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生素对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生长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两种常用抗生素对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头孢霉素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生长 ,而浓度低于 5 0 0mg L的羧苄青霉素能促进愈伤组织生长 ;两种抗生素对愈伤组织分化均有抑制作用 ,但羧苄青霉素的抑制作用要比头孢霉素小。因此 ,在农杆菌介导高羊茅遗传转化中 ,抑菌剂以选用羧苄青霉素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对高粱茎尖再生的影响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羧苄青霉素、头孢霉素、潮霉素和卡那霉素4种抗生素对高粱茎尖再生的影响及再生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乙二胺四乙酸的铁络合物(Fe EDTA)和抗坏血酸等有机物有利于高粱茎尖的分化与生长。农杆菌介导的高粱茎尖遗传转化过程中羧苄青霉素为最理想抗生素,最佳浓度为2 5 0mg/ L。并初步确立了高粱茎尖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过程中抑菌和转化体的筛选策略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对高粱茎尖再生的影响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羧苄青霉素、头孢霉素、潮霉素和卡那霉素4种抗生素对高粱茎尖再生的影响及再生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乙二胺四乙酸的铁络合物(Fe-EDTA)和抗坏血酸等有机物有利于高粱茎尖的分化与生长。农杆菌介导的高粱茎尖遗传转化过程中羧苄青霉素为最理想抗生素,最佳浓度为250mg/L。并初步确立了高粱茎尖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过程中抑菌和转化体的筛选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浙双758子叶柄外植体为受体,建立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研究乙酰丁香酮、羧苄青霉素浓度和潮霉素筛选浓度等对农杆菌遗传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羧苄青霉素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以500mg/L最佳,且对子叶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最小,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再生率分别为75.2%和65.1%。5.0mg/L的潮霉素能完全抑制未转化再生植株的生长,使其最终褐化死亡,在此潮霉素筛选浓度下,获得了32株转化再生植株。共培养时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 AS的芽再生率为3.9%,显著高于未添加AS的芽再生率(2.0%),说明共培养阶段添加酚类物质乙酰丁香酮有利于转化载体T-DNA的转化。部分转化再生植株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呈阳性,病虫害接种试验表明转化植株对菌核病和小菜蛾有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转化系统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PB 04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对其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分别比较不同转化条件(菌液浓度、感染时间、预培养及共培养时间)对马铃薯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选择压浓度和加入时间对抗性愈伤出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玉米素(ZT)2 m g/L,萘乙酸(NAA)0.01 m g/L条件下能有效地提高马铃薯愈伤组织分化率;(2)外植体经过2 d的预培养,在OD600=0.8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 m in后,抗性愈伤诱导率最高。(3)头孢霉素(C ef)比羧苄青霉素(C ar)更适合用于马铃薯外植体的遗传转化。(4)农杆菌侵染后恢复培养5~7 d再加入卡那霉素(Km)50 m g/L能有效地提高外植体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对韭菜根尖培养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卡那霉素 (Km)和G41 8对韭菜根尖培养植株再生均有抑制作用 ,随浓度提高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频率逐渐降低 ,G41 8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当Km取 2 0mg L、G41 8取 1 5mg L时 ,不能诱导成芽。羧苄青霉素 (Crb)和噻孢霉素 (Cef)对韭菜的植株再生也有抑制作用 ,当Crb≥ 3 0 0mg L、Cef≥ 2 0 0mg L时 ,严重影响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频率 ,出芽数也迅速减少 ,抑制作用随浓度提高而增强。在所取浓度范围内Timen tin对植株再生的抑制作用较小 ,对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频率影响不大 ,但是随着Ti mentin浓度提高 ,出芽数逐渐降低 ,当Timentin =50 0mg L时 ,出芽数降低到对照的49 4%。  相似文献   

7.
