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病毒药物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在动物传染染病占有很大的比例,由其引起的动物死亡率在所有病因中居第2位,仅次于细菌,占36.8%。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抗病毒药物防治病毒病的主要的手段之一,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是但于病毒独特生物学特性及不同于细菌的生活和繁殖方式,使在病原抑杀和疾病防治上造成困难,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生活和繁殖方式,给防治病毒病造成了困难。根据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种类,得出抗病毒药物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在动物传染病占有很大的比例,由其引起的动物死亡率在所有病因中居第2位,仅次于细菌,占36.8%。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抗病毒药物防治病毒病的主要的手段之一,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是但于病毒独特生物学特性及不同于细菌的生活和繁殖方式,使在病原抑杀和疾病防治上造成困难,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 抗病毒药物作用的机制直接抑制或杀死体内病毒;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阻止病毒穿人细胞或抑制病毒释放;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2 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3.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在动物传染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由其引起的动物死亡率在所有病例中居第 2位 ,仅次于细菌 ,占 3 6 8% [1 ] ,且有上升趋势。应用抗病毒药物是防治病毒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几年来 ,发展迅速。由于病毒独特生物学特性及不同于细菌的生活和繁殖方式 ,使在病原抑杀和疾病防治上造成困难 ,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 抗病毒药物作用的机制( 1 )直接抑制或杀死体内病毒 ;( 2 )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 ;( 3 )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或抑制病毒释放 ;( 4 )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2 抗病毒药物[1,2 ,3,4 ,5 ]2 .1 抗病毒细胞因子病毒感…  相似文献   

4.
<正>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在动物传染病占有很大的比例,由其引起的动物死亡率在所有病因中居第2位,仅次于细菌,占36.8%。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抗病毒药物是防治病毒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是但于病毒独特生物学特性及不同于细菌的生活和繁殖方式,使在病原抑杀和疾病防治上造成困难,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抗病毒药物作用的机制直接抑制或杀死体内病毒: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或抑制病毒释放;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2 抗病毒药物2.1 抗病毒细胞因子病毒感染机体后,导致机体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反应是,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各种各样的细胞因子。不同的细胞因子对决定病毒病毒感染的结局和疾病的表现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因子按功能的不同可分  相似文献   

5.
动物抗病毒药物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病毒(Virus)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人、动物、昆虫、植物、真菌、细菌等都可被病毒寄生而引起感染。它是一类非细胞形态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1)个体微小,比细菌小得多,可通过除菌滤器,大多数病毒须用电镜才能看见;2)结构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仅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没有酶或酶系统;3)严格的专性活细  相似文献   

6.
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人、动物、昆虫、植物、真菌、细菌等都可被病毒寄生而引起感染。它是一类非细胞形态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①个体微小,比细菌小得多,可通过除菌滤器,大多数病毒须用电镜才能看见;②结构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仅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没有酶或酶系统;③严格的专性活细胞内复制增殖,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须寄生在其他活细胞内,  相似文献   

7.
动物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人、动物、昆虫、植物、真菌、细菌等都可被病毒寄生而引起感染。它是一类非细胞形态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①个体微小,比细菌小得多,可通过除菌滤器,大多数病毒须用电镜才能看见;②结构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仅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没有酶或酶系统;③严格的专性活细胞内复制增殖,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须寄生在其他活细胞内,  相似文献   

8.
当前,给养猪业造成最大危害的是传染病。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有病毒、细菌(包括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及部分原虫)等。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抗菌药物。大多数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对病毒无效(但可控制其继发感染),主要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鸡肿头综合征是由禽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以头部肿胀、打喷嚏及其他呼吸道症状为特征,常与细菌混合感染,造成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10.
猫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猫的常见性疾病之一,主要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可以导致猫的死亡。造成猫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猫鼻气管炎病毒、猫杯状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可直接由感染的病猫传染给健康猫,也可通过患病猫的眼睛、鼻腔分泌物和唾液传播。猫上呼吸道感染大约有40%~45%是由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杯状病毒的发病率与其相近,衣原体和支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少见。  相似文献   

11.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的疾病,其特征为高热稽留和小血管变形引起的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感染猪瘟的猪,抗病力降低极易并发其他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尤其是在寒冷、潮湿、冷热交替、天气剧变时,猪体抵抗力降低,可引起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大量繁殖,毒力增强而发病,如不及时控制.可造成猪只大批死亡,现就一起典型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犊牛下痢是造成小牛死亡的常见病之一,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病因很复杂,由于不同病因,在临床上分为中毒性下痢和单纯性下痢。中毒性下痢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单纯性下痢大部分是由于母牛营养不良,犊牛饲养管理不当,犊牛组织器官发育不健全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1分类 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引起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生长繁殖,放出大量毒素或致病因子,损害动物机体,使动物发病,并通过动物的排泄物造成污染,轻者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可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4.
<正>猪的高热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混合与继发感染多种病毒及细菌和寄生虫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其病原有病毒、包括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及链球菌、大肠杆菌、寄生虫病等,饲养管理中稍有不当,即可造成疫病暴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家禽生产的需求量在持续加大,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扩大,养鸡场更容易受到一些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和一些寄生虫的袭击。现已采用多种方法比如改善饲养管理、调节饲料或使用疫苗来提高家禽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的能力,保护其不被感染,从而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其中疫苗免疫是提高家禽抵抗力的最好方法。本文对家禽抗病毒免疫的基本机理进行简述,为提高家禽的抗病毒免疫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给养猪业造成最大危害的是传染病。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有病毒、细菌(包括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及部分原虫)等。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抗菌药物。大多数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对病毒无效(但可控制其继发感染),主要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猪四肢无力是养猪业中严重的临床症状,引起猪四肢无力的原因很多,包括由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还包括机械性因素比如被母猪挤压、被其它猪咬伤等。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和当前猪病的发生规律与特点,对引起猪四肢无力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多病因呼吸道病是指在生产条件下,由细菌、病毒、支原体、免疫抑制病原体和不利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并发或混合感染的呼吸道病。这种呼吸道病近几年来多见,诊断难度也加大,在很多鸡群占整个疾病造成损失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9.
多病因呼吸道病是指在生产条件下,由细菌、病毒、支原体、免疫抑制病原体和不利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并发或混合感染的呼吸道病。这种呼吸道病近几年来多见,诊断难度也加大,在很多鸡群占整个疾病造成损失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20.
畜禽传染性疾病大多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随着现代抗生素类药物研究的发展.细菌感染疾病已逐步被人类所控制,但病毒由于其结构特点,变异性高及对抗生素不敏感等特点.给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近两年来,由变异病毒引起的猪蓝耳病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给整个畜牧业及人类带来了严重危害。目前除疫苗外对病毒病的治疗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化学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吗啉双胍等西药已经禁用;在杀灭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