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是太和县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该文根据太和县近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情况,从病原、寄主和气候3个方面分析了其发生流行的原因,特别是气候因素对赤霉病发生流行的作用,提出了赤霉病的预测预报方法,为今后黄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气候条件是决定病害流行轻重的主导因素。本文选取与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关系密切的4个气候因子作为预测因子,应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建立了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长期预报体系。根据该预报体系,对1980~1990年回报历史符合率达90.9%,对1991~1993年3年预测完全准确。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是江苏省小麦后期对小麦生产威胁最大的病害,今年小麦赤霉病在我省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偏重至大流行,沿淮、沿海、里下河部分地区特大流行,流行程度为近30年来最重的一年。分析今年我省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气候特别适宜赤霉病菌是腐生菌,自然界中大量存在,流行关键因素是小麦抽穗扬花期是否遇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靖江市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增加、危害性加重.为筛选出适宜靖江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新型药剂,特进行了几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明,每667 m2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65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病穗率防效为93.75%、病指防效为96.97%;常规戊唑醇类药剂对小麦赤...  相似文献   

5.
30%戊·福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30%戊·福WP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特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30%戊·福WP用药1次,不能完全控制赤霉病流行,在赤霉病大流行的年份,必须用药2次以上,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简述襄樊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现状,分析了流行原因,根据引发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和DON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如主要病原菌、传播途径和环境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影响等.并阐述了小麦赤霉病菌分泌产生的主要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毒理,我国赤霉病菌分泌DON毒素的差异和分布,小麦品种抗性对DON毒素产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造成不仅是减少产量,而且病麦粒带有对人畜有毒的物质,影响小麦品质。本文介绍了小麦赤霉病发生为害概况,总结出了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原因和小麦赤霉病在未来的流行趋势,并针对小麦赤霉病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小麦赤霉病的有效用药适期,进行了适期用药试验,结果表明,预防赤霉病的用药关键期是小麦扬花期,影响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小麦扬花期间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小麦赤霉病的有效用药适期。笔者进行了适期用药试验,结果发现预防赤霉病的关键期是小麦扬花期,影响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小麦扬花期间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是沈丘县小麦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2016年是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份。文章根据其危害特点总结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实现小麦高产及其他地区开展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类赤霉病是江苏淮南地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一般 3~ 5年大流行一次 ,2~ 3年中度以上程度流行一次 ,因此做好麦类赤霉病防治工作 ,是确保小麦生产优质高产稳产的措施之一。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是 195 0年以来较为严重的年份 ,分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原因 ,有利于提高麦类赤霉病的防治水平。1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概况1.1 沿淮及淮南发生都比较重沿淮及淮南未治田病穗率都在 4 0 %以上 ,病指18以上。在淮南 ,地区之间发生也不平衡 ,又以沿江、苏南局部及丘陵地区发生最重 ,未治田病穗率高达 6 0 %…  相似文献   

13.
2012年金坛地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该文根据当地小麦品种、生长发育情况,介绍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情况及流行因素,调查了不同农药品种、不同用药次数等对赤霉病害的防治效果,并分析总结出相关的防治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四川小麦赤霉病的监测资料及平行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气象条件,主要是小麦抽穗杨花期遭遇暖湿连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用药适期,进行了两种不同药剂的适期用药试验。结果发现,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期是小麦扬花期;影响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小麦扬花期的温度、湿度。  相似文献   

16.
社旗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原因探析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赤霉病是社旗县小麦田主要的流行性病害之一,每年都给该县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流行与蔓延,特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发行流行因素,总结出一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2012年阜宁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况及当地主要气象因素,并分析气象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影响,以为减轻当地小麦赤霉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滨海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结合对本地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份的气象条件分析,提出了趋利避害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当地小麦赤霉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小麦赤霉病(wheat headblight)是一种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多在小麦穗期多雨,气候潮湿时流行发生。病原物的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Petch,子囊菌亚门赤霉病,无性态为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半知菌亚门镰孢属,主要引起小麦扬花后的穗腐。小麦发生赤霉病后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染病麦粒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蜀黍赤霉烯醇等多种对人、畜有  相似文献   

20.
戴四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57-17558
在田间调查、走访农户及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及气侯因素对沿淮及淮北地区2012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小麦赤霉病防治对策,为广大小麦种植户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