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双重数字PCR在转基因水稻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技术,针对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外源基因建立了双重数字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常见的转基因品系中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转基因样品绝对定量检测范围为0.5%~100%,定量检测限可达0.5%、定性检出限可达0.05%。与目前的标准检测技术相比,双重数字PCR具有更低的定量检出限,可以更好的满足实际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滴式数字PCR平台,研究建立了一种在同一个微滴反应体系中同时测定样品中两种靶序列的双重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T25品系双重PCR方法能特异性检出转基因玉米T25,而其他转基因玉米、油菜、水稻等作物品系均没有扩增。灵敏度实验数据表明,所建立的T25双重数字PCR方法,在相对标准偏差≤25%时可以检测到4.6个T25特异性边界序列分子,在不考虑各重复间相对标准偏差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到1个拷贝。定量结果准确性比较研究显示,与采用分别定量内源基因和T25边界序列来定量转基因成分结果相比较,所建立的T25双重数字PCR定量结果因消除了取样误差结果更准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双重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方法比单重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方法更适用于进出境农产品转基因成分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随着转基因植物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对其中转基因成分检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数字PCR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其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PCR的原理及数字PCR在转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优势,并对转基因植物检测中的转基因成分定量检测、标准物质制备与定值及外源基因拷贝数鉴定等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对多种转基因玉米进行同时检测的PCR芯片,用于玉米及其制品中的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在实验中选择了6种转基因玉米品系(BT10、BT11、BT176、GA21、MON863、MON89034)和1种非转基因玉米作为实验材料,对PCR芯片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研究成功构建了能够同时对6种转基因玉米品系进行检测的PCR芯片,且芯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可达0.1%。该PCR芯片检测结果可靠,可用于玉米及其制品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测定了抗病毒转基因木瓜品系55-1、GM YK和华农1号的结构特征序列,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合成了结构特异性检测引物,建立了55-1、GM YK和华农1号的结构特异性检测方法.为提高检测效率,将结构特异性检测引物和内源基因检测引物置于同一反应体系之中,建立了转基因木瓜品系的两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可用于进口木瓜的检测,从中发现未经我国批准的转基因木瓜品系,为转基因产品的标识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产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产品,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结果可靠、准确性高。该方法利用特异性荧光探针实时监测目的的基因的扩增,同时循环参数(Ct值)和PCR体系中起始DNA量的对数值之间有严格的线性关系。利用阳性标准样品的Ct值,制成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样品的Ct值就可以准确确定起始DNA的数量。高纯度探针和适宜的镁离子浓度是该方法准确定量的关键。实时定量PCR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其他定量方法所存在的假阳性及定量准确度不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外源基因Cp4-epsps,建立了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检测体系,其扩增产物既可利用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还可通过SYBR Green I染色进行快速检测。LAMP检测体系中dNTPs浓度为0.8 mmol/L、Mg2+浓度为3mmol/L、反应时间为45min时扩增效果最佳,其检测灵敏度为5μg/L,比常规PCR灵敏100倍。田间实际检测结果表明,LAMP检测结果和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本研究所建立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LAMP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征,是一种能够用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检测、田间基因漂移监测和环境安全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多重PCR检测转基因菜籽粕中的转基因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油菜内源基因PEP、抗除草剂基因(BAR、PAT)、筛选基因NPTII、常见启动子(CaMV35S、FMV35S)和终止子NOS为检测对象,通过研究不同引物终浓度的配比以及退火温度对转基因菜籽粕多重PCR检测的影响,建立了菜籽粕转基因成分7重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体系能有效检测出菜籽粕以及其他作物(大豆、玉米、大米、棉花籽)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过程简便、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转基因苜蓿草品系J101,设计引物及探针建立J101品系特异实时定量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定量实时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为10拷贝J101基因组DNA,定量检测下限为50拷贝的J101基因组DNA,本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3,扩增效率E为110%,重复性实验显示本方法的标准偏差(SD)及相对标准偏差(RSD)都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建立的J101品系特异性定量PCR检测方法适于快速、准确、稳定地对转基因苜蓿草J101品系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延熟番茄"华番一号"的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反向PCR方法克隆了转基因延熟番茄"华番一号"(Bioscein)的外源基因和番茄基因组之间的一段边界序列,并依据此段序列设计了具有品系特异性的引物和荧光探针,以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了华番一号的品系鉴定检测方法,扩增片段长108bp,横跨在Nos启动子和番茄基因组之间.