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评价淡翅小花蝽Orius tantillus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的捕食作用及控害潜能,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 其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其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淡翅小花蝽成虫具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 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 其平均捕食量减少, 捕食作用率降低?根据Beddington模型E=a/[1+aThN+bTw(P-1)]拟合获得淡翅小花蝽成虫捕食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干扰模型E=0.968 5/(0.011 0N+1.383 7P-0.383 7), 表明淡翅小花蝽的搜寻效应随其自身密度和黄胸蓟马密度的增大而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具有较大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的捕食作用和生物防治潜能,于室内系统研究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和成虫对茶棍蓟马雌成虫的捕食行为、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干扰反应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效应。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取食单头茶棍蓟马雌成虫的时间随着自身发育阶段的增大而变短,成虫取食时间最短,为7.40 min。在一定的猎物密度范围内,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与成虫对茶棍蓟马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与雌成虫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对茶棍蓟马雌成虫的瞬时攻击率、捕食能力和日最大捕食量均最高,分别为0.459、124.05和250.00头。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的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但搜寻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且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的搜寻效应最高。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的捕食作用同时受自身密度的影响,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率降低。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作用率随着自身密度和猎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3.
普通大蓟马是豆科植物上最主要的害虫,六斑月瓢虫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为明确六斑月瓢虫对普通大蓟马的捕食作用和生物防治潜能,本研究测定了六斑月瓢虫对普通大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对普通大蓟马的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增加而增加,其捕食功能反应可拟合Holling Ⅱ和HollingⅢ功能反应模型。而且,六斑月瓢虫成虫捕食量高于幼虫,幼虫中捕食量随着龄期增大而增加。六斑月瓢虫各龄期幼虫和成虫对普通大蓟马的寻找效应均随猎物密度增加而降低。选择性试验显示,六斑月瓢虫对不同虫态的普通大蓟马捕食偏好不同,六斑月瓢虫幼虫和成虫均偏好捕食普通大蓟马若虫,其选择系数大于1,对伪蛹的选择次之,对普通大蓟马成虫的选择系数最低,小于1。同时,我们评估了豆蚜和普通大蓟马共存时,种间干扰对六斑月瓢虫捕食普通大蓟马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种间干扰显著降低了普通大蓟马的被捕食量。研究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对普通大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潜能,但防治效率也会受到其他潜在猎物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评价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生物防治潜能,明确南方小花蝽高龄若虫以及成虫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成虫的捕食作用及其种内互残行为。在室内通过捕食功能反应试验评价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能力,通过南方小花蝽种内互残的选择与非选择性试验分析不同龄期、不同猎物密度下南方小花蝽的种内互残行为。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4~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捕食能力评价指标a’/Th大小依次为雌成虫(33.2)>雄成虫(18.8)>5龄若虫(16.7)>4龄若虫(11.7)。种内互残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蓟马的环境下南方小花蝽4、5龄若虫平均死亡数量分别为1.5头和1.7头,显著高于对照。接入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后,当西花蓟马若虫密度为10头时的死亡数量高于密度为5头时的死亡数量。当南方小花蝽雌成虫∶若虫∶蓟马数量比为1∶5∶5时,南方小花蝽1龄若虫死亡数量最高,为2.3头;当南方小花蝽雌成虫∶若虫∶蓟马数量为1∶5∶50头时,南方小花蝽若虫的死亡数量均较...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南方小花蝽和黄蓟马在冬季蚕豆植株上的发生情况及南方小花蝽对黄蓟马的室内捕食控害能力,本试验采用五点取样盘拍法调查了蚕豆植株上黄蓟马及其天敌南方小花蝽的种群密度;在实验室内用捕食功能反应法研究了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对黄蓟马成虫和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寻找效应及其自身密度对捕食黄蓟马的干扰反应。结果表明:黄蓟马在3月初达种群密度最大值18.2头/株,南方小花蝽种群高峰晚于黄蓟马19 d出现,在3月中旬达到最高峰3.4头/株;南方小花蝽对黄蓟马的捕食效应受自身密度和猎物密度影响,捕食效应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功能反应模型,南方小花蝽对黄蓟马成虫和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方程分别为Na=0.5655N/(1+0.0193N)和Na=1.1864N/(1+0.0346N);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3头/d和34.3头/d;当猎物密度不变时,南方小花蝽成虫对黄蓟马的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平均捕食量随南方小花蝽密度升高而下降,其干扰反应方程为E=0.3009P-0.4290。南方小花蝽种群在野外蚕豆上种群对黄蓟马种群有跟随现象,其种群随着黄蓟马的增加而增长,在2―3月,蚕豆进入花期时黄蓟马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南方小花蝽对黄蓟马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可作为黄蓟马生物防治实践中重要的天敌资源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大草蛉幼虫捕食豆大蓟马和豆蚜的功能反应及生长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大草蛉幼虫对2种豆科作物害虫的控害潜能和猎物适应性,室内研究了大草蛉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及两种猎物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草蛉2、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大草蛉2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以及大草蛉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成虫、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55.56、416.67头和588.24、1250.00、909.09头。搜寻效应结果表明,大草蛉2和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的搜寻效应均大于豆蚜。大草蛉取食豆蚜和豆大蓟马的未成熟期发育历期(1龄至成虫)分别为18.01和19.89 d,存活率分别为96.67%和93.33%,表明豆蚜和豆大蓟马均是适宜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天然猎物。综合分析捕食功能和生长发育各参数,表明大草蛉对豆大蓟马和豆蚜均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7.
