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泥蚶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蚶隶属瓣鳃纲,翼形亚纲,蚶目,蚶科。泥蚶蚶血鲜红,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化痰积”之功效,蚶壳的碳酸钙含量较高,除可烧制石灰外,还是陶瓷工业的上好原料。2006年我们进行了泥蚶室内人工繁育,现将育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隶属瓣鳃纲,翼形亚纲,蚶目,蚶科。泥蚶蚶血鲜红,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化痰积”之功效,蚶壳的碳酸钙含量较高,除可烧制石灰外,还是陶瓷工业的上好原料。2006年进行了泥蚶室内人工繁育,现将育苗技术要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泥蚶盛产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沿海,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牡蛎、蛤仔、缢蛏、泥蚶)。因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血液呈红色。泥蚶软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并含15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_(12)、维生素 A、维生素 B_1、B_2、C 等,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现代泥蚶提取物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起抑制作用,泥蚶壳碾成粉,能治胃及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4.
泥蚶     
名称泥蚶[Arca (Anadara) granosa Linnaeus],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列齿目、蚶族、蚶科。俗称血蚶、宁蚶、花蚶等,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又因其血为红色,传为滋补佳品。是我国滩涂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形态特征泥蚶贝壳坚厚、卵圆形,两壳相等,相当膨胀。背部两端略呈钝角,腹缘圆。壳顶凸出,尖端向内卷曲,位置偏于前方;壳  相似文献   

5.
泥蚶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蚶了Tegillarca granosa(Linnaens,1758)属于双壳纲,翼形亚纲,蚶科,泥蚶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是我国主要养殖贝类之一。它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蛋白质和维生素B12,其血鲜红色,传为滋补佳品,深受南方民众喜爱,需求量相当大。泥蚶的生殖力较强,活动能力较差,不能潜入较深泥里,以刚埋没全身为限。由于堵港,围滩养虾,环境污染,捕捞过度等原因,泥蚶产量逐年下降。从60年代起,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泥蚶养殖年年要到北方购苗。  相似文献   

6.
以泥蚶为试验对象,测定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的6个关键基本参数。采用贝类壳长与软体组织湿质量回归拟合计算泥蚶形状系数;通过循环水控温法测定10、15、20、25、30、35℃6个温度条件下泥蚶干质量耗氧率,计算阿伦纽斯温度;通过连续测定泥蚶饥饿过程中软体部干质量和耗氧率的变化,计算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量和储备能量。试验结果表明,泥蚶壳长(L)与软体部湿质量(mW)回归分析呈幂函数关系:mW=0.0556L3.1831(r2=0.9256),形状系数δm=0.405。泥蚶阿伦纽斯温度为(4830±586) K。泥蚶饥饿试验计算得知:泥蚶单位体积所需能量和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分别为5475 J/cm3和2026 J/cm3;泥蚶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为32.2 J/(cm3·d);储备能量为23 376 J/g。试验结果可为泥蚶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蚶是一种海产双壳贝类,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是重要的优良养殖贝类之一。它喜栖息河口附近或内湾风平浪静、潮流畅通并稍有淡水注入的低潮线泥滩上,由于浅埋泥生活,故而得泥蚶之名。  相似文献   

8.
东西南北     
东西南北乐清市养殖泥蚶苗种成功泥蚶,系海产双壳贝类。其肉味鲜美,是喜庆筵席上佳肴。由于苗种紧缺,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乐清市水产主管部门为缓解泥蚶苗种难,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狠抓这项工作。去年,地处乐清湾中段的南岳镇,有300多亩虾塘混养泥蚣,清...  相似文献   

9.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肉味鲜美、蚶血鲜红,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化痰积”之功效。泥蚶广泛分布于山东以南沿海,文登市五垒岛湾和埠口湾自古就是其天然的繁衍场地,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资源遭到破坏,产量锐减,为了恢复和发展文登市泥蚶产业,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实施了泥蚶综合养殖。现将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泥蚶生长性状属于数量性状,为了筛选与泥蚶生长性状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150颗选育品系F4泥蚶为对象,利用12个SSR位点进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对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壳高与活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930),壳长与活体质量次之(0.927);但通径分析显示,对活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宽(0.431),壳长次之(0.332),决定系数与以上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应用SSR位点对选育品系F4泥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Na)为3~8个,平均等位基因和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5.083和3.038;平均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28、0.646和0.594,表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SSR位点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获得3个标记与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标记3012-2与壳长、壳宽、壳顶宽显著相关,标记3564与壳高、放射肋宽显著相关,标记2692与壳长显著相关,据此初步确定为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标记。本研究旨在为泥蚶的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与动态     
温州市泥蚶工厂化育苗产业化 泥蚶,系埋藏于滩涂泥质的双壳贝类,市场畅销。但生产力却受苗紧缺的制约。1995年,温州市有16家育苗厂的科技人员,为缓解蚶苗之忧,利用对虾育苗的设施,引进新工艺流程,于6月间实施泥蚶工厂化育苗,获取大量的受精卵,以科技手段,攻克了发育、变态、附着的系列难关,先后于7月底至8月初,培育成稚贝10.6亿颗,创产值1500多  相似文献   

