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白核'龙眼种子败育不同时期差异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核'龙眼种子为试验材料,比较两种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确定了酚抽法提取龙眼种子蛋白.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分析了龙眼种子败育4个不同时期的蛋白质组变化,共发现21个差异蛋白,其中9个上调表达,12个下调表达.通过MALDI/TOF/TOF-MS/MS质谱分析和蛋白质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2个差异蛋白,分别为胞质苹果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RuBisCO大亚基结合蛋白α、β亚基、17 kD HSP、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胞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半胱氨酸蛋白酶、Dessication-related protein以及两个未知蛋白.这些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与能量和物质代谢、分子伴侣功能、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作用、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龙眼种子败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龙眼果实采后果皮褐变过程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龙眼果实采后果皮常温褐变过程的差异表达蛋白变化。【方法】以‘乌龙岭’龙眼为研究对象,龙眼果实采后在常温(28±2)°C下贮藏0、1、3和5 d后,应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TOF-MS技术分析果皮的差异蛋白。【结果】在龙眼常温下贮藏0、1、3和5 d等不同时间点,共检测到42个差异蛋白至少发生一次丰度在2倍以上的表达变化,其中38个蛋白被成功鉴定,有14个上调表达,20个下调表达,4个复杂变化。这些蛋白质参与了应激和防御(13.2%)、蛋白折叠、稳定和降解(28.9%)、能量与物质代谢(26.3%)、信号转导(10.5%)和次生代谢(2.6%)等生理过程。【结论】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下调表达,可能引起龙眼果实采后果皮细胞内活性氧增加;苹果酸酶和膜联蛋白的下调表达,可能与生物膜系统完整性的破坏有关;另外泛素结合酶、蛋白酶体α亚基和20S蛋白酶体PAF1亚基的下调表达,可能导致对果皮细胞中损伤或失活蛋白的选择性降解速率降低,使细胞内环境平衡失调;而过氧化物酶的上调表达,可能引起酚类物质反应生成褐色物质,致使果皮发生褐变。  相似文献   

3.
选取绿熟期和红熟期的果实,分离线粒体,测定羰基化蛋白,研究蛋白氧化修饰的模式,以及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在果实中的积累。MALDITOF/TOF分析法检测到了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的羰基化蛋白、甲酸脱氢酶、NAD-异柠檬酸脱氢酶、孔蛋白和防卫素,这些蛋白质通过羰基化进行调控,与果实的成熟阶段无关。但其他蛋白,如甘氨酸脱氢酶P亚基和磷酸转运蛋白是羰基化的靶目标,仅在绿熟期果实中检测到;顺乌头酸酶、ATP酶的β亚基、抑制素、orf B蛋白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仅在红色果实中检测到。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蛋白的羰基化是一种蛋白质修饰的方式,它驱动果实成熟的复杂过程,促进了非呼吸跃变作物果实的某些线粒体蛋白积累和功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蝴蝶兰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其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蝴蝶兰(Phalaenopsis)中克隆获得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同源序列,命名为PhAPX(GenBank登录号为:FJ161977)。PhAPX cDNA全长为1 320 bp,完整的编码框为747 bp,编码24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hAPX属于过氧化物酶家族ClassⅠ的成员,PhAPX蛋白可能是胞质型APX,与其他植物的APX相似性较高。real-time PCR分析表明PhAPX是一个广谱表达的基因,在蝴蝶兰根、茎、叶、花等各个部位都有表达。机械伤害和盐处理都可以诱导PhAPX表达上调,表明PhAPX在胁迫防御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草莓栽培品种"丰香"为试材,利用RT-PCR和3′-RACE技术克隆胞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Faapx-c,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Faapx-c基因长1 034bp,所编码的蛋白FaAPX-c是一个结构稳定、亲水性、非分泌型的蛋白质,其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2种形式出现,具有可靠的三维结构,属于植物过氧化物酶家族。Faapx-c基因在草莓的根、茎和叶中能被低温诱导,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而在花中的表达随低温时间的延长而消失。该研究为进一步进行Faapx-c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百合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百合抗尖孢镰刀菌枯萎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以期明确抗病无性系参与抗病反应的关键蛋白。利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被百合尖孢镰刀菌诱导0、24、48和72 h的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进行差异蛋白分析。经质谱检测及数据库检索,鉴定了25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0个鉴定为未知功能的蛋白,其余15个依据其相关功能分为4类,即防御反应相关蛋白、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糖类及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和热激蛋白。其中参与防御反应的病程相关蛋白(推定的抗病蛋白RPS2、推定的抗晚疫病同族蛋白R1C-3、过氧化物酶Q、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NBS-LRR类似蛋白)可能是百合抗病无性系介入抗病防御反应的关键蛋白。  相似文献   