以转基因大豆(RR)、转基因玉米(Mon810)、转基因抗草甘膦油菜、转基因棉花(保龄棉)、非转基因番茄、马铃薯、茄子、大椒、大米、小麦、烟草等为试材,证明本方法同其它转基因作物及其它蔬菜无非特异性反应.本方法在检测华番一号番茄时,相对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1%,绝对灵敏度达到20个拷贝.由于本方法的PCR扩增产物长度只有108bp,因此该方法也可以用于检测加工产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或作为常规PCR定性检测后的确证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果斑病和角斑病是葫芦科作物两大重要细菌病害,病原菌分别为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和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两种菌均可通过种子、种苗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种子检测是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病害发生的首要环节。本研究应用微滴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建立了同时检测种子携带西瓜嗜酸菌和丁香假单胞菌的方法。结果显示:两种细菌菌悬液和DNA样品等浓度混合时,ddPCR能同时检测到两种靶标菌的最低混合菌悬液浓度和最低DNA浓度分别为103 cfu/mL和10-3 ng/μL,其检测灵敏度是平行测试的real-time PCR方法的10倍;对于非等浓度混合的菌悬液和DNA样品,两种靶标菌菌悬液按浓度比1∶1000(103∶106 cfu/mL)混合或其DNA浓度比为1∶10000(2.28×10-3 ng/μL∶22.8 ng/μL)条件下,ddPCR可检测到低浓度的靶标菌,检测灵敏度同样是real-time PCR的10倍。此外,在人工接菌种子测试中,西瓜、甜瓜单粒种子平均带菌量105~106 cfu/粒时,ddPCR方法可检测到带菌率0.2%(n=500)的西瓜、甜瓜种子样品。将分别携带两种菌的种子按比例1∶10混合时ddPCR方法可以准确检出浓度相对低的靶标菌;而使用相同检测引物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则只能检出西瓜嗜酸菌和丁香假单胞菌带菌率分别为0.2%和2%(n=500)的甜瓜种子混合样品中的西瓜嗜酸菌,未能稳定检出丁香假单胞菌。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ddPCR技术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两种重要葫芦科种传细菌的方法,检测结果稳定可靠,丰富了当前种传病原细菌的检测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和灵敏的接骨木镰孢的检测技术。通过比对接骨木镰孢与其近源种之间的候选靶标序列,选取T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翻译延伸因子)基因作为靶标,设计并筛选出一套对该病原菌具有种特异性的LAMP引物,建立了检测接骨木镰孢的 LAMP 体系。该体系在反应前加入染料羟基萘酚蓝(hydroxynaphthol blue,HNB),经62℃恒温反应70 min之后,可根据肉眼观察到的反应物的颜色判定结果。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仅接骨木镰孢的DNA经检测后呈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其他供试菌株的DNA均呈紫色的阴性反应。该方法对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00 pg·μL-1。在采自内蒙古和黑龙江的28份马铃薯干腐病疑似病害样本中,检测到14份阳性样品。该方法的建立为接骨木镰孢的检测及其所致病害的诊断提供了快捷准确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扁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引起的桃缢缩溃疡病是桃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带菌苗木及接穗是病害向无病区传播的主要途径。严格的检疫措施是保证无病区健康生产的关键。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是严格执行检疫措施及研究病害发生规律的有力工具。将扁桃拟茎点霉组蛋白H3(histone H3)基因与其近缘种比对发现,该基因特异性强,适合作为分子检测的靶标。针对histone H3基因为靶标,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建立了扁桃拟茎点霉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发现,该方法只能特异识别扁桃拟茎点霉。检测灵敏度可达4×10~1copies·uL~(-1),比常规PCR检测方法高1 000倍;孢子检测最低限达2个孢子,比常规PCR检测方法高10倍,且仅需1 h即可完成检测。该方法用于田间样品检测,扁桃拟茎点霉的阳性检出率达86%,高于分离培养法和常规PCR检出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 Man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可用于田间对扁桃拟茎点霉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大丽轮枝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通过比对分析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与其相近种不同靶标序列间的差异,选取Gpd(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作为靶标基因,设计并筛选了四条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LAMP引物和两条环引物,建立了一种基于颜色判定的简单、快速和灵敏的大丽轮枝菌的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实验及田间发病组织的检测。该方法在62 ℃等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70 min,扩增前加入染料HNB(羟基萘酚蓝),反应后根据染料颜色变化判定扩增结果。特异性试验中,仅含有大丽轮枝菌菌株DNA的反应管扩增后呈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其他供试菌株均呈紫色的阴性反应。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0 pg·μL-1,在土壤中检测的灵敏度为10个孢子/0.25g土壤。该技术能够检测出棉花发病组织中的目标菌,对采自江苏和山东的24份疑似病害样本进行检测,11份为阳性。