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钝化剂对铜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陈杰  宋靖珂  张晶  王鑫  王学江 《土壤》2016,48(4):742-747
考察了磷酸二氢钾、碳酸钙、硅酸钠、自制草木灰和自制生物质炭5种钝化剂对Cu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同时,对欧共体标准物质局提出的三步提取法(简称BCR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并运用改进的BCR法对Cu在土壤中的形态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钝化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5种钝化剂的投加量分别为50、100、20、20和20 g/kg时,对土壤钝化修复效果最佳,投加钝化剂后,土壤中可交换态Cu含量快速减少、残渣态Cu含量快速增加。其中,自制草木灰由于提高土壤p H更易与Cu生成沉淀,对Cu的钝化效果最佳,该钝化剂使有效态Cu含量减少53%,可交换态Cu含量减少49.2%,残渣态Cu含量增加4.7倍,有效地降低了Cu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明确生物炭和菌肥修复石灰性土壤镉(Cd)污染的效果,探寻适宜石灰性土壤重金属Cd修复技术。  方法  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施用3%的生物炭(B3)和1.5%的菌肥(M1.5)对不同外源Cd浓度(0、1、2、4 mg kg?1)石灰性土壤的pH值、Cd形态分布、酶活性以及棉花各器官Cd含量的影响。  结果  结果表明,生物炭和菌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的pH,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续添加改良剂处理的土壤的pH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生物炭和菌肥的施用均能降低土壤可交换态Cd比例,提高土壤残渣态Cd比例,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和菌肥处理下可交换态Cd的含量分别下降了18.42% ~ 48.46%和15.21% ~ 50.19%。生物炭和菌肥的添加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最大增幅分别为89.1%、140.1%、39.7%和38.1%,菌肥处理总体优于生物炭处理。生物炭和菌肥的施用降低了植株各器官Cd含量,其中生物炭处理各器官中Cd含量最大降幅为34.0%,菌肥处理下最大降幅为39.5%。相关性和主成分结果表明,可交换态Cd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 < 0.05),与植株根、茎和叶Cd含量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P < 0.05)。  结论  生物炭和菌肥作为土壤重金属钝化剂能够通过影响Cd的形态分布,从而缓解Cd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降低棉花对Cd的吸收。总体来看,施加1.5%菌肥较3%生物炭在石灰性土壤Cd污染修复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八宝景天 (Hylotelephium spectabile) 是研究最多的修复Cd污染土壤的植物之一,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其修复效率以增加其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氮肥类型以及螯合剂对污染土壤上八宝景天Cd吸收转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强化八宝景天Cd修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方法】  采用八宝景天进行了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采自四川绵竹的潴育水稻土和广西阳朔的棕色石灰土,两个土壤Cd含量均超过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在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生理中性的碳酸氢铵 (NH4HCO3)、生理酸性氯化铵 (NH4Cl)、生理碱性氨水 (NH3·H2O) 以及NH4HCO3配施壳聚糖4个处理。八宝景天生长20天后,测定根、茎、叶生物量和Cd含量,并测定了根际土壤pH、有效态Cd含量以及不同形态Cd含量。  【结果】  NH4Cl较NH4HCO3处理降低了两种土壤根际pH,提高了有效态Cd含量。NH4HCO3配施壳聚糖处理对根际土壤酸化效果强于NH4Cl处理,潴育水稻土和棕色石灰土两种土壤根际有效态Cd含量分别较NH4Cl处理提高18.6%和15.5%。此外,与施用NH4HCO3相比,NH4Cl提高了两种土壤水溶态和弱酸提取态Cd含量,而NH4HCO3配施壳聚糖处理虽使水溶态Cd含量增加,但由于壳聚糖与土壤中Cd形成稳定性较强的络合物,同时促进了八宝景天对弱酸提取态Cd的吸收,因此其根际弱酸提取态Cd含量无显著差异。NH4HCO3、NH4Cl和NH3·H2O 3种氮肥类型对八宝景天生长和Cd吸收转运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别,而NH4HCO3配施壳聚糖则使八宝景天生物量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29.6%~79.8%,同时NH4HCO3配施壳聚糖对八宝景天Cd吸收转运的促进作用受土壤类型、理化性质和污染程度的影响,对棕色石灰土上八宝景天各部位Cd含量、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提高了16.0%~143.4%、45.8%~137.5%和25.3%~81.6%,而在潴育水稻土上促进作用均较小。  