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为探究木醋液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际应用及其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试验通过测定菌落生长直径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值)评价木醋液对几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考察木醋液对供试敏感菌株孢子萌发、菌丝干重、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壁完整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性糖含量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合电镜观察菌体超微结构变化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木醋液对7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具一定的抑制效果,对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的抑菌作用表现最为显著,其EC50值为4.98μL·mL-1,在5.5μL·mL-1时,木醋液对其孢子萌发和生物量抑制率分别达90.09%和95.22%。经木醋液处理后,F.culmorum的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其菌丝细胞壁变薄且不完整,细胞器结构紊乱,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菌丝体碱性磷酸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还原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ATP含量显著降低;碘化丙啶染色孢子后,孢子荧光强度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木醋液主要通过破坏真菌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究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几种经济林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其在植物病害的无公害防治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3种常见经济林植物病原真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核桃盘二孢(Marssonina juglands),煤炱菌(Capnodiume leaophilum)的抑菌活性,并以腐皮镰刀菌为试材,应用电导仪测定其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当马铃薯糖苷生物碱质量浓度为2g/mL时的抑菌效果最好;其中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EC50为0.268 0g/mL,煤炱菌次之,对核桃盘二孢(Marssonina juglands)抑菌活性最弱,EC50为1.490 7g/mL;通过菌体细胞液电导率的测定,发现马铃薯糖苷生物碱作用下,腐皮镰刀菌菌体的相对渗透率增加了25.2%.【结论】马铃薯糖苷生物碱提取液对3种供试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以对腐皮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并引起其菌体细胞膜透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选取实验室保存的核桃内生真菌SYS-5-2,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生长速率法综合评价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综合形态学分类方法和基于ITS序列基础上的系统发育分析,核桃内生真菌SYS-5-2鉴定为裂褶菌属。菌株SYS-5-2发酵产物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液体发酵产物浓缩倍数越大,抑菌率越高,且相同浓度下,供试液B的抑菌效果整体优于供试液A;固体发酵产物中,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萃取物对水稻纹枯和苹果腐烂病原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均>90%;不同浓度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6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不同,浓度20 mg·mL-1时,对水稻纹枯病原菌的抑菌率已达到81.25%,80 mg·mL-1时,完全抑制了水稻纹枯病原菌的生长,IC50仅为10.28 mg·mL-1,而对其他病原菌的IC50都在33.19~43.47 mg·mL-1。  相似文献   

4.
戊二醛-明胶-纳米SiO_2复合膜的抑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12种戊二醛-明胶-纳米SiO2复合膜对6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并采用平板稀释法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2种戊二醛-明胶-纳米SiO2复合膜对供试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12种材料对同一供试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相同,而对不同种类的供试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却有所不同(64.0~256.0 mg/ml),其中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高(256.0 mg/ml),对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较低(64.0 mg/ml),对大肠杆菌和棒状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8.0 mg/ml.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百里香酚对鱼源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抑菌效果和作用机制,从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曲线来评价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百里香酚对其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乳酸脱氢酶活性和DNA的影响,结合电镜观察细菌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明显,MIC为256 μg·mL-1,MBC为512 μg·mL-1。经512 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1 h后,维氏气单胞菌液电导率极显著(P<0.01)上升,DNA外渗量迅速上升至(115.6±0.5)mg·L-1。经512 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后,维氏气单胞菌的可溶性蛋白明显变少,细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在2、4、6、8 h分别极显著(P<0.01)降低了(32.8±0.7)%、(46.2±0.3)%、(46.1±1.6)%、(60.0±1.0)%,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染色的荧光强度和密度降低,电镜下可见菌体表面溶解塌陷,皱缩变形,细胞壁和细胞膜分离,细胞质丢失,内部空化。上述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主要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胞内物质流失造成细菌死亡。百里香酚可以作为治疗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备选药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米根霉和酿酒酵母为供试菌种,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提取物的抑菌性、最低抑菌浓度及与一些抗菌药品的抑菌性比较。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性大小顺序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酿酒酵母>黑曲霉>米根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都在0.002 5 g/ml以下。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与链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等药品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7.
