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江牡蛎HSC70基因对溶藻弧菌感染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注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近江牡蛎6种不同组织器官(外套膜、鳃、消化腺、闭壳肌、心脏和血细胞)中HSC70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同时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测定了近江牡蛎不同组织器官中溶藻弧菌菌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注射感染溶藻弧菌后,近江牡蛎6种组织器官中HSC70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且随时间变化均呈现出先升高后恢复至对照水平的趋势;其中鳃组织中HSC70基因分别在第6小时和第72小时出现2次显著性高表达,且在第72小时的表达量高于第6小时(P<0.05)。在多数组织器官中,HSC70基因出现显著高表达后便急剧下降至对照水平,而在消化腺中高表达持续的时间长达18 h(第6 24小时)。在注射感染溶藻弧菌后第6小时,血细胞中HSC70基因的表达量达到峰值,接近于对照水平的15倍;而在其他组织器官中,该基因表达峰值仅为对照水平的2.5倍左右。人工注射感染溶藻弧菌后3 h,3种组织(消化腺、闭壳肌和血淋巴)中均能检测到溶藻弧菌的积累,其中闭壳肌中含菌量最高,6 h时闭壳肌中含菌量急剧下降,随后又增加并维持在一定水平直至72 h;消化腺中菌量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到达峰值后又逐步下降;血淋巴中,溶藻弧菌含量整体上随时间不断增加,到48 h稳定在较高水平。各组织中HSC70表达量与溶藻弧菌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尤其在溶藻弧菌攻击的靶器官(消化腺)中最为明显。由此可见,病原菌感染可以诱导近江牡蛎HSC70基因高表达,并且HSC70可能参与了机体抗病原菌感染的相关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近江牡蛎HSC70基因在抗病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培养箱调温的方法进行孔雀鱼的温度耐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孔雀鱼能够在16~34℃的温度范围内生存.2)雌雄孔雀鱼对温度的耐受存在差异(p<0.05),雌鱼温度耐受性比雄鱼好.温度渐变时孔雀鱼的高温半致死温度为:36.45℃(♀)和35.51℃(♂),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2.33℃(♀)和14.49℃(♂);在温度骤升10℃时,雌鱼在96h后的死亡率为70%,而雄鱼已经全部死亡.温度骤降10℃时,虽然96h后全部死亡,但在24h、48h、72h三个时间段雌鱼的成活率都比雄鱼高.3)孔雀鱼对热、冷冲击的适应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全世界的孔雀鱼爱好者来说,每一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一年一届的孔雀鱼世界杯。说到孔雀鱼世界杯,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孔雀鱼比赛的发展史,早在1922年德国的孔雀鱼协会就制定了孔雀鱼比赛的评分标准,并以此标准举办了孔雀鱼比赛。经过了90多年的推广与发展,世界各地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孔雀鱼比赛。1996年,在日本举办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孔雀鱼比赛,赛后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4.
几种小型淡水观赏鱼对重金属的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型淡水观赏鱼对铜、汞、铬、镉等重金属毒性物质的敏感性,选用红斑马、蓝斑马、剑尾鱼、孔雀鱼、四间鲫进行了24 h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这几种鱼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敏感性强弱顺序为,Cu2+:四间鲫(0.009 mg/L)>蓝斑马(0.017 mg/L)>红斑马(0.020 mg/L)>孔雀鱼(0.028 mg/L)>剑尾鱼(0.102 mg/L);Hg2+:孔雀鱼(0.075 mg/L)>蓝斑马(0.085 mg/L)>红斑马(0.088 mg/L)>四间鲫(0.092 mg/L)>剑尾鱼(0.173 mg/L);Cd2+:孔雀鱼(0.146 mg/L)>蓝斑马(0.375 mg/L)>红斑马(0.378 mg/L)>剑尾鱼(0.408 mg/L)、四间鲫(0.983 mg/L);Cr6+:孔雀鱼(10.196 mg/L)>剑尾鱼(22.792 mg/L)>四间鲫(23.884 mg/L)>蓝斑马(34.458 mg/L)>红斑马(34.709 mg/L)。这一结果表明,小型淡水观赏鱼对重金属离子的敏感性较强,将其作为水质监测与安全预警目标鱼类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抑制性差减杂交和cDNA芯片技术分离的 2 0 1个阳性克隆的测序 ,得到螯虾 (Procambarusclarkii)免疫相关基因 4 8个 ,其中正向克隆中 4 2个 ,反向克隆 6个 ,除正向克隆中SNAP - 2 5 (synatosome-associatedproteinof2 5ku)已报道外 ,其余均为新基因 ,均在GenBank登录。正向克隆中的同源基因有微管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前体、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Ⅰ、精氨酸激酶、70kD伴侣蛋白同类物等。进一步用DotNorthernblot对克隆号PCI188进行鉴定 ,结果攻毒组的杂交信号是对照组的 3.2 4倍 ,与cDNA芯片结果相符。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扩增克隆号PCI188基因的 5’端片段和 3’端片段 ,全长共 112 8bp ,编码的蛋白质有 2 77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 30 .2 7kD。与GenBank序列号X795 12软尾太平剌蛄 (P .le niusculus)的蛋白酶抑制物Ⅰ (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的基因同源性为 5 8.7% ,氨基酸同源性为 6 9.7%。该蛋白质有 5个重复的结构域 ,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Kazal家族的结构域相似  相似文献   

6.