【结论】  在施氮量一致的情况下,施用生理酸性氮肥有利于促进八宝景天Cd吸收,肥料和壳聚糖配施可能是强化八宝景天Cd修复效率的有效措施。其强化效果在中性偏碱性土壤上好于在酸性土壤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油葵和苦荬菜根际土壤固、液相对镉(Cd)和锌(Zn)的活化机制,比较两种植物在轻、中度复合污染农田的修复潜力。  方法  通过大田试验种油葵和苦荬菜,测定成熟期土壤的pH值、有机酸、重金属总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测定土壤溶液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主要离子、水溶态重金属及其形态分布;测定植物各部位中重金属的浓度及形态,通过计算重金属在植物中的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比较两种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潜力。  结果  油葵和苦荬菜根系分泌的低分子有机酸均使根际土壤pH值下降明显,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P < 0.05);苦荬菜根际土中低分子有机酸及DOM的浓度显著高于油葵根际土(P < 0.05)。两种植物根际土壤溶液中的Cd以离子态和DOM结合态为主,Zn以离子态为主;两种植物根际土壤中有效态的Cd差异不显著,油葵根际有效态Zn显著高于苦荬菜;两种植物根际土壤的Zn和Cd有效态与土壤溶液中Cd-DOM和Zn-DOM呈显著相关。苦荬菜根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强,但油葵地上部分能吸收转运更多的Cd和Zn,并在叶中以毒性较低的不溶性磷酸盐结合态和草酸结合态富集。  结论  两种植物根际分泌的有机酸可以增加根际土壤中的Cd-DOM和Zn-DOM的浓度,提高土壤中的Cd和Zn的有效性,苦荬菜根际对重金属有较强的活化能力,但油葵地上部分对Cd和Zn的吸收转运能力更强。两种植物都具有较强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潜力,但从经济角度出发,油葵更适合现阶段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钝化剂对酸性高镉土壤钝化效果及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海泡石、磷酸二氢钾、钙镁磷肥、钢渣、生石灰及生物炭为重金属镉钝化材料,研究钝化剂对湖南省酸性高镉(Cd)稻田土壤及水稻中Cd含量的影响。以土壤pH值和有效态镉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三种效果较优的钝化剂,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复配,选择最优的钝化剂配方进行田间验证。结果表明,海泡石、钙镁磷肥、钢渣在施用比例为1%时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pH的提升效果排序为钢渣钙镁磷肥海泡石;除钢渣外,其余钝化剂在施用比例为1%时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钝化效果排序为磷酸二氢钾钙镁磷肥生物炭海泡石生石灰。选取海泡石、钙镁磷肥和磷酸二氢钾复配钝化剂,依据正交试验结果并综合考虑钝化效果、成本及材料易得性,确定钝化剂的最优施用量组合为海泡石500 mg kg-1、钙镁磷肥500 mg kg-1、磷酸二氢钾170 mg kg-1。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钝化剂后,土壤pH值提高0.5个单位,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34.00%,糙米中Cd含量降低19.44%,水稻各器官Cd的富集与迁移系数明显降低,水稻产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王月梅  王作鹏  李承骏  赵玲  滕应  骆永明 《土壤》2022,54(6):1225-1232
为了探明KMnO4改性猪粪炭对水稻吸收累积复合污染土壤中汞镉的阻控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添加不同量的锰改性猪粪炭(MZC)对水稻中汞镉累积分布特征、根际土壤有效态汞镉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探讨了MZC阻控水稻籽粒吸收累积汞镉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0.5%MZC使水稻籽粒的总汞、甲基汞和总镉含量分别降低了50.4%、58.4%和79.3%,同时降低了31.1%和39.9%根际土壤有效态汞和镉的含量,但增加了70.3%根际土壤总Mn含量;且添加0.5%的原始猪粪炭对水稻籽粒中总汞、甲基汞和镉含量的降幅显著小于锰改性猪粪炭的,表明经过KMnO4改性可以显著增强猪粪炭对土壤汞镉的钝化能力。水稻籽粒、茎叶中的汞镉含量和根际土壤有效态汞镉含量都随着MZC添加量的增加呈明显的降低趋势。统计分析显示水稻籽粒和茎叶中的汞镉含量与根际土壤中有效态汞、镉呈显著正相关性,而土壤中有效态汞镉含量与土壤的pH、CEC呈负相关。添加MZC使土壤pH、CEC升高,降低了根际土壤中汞、镉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减少了水稻地上部分对汞镉的吸收累积。因此,锰改性猪粪炭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能保障汞镉复合污染农田水稻安全生产的土壤修复剂。  相似文献   

7.