雪莲果茎叶萃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茄腐镰刀菌、玉米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为受体,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雪莲果茎、叶有机萃取物对供试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雪莲果茎和叶中的几种萃取物对茄腐镰刀菌、玉米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强度随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相同浓度时雪莲果叶萃取物抑菌作用强于雪莲果茎萃取物.相同浓度的雪莲果茎、叶萃取物对同一供试菌株的抑菌率几乎都出现如下规律:最后水相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说明雪莲果叶中对3种供试菌株有抑制作用的物质主要分布在高极性溶剂中.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玫瑰露对4种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3种霉菌(木霉、青霉、黑曲霉)以及2种酵母菌(啤酒酵母、葡萄酒酵母)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液体培养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玫瑰露对供试细菌,不论是G+菌还是G-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对霉菌、酵母菌的抑菌活性不明显;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以沙门氏菌最强,MIC为0.98 mL/L。说明玫瑰露既可以加入到食品中作为香料,同时可配合其他天然香料使用,组成复配防腐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叶绿素铜钠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抑菌作用,测定菌丝生物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抑菌效果最佳的菌种进行温度、pH、紫外照射时间、氧化还原性稳定性试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叶绿素铜钠对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菌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药液浓度为20 mg·mL-1时,苹果腐烂菌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抑菌率均高达100%,光照条件下叶绿素铜钠供试药液EC50为7.405 mg·mL-1,黑暗条件下其EC50为6.959 mg·mL-1;菌丝干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在药液浓度为10 mg·mL-1时,抑菌率高达100%;菌丝干重仅为5 mg。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抑菌率的影响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50℃~70℃,抑菌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酸性条件下抑菌率随酸度的增加而降低,碱性条件下抑菌率差异不显著(P>0.05);紫外照射和氧化还原剂对抑菌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叶绿素铜钠的抑菌效果和稳定性,为叶绿素铜钠作为新型农药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孙洋  侯明生  邱其伟  刘兴元  舒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18-8119,8138
[目的]研究9种药用植物粗提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9种药用植物丙酮粗提物对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的抑菌活性。[结果]在不同的植物样品浓度(0.100、0.010和0.005 g/ml)下,9种药用植物丙酮粗提物对3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抑菌率在3.5%~87.0%。[结论]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对3种植物病真菌菌的抑菌率为12.8%~87.0%,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则为40.0%~69.8%,二者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五味子水煎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与临床常用6种抗生素联合对临床分离6株耐药大肠杆菌(E.coil)的作用效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南五味子水煎液(SRD)、北五味子水煎液(SCD)以及6种抗生素对临床分离禽源E 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微量棋盘法测定SCD与6种抗生素联合对E.coil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平板计数法测定SCD以及SCD与CEF联合对E coli ATCC25922生长的影响.结果 显示:SCD对6株耐药菌的MIC均为64 mg·mL-1,SRD对其中5株的MIC为128mg.mL-1,对另一株的MIC> 128 mg·mL-1;SCD与头孢噻呋(CEF)联用时对5株菌的FIC≤0.5,呈协同作用;与恩诺沙星(ENR)联用时对6株菌的FIC>2,呈拮抗作用;与卡那霉素(KAN)、链霉素(STR)、氨苄西林(AMP)和多西环素(DOX)联合时主要呈相加作用;SCD能抑制E.coli生长速度,使其生长量明显降低,且相较于单独处理.1/4MIC SCD与I/4MIC CEF联合处理的抑菌效果更明显.综上,SCD的抗菌活性强于SRD,且能明显增强禽源临床分离耐药Ecoli对CEF的敏感性而呈现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双叉犀金龟(Allomyrina dichotoma)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采用碱提法、酸提法、盐提法和醇提法分别提取双叉犀金龟幼虫蛋白质,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总还原力为指标,测定4种方法所提取的蛋白质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碱提法蛋白质提取率显著最高,蛋白质浓度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但不同种类蛋白质的抗氧化能力有所不同;其中盐溶蛋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及总还原力最强,IC50和A700为1时的浓度分别0.360 4 和4.780 5 mg·mL-1;酸溶蛋白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IC50为4.439 0 mg·mL-1。综合来看,提取方法不同时,双叉犀金龟蛋白质具有一定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总还原力,可为后续进一步向食品、医药等方向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微波辅助高压法所制备的金针菇黄酮的生物活性,及其经H103型大孔树脂纯化的最优工艺条件,对此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检测了黄酮的抗菌性,以及它清除2 ,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活性。结果显示,此纯化工艺的最优条件是吸附时,样品液pH值为5,浓度为1.45 mg·mL-1,流速为0.30 mL·min-1;洗脱时,溶剂乙醇的浓度为70%,流速为2 mL·min-1,用量为60 mL,纯化后黄酮纯度可达纯化前的3.27倍。金针菇黄酮对四种菌株皆表现出抗菌性,其中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次是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第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最弱。该黄酮可清除三种自由基,但清除率都低于VC。可见微波辅助高压法所制备的金针菇黄酮兼具抗菌和抗氧化能力,H103型大孔树脂可以用作纯化金针菇黄酮的介质。  相似文献   

14.
