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伊犁马短途比赛前后血浆差异代谢物。选择6匹新疆速度赛马公开赛2 000 m成绩最佳的伊犁马,采集赛前静息状态及赛后即刻颈静脉血并制备血浆,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C-MS)对血浆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筛选伊犁马短途比赛前后差异代谢物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与赛前相比,赛后筛选出正、负离子模式下差异代谢物,其中烟酰胺、萨利麝香、L-亮氨酸-L-丙氨酸、N-乳酰苯丙氨酸、乙酰肉碱、尿囊素含量显著高于赛前(P<0.05);肌酸酐、皮质醇、硫辛酸、2-氨基己二酸、N-乙酰-L-蛋氨酸、黄苷含量显著低于赛前(P<0.05)。伊犁马2 000 m比赛赛后血浆检测结果与赛前相比,筛选出正、负离子模式下差异代谢物,其中烟酰胺、萨利麝香、L-亮氨酸-L-丙氨酸、N-乳酰苯丙氨酸、乙酰肉碱、尿囊素含量显著高于比赛前(P<0.05);肌酸酐、皮质醇、硫辛酸、2-氨基己二酸、N-乙酰-L-蛋氨酸、黄苷含量显著低于比赛前(P<0.05)。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到嘧啶代谢、苯丙氨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胆汁分泌、醛缩酮的合成与分...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腹腔注射苦参碱前后昆明小鼠粪便和血浆代谢物的差异,并通过与此前16S rDNA测序结果联合分析探究苦参碱发挥药理作用的可能机理。将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苦参碱处理组(MT)和生理盐水处理组(NC)。苦参碱处理组每天腹腔注射40 mg·kg-1的苦参碱,连续给药5 d,每天给药2次。生理盐水处理组按照同样方式和体积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给药第6天,分别收集各组小鼠的粪便和血浆,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并与苦参碱处理组肠道菌群的16S rDNA测序结果进行联合分析。苦参碱处理组的粪便及血浆中均存在显著差异代谢物,粪便中共鉴定出97种,血浆中有44种。聚类分析显示,粪便中苦参碱组有35种代谢物上调,104种代谢物下调;血浆中苦参碱组有20种代谢物上调,35种代谢物下调。KEGG通路分析显示粪便及血浆差异代谢物被映射到Protei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等代谢途径。与16S rDNA测序分析得到的显著差异菌种嗜酸乳杆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粪便及血浆代谢物与嗜酸乳杆菌存在相关性。苦参碱可调节昆明小鼠的体内代谢,在粪便和血浆中均存在显著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及与菌群之间的互作可能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试验检测了春季蛋鸭笼养舍内环境因子分布和蛋鸭生理机能及生产性能变化,为蛋鸭阶梯式笼养模式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1)蛋鸭舍内气载有害菌和粉尘浓度随纵向通风进程持续升高,上层鸭笼大肠杆菌属细菌气溶胶浓度显著低于中层和下层(P<0.05)。平均光照强度自进风口到出风口分布均匀,但上层笼极显著高于下层(P<0.01);(2)上层蛋鸭平均产蛋率(69.37%)显著高于下层蛋鸭(P<0.05);累计死淘率(0.11%)显著低于下层蛋鸭(P<0.05);(3)上层鸭蛋哈氏单位为68.2,极显著高于下层鸭蛋(P<0.01);(4)上层蛋鸭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丘脑GnRH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下层蛋鸭(P<0.05);下丘脑CRH基因表达水平,脾脏IL-1β、IL-10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下层蛋鸭(P<0.05)。以上结果显示,春季笼养蛋鸭舍内,不同空间位置环境因子分布不均匀,下层蛋鸭长期处于恶劣环境,增加了死亡率,降低了产蛋率和蛋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饲养模式下滩羊血清代谢通路及差异代谢物的变化,本试验选取24头9月龄体重为(30.12±3.23)kg、体况相似的去势滩羊,随机分为舍饲组和放牧组,3个月后颈静脉血采血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放牧组和舍饲组中共筛选出23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143个差异代谢物上调,91个差异代谢物下调。通过富集分析得到49个代谢通路,根据富集程度及其与脂质相关性筛选出15个代谢通路,其主要参与机体核苷酸代谢、脂代谢、硒代谢和维生素代谢。综上,放牧饲养模式主要对滩羊的核苷酸代谢、脂代谢和维生素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对肉质起到调控作用,而舍饲饲养模式通过硒代谢来调控滩羊肉质。  相似文献   

5.