基于籽粒Cd消减率与边际效率评价Cd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效、低成本钝化材料的研发及盆栽与田间试验结果的一致性仍然是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的技术难点。该文以镉(Cd)污染的湖南红壤与浙江水稻土为对象,以2种不同Cd敏感性水稻(Cd低吸收品种JH212、Cd高富集品种XS09)为试材,通过盆栽与田间对比试验,基于水稻籽粒Cd消减率、修复边际效率及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的变化等对不同钝化剂的修复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钝化剂对2种不同Cd敏感性水稻籽粒Cd的吸收、转运均有显著(P0.05)降低作用。盆栽试验条件下,与对照相比,不同钝化剂处理后湖南红壤中水稻籽粒Cd浓度最大降低65.3%,浙江水稻土中籽粒Cd浓度最大降低61.4%;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不同钝化剂处理的红壤中水稻籽粒Cd浓度最大降低61.8%,水稻土中籽粒Cd浓度最大降低60.1%。就2种不同的Cd敏感性水稻品种而言,不同钝化剂对Cd高富集品种XS09的钝化效果要优于Cd低吸收品种JH212。总体而言,不同钝化剂对2种不同Cd敏感性水稻籽粒Cd消减率为41.6%~65.3%,对XS09的籽粒Cd消减率略高于JH212,在酸性红壤的钝化效果高于水稻土;不同钝化剂对水稻籽粒Cd消减效果依次为黏土矿物钝化剂AT腐殖质钝化剂WG≈岩基钝化剂FS。不同钝化剂对Cd污染红壤与水稻土的修复边际效率为9.10%~15.4%,最高为AT处理,其次为WG与FS处理;综合籽粒Cd消减率与修复边际效率2个指标进行考虑,不同钝化剂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顺序为ATWGFS。  相似文献   

8.
