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4个小麦品种和8个耐迟播高分蘖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迟播产量鉴定。结果显示,迟播较常规播期产量平均下降25.8%,不同种质资源间迟播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产量超过对照扬麦158的种质资源有4个,其中浙889 和浙902是2个耐迟播最好的种质资源,可作为耐迟播的育种材料,进一步转育利用。这2个种质资源耐迟播主要原因在于其有效穗数减小量较少。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烟农19、皖麦50迟播30d对小麦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示:烟农19适当晚播分蘖成穗率仍较好;皖麦50晚播千粒重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3.
迟播小麦的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棉花迟发或者小麦播种适宜期遇连阴雨的影响,常有在11月上中旬播种的小麦。此类迟播的小麦,生长势弱,生长缓慢,产量不稳,拖了夏粮生产的后腿。迟播小麦在生长发育上的特点有:出苗时间长,始蘖发生晚;苗期生长慢,越冬叶片少;茎生叶形成期短,植株高度低;每穗粒数少,千粒重低。如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也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迟播小麦在品种上应注意选择播期弹性较大而且耐迟播的品种,还要配以温汤浸种,精细耕整,浅播,以促使快发芽、早出苗。出苗后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追肥保蘖迟播小麦苗在3叶露尖时,即有幼蘖33.4%,要充分利用并促进这…  相似文献   

4.
目前,苏南稻麦两熟区水稻收获期越来越迟,导致小麦的播种期推迟和产量降低。对迟播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进行比较,利用隶属函数法,筛选适合苏南地区迟播的品种。结果显示,在苏南迟播条件下,宁麦13、宁麦19、扬麦20、扬辐麦4号和镇麦8号共5个品种中,宁麦19适宜在该地区种植,可以通过提高播量来增加迟播条件下的有效穗数,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江苏省扬中市小麦生产水平,针对扬中市连年小麦播期过迟的现状,进行了迟播小麦播期试验及迟播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迟播小麦生育期变短、茎蘖生长迟缓、干物质积累下降、抗性趋弱、穗数不足、穗型变小、产量严重降低。同时对"宁麦13""扬麦20"两个品种进行迟播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在迟播15d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增大种植密度、抗灾播种、调整肥料、科学除草、加强管理等技术措施,小麦每667m~2产量仍达350kg左右。  相似文献   

6.
进行温岭救灾用特早熟晚粳稻品种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产量表现均较好,宁82最迟播期为7月15日,秀水114最迟播期为7月20日,秀水103最迟播期为7月19日,秀水134最迟播期为7月15日。  相似文献   

7.
针对丹阳市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机插、直播带来的小麦迟播问题,重点研究迟播小麦丰产高效需肥规律,明确迟播小麦不同氮肥运筹精确定量相关参数,建立迟播小麦丰产高效氮肥定量与运筹技术。以最少的肥料运筹获得预期的高产、优质小麦产量,收到节肥、高效、环境友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灌云县受特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稻茬小麦每年都会出现大面积的迟播,进而使得小麦播种错过最佳时期。由于小麦迟播时积温低,麦苗小、弱,分蘖少或无分蘖,分蘖成穗少,春季穗进程历时短,单穗结实粒数明显减少。同时,与适播小麦相比,迟播稻茬小麦的收获期也相应推迟,后期病虫害发病率随之增加。因此,针对灌云县迟播稻茬小麦现象,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立足灌云县实际,探讨迟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能够实现助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华大麦4号耐迟播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大麦4号是湖北省2004年8月审定命名的超高产优质饲用大麦新品种,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耐迟播特性.考察了华大麦4号3个播期(11月7日,正常播期;11月22日,迟播;12月7日,迟播)条件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组成性状以及品质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迟播对华大麦4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组成性状、品质性状的表现均有影响,对出苗至抽穗天数的影响大于对出苗至成熟天数的影响,对生育期天数的影响大于对生育期有效积温的影响,对穗数的影响大于对千粒重、穗粒数的影响.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大于对淀粉含量的影响,据此对华大麦4号迟播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五河县小麦晚(迟)播的原因及实践情况,总结了晚(迟)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改善五河县小麦晚(迟)播技术水平,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1.
明确播种期延迟对不同油菜品种直播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筛选黔北稻-油两熟制区域早熟、耐迟播且适宜直播杂交油菜品种提供参考,通过无重复大区对比试验研究播期10月10日(Ⅰ)和播期10月20日(Ⅱ)2个处理10个油菜品种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的适栽性。结果表明:收获期处理Ⅰ和处理Ⅱ的密度比值(Ⅱ/Ⅰ)为0.82~1.04,黔油早1号的比值最大(1.04),兴奥油478和先油杂2号其次,均为1.00,迟播对三者影响均较小;迟播对生育期的影响以抽薹期和初花期影响较大;结合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黔油早1号、德喜油1000、恒禾油001和黔油早2号共4个品种较耐迟播且适宜直播,保油杂4号耐迟播性中等,其余5个品种不耐迟播或因产量较低不建议迟播。  相似文献   