通过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扩增获得狭温热带鱼类虎皮鱼热激蛋白70(PtHsp70)基因的cDNA序列,BLAST比对分析基因序列同源性,预测其编码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虎皮鱼PtHsp70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谱和低温胁迫下PtHsp70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PtHsp70基因cDNA序列全长2317 bp,其中5′非编码区120 bp,3′非编码区266 bp,编码区1932 bp,对应的开放阅读框为121~2052 bp,预测编码643个氨基酸。PtHsp70基因mRNA在成年虎皮鱼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依次为肝脏肌肉鳃脑,其中肝脏PtHsp70基因本底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表明其在肝脏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随温度降低,肝脏PtHsp70基因表达水平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表明肝脏PtHsp70基因参与虎皮鱼应对低温胁迫的过程;随温度降低,虎皮鱼脑、鳃和肌肉组织PtHsp70基因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1),说明低温胁迫诱导PtHsp70基因mRNA表达。本研究克隆并鉴定了PtHsp70基因序列和组织表达谱,分析了低温胁迫下PtHsp70基因表达模式,研究结果显示,狭温热带鱼类虎皮鱼的PtHsp70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温度诱导型表达特征。研究发现,PtHsp70基因在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作为虎皮鱼低温胁迫分子标志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HSC70-1基因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状的影响作用,开发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该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HSC70-1基因的cDNA和DNA全序列,编码区cDNA序列长1 953 bp,编码650个氨基酸,其DNA全序列长3 390 bp,包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采用直接测序法在该基因上筛选到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别位于核苷酸序列中的第821、第1 105、第1 200和第2 804碱基处,且处于内含子上。SNP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821G位点上CC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和全长均显著高于CG和GG基因型(P0.05)。A-2804T位点上TT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和全长均显著高于AT和AA基因型(P0.05)。其他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合并基因型发现,双倍型D1 (CC--CCTT)的各个生长性状表现最优,在体高和全长上显著高于D5。C-821G、A-2804T和D1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8.
合浦珠母贝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同源克隆和RT-PCR技术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获得cDNA全长序列2 365 bp,其中3’非编码区域(UTR)为318 bp,5’UTR为8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959 bp,编码65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1.39 kD,理论等电点为5.22,并含有3个HSP70家族的签名序列IDLGTTYS、DLGGGTFD和EEVD。同源性分析表明,合浦珠母贝HSP70的氨基酸序列与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等双壳贝类的相似性高达86%以上,基于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合浦珠母贝与牡蛎属种类亲缘关系最近。高温、高盐刺激后,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hsp70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高温刺激的表达量高于高盐刺激,高温刺激组不同组织的表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鳃、消化腺、外套膜、肌肉、性腺,高盐刺激组不同组织的表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鳃、外套膜、肌肉、消化腺、性腺,表明HSP70参与了机体对刺激的应答过程。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合浦珠母贝的抗逆机理及其遗传改良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孔雀鱼的养殖及病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雀鱼 (Poeciliareticulata )隶属于胎科 ,胎属。雄鱼色彩鲜艳 ,五彩缤纷 ,有些个体体表具蓝黑色小圆斑 ,周围有淡色的环纹 ,宛如孔雀的尾翎 ,故称“孔雀鱼”。它的另一特点是 ,几乎全年均可繁殖 ,每个月或隔月就能繁殖一次 ,每次产幼鱼 2 0~ 1 0 0尾不等 ;子代经 4~ 5个月便性成熟 ,一对孔雀鱼一年繁殖后代的数量是惊人的 ,因此有“百万鱼”(millions )之称。孔雀鱼的英文名为Rainbowfish和Guppy ,中文译名常称之为“彩虹鱼”或“格比 (鱼 )”。此外 ,尚有摩比鱼、虹和水沟鱼 (Lon…  相似文献   

10.