李剑睿  徐应明 《土壤通报》2022,53(4):965-971
  目的  探究在合理的水分管理模式下提高坡缕石钝化稻田土壤镉的效率,及坡缕石施加对土壤理化性质、环境质量和水稻抗氧化胁迫的影响。  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试验设置长期淹水、传统灌溉和湿润灌溉3种水分管理措施,每一水分管理模式下设0%、0.5%、1.0%、1.5%、2.0%和2.5% 6个坡缕石施加浓度,共18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pH、zeta电位、有效态镉、稻米生物量、稻米镉含量、土壤酶和叶抗氧化酶活性,分析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与坡缕石用量组合修复镉污染的效果。  结果  长期淹水、传统灌溉和湿润灌溉下,坡缕石处理土壤pH分别增加0.49 ~ 1.24、0.49 ~ 1.47和0.42 ~ 1.64个单位,0.025 mol L?1 HCl提取态镉含量分别下降15.4% ~ 46.2%,11.5% ~ 39.7%和11.4% ~ 32.4%,毒性浸出法提取态镉最大降幅分别为47.4%、42.4%和40.2%(P < 0.05)。未施加坡缕石条件下,与传统灌溉比,长期淹水、湿润灌溉的稻米生物量降低11.2%和19.3%(P < 0.05)。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坡缕石处理的稻米镉含量分别下降21.9% ~ 75.0%,17.8% ~ 70.2%和17.4% ~ 66.5%,土壤磷酸酶活性最大增幅分别为40.0%、57.1%和40.9%,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大增幅分别为33.9%、50.2%和37.4%(P < 0.05)。  结论  长期淹水下坡缕石钝化土壤镉的效率最高,1.0%坡缕石施加使稻米镉含量降至我国食品污染物含量限量标准0.20 mg kg?1(GB 2762—2012)以下,长期淹水联合坡缕石施加组合为镉污染稻田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钝化剂种类和粒径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通过添加三个粒径(60~100、100~200、200目)下的四种不同钝化剂(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石灰+生物质炭、硅藻土、磷矿粉),研究钝化剂种类和粒径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有效态Cd、Pb的影响。钝化60 d之后的结果表明,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生物质炭+熟石灰和磷矿粉均在200目粒径下对土壤有效态Cd的钝化效果最好,较对照分别减少了9.54%、13.93%和11.08%;其中,硅藻土在100~200目的粒径下效果最佳,有效态Cd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2.35%。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石灰+生物质炭、硅藻土和磷矿粉对土壤有效态Pb的钝化效果都在200目的粒径下最好,有效态Pb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17.81%、18.70%、11.54%和22.19%,其中磷矿粉的钝化效果最佳。研究表明,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石灰+生物质炭和磷矿粉都是粒径越小钝化土壤重金属Cd、Pb效果越好,可能是由于较小粒径更有利于Cd和Pb由活性态向非活性态转化,硅藻土对Cd、Pb的钝化效果在三个粒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白洋淀作为雄安新区生态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中,淀区内陆地将被淹没。为科学评价淹没后陆地对白洋淀水体的环境影响,从淀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评价两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方法  以淀区内现有陆地0 ~ 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砷、汞、镉、铬、铅、镍、铜、锌重金属元素为研究要素,以统计分析、污染负荷指数法和地质累计指数法评价为分析手段,对淀区内陆面重金属元素统计特征和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淀区内陆地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显著高出区域背景值,污染程度总体为轻度污染;农业用地类型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最多, 铜、镉、汞是本区陆地土壤中背景值高、污染贡献最为显著的元素。  结论  淀内陆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GB 15618—2018)和(GB 36600—2018)中土壤筛选或管控的标准,环境承载力仍有一定缓冲容量;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特征主要由地质背景因素控制,但也明显受到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贵州烟田土壤pH、交换性钙(Ca2+)、交换性镁(Mg2+)和碳酸钙(CaCO3)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指导土壤酸碱调节及钙镁肥料施用。  