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锈粉宁、烯唑醇药剂浸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0%锈粉宁胶悬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浸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50%多菌灵、25%粉锈宁、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作对照药剂。试验结果表明,锈粉宁2000mol/t和烯唑醇250mol/t浸种棉花,对棉苗病害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浸种的棉花苗地下部根系发达白嫩、地上部叶片浓绿肥厚,有蹲苗和壮苗的作用。锈粉宁、烯唑醇浸种防治棉苗病害成本低、效果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粉锈清防治小麦条锈病,药效对比结果显示,防效可达76.8%,增产可达23.2%。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50%多菌等5种杀菌剂对Fusarium graminearum等3种小麦根腐病病原菌的药效,结果表明,对Fusariun graminearun和Fusarium culmorun效果最好的是50%多菌灵;对Helminthosprium satium效果最好的是28%羟锈宁;在较高剂量下对以上三种病原菌效果均较好的有28%羟锈宁和15%粉锈宁。  相似文献   

4.
用6种药剂不同剂量拌种防治地膜春小麦根病的试验结果表明,以12.5%Mon65506悬浮剂按2.0ml/kg拌种防病效果最好,白穗防效达94.8%,可使小麦增产34.0%,且对小麦安全;其次为25%敌力脱乳油和21.3%麦根宁2号乳油均用2.0ml/kg拌种,对白穗的防效分别为92.4%和86.8%,小麦分别增产21.7%和22.6%,但有推迟出苗和降低出苗率的药害产生;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和3%敌萎丹悬浮剂效果较差,ABT生根粉则无效。大田用21.3%麦根宁2号乳油按2.0ml/kg拌种,白穗防效在86.2%以上,小麦增产15.3%以上。  相似文献   

5.
条锈病俗称“黄疸病”。有条锈、叶锈、秆锈三种。主要危害叶片,叶梢及茎秆。在多雨的情况下易流行成灾,轻者麦粒不饱满,重者麦株枯死,一般减产二、三成,严重时减产一半以上。,防治方法:当田间病叶率达1%时就要开始喷药。  相似文献   

6.
《四川农业科技》2009,(12):43-43
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一种病害。粉锈通(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是美国默赛技术公司生产的高效杀菌剂,经过在四川多年的推广使用证明,粉锈通对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7.
大蒜锈病的发生规律与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蒜锈病1990-1993年在陕西关中部分大蒜生产区严重发生,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阴湿田块发病重,4、5月份的降水量增多,有利病害发展流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25%粉锈宁可湿分剂200mg/kg,发病初期当病叶率,严重度均在5%以下时喷药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二个试验点进行的田间小区试验,当每亩施用有效成分50克药剂,在适期内只需一次施药就可达到控制住白粉病的严重流行,其表现具有的强烈内吸治疗作用的特点相似于粉锈宁。它的残效期能长达20多天,防效接近100%,处理区比对照区的千粒重增加5克左右,每亩增产达40-50公斤。近年小麦白粉病在北方的发生有日趋严重之势,减轻该病对小麦生产带来的威胁,在缺乏抗病良种的今天,筛选并利用高效杀菌剂已成为当务之急。广东江门农药厂新研制的50%锈粉宁胶悬剂自今年春天引入我国北方,为验证该药对小麦白粉病的防病,保产,增收效果,找出最佳施用量以及查明该药在诸多推广应用的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杀菌剂中所占的地位和特点,由河北农大主持了该药的试验,示范,河北农大邯郸分校也协作承担了其中一部分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9.
低聚糖素对香蕉叶斑病防病增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聚糖素防治香蕉叶斑病,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低聚糖素与植物营养剂或微量元素混用,不能提高防治效果,但能起增产作用;低聚糖素与植物营养剂和微量元素混用,则防效与百菌清、百可宁相近,且能大幅度提高产量。与百菌清、百可宁相比,低聚糖素防治效果略低,但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0.
超微粉体种衣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两年的盆栽、田间小区及示范试验表明,超微粉体种衣剂在春小麦上应用,能有效地防治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等,防治效果86%左右;防治地下害虫,防治小麦吸浆虫65%左右。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力,增产9% ̄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构建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光合生产的模拟模型。【方法】以小麦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不同接种程度的小麦白粉病试验,明确白粉病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量化白粉病对小麦的生理影响;基于单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面积指数(LAI),实现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与作物生长模型(WheatGrow)的耦合。【结果】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单叶Pn和LAI均呈现下降趋势,与对照(CK)相比分别平均下降18.81%和23.41%,且与初始接种程度相比,发病时期对小麦Pn和LAI的影响更为严重;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发展具有明显的平缓期、指数爆发期和稳定期,总的来说各处理下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符合Logistic函数,基于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影响的拟合结果,构建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用以反映白粉病对小麦生理指标影响的胁迫效应;基于WheatGrow模型的光合生产子模型,结合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提出模拟白粉病对小麦叶片Pn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明确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田间防效,为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济麦229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用药量和不同用药次数的小麦田间试验,研究其对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效和产量的影响。使用该药剂450、675和900ml/hm2(制剂用药量)于扬花末期喷施1次,对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效依次为37.06%、47.25%和50.00%;于扬花初期、末期间隔8d喷施2次,对小麦白粉病防效依次为61.27%、72.60%和84.84%。产量结果表明,喷施该杀菌剂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和产量,与不喷施相比,喷施1次增产比例分别为18.54%、21.49%和22.13%,喷施2次增产比例分别为23.77%、25.05%和28.43%。防治小麦白粉病可根据发病程度,使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在开花前后连喷2次,增产和防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危害程度和田间发生动态,为科学防控小麦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不同品种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22、7.11、37.63和25.48。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结论】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20号,可根据田间发病情况,合理减施农药。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应加强对小麦白粉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锈粉宁浸种对小麦白粉病菌侵染叶部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试小麦种子用50%锈粉宁500和1000倍药液浸种,出苗后一叶期用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接种。用特种蛋白质染料柯马氏亮兰(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250)叶片快速透明染色法系统研究了锈粉宁对小麦白粉病菌侵染叶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种植株叶片中,小麦白粉病菌从分生孢子萌发到吸器形成严重受抑制,接种48h 后,附着胞、菌丝分枝和吸器不再形成,96h 后分枝菌丝变形消解。这些组织病理学的特征表明,锈粉宁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白粉病菌菌丝的分枝和扩展来减少吸器形成的数量,达到控制病菌扩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用四川省化工研究所新研制的粉硫胶悬剂防治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的田间试验在四川雅安进行。在小麦抽穗期,白粉病处于盛发阶段时,用45%的粉硫胶悬剂300倍液喷雾,10天后防效高达100%,21天后防效仍为94.5%,一次用药即可完全控制危害,用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效只能到80%,一次喷药并不能完全控制,小麦生长后期白粉病的发展。对于白粉病发展迟缓的田块,在扬花期施用粉硫胶悬剂700倍液喷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的危害。试验结果表明,45%粉硫胶悬剂300倍液对于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优于16%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而用500倍的45%粉硫胶悬剂则与其相当。粉硫胶悬剂兼具内吸和保护作用,防病时间持久。  相似文献   