旨在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A, CpA)感染鸭回肠差异代谢物变化特征。试验选取CpA感染37日龄健康雏鸭,采用剖检病理观察和PCR检测确定CpA感染成功后,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技术检测对照组和CpA感染组感染66、90、114 h时鸭回肠的代谢组学,筛选并分析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最后选取对照组和CpA感染114 h组差异代谢物验证。结果表明:经剖检病理观察和病原核酸检测确定成功构建了鸭CpA感染模型;PCA图中回肠样本有部分重叠,提示感染组与对照组鸭回肠间可能存在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感染鸭66、90和114 h总差异代谢物种类分别有14、16和24种,富集的代谢通路分别有13、14和28条,主要集中在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等;同时差异代谢物验证结果显示,感染114 h回肠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变化趋势均与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一致。综上所述,CpA感染鸭的致病机制可能...  相似文献   

6.
旨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产后卵巢静止奶牛血浆中差异代谢物,探究差异代谢物与奶牛卵巢静止的关系。试验选取了产后45~60 d卵巢静止奶牛和正常发情奶牛各15头,应用LC/MS技术检测两组奶牛血浆样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与单变量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血浆差异代谢物,揭示不同代谢通路中的差异代谢物与奶牛卵巢静止的关系。结果显示:LC/MS分析共筛选出14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与发情组奶牛相比,卵巢静止组奶牛有11种差异代谢物明显升高:分别是D-塔格糖、L-亮氨酰-L-脯氨酸、L-鹅肌肽、脯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N-(3-苯基丙酰基)甘氨酸、7-烯胆(甾)烷醇、γ-生育酚、β-隐黄素、视黄醛和鞘磷脂;3种差异代谢物降低:分别是胞嘧啶、1-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和1-硬脂酰-SN-甘油-3-磷酰胆碱。代谢通路分析代谢组学所获得的奶牛卵巢静止血浆差异代谢物,提示奶牛产后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等的异常会阻碍卵泡发育,从而导致奶牛产后发生卵巢静止。本试验获得了卵巢静止奶牛血浆差异代谢物,探究了奶牛产后卵巢静止发生中差异代谢物在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以及其他代谢的变化,为今后深入研究奶牛卵巢静止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新策略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放牧与舍饲环境下,因养分不同,会引起家畜相应生理机能和代谢机理变化。探究西藏彭波半细毛羊在两种环境下代谢通路的差异情况,为放牧条件下藏系绵羊合理补饲和全价舍饲养殖饲草配方提供可行的理论和方法。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测定放牧与舍饲环境下彭波半细毛羊血清中代谢物的沉积量与变异关系,与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MDB)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代谢通路,并分析其原因。结果发现24种代谢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放牧组血清沉积代谢物肌醇-1-磷酸盐、赖氨酸、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鸟氨酸-1,5-丙酰胺和鸟氨酸差异显著(P0.01);舍饲组血清沉积代谢物3-乙基苯酚、3-羟基丁酸、4-羟基脯氨酸和多聚谷胺酸差异显著(P0.01)。与24种显著代谢物关联的代谢通路有23种,两种模式存在8种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P0.05)。采用原始数据差异性、Holm-Bonferroni差异性、错误发现率(FDR)及通路拓扑等分析法,发现低蛋白饲料主要影响放牧组的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对精氨酸和鸟氨酸代谢通路也存在影响,即蛋白合成与机体信使传导受到阻滞。对舍饲组的丙酮酸代谢、糖酵解和糖质新生代谢通路产生影响,即能量饲料供应过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分别对乏情期和发情期产双羔和产单羔象雄半细毛羊血浆中代谢物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正离子模式下乏情期有72种代谢物在产双羔绵羊中出现了差异表达,发情期则有41种代谢物出现了差异表达,负离子模式下,则分别发现了44种和28种含量差异代谢物。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聚类分析显示,无论是在乏情期还是发情期,产双羔母羊的血浆中代谢物的含量呈现出有别于产单羔羊的模式。KEGG富集分析显示,产双羔母羊特异表达的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及脂类代谢途径相关。同时,研究还发现单磷酸尿苷、二氢叶酸、β-雌二醇、前列腺素、雌马酚等代谢物的含量在产双羔羊血浆中出现了明显的特异表达,其可作为产双羔羊候选标志物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产双羔象雄半细毛羊血浆中存在着特异的代谢物表达模式,相关数据能够促进藏绵羊的产双羔性状研究和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9.