12.
三年联合试验表明:杂交稻不同播期的生育期、经济性状和产量都有很大差异。无论是作中稻或双晚都表现出早播高产,迟播减产、越迟播减产幅度越大。在茬口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早播。  相似文献   

13.
秀水6545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耐迟播常规晚粳稻,2020年通过浙江省审定。2020年进行了不同品种播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7月25日前播种,秀水6545和秀水519产量均较高,均可作为救灾品种;但7月25—30日播种,秀水519抽穗迟,产量低,千粒重大幅下降,有种植风险,而秀水6545仍能取得较高产量,耐迟播性好,可作为抗灾救灾的晚稻补播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晚粳“武运粳23号”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播期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6月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迟播田因成穗不足而产量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迟播田应适当提高播种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品种、播期对晚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早中熟品种受播期影响不大,中迟熟品种随播期推迟,结实率明显下降,每穗实粒数减少。从产量上看,早熟品种随播期推迟呈上升趋势;中熟品种在6月25日播种时产量最高;迟熟品种在6月18日播种时产量最好,播期越迟产量越低,且减幅较大;在6月18日至7月3日播种的晚熟品种产量比早熟品种好,且晚熟品种播期越早与早熟品种产量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16.
张晓伟  孔燕  范文俊  李瑾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497-10498
[目的]研究杂交晚粳稻嘉优5号在浙北的最适播期。[方法]以常规晚粳主栽品种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处理,研究其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嘉优5号播期与齐穗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延迟、缩短0.36、0.56 d;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总叶龄数无相关,每迟播1 d,株高下降0.41 cm;与穗数呈弱正相关,每迟播1 d,增加1.3万穗/hm2;与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弱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减少0.123粒、0.09个百分点、0.04 g;与产量呈二次回归曲线,产量达最高的播期为5月31日,过早或过迟播种减产显著。[结论]嘉优5号丰产性好,播期弹性略小,单产≥10 800 kg/hm2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25日~6月6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迟播条件下烂耕烂种与适墒播种小麦产量差异。[方法]以小麦品种宁麦1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墒情、播种方式、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植株性状、基本苗、穗数及总叶片数的影响。[结果]在水稻迟收、墒情不利造成小麦过迟播情况下,创造条件抢早播种利于小麦稳产。浅旋耕撒播种较板茬小麦能提高小麦产量。过迟播小麦增大播量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结论]该研究为探索小麦抗逆栽培新途径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五河县稻茬小麦每年都有相当大的迟播面积,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以"补"字决为核心的迟播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其中,科学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从科学管肥、科学管水、科学管草、科学管理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五河县迟播稻茬麦科学管理技术,以期为提高五河县迟播稻茬小麦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晚稻机收留高茬紫云英迟播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双季稻田晚稻机械收获留高茬后紫云英迟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紫云英播种技术相比,晚稻机械收获留高茬紫云英迟播显著缩短了紫云英的生育期,但其盛花期能保持与传统播种技术一致,对下茬早稻作物的种植没有影响;两种播种方法对盛花期鲜草产量、植株养分含量和养分积累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迟播播种能达到与传统播种一样的肥田目的;迟播对紫云英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没有明显影响,与传统播种技术相比可节约劳动力成本约45元/hm2,且可避免传统播种方法对晚稻植株的伤害。在现代双季稻种植条件下,晚稻机械收获留高茬紫云英迟播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对迟播迟栽水稻的秧苗素质、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期和寄栽规格的秧苗素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迟播迟栽的水稻本田期缩短5-10天。寄栽密度稀的秧苗素质优于寄栽密度大的。早播早栽有利于增加有效穗、着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寄栽稀的可以增加有效穗数,但穗子较小,千粒重随密度减小而增大。播栽期和寄栽规格对产量均有影响,但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认为:适当地进行迟播迟栽,虽然获得的水稻产量相对偏低,但可以比常规栽培模式多收获一季玉米,可大幅度提高周年的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