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黄芪为原料,采用二级因子最陡上升/下降法、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以新分离白蚁源坚强芽胞杆菌-CX10为发酵菌种,对黄芪发酵多糖(Fermented Astragalus Polysacharin,FAPS)质量分数进行研究。对11个重要的发酵培养基因素及其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如化学因素(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乳清粉、KH_2PO_4、NaCl和黄芪粉)、物理因素(温度、pH和时间)和生物因素(接种量),用二阶因子(Plackett-Burman Design,PB)筛选关键因素,以发酵黄芪多糖质量分数显著性影响为中心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碳源、氮源、pH、接种量、时间和温度6因素对多糖质量分数的影响,用中心复合设计(BOX-Benken Design,BBD)优化4个重要的发酵参数,如发酵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接种量,以获得更高的黄芪多糖的质量分数。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35、发酵时间37.54 h、发酵温度37.45℃、接种量10.60%。试验验证在最佳发酵条件下黄芪多糖质量分数为(69.3±0.013)%,理论预测值为71.77%,结果与预测值基本相符,证明该优化条件有效。  相似文献   

2.
兰蓉  杨国伟  吴志明  苑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79-7181
[目的]对鸡腿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方法]以鸡腿菇为供试材料,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鸡腿菇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结果]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0%,酵母膏0.75%,CaCl0.2%;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菌丝体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酵母膏0.75%,KH2PO4 0.2%;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的最佳发酵条件均为:起始pH值7.0,接种量20.0%,装液量120ml,培养天数6d;[结论]该研究为鸡腿菇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蜜环菌深层发酵产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寻蜜环菌深层发酵的最佳条件,提高其产多糖的能力,改变蜜环菌生长的理化因素(包括碳氮源种类及浓度、刺激物种类及浓度、pH值、接种量、通气量、搅拌、消泡剂、发酵时间),分别发酵,测定菌丝含量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蜜环菌产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红薯粉3%,蛋白胨1%,葡萄糖1%,KH2PO40.15%,MgSO40.075%,乙醇1%,酵母膏0.1%,pH6.0,接种量10%,装料量60%,发酵时间6d。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鹿角灵芝产胞内多糖的液体发酵工艺,以鹿角灵芝胞内多糖得率为指标,研究碳源、氮源、初始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装液量、马铃薯添加量对鹿角灵芝胞内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鹿角灵芝产胞内多糖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鹿角灵芝胞内多糖得率最高时的发酵条件如下:20%马铃薯、3. 3%葡萄糖、3%麦麸、0. 2%KH_2PO4、0. 1%MgSO4,初始pH值为7. 0,接种量为11%,50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51 mL,转速为150 r/min,培养温度为(27±2)℃,培养时间为82 h。在此条件下,鹿角灵芝胞内多糖的得率为12. 94%,与预测值13. 16%的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该优化模型真实可行,具有指导生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黑木耳干菌丝体为目标产物,经单因子和L18(37)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作了优化,并对5L发酵罐生产黑木耳多糖作了初步研究。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的结果经综合分析表明,黑木耳品种"单片"优化发酵培养液配方和条件为:土豆汁20%,葡萄糖3%,酵母膏0.15%,KH2PO40.3%,MgSO47H2O0.15%,pH自然和25℃。5L发酵罐生产黑木耳多糖结果表明,优化发酵培养液,接种量10%(v/v),pH5±1,25℃,转速150r/min等条件下发酵2d,最后发酵液中胞外多糖产量为46.0g/L,胞内多糖产量为0.105g/L。  相似文献   

6.
在雷蘑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适于雷蘑深层发酵的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及摇床转速对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并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6.5,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500 ml,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 d,转速140 r/min的发酵条件下,所得胞外多糖量为93.61 mg/100 ml。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胞外多糖具有抗癌、抗氧化等多种活性作用,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达到高产胞外多糖的效果。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检验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时间、接种量、碳源、氮源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周期为8 d,最佳接种量为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正交试验优化后发现,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8 d、接种量5%、葡萄糖添加量40 g/L、酵母粉添加量5 g/L,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达到271.40 mg/L。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柳小皮伞AS 5.166液体深层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相关因子: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选取葡萄糖、酵母膏、KH2PO4、MgSO4、VB1等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浓度水平,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葡萄糖、KH2PO4、MgSO4浓度对胞外多糖产量影响显著;验证试验表明:当葡萄糖40.0g,酵母膏4.0g,KH2PO41.5g,Mg-SO41.0g,VB150mg(/L)时,在25℃、140 rpm的培养条件下摇床振荡培养5d,所得胞外多糖量最大为108.74mg.100mL-1。  相似文献   

9.
以马铃薯汁(PDA)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自然界枯枝腐木中筛选产多糖真菌,经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最优菌株TL-8,胞外多糖产量达1.1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TL-8菌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在发酵基本培养基初始条件下,分别以培养条件(如温度、摇床转速、pH值、发酵时间等)和培养基成分(如氮源、碳源)作单因素优化,并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筛选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定白囊耙齿菌TL-8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乳糖(12 g/L)和葡萄糖(28 g/L)作复合碳源,采用酵母膏(6.0 g/L)和豆渣粉(9.0 g/L)作复合氮源,pH值6.0,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培养8 d,白囊耙齿菌TL-8的生物量达15.78 g/L,胞外多糖产量达5.49 g/L。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乳脂链球菌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 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碳源、接种量、起始pH、发酵温度、镁元素和发酵时间对乳脂链球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三个重要因素乳糖添加量、pH和接种量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最佳发酵条件: 乳糖添加量为20g/L, 发酵培养基初始pH5.5, 接种量5.0%, 发酵温度为37℃, 发酵时间24h, 胞外多糖最高产量可达499.81mg/L。  相似文献   

