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天是阉割的最好季节。对马、牛、羊、猪等家畜,均可选择一个无风晴朗的上午进行阉割。这样既便于手术,又便于术后观察。凡要阉割的家畜,术前最好禁饲一顿。  相似文献   

2.
马属动物阴囊脓肿多发于马、骡,主要是由于在阉割手术时,使用结扎线不当,不易被机体吸收而引起。1病因本病多发于贫困山区农村,因交通不便,公畜阉割手术主要请当地村兽医进行。村兽医在施术中无法使用肠衣线结扎,便选用化肥或饲料口袋封口线结扎,这些线多为塑料制品,在畜体内长期不被吸收,因而发生阴囊脓肿。2症状该病多在阉割后数月至数年内发病,多为一侧发病。  相似文献   

3.
<正>1准备工作公猪阉割术分小公猪阉割术和大公猪阉割术2种。此外,还有隐睾阉割术和阴囊疝阉割术。小公猪宜在2~3月龄施阉割术,但不可在断奶期进行。阉割季节除寒冷的冬季以外,一般不受限制,选择晴天无风的早晨施术为好。  相似文献   

4.
农村散户牛,面广量大,分布极散且牛的秉性温良暴烈不一,攻击人致死致伤事件时有发生。若不适时做好散户牛的阉割工作,将会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安全隐患;散户牛的圈舍设施参差不齐,圈舍面积宽窄不等,圈内圈外地板多未经硬化,多为传统老式圈。所以,圈内外环境卫生普遍较差,甚者粪堆圈内,粪污浸泡牛蹄。若不科学地给牛施行阉割术或术后管理不当,将会导致阉割牛术后感染发病乃至死亡,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笔者25年来,致力探究散户牛的阉割术。现将施术经验浅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快速阉牛     
<正> 阉割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早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创造了摘除马、牛睾丸的方法。特别是1976年春季发现的距今一千八百多  相似文献   

6.
1准备工作 公猪阉割术分小公猪阉割术和大公猪阉割术2种。此外,还有隐睾阉割术和阴囊疝阉割术。 小公猪宜在2—3月龄施阉割术,但不可在断奶期进行。阉割季节除寒冷的冬季以外,一般不受限制,选择晴天无风的早晨施术为好。  相似文献   

7.
母猪大挑花阉割术又称肷部卵巢摘除术,是常用的一种母猪阉割术。在阉割过程中,术后破伤风、内出血等事故常常发生。为了减少或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现将本人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1多发事故及产生原因1.1破伤风阉割时对阉割的母猪未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俗称破抗,另外阉割时术部及手术  相似文献   

8.
动物去势液,国际专利分类号:A61K33/14,用于马、牛、羊、猪、驴、骡、兔等动物公、母畜的(绝育)去势.改变了手术摘除公畜睾丸和母畜卵巢的去势方法;避免了手术操作繁琐,术后出血,消毒不严引起的感染;挽回了因温度过低或过高季节不能手术阉割去势、延长育肥时间,而增加的饲料及劳动成本等隐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 鉴于养马业目前在我国仍处重要地位,而对于大群马如何进行阉割,笔者根据自己十余年来在对近万头匹马的阉割经验,着重在术后护理、并发症处理方面加以探讨: 术后护理及并发症治疗一、手术结束后,将马赶至另一较为干净的圈内,让其站立半小时,以观察是否仍有出血及有无肠脱出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滑膜炎是以关节囊滑膜层的病理变化为主的渗出性炎症。常发于马属动物,特别是赛马的跗关节滑膜炎发病率较高。其特征为附关节滑膜充血、肿胀及明显的渗出,使得关节腔内蓄积多量的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多年来,我们采用椒盐灸配合电针治疗赛马跗关节滑膜炎22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多年来,我们在深圳赛马会和深圳世界之窗车马仪仗队选取22匹跗关节滑膜炎的患马作为治疗对象,其中12匹为急性病例,10匹为慢性病  相似文献   