从丹参中提取醇溶性成分,采用微量稀释法探究丹参醇提物与8种抗生素联合对五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丹参醇提物单独用药抑菌效果不佳,而与其他抗生素连用均展现不同抑菌效果;与头孢噻肟钠连用,使抑菌效果提高了6倍。浓度处于0.5 mg·mL-1时控制效果最佳,肺炎克雷伯菌的菌丝生物量减少13倍左右。研究结果可为丹参醇提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寄主或不同来源的11种29株拟青霉进行抗白色念珠菌和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筛选,发现古尼拟青霉菌株RCEF0866的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在菌丝浓度为100.0 mg.mL-1时,其提取物的抑菌圈达到(18.1±1.7)mm;菌株RCEF0866和RCEF4118的菌丝体甲醇提取物还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在菌丝浓度为5.0 mg.mL-1时,其对0.4 mg.mL-1的DPPH(1,1 diphenyl-2-picryhydrazyl)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75%和79.53%。对菌株RCEF0866菌丝体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薄层抑菌试验发现,其抗真菌主要成分的Rf值为0.90,表明该抗真菌成分为低极性成分。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薄层试验结果表明,RCEF0866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具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成分的Rf值为0.80,表明该清除自由基成分也为低极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杜仲叶水提取物对几种农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林复合系统中杜仲枯落叶水浸提液对小麦、油菜、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枯落叶水浸提液使受试农作物种子发芽指数显著降低.0.1 g·mL-1浸提液处理对4种农作物的发芽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油菜、大豆和玉米种子在0.1 g·mL-1时均未长成幼苗,浸提液对其苗高和苗鲜质量有高质量浓度抑制,低质量浓度促进的双重效应.同时除0.005 g·mL-1浸提液对油菜根鲜质量无影响外,对其他3种作物的根长和根鲜质量有显著抑制作用.小麦的苗高、苗鲜质量、根长和根鲜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值.4种农作物的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同样反映了不同程度的化感效应,同时彼此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乌头酸是兰州百合一种重要的根系分泌物,为探究乌头酸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百合专化型的作用效果,测定外源乌头酸对F.oxysporum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175~1 175 mg·L-1时,乌头酸对F.oxysporum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菌作用显著。浓度为1 175 mg·L-1时,与CK相比,乌头酸对F.oxysporum抑菌率、产孢量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1.95%、77%、93%。乌头酸处理引起菌丝体电导率增大,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SOD、P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OD酶合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于11.75~1 175 mg·L-1处理下调表达, 1.175 mg·L-1处理时SOD酶合成基因出现上调,与CK差异不显著。POD酶合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所有处理均下调表达。可见,乌头酸可以作为化感抑制剂应用于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四环素由于其低生物降解性和水溶性而在水环境中持续存在,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较高的潜在风险。为探讨水环境中残留的四环素与藻类的相互作用,以斜生四链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斜生四链藻对水中不同浓度四环素(0.5、1.0、1.5、2.5、4.0和6.0 mg·L-1)的胁迫响应及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各浓度四环素处理组均对斜生四链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到了72.99%,四环素对斜生四链藻的半数效应质量浓度(96 h-EC50)和抑制效应为80%质量浓度(96 h-EC80)分别为2.46和6.9 mg·L-1。在相同浓度四环素胁迫下,斜生四链藻的光合色素含量和Fv/Fm值呈现出和斜生四链藻细胞密度变化相同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6.0 mg·L-1浓度处理组中斜生四链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96 h的抑制率分别是87.32%、66.91%和87.58%,Fv/Fm值降幅达到了77.4%。在低、中、高浓度四环素(0.5、1.5和6.0 mg·L-1)胁迫下暴露96 h,斜生四链藻的丙二醛(...  相似文献   

19.
旨在筛选对松材线虫具有毒杀作用的生防真菌。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八角枫茎、叶组织中共分离得到11株内生真菌,经摇瓶培养、乙酸乙酯萃取制备次生代谢产物,采用浸渍法开展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的室内毒力试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一株内生真菌(BZ-8)发酵液杀线虫活性显著,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均鉴定为Aspergillus japonicus,其发酵液有机相24 h和48 h的IC50值分别为0.29 mg·mL-1和0.21 mg·mL-1,水相24 h和48 h的IC50值分别为0.04 mg·mL-1、0.02 mg·mL-1。研究结果说明,八角枫内生真菌A.japonicus的胞外次生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开展对蝉花不同食用方式下其子实体、菌核、浸提液和浸提后蝉花,进行麦角甾醇、虫草素、腺苷和多糖的定量研究,以期得出有实用价值的差别性数据,为对蝉花进一步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数据。不同食用方式分为直接食用蝉花粉末、水煮后制剂和水煮后蝉花整食。根据市场上将蝉花质量高低按子实体大小划分,分别开发食用蝉花子实体、蝉花菌核、蝉花浸提液和浸提后蝉花。研究结果表明:(1)麦角甾醇。子实体中为0.34±0.05 mg·g~(-1),浸提蝉花中为0.31±0.03 mg·g~(-1),菌核中为0.07±0.01 mg·g~(-1),浸提液中未检出。(2)虫草素。子实体中为0.54±0.04mg·g~(-1),浸提蝉花中为0.28±0.02 mg·g~(-1),浸提液中为0.37±0.03 mg·g~(-1),菌核中为0.14±0.02 mg·g~(-1)。(3)腺苷。子实体中为0.61±0.04 mg·g~(-1),浸提蝉花中为0.35±0.05 mg·g~(-1),菌核中为0.30±0.06 mg·g~(-1),浸提液中为0.45±0.04 mg·g~(-1)。(4)多糖。菌核中为(14.84±1.79)%,浸提蝉花中为(13.34±0.95)%,子实体中为(13.17±1.02)%,浸提液中为(9.61±0.71)%。结果显示,蝉花子实体、菌核与浸提前后蝉花活性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