11.
发酵性丝孢酵母产生油脂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摇瓶培养优化试验,对发酵性丝孢酵母菌体生长与产油脂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子试验,确定了发酵性丝孢酵母最佳生长及产脂条件:葡萄糖质量分数12%,碳氯比75,乙醇体积分数0.2%,接种量10%,发酵时间4 d,温度27℃,产脂培养基初始pH值5.8,震荡培养150 r·min~(-1),300 mL三角瓶装液量25 mL,优化后可得生物量31.26 g·L~(-1)发酵液,油脂含量60.20%,产油率迭15.81%.  相似文献   

12.
李慧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00-8102
[目的]研究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对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豆饼粉0.7%、KH2PO40.4%、MgSO4·7H2O 0.5%、CaCO30.3%、棉籽壳粉1%;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0、温度28℃、接种量10%(V/V)、装液量9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可达4.835 g/L。[结论]该研究为黑木耳胞外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各单因素试验并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结果确定白色链霉菌最佳产ε-聚赖氨酸条件为葡萄糖5%、硫酸铵1.5%、酵母膏0.7%、初始pH6.8、接种量10%、发酵温度30℃和发酵时间72h,在该条件下所得的发酵液中ε-聚赖氨酸含量达0.60g/L。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孢杆菌产淀粉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望锋  周晶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315-2318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菌株,采用液态培养基发酵,探讨枯草芽孢杆菌产α-淀粉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分别对碳源、氮源、发酵时间、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对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这4个因素进行了L9(34)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优于其他碳源,尿素优于其他氮源,最佳培养时间为30 h;最佳发酵参数组合为pH 5.0,葡萄糖质量浓度0.2%,尿素质量浓度1.5%,接种量2.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白蜡多年菌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适宜的碳源、氮源及培养条件,为白蜡多年菌的开发利用及其多糖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白蜡多年菌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适宜碳源为蔗糖,最适浓度为40 g/L,适宜氮源为硝酸铵,最适浓度为1 g/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白蜡多年菌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最适初始p H为5.5、最佳装液量为125 m L、最适温度为27℃、最适转速为150 r/min、最适培养时间为9 d。在此最适培养条件下,菌丝胞外多糖的产量比优化前提高55.6%。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北冬虫夏草固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方法]采用固体发酵法培养北冬虫夏草,研究碳源和氮源种类、酵母粉含量、KH2PO4含量、初始pH值、接种量、种龄及发酵时间对北冬虫夏草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表明,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大米∶米糠=90∶10,酵母粉1.0%、KH2PO40.25%、初始pH 6.0、种龄4 d、接种量8%(V/W)、温度28℃、固水比1∶1(W/V)、发酵时间6 d。在此发酵条件下,北冬虫夏草胞外多糖产量达38.625 mg/g.干基。[结论]该研究为开发新型动物保健饲料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铜绿假单胞菌JP802灭活疫苗菌液发酵及灭活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铜绿假单胞菌JP802摇瓶培养温度、pH、接种量、转速4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条件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验证试验及5 L发酵罐生长曲线;同时对铜绿假单胞菌JP802灭活疫苗发酵菌液灭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JP802株最适发酵条件为28℃,pH7.5,以10%接种量,转速270 r/min,通气量4 L/min,发酵培养12~14 h。灭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灭活温度为37℃条件下,福尔马林终浓度在0.40%,灭活48 h即能完全灭活。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以获得更高产量的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菌液。  相似文献   

18.
顾华祥  宋晨  李迅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856-4859
采用高产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Y6发酵葡萄糖产乙醇,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该酵母菌株适宜的生长条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酵母发酵产乙醇的条件.结果表明,该酵母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8℃、5.0,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分数为15%时其生长状态较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该酿酒酵母发酵产乙醇的条件为玉米浆和(NH4)2SO4作为氮源,用量分别为20 g/L和2 g/L,接种量为4%,pH 5.0.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液中乙醇体积分数可达7.77%,葡萄糖转化率达83.82%.  相似文献   

19.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2种真姬菇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Ⅰ、Ⅱ发酵生产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膏;液体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3%、酵母膏0.4%、vitB110mg/100ml、KH2PO40.1%、MgSO40.1%,pH值为6.0;液体发酵的优化条件是初始pH 6.0~7.0,振荡速度110~130r/min,培养温度25~28℃,装液量150ml/250ml.2种真姬菇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真姬菇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92、8.83 mg/ml;真姬菇Ⅰ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25、7.69 mg/ml,即真姬菇Ⅰ摇瓶发酵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高于真姬菇Ⅱ.  相似文献   

20.
以生物量为指标,研究了对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即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接种量、摇床转速,并运用中心旋转组合设计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最佳范围。结果表明,5个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pH、发酵时间、接种量和摇床转速、温度,而当温度、发酵时间、初试pH、接种量和摇床转速分别为28.6℃,125 h,5.9,10.5%和135r/min时,获得的生物量最大,为22.91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