旨在筛选表征奶牛产后异食沙土的生物标志物。本试验共采集29份产后15~22 d血浆样品,根据奶牛产后有无异食沙土现象,结合血钙浓度进行分组,其中13头产后有异食现象的奶牛血浆样品为试验组,16头健康奶牛血浆样品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代谢组学技术探讨2组血浆代谢轮廓和代谢物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试验组代谢轮廓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变化,正、负离子下共筛选出28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1种代谢物水平显著降低(P0.05),7种代谢物水平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进一步考察这些差异代谢物对分类的识别能力,结果显示仅有11种代谢物对2组血浆具有显著的区分能力。综上表明,乙酰肉碱、DL-苯丙氨酸、2-八烯酸、辛酸、癸酸、D-泛醇、NG,NG-二甲基-L-精氨酸(ADMA)、雄烯二酮、脯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可作为表征奶牛产后是否有异食现象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研究奶牛产后异食沙土的预防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夏季控温笼养模式对不同品系缙云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蛋鸭笼养研究提供资料。选取168只220日龄缙云麻鸭配套Ⅰ系、Ⅱ系、青壳系和青壳纯系(各42只),4个品系分别分为普通笼养(对照组)和控温笼养(试验组)2组,分别记录各组各品系缙云麻鸭的采食量、产蛋率和平均蛋重,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试验组各品系缙云麻鸭采食量略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配套Ⅱ系和青壳系的产蛋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配套Ⅰ系、Ⅱ系和青壳纯系的蛋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控温笼养模式可有效降低蛋鸭热应激,提高蛋鸭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析番鸭回肠组织中与腹脂沉积相关的主效基因。【方法】从2 000只番鸭中随机选取200只70日龄的番鸭进行屠宰,采集腹脂并称重,计算腹脂率。按腹脂率大小排序,选取腹脂率最高的5只和最低的5只番鸭的回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高通量RNA-Seq测序技术对2种腹脂率番鸭的回肠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RSEM软件将测序得到的reads序列与Trinity拼接的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O和KEGG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富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了腹脂重和腹脂率与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关性。【结果】高腹脂率和低腹脂率番鸭的回肠差异表达基因共有602个;与低腹脂率番鸭相比,高腹脂率番鸭回肠中有285个基因上调,317个基因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有5个与脂肪代谢相关的GO条目(脂质应答、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应答、类固醇激素刺激的细胞应答和脂质的细胞应答)和4个KEGG通路(PPAR信号通路、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和胆汁分泌),并筛选出与脂肪代谢显著相关的6个基因(P<0.05),包括NR5A2、ACBPACOX2、FABP2、FABP4和FABP5,其中,ACOX2和FABP5基因与腹脂重和腹脂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ACBP基因与腹脂重和腹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腹脂率番鸭回肠转录组存在差异,发现5个GO条目和4个KEGG通路,NR5A2、ACBPACOX2、FABP2、FABP4和FABP5等基因与番鸭腹部脂肪沉积相关。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究产蛋各期番鸭肝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和肝脂肪酸组成,为番鸭肝脂质代谢应答产蛋提供机理研究。本研究选取开产前22周龄、产蛋初期30周龄、产蛋中期40周龄和产蛋末期60周龄母番鸭各15羽,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学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肝AMPK通路基因表达,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产蛋各期肝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在40周龄显著高于22、30和60周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30和40周龄显著低于22和60周龄(P<0.05)。肝HE和油红O染色切片显示,肝在22周龄呈实质状,至产蛋40和60周龄,肝脂滴沉积明显(P<0.05)。AMPKα1在22、30、40和60周龄呈本底低水平表达,并显著低于产蛋各期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表达量(P<0.05),FAS在22、40和60周龄均呈高水平表达(P<0.05);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和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c)在40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22和30周龄(P<0.05)。肝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由C16∶0、C18∶0、C18∶1和C20∶2 n-6构成,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2%、16%、30%和9%。C14∶0和C16∶0含量在40周龄显著高于22周龄(P<0.05);C24∶0、C20∶2 n-6和PUFA含量在60周龄显著高于22和40周龄(P<0.05)。