方法  采集贵州全省烟区500个典型烟田耕层(0 ~ 20 cm)土样,采用经典方法测定土壤pH、Ca2+、Mg2+和CaCO3含量,利用SPSS比较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区域之间pH、Ca2+、Mg2+和CaCO3的含量差异,定量分析pH与Ca2+、Mg2+和CaCO3之间的关系。  结果  土壤pH、Ca2+和Mg2+含量偏低的烟田分别占20.0%、18.2%和56.4%,偏高的烟田分别占37.0%、55.8%和29.6%。CaCO3低于10 g kg?1烟田占88.4%。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烟区土壤pH、Ca2+、Mg2+ 和CaCO3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母岩发育的土壤CaCO3无显著差异,水稻土和石灰土pH和Mg2+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土壤pH、Ca2+和Mg2+在不同烟区间的差异性强于CaCO3。pH、Ca2+、Mg2+和CaCO3之间均显著正相关(P < 0.01),基于全省尺度的pH与Ca2+、Mg2+和CaCO3含量之间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pH = 5.065 + 0.393Mg2+ + 0.081Ca2+ + 0.001CaCO3(R2 = 0.578,P < 0.001,MAE = 0.58,RSME = 0.71),其精度与基于母岩类型、土壤类型和区域的线性模型大致相当。  结论  贵州烟田土壤pH、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碳酸钙含量与分布受到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区域的影响,pH受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碳酸钙的共同影响,烟田土壤酸碱调节及钙镁肥料施用应综合考虑土壤的pH、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碳酸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0.3 mg kg-1、1.0mg kg-1、1.5 mg kg-1三种不同镉污染水平的酸性农田土壤单一或复配添加海泡石(H)、膨润土(P)、钙镁磷肥(G)、磷矿粉(L)四种钝化剂钝化镉污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室内培养模拟实验,添加单一纯化剂处理于开始培养后10 d、20 d、30 d,复配添加钝化剂处理于...  相似文献   

13.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梨园土壤肥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梨园土壤肥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改良土壤、促进果树生长、提高果实品质及果园经济效益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年生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100%化肥、25%有机肥+75%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75%有机肥+25%化肥、100%有机肥、矿源黄腐酸钾.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了3种聚磷酸磷肥不同施用技术对石灰性土壤滴灌棉花生长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石灰性土壤上聚磷酸磷肥在滴灌棉花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以棉花为供试材料进行了滴灌盆栽试验。用聚合度为2.3、1.8的聚磷酸铵和聚合度为3.0的聚磷酸钾分别与常规磷酸二铵混合,得到3种含聚磷酸的掺混磷肥,依次表示为APP1、APP2和KTPP,掺混磷肥中3%的P2O5来自聚磷酸磷肥。在施磷量均为P2O5 0.2 g/kg土壤前提下,每个掺混磷肥设基追比7∶3 (F7∶3),1∶1 (F1∶1)和3∶7 (F3∶7) 3个处理,同时设置不施磷肥对照(CK),共10个处理。棉花出苗后110 天收获,测定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和含磷量,同时分别测定0—8和8—16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  【结果】  3种供试聚磷酸磷肥在0—8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以F7∶3处理显著低于F1∶1和F3∶7处理,8—16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3个施用比例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在F7∶3处理下,0—8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KTPP处理显著高于APP1和APP2。在F1∶1和F3∶7处理下,0—8和8—16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为KTPP和APP1显著高于APP2。F1∶1处理棉花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均高于F7∶3和F3∶7处理。F1∶1处理棉花结铃数最高,F3∶7处理最低。F1∶1处理下,KTPP和APP1棉花结铃数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APP2。