采用组织研磨法分离蜂巢珊瑚共生真菌,通过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及对高价铁离子的还原能力的测定筛选高抗氧化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18S rDNA序列分析对高抗氧化活性菌株进行鉴定。从蜂巢珊瑚中共分离9株共生真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9株真菌发酵液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S-1-5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最好,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0.60%和67.18%,对高价铁离子还原能力强。依据S-1-5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1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S-1-5鉴定为球孢枝孢(Cladosporium sphaerospermum)。该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