7.
白粉病菌胁迫下黄瓜R17抗病品系叶片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瓜抗白粉病品系R17为试材,在接种白粉病菌24、48和72 h后提取叶片蛋白质,采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白粉病菌胁迫条件下黄瓜叶片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在白粉病菌胁迫下,24、48和72 h的叶片双向电泳图谱与未接种对照组均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搜索,共鉴定出7种表达差异蛋白点,它们分别为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假拟蛋白g5bf、PSⅡ聚光复合体叶绿素a/b结合蛋白、铁氧还蛋白NADP氧化还原酶、XS结构域所含蛋白、肌球蛋白XI和苹果酸脱氢酶。这些蛋白都可能是与应答白粉病菌胁迫相关的蛋白质网络中的一部分,它们在黄瓜抗病反应中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Micro-To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材,待种子发芽后30 d移入光质实验室,分别用红光和白光(对照)处理植株,在果实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红光处理的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蛋白组数据显示,与白光对照相比,在绿熟期,红光处理的番茄果实有46个差异蛋白,其中4个与糖代谢有关;在转色期鉴定出134个差异蛋白,其中4个与糖代谢有关;在成熟期鉴定出65个差异蛋白,其中7个与糖代谢有关。在15个与糖代谢有关的差异蛋白中,9个上调表达,6个下调表达。对差异蛋白进行mRNA水平的验证,发现只有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N)、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表达不一致,其他蛋白在两个水平表达一致,这说明转录水平并不总是与翻译水平一致。由此可见,红光处理通过影响一些与糖代谢有关的基因和蛋白来正调控番茄果实糖含量。  相似文献   

9.
荔枝胚败育差异表达基因cDNA 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ve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 , SSH) 克隆荔枝败育胚的差异表达基因cDNA 片段。分别以荔枝‘桂味’正常发育胚为driver (驱赶子) , 败育胚为tester (检测子) , 建立差异表达cDNA 文库, 代表桂味败育胚特异表达的cDNA。经Virtual Northern 检测, 在桂味正常发育胚/ 败育胚差异表达cDNA 文库中得到3 个阳性克隆, 序列分析表明这3 个克隆对应的两个序列在荔枝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五星枇杷果实发育早期果肉(花托)及不同败育程度种子内源激素IAA、GA3、ABA、ZR和i PA含量,分析其对枇杷种子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开花当天至花后20天,正常种子IAA、ZR、i PA与GA3含量均较高,并分别出现1次高峰值;花后35~80天,果肉IAA、ZR与GA3含量及其与ABA比值均高于种子,高度败育种子中ABA含量及其与其他内源激素的比值均明显高于果肉、正常种子与中度败育种子;花后70~80天,高度败育种子IAA/GA3值和IAA/(ZR+i PA)值均明显上升,花后80天时,这2个比值均高于正常种子和中度败育种子。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高含量与高比例的生长类激素对枇杷幼果与胚的正常发育有重要作用,在种子败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高含量与高比例的ABA。  相似文献   

11.
Endo-1,4-β-glucanase (EGase, EC 3.2.1.4) is propos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of cell wall modification.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Gase and longan fruit growth remains obscure.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three Dl-EGase genes in pericarp and aril tissues of longan fruit dur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ere characterized;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plant growth substances,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 and thidiazuron (TDZ) on their expressions of fruits at two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levels of EGase activities in aril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rapid aril growth, and three Dl-EGase genes exhibited different expression patterns in pericarp and aril during frui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l-EGase1 and Dl-EGase3 seem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growth of both pericarp and aril, while Dl-EGase2 was closely related to pericarp growth. In addition, treatment of NAA and TDZ at the stage of pericarp growth increased the EGase activities and induced the expressions of all the three Dl-EGases. However, when NAA or TDZ was applied at the rapid aril growth stage, the accumulations of Dl-EGase1 and Dl-EGase2 in the pericarp, and the accumulations of Dl-EGase1 and Dl-EGase3 in the aril were induced. Furthermore,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 three Dl-EGases showed different tissue specificity. It is thus speculated that Dl-EGase genes played a different role in longan fruit growth and were developmentally regulated,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responses of Dl-EGases to plant growth substances were different and dependent on fruit development stage and fruit tissue.  相似文献   