16.
卢杰  沈运河  宁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896-8897,8899
[目的]探究36%多·酮悬浮剂对小麦田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6%多·酮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当36%多·酮悬浮剂施药量为2250ml/hm2时,药后7、14d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油菜茵核病的防效均最佳,同时使油菜产量提高了32.00%。[结论]为36%多·酮悬浮剂的进一步开发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及4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发现,各供试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与小麦增产均有一定作用,其中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佳,达到80.69%;生物杀菌剂中5%绿藻低聚糖Ⅱ(400倍,中剂量)的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达到57.98%;5%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300倍,高剂量)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产量到达7 057.04 kg/hm~2,增产率19.24%。  相似文献   

18.
BTH对小麦产生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化学诱抗剂BTH(benzothiadiazole)分别处理幼苗期和成株期小麦后,再接种小麦白粉病菌,以研究BTH诱发小麦对白粉病产生系统性抗性的能力。结果表明,用BTH处理幼苗期小麦后,小麦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降低,BTH诱发小麦幼苗对白粉病产生抗性的最佳浓度为0.20~0.25mmol/L,最佳时间间隔应大于6d。对于成株期小麦,在分蘖中期和后期以0.20mmol/LBTH喷雾,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0.82%,较对照增产16.00%。说明BTH可以诱导小麦对白粉病产生系统获得抗性,并可用于田间白粉病防治。  相似文献   

19.
用棉籽饼提取物配制的杀菌剂,分别对黄瓜霜霉病(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he ) 和小麦白粉病( Erysiphe graminis )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0倍处理1周后,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为55.5%;750倍和1000倍处理1周后,可以使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分别减少28.22%和42.01%。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褐藻双寡糖对小麦产量以及小麦白粉病的影响,本文设置了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舞钢、嘉县和新乡),共设喷施褐藻双寡糖处理(AFOPC)、喷阿泰灵处理和空白对照处理。通过测定小麦产量、病斑面积和发病指数等指标,得出以下结果:喷施褐藻双寡糖蛋白粉剂处理的小麦产量显著提高了7%-10%,千粒显著提高4.7%-4.8%,病情指数和病斑面积分别显著下降46.8%-48.6%和17.4%-48.5%,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46.1%-48.6%。喷施褐藻双寡糖蛋白粉剂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要素,显著降低小麦白粉病的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可减少30%的农药使用量,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