阔叶猕猴桃抗生素敏感性及遗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毕静华  高月  刘永立  叶庆富 《核农学报》2006,20(4):287-291,302
以阔叶猕猴桃(Actinidia latifolia)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各种抗生素对形态分化和器官形成的影响,并以叶盘为受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抗性愈伤组织和抗性芽,组织化学染色表明gus基因已在植物组织中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定芽分化来说,头孢霉素(Cef)效果明显好于羧苄青霉素(Carb)。Cef浓度为300mg.L-1时效果最好,再生频率达100%,平均再生芽数达最大为9.76个芽/外植体。生根过程中高浓度的Cef(≥200mg.L-1)明显抑制生根,而Carb对生根没有显著影响。在卡那霉素(Kan)和Carb组合处理中,Carb对生根没有显著影响,但Kan明显抑制生根。随着Kan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和平均根数迅速减少,当浓度升高到50mg.L-1时,生根完全被抑制。因此,农杆菌介导的阔叶猕猴桃遗传转化中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过程宜选用300mg.L-1Cef来抑制农杆菌生长,Kan筛选的临界浓度为20mg.L-1。在抗性芽生根过程中Kan浓度应该控制在50mg.L-1以内,并改用Carb作为杀菌剂,生根效果会更好。该研究确定了农杆菌介导的阔叶猕猴桃叶片遗传转化中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和用量,为通过基因工程对阔叶猕猴桃进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葡萄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梅鹿辄葡萄离体叶片为转化材料,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抗菌素羧苄青霉素(Carb)的浓度、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农杆菌菌液的浓度及卡那霉素筛选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抗菌素羧苄青霉素在浓度300mg·L-1下即可有效去除农杆菌,且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的影响不大;乙酰丁香酮(AS)的最适浓度为50μm·L-1;农杆菌菌液的浓度控制在OD6000.5~0.7时转化率最高;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控制在100mg·L-1。利用优化的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转化,对再生苗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导入了葡萄基因组中。本研究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葡萄遗传转化影响因素,并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9.
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8个籼稻品种作材料,研究了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9片段的pCAMBIA1301质粒的根癌农杆菌EHA105转化籼稻幼胚愈伤组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B培养基适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共培养时间以3d为宜。40mg/L的潮霉素可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筛选,抗性愈伤率在69.4%~85.3%之间;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幼苗分化率在15.4%~47.4%;鉴于多数籼稻愈伤组织分化时对潮霉素特别敏感,因此分化培养基中不加潮霉素;但为了减少假阳性,生根培养基中分别用20mg/L和30mg/L的潮霉素对幼苗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0.
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遗传转化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香蕉(Musa spp.)的横切薄层切片(transverse thin cell layer,tTCL)外植体作为转化受体,通过对外植体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研究以及受体材料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找出了较适合的外植体转化条件和培养条件。研究表明:用低代香蕉无菌苗为材料,横切薄层切片芽再生率高,有较高的GUS基因瞬时表达率;香蕉对头孢霉素(Cefotaxime)和羧苄霉素(Carbenicillin)不敏感,而对潮霉素(Hygromycin)很敏感;菌液的预处理是影响香蕉转化的主要因子,重悬液中的蔗糖浓度也是影响转化的因素之一,对遗传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金海棠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小金海棠的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农杆菌侵染的方法,对影响Ri质粒诱导小金海棠产生发状根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Ri质粒转化小金海棠形成发状根的效率,受发根农杆菌种类、浓度、生理状态及小金海棠外植体的种类、外植体在菌液中的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基本培养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入20mg/L AS对转化效率影响不大。采用稀释5倍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8196菌株,感染小金海棠无菌苗幼嫩叶片5-10min,在MS培养基上共培养2d后转入含卡那霉素10mg/L、头孢霉素250mg/L的1/4MS诱导培养基上培养一个月,发根诱导效率最高可达93.3%.随机选择50条诱导的发根进行GUS染色,结果发现有96%发根GUS染色呈阳性。对48条GUS阳性的发根进行PCR检测,其阳性率为100%。高效的发根诱导体系为发根的进一步再生及转入外源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虹  安迎瑞  张君  郎思睿  陈任 《核农学报》2022,36(5):929-936