12.
糯米糍荔枝裂果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裂荔枝品种糯米糍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发育前期( 即果皮发育期) 裂果与正常果、裂果多与裂果少的植株果实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前期果皮中的细胞分裂素(CTK) 、生长素(IAA) 含量较高,说明果实发育前期果皮主要以细胞分裂、加厚生长为主。比较裂果多与裂果少植株上的正常果实,裂果多的树生长促进类物质(IAA+ GAS+ CTK) 含量较高,果肉尤为如此。初步认为,裂果与内源激素变化密切相关。还讨论了内源激素比例与裂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首次引入内源激素平衡[(1AA+GAs+CTK)/ABA]概念,比较分析了荔枝三种类型果实(大核、小核、无核)内源激素平衡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无核果在花后3d相对高水平的生长促进类激素(IAA+GAs+CTK)及花后ABA水平的持续下降是其具有单性结实能力的主要原因;同时,揭示了坐果期低水平的IAA、GAs及相对较低的(IAA+GAs+CTK)/ABA值是小核品种严重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并比较了荔枝果实各组成部分(果皮、假种皮、种子)内源激素平衡的差异,认为胚的正常发育对维持荔枝果实后期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是大核品种后期生理落果较少的内部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水分胁迫对荔枝果实的生长发育、糖代谢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15 a生‘桂味’荔枝(Litchichinensis Sonn‘Guiwei’)为试材,设以灌溉和水分胁迫2个不同的土壤水分处理。【结果】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荔枝果实的大小、单果质量降低,果实发育受到抑制。水分胁迫的荔枝坐果率显著降低,同时导致最终产量的下降。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糖积累的研究发现,‘桂味’荔枝前期以积累还原糖为主,果实发育后期主要积累蔗糖;胁迫处理的荔枝果实糖含量前期低于灌溉的,后期总糖、蔗糖及还原糖含量都高于灌溉处理的。在荔枝果实发育后期,分解蔗糖的酸性转化酶(AI)、蔗糖合成酶(SS)及合成蔗糖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都为水分胁迫的高于灌溉处理的,这将有助于增加胁迫的果实库强及糖的积累。【结论】因此为使果实正常生长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生产上果实发育前中期应保持足量均衡的水分供应,后期不需要过多水分。  相似文献   

15.
‘糯米糍’荔枝碳素营养储备动态与坐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0~12年生的‘糯米糍’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 为材料, 研究了高产树(60~65 kg·株- 1 ) 和低产树(5~10 kg·株- 1 ) 不同部位(叶片、各级枝条和主干) 碳素营养储备(淀粉) 的差异及季节动态; 分析了不同果实发育阶段树体碳素营养水平与坐果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果实成熟时高产树各部位的淀粉含量均低于低产树, 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低产树。果实采收后, 低产树早于高产树抽发新梢。入冬季前(11月底前) , 低产树和高产树分别抽发了3次和2次秋梢。7~11月秋梢生长发育期间, 高产树和低产树均无显著淀粉积累, 11月中旬以后枝梢生长停滞期间, 各部位, 尤其是4 cm直径以内的枝条大量积累淀粉, 在花穗发育前达到高峰。之后, 随花穗发育、开花及坐果而持续降低。高产树和低产树各部位淀粉高峰并无明显差异, 表明坐果量对树体碳素营养储备的累积并无明显的长期影响。叶片、主枝和主干积累的淀粉含量较低, 总体相对稳定; 而4 cm直径以下的枝梢淀粉含量变化剧烈, 说明这些枝梢是更为活跃的碳素储备库。本研究还表明, 坐果早期(花后3周内) 枝条(2 cm直径) 的淀粉含量与该枝条上最终坐果率呈显著正相关, 而果实发育中期(花后8周) 枝条淀粉含量与坐果率无关, 说明早期果实发 育一定程度依赖树体碳素营养储备, 而中后期果实发育几乎不依赖树体储备。  相似文献   