综上,番鸭产蛋期肝通过上调FAS等脂质合成基因表达,合成大量长链脂肪酸,沉积于肝,并增加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穿心莲粉对番鸭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相关指标、抗氧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复合菌剂(酵母菌和乳酸菌质量比1:1)发酵穿心莲粉,根据发酵前后成分变化对其微生态功能及药用价值进行分析。将450只15日龄体重250 g左右的黑羽番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Ⅰ组饲喂基础饲粮,对照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穿心莲粉,发酵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3%和5%的发酵穿心莲粉,预试期7 d,正试期48 d。分别于16、21、42、70日龄对番鸭称重,于70日龄从每组随机选取6只番鸭(每个重复随机取1只)屠宰,采集血液、左侧胸肌样品,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免疫相关指标及抗氧化指标、肌肉脂肪酸含量。【结果】①穿心莲粉经复合菌剂发酵后,活菌数超过2.0×108 CFU/g,粗纤维含量虽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发酵Ⅱ组16~70日龄的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和发酵Ⅲ组(P<0.05;P<0.01)。③发酵Ⅰ、Ⅱ组的屠宰率均显著高于对照Ⅰ、Ⅱ组(P<0.05)。④发酵Ⅱ、Ⅲ组和对照Ⅱ组番鸭血清的IL-2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Ⅰ组和发酵Ⅰ组(P<0.01)。⑤发酵Ⅱ组的血清丙二醛水平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1;P<0.05)。⑥发酵Ⅱ组的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Ⅰ组(P<0.05;P<0.01)。【结论】与基础饲粮组相比,3%发酵穿心莲粉可显著提高番鸭的生产性能、血清IL-2水平、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减少番鸭脂质过氧化,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此外,3%发酵穿心莲粉对番鸭屠宰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要显著优于同比例未发酵穿心莲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褪黑素对镉致鸭大脑皮质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本试验将16只20日龄高邮鸭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褪黑素组、镉组、镉与褪黑素共处理组。对照组鸭自由采食饮水;褪黑素组鸭自由饮用含有0.2 mg·L-1褪黑素的水;镉组鸭自由采食拌有2 mg·kg-1氯化镉的饲料;镉与褪黑素共处理组鸭自由饮用含有0.2 mg·L-1褪黑素水的同时自由采食拌有2 mg·kg-1氯化镉的饲料。60 d后,剖检并采集鸭大脑皮质。比色法检测大脑皮质中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rf2核转位,免疫印迹法检测Nrf2、HO-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组鸭大脑皮质发生明显Nrf2核转位,T-AOC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MDA、TNF-α、IL-1β含量和Nrf2、HO-1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镉组相比,镉与褪黑素共处理组鸭大脑皮质Nrf2核转位减少,T-AOC水平显著升高(P<0.05),MDA、TNF-α、IL-1β含量和Nrf2、HO-1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综上,褪黑素对镉所致的鸭大脑皮质毒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番鸭(Cairina moschata)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进行克隆及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并检测其在就巢期和产蛋期番鸭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以番鸭卵巢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对GDF9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GDF9基因的编码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分析其基本理化性质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结构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就巢期番鸭和产蛋期番鸭各组织中GDF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GDF9基因CDS区全长1 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番鸭GDF9基因序列与GenBank已公布的凤头潜鸭、绿头鸭、天鹅、棕硬尾鸭、浙东白鹅、企鹅、鸡、牛、绵羊、猪和小鼠对应序列的相似性依次为98.8%、97.5%、96.4%、95.8%、94.4%、90.2%、87.5%、64.5%、64.2%、63.9%和60.6%。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番鸭与凤头潜鸭和绿头鸭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GDF9蛋白分子质量为52.81 ku,是一种不稳定的碱性亲水膜外蛋白,有1个信号肽,含有45个磷酸化位点,8个O-糖基化位点,3个N-糖基化位点,存在1个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构域;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α-螺旋、T-转角和β-折叠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58.61%、22.22%、16.56%和2.61%。