缢蛏ScHsc70 cDNA的分子特性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条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同源序列,采用EST扩增和5′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扩增方法获得全长cDNA序列,共2 335 bp,包括76 bp的5′非翻译区和309 bp的3′非翻译区,以及1 950 bp的开放阅读框。阅读框共编码649个氨基酸,推算的分子量约为70.89 kD,理论等电点为5.28。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含有HSP70家族的3个签名序列,2个糖基化位点,1个ATP-GTP结合位点,且C末端具有GGXP四肽重复序列以及细胞质特异性调控基序EEVD。该基因是组成型HSC70(Heat shock cognate 70)亚家族基因成员,被命名为ScHsc70。基于氨基酸序列的双壳贝类聚类分析表明,缢蛏与南极帽贝(Laternula elliptica)、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表达分析显示,ScHsc70 mRNA在缢蛏水管、鳃、斧足、外套膜、肝和性腺等组织中以不同水平存在,其中在外套膜中的表达量最低,而在水管和肝中的表达量最高。经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副鳗弧菌(V.anguillarum)诱导后,ScHsc70 mRNA在缢蛏肝中的水平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分别在感染后的第20小时和第30小时达到最高。结果提示,缢蛏ScHsc70基因可能参与了对细菌感染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 设置了水温对照组(20±0.5) ℃和高温组(30±0.5) ℃, 溶氧浓度(6.5±0.5) mg/L, 分别在高温胁迫 0 h、12 h、24 h、36 h、48 h 测定了日本沼虾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热休克蛋白 21 (heat shock protein 21, HSP21)、热休克蛋白 60 (heat shock protein 60, HSP60)、热休克同源蛋白 70-3 (heat shock protein cognate 70-3, HSC70-3)和热休克蛋白 90 (heat shock protein 90, HSP90)基因的表达, 相关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 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以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下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 4 个热休克蛋白基因均被诱导表达上升, 其中 HSC70-3 基因表达上升最为显著; 同时, 肝胰腺中的基因表达上升趋势比鳃中的基因表达趋势更为明显。高温胁迫下相关抗氧化酶活力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肝胰腺中 SOD、GST 和 CAT 酶活力均有显著上升趋势, 而 GPX 酶活力仅有轻微变化; 鳃组织中的 SOD 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GST、GPX 和 CAT 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均发生变化, 肝胰腺组织中分泌细胞及内部转运泡体积增大, 鳃组织结构层状上皮轻微弯曲, 血细胞排列紊乱等。综上所述, 高温胁迫激活了日本沼虾抗氧化系统, 并诱导了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上升, 其中 HSC70-3 基因可能在日本沼虾的耐热性中起重要作用。高温胁迫下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可能对于避免氧化损伤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日本沼虾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从而为日本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是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为人们进一步认识生物基因组组成、克隆染色体的基因及定位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奠定了基础.遗传图谱的建立为基因定位,特别是一些重要经济性状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以至最终为克隆这些基因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我要用“孔雀鱼界的乞丐与王子”来形容酒红眼白子(WREA)与真红眼白子(RREA)?!回顾孔雀鱼的研究,要算是日本人对白子孔雀鱼最为热爱了!几乎所有的孔雀鱼品系,日本人都会想尽办法作出白子品系,孔雀鱼迷们还把白子的种类给分类——酒红眼白子与真红眼白子。欧美国家对于酒红眼白子要算是陌生的了,原因是酒红眼白子常会因光线问题而忽略掉,  相似文献   

14.
