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丹峰  李红 《土壤通报》2001,32(2):53-56
本文介绍SOTER项目是利用目前已有的信息技术 ,建立一个包含数字化的地图单元和它们属性数据的世界土壤和土地数据库 .该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为已完善起来的世界土壤和土地资源变化的制图和监测提供必要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土地资源多尺度数据库的建库模式 ,SOTER单元概念的发展 ,多尺度数据库的划分和相互之间的衔接方法  相似文献   

2.
区域微机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红士  侯彦林 《土壤学报》1991,28(4):345-354
我们用FORTRAN语言和DBASE-1V作为主要支撑软件,在IBH-PC-XT机上建立了区域微机土壤信息系统。系统软件的工作方式是高级语言和数据库的通讯。该系统通过三级功能菜单完成全部系统功能,主要有:1.建立RSIS数据库;2.建立数字地形模型;3.土壤数据库管理;4.统计分析;5.制图与报表;6.信息提取、分析与复合;7.土壤与非土壤信息的合与评价。我们在吉林农安县对该系统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GIS支持下,根据国际土壤信息和参比中心提出的土壤与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SOTER)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河北邯郸地区1:25万土壤和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SOTER),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资源安全的监测-评价-预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食物安全和农用地资源安全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政府的关注。该文首先分析了农用地资源安全的含义及其产生原因,论述了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体系及其基本功能;结合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和现有的土地管理信息数据库,建立了农用地资源安全状况的监测网络、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提出了确保农用地资源安全的监测-评价-预警-应急预案系统的结构框架,并分析了它对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切实保护农用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省域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并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浙江省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元数据三部分.自主研发的土壤界线自动识别和半自动识别技术的采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图数字化的精度与效率;土壤数据库标准的制定保证了数据库建设的规范、有序;参考地形图、遥感影像等信息,对土壤图图面错误进行了拓扑学和土壤学修正,解决了原图中存在的土壤界线遗漏、界线不连续、图斑注记缺失等问题,显著提高了土壤图的质量;对县、区土壤普查分类、省普查汇总分类及国家标准分类的归属关系进行了整理,解决了原普查成果存在的“同土异名”和“异土同名”问题.建立的浙江省土壤空间数据库共划分156 581个土壤图斑,搜集整理土壤剖面2 677个,实现了全省土壤图的无缝拼接、空间与属性数据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浙江省“数字土壤”的基础.此外,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其改进的方向,期望在完善浙江省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同时,也为其他省区的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构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部分土地利用分类信息为空间框架基础,结合1∶10 000乡镇土壤详查图、1∶50 000土壤图,以及其他影响土壤特性的地形、地质等图件信息和野外剖面调查,探索1∶10 000大比例尺土壤图制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得到的土壤图不仅在分布上更贴近于实际、分类图斑更细腻、土壤分类的面积精度更高,而且制作方便,易于土壤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在实际应用中与土地利用等的无缝叠加.该方法适于县级大比例尺制图,可为更好地掌握区域土壤分布现状、精准农业和土地利用提供准确的土壤信息.  相似文献   

