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提高农药沉积率,利用黏度计、表面张力仪、药液润湿性测试卡、激光粒度仪测定不同喷雾助剂添加量对蒸馏水溶液性质的影响,并分析喷雾助剂及施液量对水稻冠层不同位置雾滴沉积密度、沉积量以及有效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喷雾助剂对蒸馏水溶液的性质有显著影响,与蒸馏水相比,当添加喷雾助剂为0.5%和1.0%时,雾滴体积中径变为108.9、98.7μm,表面张力降低64.7%、64.9%,黏度增加为2.3、2.3 m Pa·s,铺展系数为蒸馏水的74.5、58.5倍,能有效促进雾滴铺展并避免药液流失;植保无人机喷施试验结果显示,增加施液量可显著提高雾滴沉积密度,添加喷雾助剂可以显著提高雾滴沉积量以及有效沉积率,当施药量为13.5 L/hm~2且添加1.0%喷雾助剂时,雾滴在水稻冠层的有效沉积率最大,为48.9%。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添加植物油助剂Aero-mate 320对植保无人机施药体系的影响,评价其作为航空喷雾助剂的可行性,通过在15%甲维·茚虫威悬浮剂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药液中添加0.3%、0.6%和1.0%的Aero-mate 320,测定并评估其对药液体系理化性质、抗蒸发性以及雾滴在水稻田沉积分布和沉积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Aero-mate 320的适量添加可以改善药液的理化性质,提高喷雾的均匀性,减少蒸发,增加雾滴在水稻冠层的覆盖及沉积,并能显著增加农药沉积利用率。其中,添加0.6% Aero-mate 320后药液的表面张力以及在水稻叶片上的接触角显著减小,分别降低13.3%和30.3%,黏附张力由-9.7 mN/m增加至9.1 mN/m,黏附功增加51.3%,药液更易润湿叶片;雾滴粒径显著增大,雾滴谱相对跨度显著变窄,雾滴分布更加均匀,小雾滴数量显著降低,减少了雾滴的飘移;对喷雾雾滴蒸发的抑制率为25.0%;同时药液在水稻冠层中的沉积密度和覆盖率增大,沉积量显著增加,农药沉积利用率增至66.8%。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飞防助剂和施药液量对植保无人飞机喷施在棉花冠层的雾滴沉积和对棉花上蓟马防效的影响,选择倍达通、功倍、杰效丰和迈丝4种飞防助剂,设置3种施药液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植保无人飞机喷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后其在棉花冠层的雾滴密度、覆盖率、沉积量和雾滴均匀性以及对棉花上蓟马的防效。结果表明,4种飞防助剂和3种施药液量对植保无人飞机喷施的雾滴沉积和蓟马防效均有显著影响。增加施药液量可显著增加雾滴在棉花冠层的密度与覆盖率,添加飞防助剂对雾滴密度的提升效果显著。4种助剂对农药雾滴在棉花冠层上、中、下部的覆盖率的影响趋势较为一致,与棉花冠层上部相比,对中、下部位覆盖率的影响较低。施药液量为2 L/667 m2时,添加倍达通、功倍、杰效丰、迈丝及无助剂对照的雾滴穿透性分别为46.0%、49.1%、33.6%、36.1%和44.3%,该施药液量下各处理雾滴穿透性均较好。随着施药液量增加,药后1、3、7 d对棉花蓟马的防效也显著提升。在相同施药液量下,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药液中添加飞防助剂倍达通和杰效丰相较于功倍和迈丝,对棉花蓟马具有更高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为植保无人飞机防治...  相似文献   

4.