GDF9蛋白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GDF9蛋白可能与BMP15、BMPR1B、BMPR2、TGFBR1、ACVR1B、POF1B、ZP2、ZAR1和MOS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就巢期和产蛋期番鸭各组织中均有GDF9基因的表达,其中两个时期卵巢中的表达量均最高,且均极显著高于同一时期其他组织基因表达量(P<0.01)。同一组织不同时期相比,就巢期番鸭GDF9基因在脾脏、心脏和肾脏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产蛋期(P<0.05;P<0.01),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产蛋期(P<0.01),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在两个时期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番鸭GDF9基因,GDF9基因在番鸭各组织中均有表达,GDF9基因为番鸭产蛋期和就巢期卵巢、心脏、肾脏和脾脏的差异表达基因。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番鸭GDF9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研究GDF9基因在卵巢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视神经蛋白(neuropsin,OPN5)对鸭颗粒细胞凋亡、增殖及类固醇激素生成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鸭颗粒细胞进行OPN5过表达质粒和OPN5 siRNA处理72 h (n=6),应用EdU细胞增殖检测技术、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FITC、RT-PCR、Western blot及ELISA技术系统地检测颗粒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及生殖相关基因的mRNA、蛋白水平及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OPN5过表达能促进鸭卵泡颗粒细胞增殖,抑制鸭卵泡颗粒细胞凋亡;能极显著地促进GnRHRFSHRLHR的表达 ,并抑制GnIHGnIHR的表达(P<0.01);能显著或极显著上调StARCYP11A1、3β-HSDCYP17A1、CYP19A1的mRNA水平(P<0.05或P<0.01);显著升高OPN5、3β-HSD及CYP19A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和极显著升高E2、P4分泌水平(P<0.01),并极显著降低INHβ的水平(P<0.01)。OPN5 siRNA能够显著降低OPN5的表达水平(P<0.01),抑制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极显著下调GnRHGnRHRFSHRLHRP<0.01),促进GnIHGnIHR的表达(P<0.01);并极显著抑制StARCYP11A1、CYP17A1的表达(P<0.01);显著降低OPN5、3β-HSD及CYP19A1蛋白表达水平(P<0.05)及极显著降低E2、P4的分泌水平(P<0.01),并能极显著升高INHβ的水平(P<0.01)。研究表明,OPN5能促进鸭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促进颗粒细胞中类固醇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以低水平复合有机微量元素(铁、铜、锰、锌和硒)来取代实际生产中较高水平无机形式微量元素对肉鸭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为肉鸭饲养中的有机微量元素减量使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将450只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公母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空白对照组(NC组)于基础饲粮中不额外添加微量元素,ITM组于基础饲粮中添加NRC(1994)推荐量的无机元素(铁、铜、锰、锌和硒添加量分别为40、10、50、60、0.2 mg/kg),1/2 ITM组和1/2 OTM组分别于基础饲粮中添加50%NRC推荐量无机微量元素和50%NRC推荐量有机微量元素,1/2(ITM+OTM)组于基础饲粮中添加50%NRC推荐量无机微量元素+50%NRC推荐量有机微量元素。试验期42天。于试验第21和42天,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肉鸭,采集血液和肝脏,用于测定血清生化相关指标、血清中的总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肝脏中的抗氧化指标。【结果】(1)与NC组相比,ITM组肉鸭21和42 d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提高(P<0.05),42...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50 mg·kg-1的低聚壳聚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替代抗生素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屏障功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540只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control group)、基础日粮+40 mg·kg-1杆菌肽锌(抗生素组,antibiotic group)以及基础日粮+50 mg·kg-1 COS (COS组,COS group),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1只公鸭(接近平均体重)称重,采集血样、肠道与肌肉样品用于血清生化、肠道屏障功能和肌肉品质等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日粮中添加COS显著提高了樱桃谷肉鸭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但对肉鸭屠宰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COS或抗生素显著提高了血清球蛋白(GLB)含量、腿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以及十二指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和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P<0.05),降低了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和A/G值、腿肌丙二醛(MDA)含量和滴水损失(P<0.05)。