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秸秆留高茬还田秸秆留高茬直接还田,就是在麦子收割时,留下一定高度、数量的麦基部秸秆,稻作水田直接耕翻(水旋耕)入土还田,旱作灭茬覆盖于地表还田。二、秸秆墒沟埋草墒沟埋草是在麦子收获后的田  相似文献   

2.
秸秆沟埋是指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埋入农田墒沟,通过调节碳氮比、接种微生物(菌剂)、水沤及农艺活动,加快秸秆腐解,产出优质有机肥,并就地利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俊 《农家致富》2009,(19):46-46
江苏省高邮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年种植小麦面积80多万亩.年产小麦秸秆40多万吨左右。今年高邮市组织各乡镇、园区和部门.疏堵并举.引导群众科学利用秸秆,大力推广麦套稻、墒沟埋草、快速腐熟、食用菌基料、商品有机肥料、秸秆固化和秸秆沼气能源转化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为35万亩的秸秆找到了出路。  相似文献   

4.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测试改进的开沟机开沟质量是否满足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开沟埋草、覆土要求,研究了秸秆机械沟埋还田对埋草沟的排水降渍效果及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秸秆机械沟埋和常规还田方式,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秸秆沟埋量2.1 kg.m-1),设置沟埋深度为20,30 cm,常规还田(CK)3个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梯形沟上、下口宽分别约为35.00和19.20 cm,D2,D3处理间平均开沟深度分别为19.50,29.90 cm,集中抛土距离分别为38.00,41.00 cm,集中覆土厚度分别为11.45,17.17 cm,土壤破碎率均达90%以上;埋草沟具有与排水沟相近的土壤降渍效果,各处理下埋草沟含水量下降幅度均大于CK,不同深度埋草沟的降渍效果优劣排序为30.00 cm深优于20.00 cm;埋草沟上小麦出苗及生长情况均好于CK。该机开沟作业质量稳定、性能测试良好、满足埋草覆土要求;埋草沟具有排水功能、对小麦出苗及生长无影响,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墒沟埋草能充分利用小(大)麦田原有的墒沟,解决稻田一套沟难题。简述了麦稻墒沟埋草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主要技术内容,并进行了效益分析,以供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模式是农田保育与轻简麦作的一项农机农艺集成创新技术。此技术主要通过秸秆粉碎、深翻或旋耕埋草、适墒播种、播后镇压、合理增施基肥等措施,实现全苗壮苗,达到省工、节本、增效、安全、生态的效果。稻秸秆粉碎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模式主要是通过水稻成熟前断水降渍,高留茬收割,秸秆粉碎,埋草整地,适墒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开沟、镇压等复式作业,实现苗  相似文献   