11.
<正>颌骨骨折多因动物跌倒时头部颌骨或切齿触地,或因头部猛烈摇摆而与其他坚硬物体撞击而引发。一般分为颌前骨骨折、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较常见,多见于马、牛,犬、猫等小动物也有发生。一侧或两侧下颌支水平骨折常发生于齿间隙,易伤及口腔黏膜、齿龈或舌,多采用手术治疗。现今养马多用于赛马或表演,马匹价值极其昂贵。笔者最近遇到1例赛马因打斗导致下颌骨骨折病例,经治疗后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母猪大挑花阉割术又称欣部卵巢摘除术,是常用的一种母猪阉割术。在阉割过程中,术后破伤风、内出血等事故常常发生。为了减少或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现将本人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羽髓琼脂扩散试验和病理组织学观察,旨在阐明上海郊区某肉鸡场对阉割公鸡感染马立克氏病是通过伤口传播的事实依据。调查发现,历时3个月对6批公鸡实施阉割均导致鸡群发生严重的马立克氏病。停止阉割后,经过对5批鸡群的观察再未发生马立克氏病(MD)。从实施阉割前和停止阉割后,公鸡群均很健康,而只有阉割鸡群发生MD,推测马立克氏病毒能够通过伤口传播,并且发病率高,死淘率可高达36%以上。  相似文献   

14.
马的肘结节皮下黏液囊炎,发病率较高,特别是赛马,俗称"肘肿",患病后即影响了正常骑乘、使役,又不美观,给养马业带来了损失.本人自1998年开始,采用中药治疗赛马急性肘后黏液囊炎病例16例,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母猪的阉割一般采用"大挑花"与"小挑花"的方法。"大挑花"用于临近发情的较大母猪的阉割,由于猪个体大,保定较困难,手术复杂,且伤口大,难愈合,易感染,阉割后对猪体伤害较大,影响猪的生长;另一方面,术者消耗体力也大,所以,不适于进行大批量阉割。"小挑花"用于断乳前仔猪的阉割,保定简单,手术过程简单,手术部位刀口为8 mm,伤口小、愈合快、手术时间短,术后仔猪行为,吃奶,采食都不受影响,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赛马是一项竞争激烈、紧张刺激且设有高奖金的运动,马术比赛更是一项纳入奥运会的国际赛事,在这些大型赛事中赛马的兴奋剂检查是兽医团队一项重要职责,翻开国际马联规则的第一页,上面就写着马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也是国际马联最重要的一条规则.马的利益包括马的健康、马的权利和马的福利.这个"以马为本"的思想,才充分体现了兽医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家畜在施行外科手术后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病症称为术后并发症。在畜牧业生产中,为了改善肉品品质,家畜均要施行阉割去势后再予以育肥,家畜在因摔跌、殴斗、异物刺伤,内脏器官功能以及产科分娩等异常情况下,也需施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外科手术在兽医临床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手术并发症经常发生。在生产实际中,家畜术后并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对雄性仔猪出生后7日龄内施行阉割手术后的生长发育情况与仔猪阉割后60日龄内的生长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出生仔猪7日龄施行阉割,手术简便,仔猪应激反应小。60日龄的平均个体重可达19.33kg,比传统的阉割方式(15.63kg)提高了20.6%;实验组全期平均日增重比传统方式阉割提高了20.6%。  相似文献   

19.
马、骡、驴、牛、羊、猪阉割后,由于实施手术操作过程中精索结扎不紧,或手术导致精索周围毛细血管损伤,均会造成阉割后出血不止,形成点滴状出血,如果再次掏出精索重新结扎或进行止血处理,这样反复操作极易造成阴囊感染、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阉割公牛历史悠久,方法多样,效果各异.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公牛失去生殖能力,改变公牛性能,提高畜产品质量.阉割公牛的手术力求安全、快捷、刺激小,以保证术后恢复快,有效遏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在临床术例中,精索出血、精索炎、精索瘘时有发生,往往造成二次手术和再次用药治疗,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笔者应用牛自体鞘膜韧带反扎精索,替代缝线,在当地乡镇阉割公牛131例,术后并发症少,效果好,现将其中2例的操作方法以及心得体会报告如下,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