该方法的建立为大丽轮枝菌的检测及其所致病害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由胶孢炭疽菌复合群(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炭疽病是我国橡胶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以β-tubulin基因为靶标基因,设计橡胶树胶孢炭疽菌复合群特异性引物,以SYBR Green I为指示剂,建立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进行了室内侵染和田间自然发病样品的检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63℃恒温条件下60 min内检测出病原菌,且能特异性识别我国主要植胶区的橡胶树胶孢炭疽菌。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 pg DNA或100个分生孢子。室内和田间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同时检测出潜伏侵染期和发病期的胶孢炭疽菌。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为橡胶树胶孢炭疽菌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马琳  赵颖  陈建波  赵莉 《农药学学报》2023,25(2):435-443
为建立蓝莓样品中百菌清残留快速筛查方法,以农药百菌清为目标分析物,系统研究了胶体金标记参数及样品前处理方法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 (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GICA)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5 nm的胶体金颗粒标记百菌清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探针,分别将包被原百菌清-BSA (1 mg/mL)和羊抗鼠IgG抗体(0.1 mg/mL)包被于硝酸纤维膜(NC膜),形成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组装成百菌清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蓝莓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双蒸水(dd H2O)稀释后,应用该纸条对蓝莓中百菌清残留肉眼观察检出限(LOD)为0.1 mg/kg (T线完全消线),可实现15 min内蓝莓中百菌清的定性与半定量分析,同时,试纸条对样品中4-羟基百菌清、五氯硝基苯、多菌灵和腐霉利的检测不存在交叉反应。蓝莓中百菌清添加回收试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测试结果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UPLC-MS/MS)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成功地应用于蓝莓中百菌清的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有助于现场检...  相似文献   

17.
 向日葵黑茎病菌是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一种检疫性真菌。根据向日葵黑茎病菌及其近似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向日葵黑茎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最低检测限量为20 μL反应体系中总DNA含量0.1 pg;实时荧光PCR优化反应条件为引物终浓度0.6 μmol·L-1,探针终浓度0.3 μmol·L-1。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疑似携带向日葵黑茎病菌样品的检测与初筛。此方法快速、灵敏,整个反应过程约1 h,检测过程完全闭管,无需PCR后续处理,为早期快速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油菜黑胫病菌和茎基溃疡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黑胫病和油菜茎基溃疡病分别由子囊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和L.maculans引起.我国油菜产区仅发现L.biglobosa,未发现L.maculans.因而,L.maculans是我国的对外检疫性对象.这两种真菌形态相似,引起的病害症状相似,给田间快速准确鉴定带来难度.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  相似文献   

19.
Rhizoctonia cerealis is a soil-borne phytopathogenic fungus that causes wheat sharp eyespot, resulting in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In this study, the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combined with lateral-flow dipstick technology (Rc-RPA-LFD) was developed for the rapid and sensitivity detection of R. cerealis. The Rc-RPA-LFD assay could be completed at isothermal temperature of 38°C within 30 min without PCR thermal cyclers. The RPA primers and probe designed based on ITS region, showed high specificity to R. cerealis. The detection limit of Rc-RPA-LFD assay was 1 pg·μL-1 fungal genomic DNA, showed an equal sensitivity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PCR. In addition, the Rc-RPA-LFD assay could detect R. cerealis from field soil samples, show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PCR assay. The simplicity, rapidly and practicability all indicated that Rc-RPA-LFD assay will be a promising molecular diagnosis for the accurate and rapid detection of R. cerealis.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水肥条件的改善,小麦纹枯病在我国危害日趋严重,现已成为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黄淮麦区主要病害,每年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小麦纹枯病常与小麦根茎部病害如根腐病、茎基腐病混合发生,发病早期症状相似,影响病害的早期诊断和防治。目前,小麦纹枯病菌快速检测方法主要基于常规PCR和Real-time PCR [3,4]。常规PCR和Real-time PCR具备检测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但这两种检测技术对仪器设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