利用KT-10-Ⅱ型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玉米灌浆期三点斑叶蝉的防治试验,研究无人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施药液量以及喷雾助剂等因素对农药雾滴在玉米冠层的沉积分布影响及对三点斑叶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人机飞行高度为距玉米株冠顶部1m、飞行速度6m/s、施药液量15L/hm2,并加入1.5%喷雾助剂"迈飞"的条件下,喷雾雾滴在玉米冠层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沉积密度分别达到41.9、27.3和14.9个/cm2,对三点斑叶蝉药后1d防效可达91.3%,药后14d防效96.8%以上,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助剂在农药减施增效中的作用,于室内利用自动界面张力仪、接触角仪、激光粒度仪、药液润湿性测试卡测定药液中添加助剂对溶液性质的影响,并结合田间试验探究药液中添加助剂对矮砧纺锤形栽培模式苹果园果树冠层喷雾雾滴沉积分布及苹果黄蚜Aphis spiraecola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常规用量毒死蜱乳油时,添加体积分数为0.5%的助剂后,溶液性质相比蒸馏水发生了显著变化,溶液的表面张力由71.2 mN/m下降到31.7 mN/m,下降了55.5%;喷雾20 s后在苹果叶片上的接触角减小到13.8°,比蒸馏水在苹果叶片上的接触角减少了74.3%;雾滴体积中径由蒸馏水的122.4μm显著增加到142.2μm;药液的铺展系数是蒸馏水的4.0倍。添加助剂后可以有效减少雾滴漂移,增加雾滴在苹果叶片上的铺展。田间使用植保无人飞机喷施40%毒死蜱乳油的沉积量均值为0.79μg/cm~2,7 d后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为72.9%;农药减施20%后的沉积量均值为0.70μg/cm~2,7 d后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为71.5%;而在这2个处理中添加0.5%助剂后农药沉积量均值分别增加至1.89μg/cm~2和1.14μg/cm~2,7 d后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8%和77.0%。表明添加助剂可显著增加农药在果树上的沉积量及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即使在农药减量20%应用中添加助剂后,药液在果树冠层的沉积量以及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依然高于农药常规用量处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疆MG-1P型电动四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在棉花生长中期进行喷雾施药处理,探讨了喷雾参数及添加的助剂类型对农药雾滴在棉花植株叶片上沉积分布的影响。以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及3种飞防助剂(倍达通、ND-800和G-2801)为试验药剂,在不同喷雾参数及飞防助剂条件下在棉花生长中期进行喷雾处理,以诱惑红作为药剂沉积指示剂,采用雾滴测试卡和滤纸检测雾滴沉积分布情况,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滤纸洗脱溶液的吸光度值,计算单位面积的药液沉积量,利用DepositScan软件分析雾滴密度。结果显示:植保无人飞机的飞行速度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最大,而飞行高度则对其无显著影响。添加不同助剂对棉花植株叶片正反面的雾滴沉积分布影响不同:3种助剂均可使棉花冠层上、中、下部叶片正面的雾滴密度显著提高;而对于叶片反面,则仅添加ND-800后棉花冠层上、中、下部叶片反面的雾滴密度分别增长688.9%、590.9%和327.5%,而添加G-2801与倍达通助剂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航空喷雾在丘陵果园对柑橘的影响,在植保无人飞机精准果树作业模式下,研究了3类喷雾助剂 (植物油类助剂倍达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助剂Y-20079和有机硅类助剂806) 对丘陵柑橘冠层及地面的沉积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作业参数条件下,与空白对照 (CK) 相比,不同类型助剂、同一助剂不同体积分数对雾滴密度、覆盖率、沉积量的影响均不同。其中:添加倍达通体积分数1.0%的优于0.5%的,且差异显著,雾滴密度、覆盖率及沉积量最高分别可提高42.0%、92.3%及33.6%;添加Y-20079体积分数1.0%的优于0.5%的,且差异显著,雾滴密度、覆盖率及沉积量最高分别可提高101.0%、86.5%及36.0%;添加806体积分数0.5%的优于0.25%的,且差异显著,雾滴密度、覆盖率及沉积量最高分别可提高43.9%、76.0%及35.0%。添加助剂后供试药液对柑橘冠层上部和下部的穿透性可分别提高10.2%~41.5%和4.0%~42.0% (倍达通)、101.0%和7.3%~78.7% (Y-20079) 及10.2%~43.9%和41.3%(806)。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助剂后农药在冠层投影区域的沉积量分别减少38.2%~48.5% (倍达通)、10.1%~46.3% (Y-20079) 和42.1%~56.2%(806),在相邻植株间的空白区域农药沉积量分别增加3.7%~39.3% (倍达通)、7.0%~50.9% (Y-20079)和22.3%~41.4% (806)。