为建立高效的黑果枸杞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黑果枸杞叶片、茎节、茎段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浓度组合的NAA和BAP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比较;选择黑果枸杞叶片为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的双元表达载体导入黑果枸杞,探讨侵染时间和抗生素浓度对遗传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的最适植株再生体系为:以叶片为外植体,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5 mg·L-1NAA和0.3 mg·L-1BAP,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8.56%,不定芽诱导率为54.54%,将不定芽置于1/2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生根率为95%;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农杆菌侵染液OD600为0.25,共培养3 d,卡那霉素(kanamycin)和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浓度分别为25和250 mg·L-1。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时经卡那霉素和荧光标记双重选拔,愈伤组织阳性率为85.47%,出芽生根后经PCR鉴定,阳性转化率为29%;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植株,导入的外源sGFP基因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本研究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黑果枸杞进行品种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交设计在杨树最佳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蔡诚  吴大强  纵方  项艳 《核农学报》2008,22(2):136-140
本试验以建立的南林95杨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GUS组织染色分析法研究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AS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对南林95杨遗传转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南林95杨转化中添加卡那霉素(Kanamycin)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外植体预培养7d,在含乙酰丁香酮AS200μmol/L、菌液浓度OD值为0.6的农杆菌液中侵染20min,共培养3d为最佳遗传转化体系,适宜的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50mg/L;经GUS染色检测和PCR分析表明,GUS基因已初步整合进南林95杨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A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for the non tuber-bearing, diploid wild potato species Solanum brevidens, and the tetraploid S. tuberosum cv. Pito. Cointegrative transformation vectors pGV2260 and pGV3850, and binary vector pGUS-INT were employed in transformation of S. brevidens and Pito, respectively. Leaf and stem explants of S. brevidens and microtuber discs of Pito were precultured 24 h, and cocultivated 48 h on solidified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with a 24-h liquid culture of A. tumefaciens C58C1 diluted 1:10 with liquid MS medium. Explants were rinsed with cefotaxime solution (500 mg/1) to remove Agrobacterium, grown without the selective agent kanamycin on solified callus induction media for 14 days, and then exposed to kanamycin selection for the first seven days on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and subsequently on shoot regeneration medium. Shoots regenerated faster from stem explants than from leaf explants. Up to 49% and 57% of the transformed leaf explants of S. brevidens and microtuber discs of Pito, respectively, produced transformed shoot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的多种因素的比较和探索后,建立了一种以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和稳定的甘蓝遗传转化系统。选择目前在生产上大量推广应用的6个优良甘蓝品种,用其无菌苗的下胚轴作为外植体,经《农杆菌LBA4404(含质粒pBin-TI-19-2)感染,在含卡那霉素50mg/L的抗性培养基上筛选,80%的外植体表现出抗性,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成苗。每块愈伤组织最低成苗5株,最高可达22株。对部分抗性植株的总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T-DNA上的CpTI基因已整合到甘蓝基因组中,外源基因的转化频率高达20%。通过抗小菜蛾实验发现,转基因植株未转基因植株有明显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棉花下胚轴切段的基因转化体系,以苜蓿抗菌肽基因(alflafa antifungul peptide gene, alfAFP)为目标,利用GUS报告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的检测方法,分析和探讨了根癌农杆菌菌种、菌液浓度、浸染下胚轴的时间、共培养中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共培养温度和时间等因子对基因转化的影响。优化分析表明,用农杆菌菌株LBA4404当OD600值为0.5-0.7的菌液浸染5-7日龄的棉花无菌苗下胚轴切段10-15分钟,在含200µmol/L AS的共培养基中21℃暗培养60h可更有效地提高转化率。经上述条件处理的下胚轴在含50mg/L潮霉素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周可产生转化率最高的愈伤。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获得15株再生棉花,经过PCR和southern-PCR分析,发现其中12株含有外源抗病基因alfAFP,可作为棉花抗病育种的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