12.
李才根 《齐鲁渔业》2006,23(12):19-20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俗称血蚶、花蚶、蚶子,为我国沿海传统的滩涂养殖贝类之一,是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的主要养殖种类。泥蚶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内含蛋白质8.02%,比蛏、蛤、牡蛎等双壳类要高。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铁、钙等。沿海地区居民习惯用来作节日下酒佐饭的高档菜肴及滋补佳品,多食蚶肉还可防止坏血病的发生。蚶壳又是中药材,有消血块、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产卵孵化和幼虫培养试验,在480m^2育苗水体中,经过45天,育出平均壳高353μm的泥蚶稚贝2.3亿粒,平均出苗密度47.92万粒/m62,最高达63.5万粒/m^2,创产值65万元、纯利38万元。试验证明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人工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苯并[a]芘(benzo[a]pyrene, BaP)急性暴露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的毒性效应,并以泥蚶的消化腺为目标组织,对泥蚶抵抗BaP毒性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对样本进行HE染色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发现,暴露于BaP导致泥蚶消化腺组织出现坏死。对样本进行脂质过氧化并进行DNA氧化损伤测定的结果显示,暴露于BaP导致泥蚶消化腺氧化压力增加,进而导致脂质过氧化以及DNA氧化损伤等细胞层面的损伤。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BaP胁迫诱导泥蚶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抗氧化防御体系积极参与BaP诱导的氧化应激调控过程。神经毒性指标测定结果显示,BaP胁迫可能影响泥蚶神经冲动的传导而具有神经毒性。此外,DNA甲基化水平测定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测定的结果显示,泥蚶可能通过降低DNA甲基化水平来激活抗氧化系统以对抗BaP毒性。综上所述,急性BaP暴露会对泥蚶产生显著的毒性效应,以组织损伤、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毒性为主要表征;泥蚶可能通过调整自身DNA甲基化水平来对抗BaP毒性效应。通过本研究,有望为深入探索双壳贝类应对石油污染物胁迫的内在调控机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石油污染威胁下泥蚶的生物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泥蚶与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振乐  万延树 《海洋渔业》1999,21(2):83-83,89
<正> 泥蚶分布较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皆有。我国主要产地是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北等地。泥蚶喜栖息在内湾、河口或浅海风浪较小、水流畅通的软泥滩涂上,其栖息的泥层较浅,稚贝多生活在表层下1~2mm的泥中,大蚶生活在1~3cm深处。 泥蚶为广盐广温性贝类,成蚶在盐度为10.4~32.5‰的海水中均能生活,最适合生长的盐度为20~26.2‰;在-2.5~40%内均能生存,最适温度为15~28℃。泥蚶对干燥的适应能力很强,适合长途运输。 泥蚶主要滤食底栖硅藻,此外,还摄食部  相似文献   

16.
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图见彩中插2)属软体动物、瓣鳃纲、列齿目、蚶科。壳小,长卵圆形,两壳相等,壳表面凸,壳质坚厚,壳高与壳宽略相等,壳顶位于背缘中央,两壳顶相距甚近。栖息于潮间带泥沙质海底,壳被橄榄色外皮,分布于菲律  相似文献   

17.
<正> 泥蚶〔J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是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种。蚶苗因靠自然落滩孳生,生产能力很低,另因酷采滥捕,资源破坏严重。要发展泥蚶养殖,首先需解决蚶苗生产,关于泥蚶的人工育苗生产,国内外尚未解决。我们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1983年于小观乡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模拟海区泥蚶育苗及蓄水越冬保苗试验。即根据泥蚶繁殖期间不同阶段的生态特  相似文献   

18.
徐宝如 《海洋渔业》1991,13(6):272-273
<正> 一、概况启东市历史上均产有毛蚶,但数量较少.启东沿海有一沙,吕四渔民称作蜊蚜堆,蜊蚜是本地渔民对蚶贝的俗称,在蝌蚜沙底部有较多的贝类躯壳,有海螺壳、泥蚶壳、毛蚶壳、文蛤壳等,数量极多,枯水时能挖到.1987年启东市以个体及联户渔民为主的小船,在东起萌芦沙、新涨沙、西至蜊蚜堆,北起腰沙,南至小庙洪南沿一带水域(东西15海里,南北5海里)拖捕海螺时,发  相似文献   

19.
橄榄蚶,属软体动物瓣鳃纲、列齿目、蚶科,栖息于潮间带泥沙质海底,因壳表白色,且被橄榄色外皮,故得此名。橄榄蚶肉质鲜美,饱含鲜红血液,其营养丰富,食疗俱佳,素  相似文献   

20.
<正>育种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5年从浙江乐清湾收集的泥蚶自然群体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辅以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泥蚶相比,27月龄平均体重和壳长分别提高31.0%和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