贾昌锋  高海霞  祝茜  张雷 《海洋渔业》2021,43(4):418-429
采用表达序列标签(EST)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从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体内克隆出一个热休克同源蛋白70(即TfHsc70).其全长2138 bp,理论分子量为71.1 kDa,等电点为5.27,并由一个194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一个78 bp的5′端未翻译区...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酵母粉、卤虫、枝角类三种饵料和30℃、32℃、34℃三个温度梯度养殖试验,通过测定体长变化以研究饵料、温度两个环境因子对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饵料试验中以投喂枝角类的试验组孔雀鱼幼鱼生长最快,且在试验第14 d时体长达到14.67±0.86mm,而酵母粉试验组鱼体长仅为9.78±0.66 mm,二者差异极显著(P 0.01)。另外,在温度梯度试验第6 d时30℃、32℃两个温度组试验组鱼体长分别达到9.96±0.36 mm和10.16±0.39 mm,均显著长于34℃试验组鱼体长(9.40±0.10 mm)。结果表明,枝角类是三种饵料中有利于孔雀鱼幼鱼生长的优质饵料;而34℃水温对孔雀鱼幼鱼的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分离、克隆出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肝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2 224 bp,包括135 bp5'非翻译区、1 932 bp阅读框以及157 bp 3'非翻泽区[不包括Poly(A)].阅读框共编码643个氨基酸,分子量计算值为70.53 kD,理论等电点为5.25.该HSP70基因在翻译区不含内含子,符合诱导型HSP70的特征.团头鲂HSP70氨基酸序列中含有HSP70家族的3个签名序列以及细胞质特异性调控基序EEVD等.同源性分析表明,团头鲂HSP70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等脊椎动物的相似性高达84.0%以上,与无脊椎动物果蝇的相似性也高达73.4%.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团头鲂HSPTO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以亲水性区域为主,具有丰富的B细胞抗原位点,无信号肽,无跨膜区域,为非分泌型蛋白;同时还含有众多的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N-肉豆蔻酰化位点、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N-糖基化位点,推测其可能在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蛋白含有2个部分重叠的双向核定位序列,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空间结构包括N端ATPase功能域和C端多肽结合功能域.应用实时定量PCR研究高温(34℃)应激对团头鲂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应激过程巾肝脏HSP70 mRNA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受热应激调控,本实验克隆的序列为诱导型HSP70 cDNA.  相似文献   

17.
为检测氟对鱼类的生态毒性效应,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氟离子对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e)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记录其中毒症状及24 h,48 h,72 h和96 h死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氟暴露条件下孔雀鱼幼鱼出现焦躁不安、失去平衡、呼吸减弱等中毒症状,且随着氟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死亡率逐渐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氟对孔雀鱼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397.38、231.36、207.73、200.24 mg/L,氟对孔雀鱼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为2.002 4 mg/L,说明氟离子对孔雀鱼幼鱼为低毒性。该值低于我国部分高氟地区地下水、地表水及人为氟污染水体中的氟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8.
<正>孔雀鱼色彩丰富,雄鱼比雌鱼颜色更加靓丽、丰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孔雀鱼体长4~5厘米,适应温度为22~28℃,普遍生活在硬水环境,喜欢微碱性水质,p H的适应范围为7.2~7.4。孔雀鱼有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易于饲养、养殖成本低等特点,在众多观赏鱼群体中占有重要地位(蒋明健,2021)。  相似文献   

19.
3种常用水产药物对孔雀鱼和月光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溴氰菊酯、二氧化氯、甲醛对孔雀鱼和月光鱼的急性毒性效应.3种药物对孔雀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0.225、2.5、83.33 mg/L,对月光鱼的96 h LCso分别为0.35、4.67、42 mg/L.2种鱼对3种药物敏感性均依次排序为:溴氰菊酯>二氧化氯_>甲醛.除甲醛外,孔雀鱼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月光鱼强.  相似文献   

20.
将25℃(对照组)下暂养的体质量(9.87±1.20) g大口黑鲈"优鲈3号"幼鱼直接放入28、31、34、37℃水环境中,0、6、48 h时取肝脏和鳃组织,探究不同温度应激后对大口黑鲈"优鲈3号"幼鱼肝脏、鳃组织结构损伤及HSPs基因在这些组织中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28℃和31℃组肝脏和鳃组织均与对照组无差异,34℃肝脏和鳃组织出现轻微的细胞水肿,37℃则出现肝细胞空泡化、细胞间界限杂乱模糊、细胞核溶解,鳃小片末端出现膨大且弯曲,部分鳃小片因红细胞过多而涨破。在不同水温下,HSPs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不同。6 h时,肝脏和鳃组织中HSP70和HSC70 mRNA表达量均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37℃时表达量最高;48 h时,肝脏和鳃组织中HSP70和HSC70 mRNA表达量相较于6 h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除31℃组鳃组织HSP70);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7℃组的表达量最低。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会使大口黑鲈"优鲈3号"幼鱼产生一定应激损伤,因此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应密切关注温度的变化,降低温度胁迫对鱼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