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土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与微肥效应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受母质、地形、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等成土过程与成土条件的深刻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与全国土壤平均含量比较,本区土壤锌、锰较低,钼很低,硼接近,铜略高。土壤有效态锌、硼、钼、锰属低水平,存在着大面积缺乏锌、硼、钼的土壤,近一半土壤面积缺锰。近年来,锌、硼、锰肥已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南省1165个土壤样品的测定分析,查明了全省土壤中微量元素硼、钼、锌、铜、锰的含量与分布,其全量均低于我国土壤的平均含量。与世界土壤平均含量比较,有高有低。有效态硼、钼普遍缺乏。锌的含量从全省范围看,仍属低水平。河南土壤微量元素的地理分布趋势是由母质、气候、地形等成土条件及成土过程决定的。微肥对不同作物的增产说明在河南省使用微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是一项很有前途的经济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浙江省408个海岛土壤样品的测定,查明了浙江省海岛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和分布。海岛土壤有效铜,铁低于全省平均值,有效锌,锰与全平均值相近,有效硼,钼高于全省平均值。由于成土母质和土壤性质的差异,使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4.
湖州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本文研究了湖州地区水稻土、红壤和潮土三种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B、和Mo的有效态含量,并对各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州市土壤大面积缺钼,部分土壤缺锰、硼,而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比较丰富,土壤有效铁含量则极其丰富。最后对该市水稻土、红壤和潮土三种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成土母质、pH、土壤有机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对绿肥休耕的响应,为大面积区域农田土壤养分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基于陇中旱区3年多点位监测数据,选择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钼和有效硼等6项指标,对比分析休耕种植绿肥前后土壤微量元素差异。结果表明:(1)与基础土壤相比,休耕3年后土壤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8.8%,22.5%,14.3%(p<0.05);有效铁和有效硼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有效钼无显著变化。(2)回归分析表明,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的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微量元素基础含量均呈负线性关系,而有效锌和有效钼均呈负对数关系(p<0.05),且对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钼的基础含量分别小于8.0,0.9,0.3,0.06 mg/kg的农田土壤有显著提高效果;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基础养分含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线性关系(p<0.05);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土壤pH之间均呈显著正线性关系(p<0.05)。(3)进一步对休耕后土壤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相关分析表明,休耕后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锌均...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GIS的彭水县烟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丰缺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基于AreGIS技术,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彭水县烟区土壤微量元素丰缺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微量元素中,有效铜、有效铁及有效锰的样本呈正态分布,其他微量元素为偏态分布,其变异系数在29.47%(有效钼)~51.76%(有效铁)之间变化;土壤有效铜、有效硼、有效铁和有效锰的样本数据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有效钼和有效锌为指数模型;土壤微量元素的随机变异均小于结构性变异,有效铜、有效硼、有效钼及有效锌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对较弱,有效铁及有效锰则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效铜、有效锰、有效硼含量偏低,有效钼、有效铁及有效锌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临沂市土壤中硼、锌、锰、铜、铁等5种主要微量元素的状况与其它因素的关系。有效硼含量0.09~3.67 mg/kg,平均0.35 mg/kg;有效锰22~572 mg/kg,平均244 mg/kg;有效锌0.15~4.02 mg/kg,平均0.53 mg/kg;有效铜0.09~5.78 mg/kg,,平均1.03 mg/kg;有效铁3.2~162 mg/kg,平均21.5 mg/kg;有效锰2.0~131.4 mg/kg,平均23.4 mg/kg。不同土壤类型的以上5种微量元素有明显差异,其特征是砂姜黑土缺锌,棕壤、水稻土富含铁、铜、锰、锌;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的重要因素之一,发育在基性岩上的土壤一般含量较高,而由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则含量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微量元素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其中速效锌、速效硼和速效铜与有机质的关系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卫春智  于继洲  续焕香  王立成 《土壤》1994,26(4):216-219
从1980至1989年,我们对太原市不同成土母质,不同类型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母质是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母质,砂页岩中有效铜、铁含量最高,黄土母质的微量元素含量均低;有效锌、硼(包括盐化潮土)、锰、铜、铁含量在淋溶褐土和棕壤等土壤中较高,而在褐土性土、石灰性褐土、粗骨土、潮土、盐化潮土等土壤含量较低;在太原市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一般偏低。  相似文献   

9.