F7∶3和F1∶1处理棉花地上部吸磷量和磷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F3∶7处理。在F1∶1和F3∶7基追比处理下,棉花地上部吸磷量和磷肥利用效率均表现为KTPP显著高于APP2,而APP1处于两者间。  【结论】  3种不同聚磷酸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上对棉花的肥效表现为聚磷酸钾最优,其次为聚合度为2.3的聚磷酸铵,聚合度为1.8的聚磷酸铵效果略差。3种聚磷酸磷肥均以基追比1∶1施用棉花生物量积累和棉花磷肥利用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绿肥间作和滴灌对苹果园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绿肥间作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苹果园土壤肥力和果树生产的影响。   方法  于2018 ~ 2020年设常规施肥 + 自然生草(CF)、滴灌 + 常规施肥 + 自然生草(SF)、常规施肥 + 绿肥(GF)、滴灌 + 常规施肥 + 绿肥(SGF)和滴灌 + 追肥氮磷钾用量较常规施肥减少20% + 绿肥(80%SGF)5个处理,在苹果园进行小区水肥试验,研究毛叶苕子与果树间作、滴灌施肥对果园土壤肥力及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结果  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以SGF处理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最多,土壤养分含量最高,苹果的果实品质最好。与CF处理相比,SF处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了8.46%和10.06%,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平均增加了11.01%和4.37%,土壤放线菌数量、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GF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增加了8.09%,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平均增加了14.86%和9.25%,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土壤的脲酶、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与SF处理相比,SGF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平均增加了7.74%和8.80%,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11.12%;与GF处理相比,SGF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显著增加。  结论  绿肥间作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果树生产,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果实品质,其中以滴灌 + 常规施肥 + 绿肥间作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辣椒品种植株Cd的吸收和积累动态差异,明确Cd积累关键期,为生产上规避辣椒Cd积累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   以8个辣椒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供试土壤全镉含量为0.194 mg/kg。在辣椒苗期 (移栽当天)、壮苗期 (移栽后32 天)、结果期 (移栽后65 天)、成熟期 (移栽后111天) 采样,分析辣椒植株根、茎、叶及果实生物量、Cd含量,计算不同组织间的Cd运转系数。   【结果】   供试8个品种分为菜椒和朝天椒两类。4次采集的样品,叶部Cd含量均为菜椒 > 朝天椒,果实Cd含量在结果期菜椒高于朝天椒,成熟期朝天椒显著高于菜椒。朝天椒果实以品种艳椒425的Cd含量最低,菜椒以品种苏椒5号Cd含量最低。壮苗期为辣椒植株Cd的快速积累期,朝天椒根、茎和叶Cd含量移栽后0到32天分别增加了14.9、51.2和51.9倍,菜椒分别增加了8.9、25.6和39.9倍。结果期Cd积累变缓,移栽后65天朝天椒根、茎和叶Cd含量比移栽后32 天分别增加了0.35、0.55和–0.13倍,菜椒分别增加了0.20、0.01和–0.29倍;成熟期 (移栽后111 天) 朝天椒根、茎和叶Cd含量比结果初期 (移栽后65天) 分别增加了–0.29、0.44和–0.40倍,菜椒分别增加了–0.34、–0.14和–0.32倍。不同辣椒品种Cd在植株内的转运能力有差异,4次采样根–茎Cd转运效率菜椒 > 朝天椒,而茎–叶、叶–果和茎–果Cd转运效率则是朝天椒 > 菜椒。辣椒果实Cd积累量与壮苗期茎的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1),与茎–果、叶–果Cd转运效率显著相关 (P < 0.05)。   【结论】   壮苗期前 (移栽后0~32天) 为辣椒植株Cd的快速积累期,该时期辣椒根茎叶中的Cd含量可以增加数十倍,进入结果期Cd含量的增加速率大大降低。壮苗期辣椒茎的Cd含量与果实Cd积累量呈极显著相关。菜椒根中的Cd向茎的转运能力较强,而朝天椒茎叶中的Cd向果实中转运能力较强,因而,朝天椒果实Cd积累能力高于菜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改土物料对苏打碱土中磷(P)素的吸附、解吸及P素形态的影响,为科学改良苏打碱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东北松嫩平原苏打碱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添加改土物料(CK)和添加有机肥(M)、硫酸铝(Al)、石膏(Ca)、硫酸铝 + 有机肥(Al + M)、石膏 + 有机肥(Ca + M)六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改土物料对土壤P素的吸附解吸和P素形态的影响。  