3)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日粮中添加COS显著提高了空肠和回肠黏膜的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脂多糖(LPS)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COS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黏膜咬合蛋白(OCLN)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腿肌a*值(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D-乳酸含量(P<0.05)。此外,抗生素组的空肠黏膜OCL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指出:日粮中添加COS提高了樱桃谷肉鸭的生长性能,增强了免疫力,改善了肠道屏障功能和肉品质。COS可以替代抗生素用于樱桃谷肉鸭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中畜草原白羽肉鸭与樱桃谷鸭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追溯两个品种鸭在不同人工选择下的基因组变异机制,以此阐明优异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方法】 选择樱桃谷鸭商品代和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商品代各16只进行基因组重测序,过滤掉高缺失率与最小等位基因频率较低的位点,获得高质量SNPs用于后续分析;对两品种的基因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确定其遗传分化情况;采用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群体核酸多样性比值(Pi)两种分析方法综合筛选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和樱桃谷鸭的受选择信号。【结果】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和樱桃谷鸭分化显著。以10 kb窗口5 kb步长分别计算FstPi分析值,取前1%作为阈值(Fst>0.177,Pi>0.885),在两种分析方法的信号重叠区域共筛选到410 kb候选区域,共注释到21个候选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发现,12个基因显著富集到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两大类中(P<0.05),2个基因显著富集到代谢相关通路(P<0.05)。这些基因中,与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免疫调控相关的基因包括PDE3APRKAR2BSEMA5ASHANK2、STXBP6与LOC101803508(GOLGB1)受到了强选择。【结论】 虽然樱桃谷鸭与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均源自北京鸭,但经过不同强度、不同方向持续的人工选育,2个品种明显分化,且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态性。筛选到了2个品种间一系列遗传分化候选基因,并重点挖掘了参与白羽肉鸭风味肉品质调控的相关基因,为后续研究不同白羽肉鸭品种特征、筛选品种特异性分子标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合生素替代日粮中抗生素对樱桃谷肉鸭肌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机体抗氧化能力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日龄樱桃谷肉鸭5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40 mg·kg-1杆菌肽锌(抗生素组)和基础日粮+1 000 mg·kg-1合生素(合生素组)。试验期为42 d,分为前期(1~14 d)和后期(15~42 d)。于试验期第14和42天,分别从每重复中选取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公鸭进行称重、屠宰,采集血样、胸肌、腿肌、免疫器官以及肠道黏膜样品用于血清生化指标、肌肉品质、免疫器官指数、抗氧化指标、肠道免疫相关基因等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合生素和抗生素显著降低了樱桃谷肉鸭宰后24 h胸肌和腿肌的蒸煮损失(P<0.05)以及腿肌的亮度值(P<0.05),显著提高了宰后24 h腿肌的红度值(P<0.05)。2)与对照组相比,除抗生素能够显著提高樱桃谷肉鸭42 d脾脏指数(P<0.05),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或合生素对樱桃谷肉鸭的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3)合生素组肉鸭14 d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高于抗生素组与对照组(P<0.05),42 d空肠黏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 d空肠黏膜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组和合生素组42 d空肠黏膜中GSH-Px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合生素组相比,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显著提高了14 d回肠黏膜中GSH-Px活力(P<0.05)。4)合生素组14 d空肠黏膜中Toll样受体3(TLR3)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抗生素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4和42 d回肠黏膜中维甲酸诱导基因1(RIG-1)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合生素和抗生素均能显著上调14 d回肠黏膜中TLR3和Toll样受体7(TLR7)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合以上结果指出,合生素能够作为一种抗生素替代品改善樱桃谷肉鸭的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提高肠道黏膜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机体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