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山地丘陵柑橘园进行精准航空施药时,在药液中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倍达通、1.0%的Y-20079或0.5%的806,均可有效提高丘陵柑橘冠层的施药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植保无人机在核桃园低空低容量喷雾最优作业参数,本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植保无人机喷雾后核桃树上雾滴沉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影响雾滴覆盖密度和沉积量的主要因素是飞行速度,其次是飞行高度和施药液量;在树高6~7 m的核桃园中植保无人机喷雾效果较优的作业参数是飞行速度2.2~3.0 m/s,飞行高度2.0~2.5 m,施药液量22.5~30.0 L/hm~2,其平均雾滴覆盖密度和沉积量分别为26.36~37.94个/cm~2、0.24~0.29μg/cm~2;不同冠层雾滴覆盖密度和沉积量分布为上层中层下层,外围内膛;喷头型号对雾滴覆盖密度和雾滴直径有显著影响;中等喷头(Teejet110015)处理的沉积量最大,但粗、中、细3种喷头处理间的沉积量无显著性差异;植保无人机和地面人工+机动喷杆喷雾的农药地面流失率分别为3.61%和23.69%,两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本文对无人机在核桃园喷雾作业参数进行了优选,可为无人机对高冠果树的合理喷施、提高喷施效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3种助剂对无人机喷雾雾滴沉积及防治稻瘟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植保无人机施药试验,研究3种助剂对药液雾滴在水稻冠层沉积分布的影响以及助剂配合无人机施用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防治稻瘟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喷雾助剂倍达通、杰效飞、一满除的加入,降低了雾滴在水稻冠层的沉积密度,提高了其在水稻冠层的覆盖率、沉积量、有效沉积率以及对稻瘟病的防效。加入杰效飞的施药处理防效最高,为87.40%,未加入助剂的施药处理防效为77.10%。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疆MG-1P型植保无人飞机在棉花苗期进行喷雾,探讨喷雾量及助剂对农药在棉花上的沉积分布及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以5%啶虫脒乳油为试验药剂,在3个喷雾量 (15.0、22.5和30.0 L/hm2) 及添加2种飞防助剂 (YS09和倍达通) 条件下进行喷雾,以诱惑红为雾滴沉积和农药利用率测定的指示剂,采用Deposit-Scan软件分析雾滴密度和雾滴覆盖率。结果表明:采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棉花叶片上的雾滴密度和覆盖率随着喷雾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喷雾量为30.0 L/hm2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雾滴密度最高,分别为43.42 和58.04 个/cm2,雾滴覆盖率分别为6.44% 和6.34%。3个喷雾量下农药沉积率分别为3.53%、3.70%和4.00%,低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处理,药后1~3 d对棉蚜的防效也低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处理。喷雾量为22.5 L/hm2 时,添加助剂YS09和倍达通对叶片上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及农药利用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对棉蚜的防效,药后1 d防效为86.24%和84.40%,分别比对照提高9.34%和7.48%,药后3 d防效达95.34%和94.73%,显著高于对照 (88.06%),达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水平 (94.36%)。表明采用植保无人飞机在棉花苗期进行施药,提高喷雾量有助于药液在棉花叶片上的沉积,在啶虫脒乳油中添加助剂YS09和倍达通,可提高药液对棉蚜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草甘膦防治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时药剂的有效利用率,用丽春红S为示踪剂研究了草甘膦药液在空心莲子草叶片的沉积特性。结果表明,用体积中径(VMD)149.5~233.7 μm的雾滴喷雾,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叶片上的沉积量在体积中径为157.3 μm时最多,随着雾滴体积中径增大,沉积量减少。雾滴体积中径157.3 μm与施药液量339 L/hm2处理的沉积量是雾滴体积中径233.4 μm与施药液量694.5 L/hm2处理的1.54倍。施药液量超过382.5 L/hm2时,草甘膦药液的流失明显增多。800 mg/L草甘膦药液在空心莲子草叶片上的最大稳定持留量约为 4.92 μg/cm2。结果表明,喷雾施药时采用小雾滴和较低施药液量,可大幅度提高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上的沉积量。  相似文献   

12.
喷杆喷雾机具有作业效率高、雾滴覆盖率高、沉积分布均匀、防治效果好等优点,是目前大田作物最主要的施药机具.但受作物冠层遮挡和侧风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导致喷杆喷雾机作业时雾滴难以穿透到植株中下部并伴随飘失.为改善喷杆喷雾机喷雾雾滴在作物冠层的穿透性并降低飘移量,本文优化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田作物的喷杆喷雾机冠层推拨装置.并分别...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不同施药浓度对药液雾滴特性和沉积规律的影响,综合考虑田间作业常用施药量,本试验测定杀菌剂25%咪鲜胺乳油在6个浓度下的黏度和表面张力,并于风洞实验室中使用LANAO F110-02扇形喷嘴在标准作业压力0.3 MPa下对这6个浓度药液的雾滴粒径与沉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咪鲜胺乳油药液浓度的升高,药液黏度逐渐升高且与浓度满足指数关系,不同浓度下的黏度存在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在1.70~4.03 mPa·s之间;表面张力逐渐降低且与浓度满足幂函数关系,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同样存在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在32.26~35.45 mN·s之间;小雾滴占比ΦVol<150 μm逐渐降低,各浓度药液下雾滴体积中径DV50与清水有显著差异,与清水相比雾滴体积中径平均增加15.41%;高浓度药液的雾滴体积中径DV50与低浓度药液相比增加8.98%;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雾滴沉积量均减少,飘移减少百分比逐渐增大,浓度越高减飘效果越好。