农牧交错带草地开垦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明确草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以华北农牧交错带2种类型草地及其相应开垦的农田为对象,采用成对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开垦对草地土壤表层(0~20cm)有效态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硼、钼)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农牧交错带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典型草地开垦导致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分别上升8.8%和16.4%,其他4种微量元素含量下降16.4%~28.1%。根据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评价标准,典型草地区域有效态硼、钼含量处于高水平,有效态铜处于中等水平,有效态锌处于极低水平;有效态铁、锰在典型草地为高水平和中等水平,开垦为农田后分别降到中等水平和低水平。低湿草甸开垦导致微量元素含量下降10.6%~77.7%,其中有效态铁、硼、钼处于极高水平,有效态锰处于中等水平,有效态锌处于极低水平;有效态铜由低湿草甸的高水平降到农田的中等水平。整个研究区土壤有效锌含量限制草地植被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由典型草地开垦的农田其土壤有效锰含量不能够满足作物的需求。建议研究区禁止开垦草地并对已开垦的草地实行退耕还草,同时建议建立基于土壤微量元素密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广元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广元植烟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地统计学、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研究区土壤有效铁、锰、铜、锌钼及硼等6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铁、锰及铜含量丰富,总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有效钼含量适中;有效锌和硼缺乏,总体处于缺乏或极度缺乏水平。半方差分析表明,6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块金系数均在29.72%~67.59%之间,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效铁、锰、铜及钼含量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土壤有效锌和硼含量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分析表明,6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与p H值呈负相关,相关性总体高于地形因子。土壤有机质对有效铁、铜、锌及硼有极显著影响,其空间变异性为5.5%~27.2%。除有效锌外,土壤p H值对其余5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均有极显著影响,其空间变异性为5.0%~30.4%。土类对土壤有效铁、锰及铜有极显著影响,其空间变异性8.4%~12.3%。熟制和种植制度对6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的影响较弱,进一步说明研究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但结构性因素的作用强于随机性因素。本研究结果为广元植烟区土壤微肥施肥管理及优质烤烟栽培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东红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对广东部分红壤9种微量元素含量调查结果表明,9种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为B 41.38 mg kg-1,Mo21.71 mg kg-1,Cu 77.37 mg kg-1,Pb 33.94 mg kg-1,Zn 265.52 mg kg-1,As 19.018 mg kg-1,Hg 0.056 mg kg-1,Cr 248.95mg kg-1,Cd 0.324 mg kg-1。同族微量元素相比,原子量小的元素的含量大于原子量大的元素的含量。母岩、成土风化作用影响这些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方肇伦  宋达泉  叶炳 《土壤学报》1963,11(2):130-142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在动植物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了解土壤中的这一部分资源对指导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从而达到农业增产以及对消除由土壤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引起的某些动植物病害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土壤微量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和迁移及其地理分布规律,则可进一步阐明土壤发生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北京、南京地区土壤中若干元素的自然背景值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用原子吸收、中子活化、X射线荧光、极谱以及比色等方法,测定了北京、南京地区几种主要土壤中铜、铍、锌、镉、汞、钪、镧、铅、砷、硒、铬、钼、锰、钴和镍等元素的含量。得出了北京、南京地区土壤中各该元素的背景值。背景值用算术平均值及标准差来表示。讨论了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中元素背景值的影响,结论是成土母质类型是影响这些元素背景值的重要因素。作者认为,即使在城市附近,获得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背景值仍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青岛崂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有效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青岛市崂山茶种植区土壤调查研究表明,茶园土壤中6种主要微量元素(Zn、Cu、B、Mn、Fe、Mo)的有效量多大于其缺素临界值,有效态铜、锌、锰含量均处于高水平,钼中等,硼较低。统计分析表明,土壤中Zn、B、Mn等元素全量与有效量间具显著正相关性,Fe呈显著负相关性,说明全量并不是有效量的完全控制因素;pH值与有效态Zn、Cu、B、Fe和Mo均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土壤酸性增强(酸化)会增加这类元素的生物有效性;有机质含量与有效态Zn、Cu、B、Fe和Mo呈正相关性,说明有机质较高有利于土壤元素活化。  相似文献   

15.
赵楠  李明明  方珂  张丹  周萍 《水土保持学报》2023,37(5):305-311,319
降雨强度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坡面径流、侵蚀泥沙及土壤微量元素影响显著。采用野外降雨观测的方法研究植烟红壤在不同雨型、整地方式和覆被情况下,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对植烟土壤3种微量元素的流失具有显著作用,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的总流失量均呈表现为大雨>中雨>小雨;(2)秸秆覆盖和横坡种植措施虽然能够有效减少因侵蚀性降雨而产生的侵蚀泥沙,但泥沙中Cu、Mo和Zn 3种元素的富集比均有所提高;(3)与无秸秆覆盖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处理的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在径流中分别减少44.99%,47.42%和62.24%;在泥沙中分别减少67.35%,56.88%和67.85%,且秸秆覆盖处理对微量元素总流失量的减小具有显著作用(p<0.05);(4)横坡种植处理较顺坡种植处理的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在径流中分别减少43.31%,46.39%和45.62%;在泥沙中分别减少66.34%,53.95%和59.66%,横坡种植处理显著减少3种微量元素的流失量(p<0.05);(5)Cu、Mo和Z...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锌、锰、钼、硼、铜在土壤中供给不足或过剩时,都可能引起植物、动物及人体生理功能失调,生长发育受阻,诱发出各种特殊的生理病害。明确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规律及其有效性问题,有助于采取措施来调剂微量元素的供应水平,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维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1978-1979年关于上海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主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初步总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量元素是指土壤中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是与常量元素(或称大量元素)相对而言的.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范围为n×10-4-n×10-3%,除了锰以外,一般不超过n×10-1%.有的微量元素是动物和植物生长和生活所必需,土壤中微量元素供给过量或过少的地区会引起植物和动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