16.
妃子笑荔枝早花大果和晚花小果与营养竞争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同一穗上的妃子笑早花大果和晚花小果的对比研究发现,各时期处于大体相同发育阶段的早花果果实争夺水分和溶质的能力均大于晚花果。14C-蔗糖标记实验更证实早花果比晚花果具有大得多的争夺碳水化合物能力。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差异总体看来,早花果争夺矿质营养的能力明显强于晚花果,具体表现为:果皮中Zn、K、N、Mg和P的含量和果肉中N、K、Zn和Ca含量均是早花果明显大于晚花果。据此认为,早花果的果实大与其具有强大的竞争库力有关;果实中K、Zn和N的水平可能与荔枝大果性状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荔枝果实发育时期的新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荔枝果实的个体发育应划分两个时期(第1期和第Ⅱ期),第Ⅱ期又可划分为两个亚期(Ⅱa和Ⅱb)。第1期是以果皮和种皮发育为主,为果实缓慢生长阶段,种子的溶质累积生长率小于水分累积生长率,果皮的溶质累积生长率与水分累积生长率近似; Ⅱa期大约维持14 d,种胚快速生长,其它部分也有一定量的生长,溶质累积生长率大于水分累积生长率,而具败育种子果实不具有Ⅱa期; Ⅱb期大约持续21 d,假种皮快速膨大生长,溶质累积生长率小于水分累积生长率,成熟过程加速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划分方法符合数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荔枝果肉中的糖、酸和维生素C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荔枝果肉中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得到分离良好的色谱图,且测定精确灵敏、回收率高、重复性好,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测定的方法。应用该法测定了妃子笑和糯米糍荔枝果肉样品,结果表明荔枝果肉中的可溶性糖主要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妃子笑果肉主要的糖是还原糖,而糯米糍中主要为蔗糖。荔枝果肉中主要的有机酸为苹果酸和酒石酸,2个品种果肉维生素C含量差异较大,妃子笑的维生素C含量是糯米糍的3倍。  相似文献   

19.
荔枝液态胚乳对果实生长和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种子正常型的‘白蜡’荔枝品种为试材, 通过针刺抽取液态胚乳的试验, 考察了液态胚乳对果实生长、脱落和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针刺抽乳和不抽乳处理均显著促进落果和抑制果实的生长, 且处理时期越早, 对果实脱落和生长的影响越大, 如花后30 d处理后8 d的累积落果率达到93.3% ,花后36 d处理后15 d的累积落果率介于73.3% ~80%之间, 对照的累积落果率则均低于10%。针刺抽乳处理导致形成种子败育的小果实, 针刺不抽乳处理导致形成小核的小果实, 对照则产生正常大核种子的大果实, 说明早期种皮和液态胚乳的发育对荔枝果实坐果、种子和果实发育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直接证实荔枝果实组织间存在着种皮→果皮→假种皮的顺序性影响的“球皮对球胆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20.
荔枝果实的糖积累与相关酶活性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7  
 以‘糯米糍’和‘妃子笑’两个品种为试材, 对比研究两者在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假种皮中糖积累和转化及其与糖代谢相关酶类———酸性转化酶(AI) 、中性转化酶(NI) 、蔗糖合成酶(SS) 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1. 糯米糍荔枝以积累蔗糖为主, 蔗糖/ 还原糖比值约为1. 5 ; 妃子笑荔枝以积累还原糖为主, 蔗糖/ 还原糖比值仅约为0. 4 ; 2. 荔枝糖积累与库活力密切相关, 但不同品种库活力的主要构成酶类不同, 糯米糍主要是SS , 而妃子笑则主要是NI + SS; 3. 不同的糖代谢酶活性决定了糖组分的不同, 积累蔗糖为主的糯米糍具有高的SS 和SPS 活性, 而转化酶活性较低; 以积累还原糖为主的妃子笑的SS 和SPS 活性较低, 而转化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