结果  有机肥处理会降低苏打碱土对P素的吸附,增加对P素的解吸,其它四个处理均会增加土壤对P素的吸附,降低对P素的解吸,其中以Al和Al + M处理差异较大。不同改土物料处理土壤无机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M、Ca和Ca + M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中Ca2-P含量(P < 0.05),以Ca + M处理增幅最大,达到21.43%;不同改土物料处理均可增加缓效态P(Ca8-P、Al-P和Fe-P)含量,增幅为1.00%-112.03%,其中Ca、Al、Ca + M和Al + M处理均可显著提高Al-P和Ca8-P含量,增幅为66.37% ~ 250.1%和18.06% ~ 74.36%。与Ca处理相比,Ca + M处理显著增加了Ca2-P含量(P < 0.05),显著降低了Al-P和O-P含量(P < 0.05)。  结论  在苏打碱土中石膏和有机肥配施可减少土壤对P素的吸附,增加土壤有效态P含量,是提高苏打碱土P素有效性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贵州省六盘水市烟田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科学指导含硫肥料施用。  方法  2021年烤烟移栽和施肥前,在钟山、水城和盘州三个烟区分别采集100、180和220个典型烟田的耕层土壤(0 ~ 20 cm)样品,采用Ca(H2PO4)2-HOAc浸提、BaSO4比浊法测定有效硫含量,在对土壤有效硫含量水平进行评价和绘制空间分布图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  全市烟田耕层土壤有效硫平均含量为44.67 mg kg?1,属于高级别;其中钟山、水城和盘州有效硫平均含量分别为79.59、23.61和46.03 mg kg?1,分别属于很高级别(≥ 50 mg kg?1)、适宜级别(20 ~ 30 mg kg?1)和高级别(30 ~ 50 mg kg?1),且三个烟区之间差异显著(P < 0.01)。全市土壤有效硫含量适宜的烟田数量仅占烟田总数的9.20%,其中钟山、水城和盘州有效硫含量适宜的烟田数量分别占各自烟田总数的6.00%、10.91%和8.89%,钟山和盘州土壤高硫烟田数量分别占其烟田总数的64.00%和51.82%,水城低硫烟田数量占其烟田总数的63.89%。土壤有效硫含量在空间上呈从钟山的北部和盘州的南部向该区域中部降低的趋势,土壤低硫烟田主要分布于水城的西部和东部以及盘州的中东部,土壤高硫烟田主要分布于钟山、水城中部、盘州北部和南部。土壤有效硫含量与土壤pH、砂粒和粉粒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 0.01),与黏粒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 < 0.01)。  结论  六盘水市耕层土壤有效硫含量适宜的烟田数量占烟田总数的比例很低,对于土壤低硫的烟田应适当增大含硫肥料(如硫酸钾和硫酸镁等)用量,土壤高硫的烟田则需降低含硫肥料用量或用氯化钾肥料替代硫酸钾。  相似文献   

19.
提高苹果品质并抑制苦痘病发生的钙肥最佳施用量和次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索‘长富2’苹果最佳的补钙措施,有效降低苦痘病的发生,为生产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15年生‘长富2’苹果树为试材,进行了土施硝酸钙的田间试验。设钙肥施用量:Ca 0.48、0.72和0.96 kg/株,分别以Ca0.48、Ca0.72和Ca0.96表示;施肥次数设:花前一次施用(1),花前和落花后分两次施用(2),花前、落花后和果实膨大期分3次施用(3),以不施硝酸钙为对照(Ca0),共10个处理。成熟期,测定果实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矿质元素含量、品质以及苦痘病发病率。  【结果】  与不施钙相比,钙肥处理的果实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提高,MAD含量显著降低 (P < 0.05),其中,Ca0.72-3处理的3种酶活性又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a0.96-3、Ca0.96-2、Ca0.96-1、Ca0.72-2、Ca0.72-1、Ca0.48-2和Ca0.48-3之间差异不明显,但均显著高于Ca0.48-1。钙肥处理果实矿质元素N、P、K、Ca、Mg含量与Ca0差异显著。其中,Ca0.72-2和Ca0.96-1处理果实含氮量较高,显著高于除Ca0.48-1之外的所有处理;磷和钾含量在钙肥施用量和施用次数间没有明显规律;钙和镁含量均以Ca0.72-3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a0.72-3处理的果实单果重 (256.67 g)、果形指数 (0.86) 也均大于其他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3.03%) 和总糖含量 (11.38%) 最高,可滴定酸含量 (0.29%) 最低,糖酸比 (38.81) 优于其他处理,苦痘病发病率最低 (19%)。  【结论】  施用硝酸钙肥可显著提高果实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钾、钙和镁含量,进而有效降低苦痘病发病率,提高了果实品质。在供试土壤和苹果品种条件下,施用方法以土施硝酸钙0.72 kg/株,在花前、落花后和果实膨大期均分3次施于果树根下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