7.
针对苏北地区秋冬两季常年干燥少雨、播后灌溉困难、稻草还田加快跑墒等客观限制条件,创新性提出了稻草全量还田小麦底墒播种全苗壮苗技术,内容包括:(1)水稻收割前蓄足底墒;(2)稻草切碎并均匀抛撒;(3)施好基肥、增施磷钾肥;(4)适度浅旋耕埋草;(5)抢墒深播,适当增加播种量,增加土表稻草覆盖;(6)播后适墒强力镇压;(7)开挖田间沟系;(8)因苗追施返青肥;(9)重施拔节孕穗肥。新技术降低了稻草全量还田对耕作机械的要求、加强了土壤墒情管理、改善了还田施肥方案,仅利用底墒播种就能实现小麦全苗壮苗,颠覆了现有技术要求深旋耕埋草、增氮前移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秸秆回铺压草模式即棉花、玉米、桑园、果园、西瓜、番茄等行间,小麦及大蒜等蔬菜类播种后在其表面覆盖1层秸秆,让其自然腐烂。一、小麦田覆盖秸秆小麦从播种到四叶期均可覆盖,但以播种后和分蘖初期覆盖较好,盖草量以150~250公斤/亩为宜,但以250公斤/亩风干草最经济有效。盖草前应整平畦面,细碎土壤,施足底肥。播后苗前喷1次除草剂。秸秆可整草或切断铺撒,力求均匀,同时结合清沟理墒,将碎土压于草上。二、棉田行间铺盖草棉田盖草适宜时间为6月中下旬,盖草量在150~250公斤/亩。盖草前应完成中耕除草、追施蕾肥和培土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探墒沟播是一种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将传统的小麦栽培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一种抗逆栽培技术。小麦探墒沟播可以保护耕地,还可以对小麦播种、施肥等多到工序集为一体,小麦探墒沟播的优点特别的多。例如,节省水资源、节省人力、节省化肥资源等,小麦探墒沟播的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进行探墒沟播小麦种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探墒沟播的适宜量,因为探墒沟播不同会对小麦的产量产生影响。一、小麦探墒沟播技术的优势探墒沟播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主要是以机械联合进行工作的,将小麦的种植中的耕作、施肥、播种等多到工序相互之间结合,将小麦的种植简单化。避免出现了机械反复的进入小麦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还田是指将农业耕作中产生的玉米秸秆通过粉碎的方式处理后置入农田土地增加其肥沃程度的方法。但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秸秆粉碎翻埋不达标、氮肥不足、缺乏造墒镇压等问题。为了提高玉米秸秆还田的实施效果,促进玉米秸秆还田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区分带病秸秆避免病虫害;掌握好还田时机,整合"探墒沟播"技术,减少播种量;补充氮肥,并深度翻耕实现及早腐熟;补充水分,整地镇压改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新型秸秆还田技术──水田埋草旋耕机水田埋草旋耕机是一种集埋草、碎土、旋耕为一体的新型耕作机具,广泛适用于水稻产区的水田埋草旋耕作业中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埋覆还田,既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培肥地力,又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是实现稳粮增收与节本增效的技术措施。该机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信息》2006,(1):10-10
1.覆盖秸秆(草)。冬前在旱地小麦行间,每667m^2撒施300-400kg麦糠、碎麦秸或其它植物性废弃物,既保墒,又防冻,腐败后还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旱地小麦抗旱、防冻、增产的有效措施。据测定,免耕麦覆盖草比未盖草的中午12时土壤温度有所下降,夜间24时和早晨8时的土壤温度均高于未盖草田,表现为散热速度慢、保温时间长、昼夜温差小,对越冬麦苗抗寒防冻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一、技术流程(一)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收割机收小麦(油菜)→秸秆粉碎+均匀抛洒→放水浸泡24 h→底施氮肥→机械旋耕埋草→施复混肥→平整土地→水稻种植(机插、摆栽、抛秧、人工插秧);收割机机收水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洒→施基肥→反转灭茬机施埋秸秆(或普施2次)→小麦机械条播或摆播(油菜机直插或机械移栽)→机械镇压→机械开沟。(二)玉米—小麦轮作秸秆还田技术玉米人工穗摘(或机械收获同  相似文献   

14.
在小麦和生姜套种生产上实行秸秆还田,旨在有效地利用小麦秸秆资源,降低生姜影草(麦收后秸秆)使用成本,做到有机无机合理结合,以逐年培肥地力,提高麦姜产量和品质,增强生姜出口创汇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分析旱作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丰产栽培技术方法,根据山西省新绛县实际状况,探究旱作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的关键技术,可以提升旱作小麦产量与品质。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扩浇地、旱地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稻产区前茬收获后,田间残留秸秆愈留愈高、愈留愈多,常规人畜(机)耕整地技术难以将其优质、高效翻埋还田的突出难题。推广应用水田保护性耕作旋耕埋草机械化技术.有利于实现“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可适时、高效、优质的为水稻播栽创造条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稻产区前茬收获后,田间残留秸秆愈留愈高、愈留愈多,常规人畜(机)耕整地技术难以将其优质、高效翻埋还田的突出难题。推广应用水田保护性耕作旋耕埋草机械化技术.有利于实现“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可适时、高效、优质的为水稻播栽创造条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超高茬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是指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将处理后的水稻种子直接散播在麦田,与小麦形成一定的共生期,收麦时留茬25~30cm,多余麦秆就地散开或就近埋入麦田沟内,任其自然腐解还田。该技术是集直播、免耕、套播、秸秆全量还田于一体,具有轻简栽培、麦秸全量还田、培肥  相似文献   

19.
超高茬麦田套稻是指:在三麦灌浆中后期套播水稻,麦收时留茬20.30cm,脱粒后的秸秆就地散开或就近埋人墒沟.任其在稻作期间自然腐解还田的可持续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平衡土壤营养,培肥地力。试验测定,泾川县小麦谷草比(不含小麦颖壳)平均为1:1.17。如果将小麦颖壳统计在秸秆之内,谷草比平均为1:1.39。小麦平均产量6 647.85 kg/hm~2,可产茎秆7 715.40 kg/hm~2,小麦颖壳1 503.30 kg/hm~2。留茬15~25 cm,可还田茎秆1 758~3 006.15 kg/hm~2,采用机械收割,小麦颖壳全部还田,秸秆还田量可达3 261.3~4 509.45 kg/hm~2。本文通过对小麦谷草比、不同留茬高度田间还草量进行测定,以期计算秸秆的资源量和还草量,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指导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