7.
基于MAPGIS的莱西市土壤数据库建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莱西市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资料,野外采样分析资料,土壤与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MAPGIS软件平台,建立了以村级土种类型图斑为基本单元的空间数据库.应用Visual FoxPro数据库软件输入相关属性数据,采用"村名+土种类型+数字"方法建立关键字段,连接属性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构建了莱西市土壤数据库.探讨了建立莱西市土壤数据库的流程和技术要点,可为莱西市土壤资源管理与决策服务,并为其它县域土壤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R.杜德 《土壤》1987,19(2):105-107
原联合国粮农组织水土保持处处长、比利时科学家杜德(R.Dudal)教授应邀于1986年9月5-6日在南京土壤研究所作了三场题为“世界土壤图的土壤分类系统”、“热带土壤管理”和“世界土地资源与人口”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9.
根据土壤及地形(SOTER)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1∶25万SOTER数据库,重点研究和修正大中比例尺SOTER主地形体划分指标体系,提出海拔高度分组指标、坡度分组指标和地势起伏强度分组指标,并利用上述3个指标组合计算出样区SOTER主地形体组分(中坡度丘陵、低坡度山体台地、山谷、中坡度山体、山前倾斜平原和冲洪积平原),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SOTER数据库理论方法体系。同时,SOTER数据库的建立使原有的历次土壤普查、国土资源详查的资料信息化,使之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评价、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省域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并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浙江省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元数据三部分。自主研发的土壤界线自动识别和半自动识别技术的采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图数字化的精度与效率;土壤数据库标准的制定保证了数据库建设的规范、有序;参考地形图、遥感影像等信息,对土壤图图面错误进行了拓扑学和土壤学修正,解决了原图中存在的土壤界线遗漏、界线不连续、图斑注记缺失等问题,显著提高了土壤图的质量;对县、区土壤普查分类、省普查汇总分类及国家标准分类的归属关系进行了整理,解决了原普查成果存在的"同土异名"和"异土同名"问题。建立的浙江省土壤空间数据库共划分156 581个土壤图斑,搜集整理土壤剖面2 677个,实现了全省土壤图的无缝拼接、空间与属性数据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浙江省"数字土壤"的基础。此外,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其改进的方向,期望在完善浙江省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同时,也为其他省区的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构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整合农口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数据统一化、数据标准化、数据规范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搭建网络平台,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决策能力和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竞争力,服务国计民生。并利用Intemet与全国农业信息部门共享、与国际接轨,实现农业信息资源交流及其管理,提高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而有效的整合必须求助于较为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以及信息管理部门的协调才能实现。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必须加强农业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设,健全信息采集、整理与传播体制。介绍了信息资源整合的意义、策略、重要性,以及如何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交换是解决资源共享,促进农业各职能部门协同办公的根本出路。结合北京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情况,从信息共享交换方式、信息共享交换过程和建立共享交换规范框架等几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农业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提出了完整的建设思路,并阐述了应用情况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慧珍 《土壤学报》2002,39(4):483-489
基于INTERNET网络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为土壤资源信息网络化和共享提供基础条件,从而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土壤信息在国家建设、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研究和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客户端/服务器,分布式查询的网络通信模型,以标准化的土壤信息为基础,采用先进的 Web GIS、ASP和Frontpage等网页编辑和发布技术去达到并实现 1:400万中国土壤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分布式动态查询、静态查询和远程用户进行图形查询与编辑的目的。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为促进中国土壤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网络共享提供了理论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DEM支持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被遥感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M支持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被遥感分类方法的提出,目的是解决由于受到复杂地形影响,遥感影像地被分类精度低且不具有地形特征的问题。在分类预处理过程中利用基于PCA的方法复原阴影区域的信息,可以减少大量阴影造成的影响。分类时对分布在不同地形区域的相同地被选取不同的样本,利用Bayes分类进行土地覆盖分类。根据正负地形特征和剖面曲率将DEM划分为梁峁地、沟坡地、沟底地。分类后使用最小面积原则的滤波方法对土地覆盖分类图与土地类型分类图进行处理,并以土地类型边界为标准进行图斑的叠加重组。该方法将光谱特征与空间地形信息相结合,得到的分类结果精度有所提高且带有地形信息,充分体现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被分布的实际情况,增强了分类结果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梯田地表作为一种特殊的经人工深度影响的地貌形态,目前已成为在山丘地区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土地资源。但是在当前强化推进土地资源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对梯田的数字化表达以及分析还存在欠缺。本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改造,构建出顾及梯田的DEM,并从原始DEM与梯田DEM的剖面结构特征、高程特征以及地形因子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真实田坎构建的梯田DEM,可较为准确且直观地反映梯田地形的特征。(2)与原始DEM相比,加入梯田信息后,梯田DEM高程剖面图总体呈阶梯式分布,转折部位明显,且基于梯田DEM提取的坡度、坡长、LS因子值明显减小,反映修建梯田后地形因子的变化,对进一步定量分析土壤侵蚀以及水土流失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Effectiv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aimed to protect crop genetic resources require multipl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We used a combination of AFLP genotyping and farmer surveys to understand the extent, distribution and management of tartary buckwheat (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 diversity in its center of origin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We found genetic evidence of gene flow in tartary buckwheat throughout the study area, with small bu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gional and village-level components. We also fou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y seed color. Although most farmers reported exchanging seed in localized kinship networks, our results imply homogenizing gene flow is occurring. Yi ethnic farmers tend to plant more buckwheat than non-Yi farmers, and we found that in some communities, Yi farmers serve as seed sources for farmers of other ethnicities. Different tartary buckwheat varieties did not have different end uses; rather farmers maintained varietal diversity in order to protect crop yield and quality. Individual farmers’ seed exchange practices reflect their ideas about components of seed quality, as well as priorities in protecting buckwheat yiel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genetic resources conservation, the presence of a culturally rich farmer exchange network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ing of tartary buckwheat genetic diversity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an interlinked community of tartary buckwheat farmers in Yunnan.  相似文献   

18.
数据交换是解决异构信息系统共享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给出了数据交换格式设计的一般准则,包括数据元提取和标准化、数据分类与编码、独立于语法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三个部分,并结合田间气象数据交换给出了设计实例,可以为具体领域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提供可操作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9.
Citrus germplasm is conserved in genebanks at sites around the world to provide genetic resources for breeding and research programs. The value of genebank collections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as diseases and climate change threaten citrus production areas. We provide historical, inventory, and maintenance information about national citrus collections in Russia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Russ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Floriculture and Subtropical Crops (RRIFSC) in Sochi, Russia maintains a collection of 132 citrus accessions representing 50 taxa. Southern Russia is one of the most northerly citrus growing areas in the world and many accessions in the RRIFSC collection were specifically selected for cold tolerance to facilitate citrus production in this region. Tree response data taken during the frequent severe winters in Sochi has provide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ve cold tolerance of many RRIFSC accessions.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is the array of cold-tolerant lemon accessions maintained at the RRIFSC. The Aurantioideae collections at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ARS) National Clonal Germplasm Repository for Citrus and Dates (NCGRCD) and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itrus Variety Collection in Riverside, California, maintain 1328 accessions of citrus cultivars and wild relatives. Because of federal and state quarantine regulations, accessions at this facility are tested for graft-transmissible pathogens and undergo therapy to eliminate known pathogens. In contrast to Sochi, desert-adapted lemon and grapefruit varieties are a major interest of the California-based collection. The collection of citrus and citrus relatives is being screened for resistance and/or tolerance genes to diseases such as huanglongbing which is currently threatening the US citrus industry. Through collaborative exchange efforts, the diversity in the two genebanks could be expanded to increase availability of desirable genetic resources to breeding and research communit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