在黏度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下,黏度对雾滴粒径的影响大于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用丽春红为示踪剂研究了毒死蜱药液在水稻叶片上的沉积特性.随着水稻叶片的倾角变小,毒死蜱的沉积量相应地减少.用体积中径(VMD)为149.5 μm的雾滴处理,在设定叶片倾角为90°、60°、30°时,毒死蜱沉积量分别是直立叶片上沉积量的10.2、5.8、2.9倍.随着叶片倾角变小,雾滴VMD对沉积的影响增大,在90°、60°、30°、0°四个叶片倾角,用VMD149.5 μm雾滴处理的沉积量分别是用VMD 233.7 μm雾滴处理沉积量的1.5、2.1、3.3、5.5倍.在施药液量170~1.36×103L/hm2范围内,毒死蜱沉积量随施药液量的增加而减少.用浓度为800mg/L毒死蜱药液在水稻叶片上测定的最大稳定持留量约为4.66μg/cm2.结果表明,采用小雾滴与低容量喷雾,可显著提高毒死蜱在水稻叶片的沉积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有机硅表面活性剂Tech-408和Fairland2408对农药雾滴在烟草叶片上覆盖面积的影响,寻找提高农药使用效率的途径.[方法]将10%吡虫啉乳油稀释3 000倍,分别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Fairland2408和Tech-408以及农乳500#后,采用连续拍摄的方法,测试直径范围为340~360 μm单个雾滴在‘NC471,、‘云110,和‘T66'3种烟叶片上的蒸发时间和覆盖面积,重点研究Fairland2408和Tech-408对药液雾滴在烟草叶片上覆盖面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面活性剂不同,雾滴覆盖面积的扩展程度也不同.当Tech-408、Fairland2408和农乳500#的添加比例为0.03%时,雾滴覆盖面积在上述3种烟叶片上扩展的平均倍数分别为8.1、6.4倍和1.2倍.表面活性剂添加比例不同,其对农药雾滴覆盖面积的影响程度也明显不同.随着Tech-408、Fairland2408和农乳500#的添加比例从0.03%增加到0.1%,雾滴在‘T66’烟叶片上覆盖面积分别增大了39.8%、156.1%和53.3%.[结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Tech-408和Fairland2408和其添加比例均对吡虫啉在烟叶上的雾滴覆盖程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药雾滴在吊飞昆虫不同部位的沉积分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翔的昆虫对农药雾滴不只是被动的接收靶体,它对不同粒径的雾滴有一定的选择捕获能力。作者在试验风洞中初步研究了粗雾滴、细雾滴两种喷雾方法在模拟昆虫靶标和吊飞活体粘虫靶标上沉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靶体形状对雾滴沉积有很大影响,雾滴在尖细靶标(触角、腿)上沉积量(μg/cm~2)远高于粗大靶标(体);农药雾滴在吊飞昆虫上的沉积量一半在翅上;雾滴粒径对其在靶标上沉积分布有很大影响,同样施药剂量下,吹雾法(43μm)药剂在吊飞粘虫上的沉积量是常规喷雾法(181μm)的1.49倍。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喷头及施药液量对水稻植株上农药沉积及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采用丽春红-G示踪法测定了4种喷头ST11001、ST11002、TR8001、TR8002在不同施药液量条件下喷雾农药在水稻植株上的沉积分布特性,并比较了4种喷头施用相同剂量的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DG对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选择ST11002和TR8001喷头,在施药液量300 L/hm~2条件下喷雾,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量分别达到27.55μg和28.16μg;选择ST11001和TR8002喷头,在施药液量900 L/hm~2条件下喷雾,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量仅分别为12.27μg和14.86μg。喷头和施药液量的改变不影响水稻植株上农药沉积分布特性,均为上层沉积量中层沉积量下层沉积量。当施药液量从300 L/hm~2增加到900 L/hm~2,4种喷头ST11001、ST11002、TR8001、TR8002喷雾在水稻基部的雾滴密度分别增加了8.21、8.54、7.79和9.69倍;但在相同施药液量下,4种喷头在水稻基部的雾滴密度没有显著差异。同一剂量下,喷头和施药液量不同组合的防治效果间差异显著。表明针对稻田不同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喷头及施药液量将有助于提高农药沉积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雾滴粒径药剂对其雾滴沉积、穿透以及棉花脱叶催熟效果,试验设置100、150、200和285 μm共4个不同雾滴粒径,用水敏纸测定雾滴在棉花冠层的沉积分布特征,并调查对棉花脱叶率和吐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雾滴粒径对于沉积分布特征以及棉花脱叶率和吐絮率均有显著影响。当喷施雾滴粒径为100 μm时,具有最大的雾滴密度;当喷施雾滴粒径为150 μm和200 μm时,具有最大的覆盖度及沉积量;以下部沉积量与中部沉积量的比值为评价指标时,在喷施4个雾滴粒径下植保无飞机喷施雾滴的穿透率为39.4%~63.8%,各雾滴粒径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喷施4个雾滴粒径下,2018年和2019年棉花脱叶率分别为74.7%~80.4%和79.3%~88.4%;吐絮率分别为84.9%~92.0%和86.4%~94.2%。表明当喷施雾滴粒径为150 μm或200 μm,具有更高的脱叶率和吐絮率,较适宜棉田植保无人飞机脱叶催熟剂喷施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