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穿孔病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桃产区普遍发生,在日光温室桃栽培中也经常造成危害。穿孔病类主要包括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和真菌性褐斑穿孔病,这三种穿孔病如不及时防治,都会引起叶片穿孔脱落,甚至新梢枯死,从而严重削弱树势,并降低果品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2.
曹立武 《北京农业》2003,(10):22-23
<正> 桃树穿孔病是大棚温室油桃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穿孔病分为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和真菌性褐斑穿孔病等三种,而以细菌性穿孔病危害最甚。在多雨年份,排水不良,湿度大或红蜘蛛多时发生严重,常引起早期落叶,新梢枯死,削弱树势,降低果品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在油桃产区,年年都有发生,2002年发生面积达333余公顷,发病率达30%~40%,严重制约了桃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樱桃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秀芹 《农技服务》2004,(12):28-29
穿孔病 穿孔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褐斑穿孔病。近几年各地有加重发生的趋势。穿孔病引起树体大量落叶,严重者导致枝梢枯死,产量降低,并影响花芽形成。  相似文献   

4.
穿孔病是桃树叶片的主要病害,主要有霉斑穿孔病、褐斑穿孔病和细菌性穿孔病。比较3种穿孔病的危害症状、发生特点,介绍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桃树穿孔病是桃树生产中发生较普通、为害较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减产可达30%以上。为有效防治该病,于2012年选用日常使用较为普遍的8%宁南霉素水剂进行了其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8%宁南霉素水剂800倍液对桃树细菌性、真菌性穿孔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已进入发病期时使用,仍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分为细菌性穿孔病(bacterial_shot-hole_disease,BSD)和真菌性穿孔病(fungal_shot-hole_disease,FSD)。大多数果农凭借经验难以准确识别两种病害,因而贻误防治,造成减产。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基于Mask RCNN(mask region 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桃树穿孔病检测方法。该方法对Mask RCNN模型进行了三方面的改进:首先,将Sim-AM(simple,parameter-free attention module)机制融入到残差网络的每一层,使用能量函数对神经元分配三维权重,增强对穿孔病关键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对RPN网络重复计算识别框进行简化处理,从9种Anchor Box降为3种,提升计算效率;再次,用软性非极大值抑制算法(Soft-NMS,soft non-maximum suppression)替换NMS算法进行Anchor Box选取,提高对遮挡病斑的检测效果。该研究使用二次迁移学习法对模型进行训练,首先利用Kaggle平台上公开苹果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李细菌性穿孔病的室内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治试验,明确了多年应用的硫酸锌石灰和石硫合剂对该病防治效果较差,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代森铵、福美双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各药剂间有协同作用,在生产上可交替或混合使用防治李细菌性穿孔病。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杏疔病和细菌性穿孔病症状、发生规律的详细介绍,总结出这两种杏树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减轻果农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穿孔病是常见的经济林病害,但在古浪县的经济林经营管理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致使其造成较大损失。本文就桃树穿孔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作扼要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桃细菌性穿孔病 1,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也为害果实和新梢。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浅褐色小斑点,其周围伴有黄绿色晕环,以后逐渐扩展为近圆形的红褐色病斑,有时数个病斑相连成一个大斑。若口光温室内空气湿度过大,在病叶背面病斑上常溢出黄色黏状菌脓。最终,病斑干枯,其边缘产生一圈裂纹,病斑脱落后,叶片形成穿孔,穿孔边缘一般破碎且不整齐,有时残留部分组织坏死。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期脱落。  相似文献   

11.
褐斑穿孔病是近年来紫叶李和红叶碧桃上发生普遍的叶部病害之一。研究不同防治褐斑穿孔病对园林绿化工程日常养护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选取生产上常用的4种农药制剂,对紫叶李和红叶碧桃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仅二氯异氰尿酸钠(A)300倍处理对紫叶李褐斑穿孔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二氯异氰尿酸钠(A和D)的各处理均对红叶碧桃褐斑穿孔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樱花褐斑穿孔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樱花叶片孔洞数,研究空气湿度对樱花褐斑穿孔病的影响。[结果]当气温为20~30℃时,湿度是决定樱花褐斑穿孔病发病程度的主要因素,发病程度与空气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空气湿度与樱花褐斑穿孔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1桃细菌性穿孔病1.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果实和嫩梢、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扩大成约2毫米左右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病健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缝,病部脱落后形成穿孔,故称"穿孔病"。果实发病时,果面发生暗紫色圆形病斑,中央稍凹陷,边缘水渍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黄白色粘性物质;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枝条受害后形成溃疡斑。  相似文献   

14.
贾洪 《现代种业》2006,(2):22-22
1.细菌性角斑病:黄瓜主要病害,其它瓜类也可能暴发。病症识别:叶片初生针头大小水渍状斑点(零散不匀),扩大成多角形黄(或浅)褐色,潮湿时早晨叶背可见菌浓,病斑明显减薄,老病斑穿孔。注意:此病与霜霉病相似,见菌浓、病斑减薄、老斑穿孔即可判为此病。  相似文献   

15.
李树病害在李树生产中普遍发生,主要侵染花、果、叶等,可导致叶片脱落、树势削弱,果实丧失商品价值。近年来,黑龙江省随着李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李树病害的发生亦日益严重,主要以李红点病、细菌性穿孔病和李褐腐病最为常见,造成的侵害和损失也最为严重,为此,笔者对这几种病害  相似文献   

16.
温变英 《油气储运》2006,(11):16-16
发病症状 1.幼苗染病。真叶较子叶敏感,子叶上产生黄白色近圆形斑,直径1~2毫米,淡黄色,薄而脆,容易破裂穿孔脱落,病斑周围有时有黄色晕圈,后期不明显。后期病部中央脱落、穿孔,边缘呈星状开裂。  相似文献   

17.
一、症状与发病规律 该病在桃树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整形病斑,直径2-5毫米,褐色,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故称“穿孔病”。严重时病班相连,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班,稍凹陷,以后病斑稍扩大,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8.
1 苹果树的主要病害 1.1 苹果斑点落叶病。属真菌性病害,又称褐纹病、褐色叶枯病、褐色斑点病、大星病,已成为许多果园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八角茴香提取物抗细菌性穿孔病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核果单胞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纸片法检验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细菌性穿孔病的抗性,系统提取法分离抗菌物质,推测抗性成分是挥发油以外的极性小和中等极性的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桃细菌性穿孔病在全国各地的桃园均有发生,部分地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文明确了桃细菌性穿孔病的规范测报及生产防治关键技术,以期为生产者和农技推广人员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