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开展了东亚小花蝽二龄、四龄若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26℃试验温度下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东亚小花蝽若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上限分别为9.2头和23.0头。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测定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并对其捕食功能、搜寻效应和干扰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模型;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单头猎物的时间分别为20.833头、0.747和0.048 d;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单头猎物的时间分别为11.236头、1.355和0.089 d。东亚小花蝽的日捕食量与草地贪夜蛾密度呈正相关,搜寻效应与草地贪夜蛾密度呈负相关。东亚小花蝽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符合Hassell模型,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豆蚜Aphis craccivora、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和豌豆修尾蚜Megoura crassicauda是为害豆科作物的主要害虫。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是重要捕食性食蚜天敌,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为明确南方小花蝽对豆科作物上3种蚜虫的捕食作用和生物防治潜能,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南方小花蝽对3种蚜虫的捕食选择性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对3种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不同龄期南方小花蝽对3种蚜虫捕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5龄若虫,雌成虫,低龄若虫。对豆蚜的捕食量均大于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量,对豌豆蚜的捕食量最小,雌成虫对以上3种蚜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豆蚜63.69头/d、豌豆蚜36.23头/d和豌豆修尾蚜49.26头/d。南方小花蝽对3种蚜虫的寻找效应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小花蝽龄期的增加而升高,相同龄期的南方小花蝽对3种蚜虫的寻找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豌豆修尾蚜,豆蚜,豌豆蚜。南方小花蝽对猎物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干扰,当猎物密度不变时,随着小花蝽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小花蝽平均捕食量下降,其干扰反应符合H...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治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龟纹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龟纹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功能反应类型,其各虫态龟纹瓢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313、0.610、0.234、0.585和0.675,处理时间分别为0.088、0.077、0.013、0.008和0.016 d,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能力最大,为73.125,龟纹瓢虫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次之,捕食能力分别为42.188、18.000、7.922和3.557。各虫态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搜寻效应随柑橘木虱5龄若虫密度升高而下降;在柑橘木虱5龄若虫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各虫态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率随自身密度升高而下降,其自身密度干扰方程为E=0.421P-0.52;当柑橘木虱5龄若虫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 4龄若虫2种猎物共存时,龟纹瓢虫成虫对其食物选择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对这2种猎物无捕食偏好性。表明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有较强的防控潜能。  相似文献   

11.
异色瓢虫是我国苜蓿重要的天敌昆虫,豌豆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是严重为害苜蓿的刺吸类害虫。为探究异色瓢虫对豌豆蚜和牛角花齿蓟马的生防潜力,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雌成虫分别对豌豆蚜2~3龄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猎物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不同龄期的异色瓢虫对两种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豌豆蚜2~3龄若蚜的捕食能力最强,雌成虫次之,异色瓢虫1~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随龄期减少而逐渐降低。另外,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其次为4龄幼虫,3龄幼虫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较弱。不同龄期的异色瓢虫分别对豌豆蚜2~3龄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猎物豌豆蚜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以3种不同数量比例(豌豆蚜:蓟马=40:80头、60:60头、80:40头)共存时,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猎物的选择性指数(D)均大于1,表明4龄幼虫对豌豆蚜表现较强的正捕食偏好性;但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猎物的选择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雌成虫对两种猎物无明显的捕食偏好。综上表明异色瓢虫对苜蓿豌豆蚜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具有较好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益蝽Picromerus lewisi(Scott)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本文研究了其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捕食作用,为亚洲玉米螟的生物防治及益蝽的生防作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室内(27±1)℃、光周期16L:8D条件下,采用圆盘法测定了益蝽2、3、4和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2和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与搜寻效应,利用HollingⅡ方程对捕食测定数据进行模拟,建立了益蝽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果表明:益蝽2、3、4和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2和3龄幼虫均具有捕食作用,其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 II型,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益蝽5龄若虫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的控害效能最强,为252.900,瞬时攻击率为1.012,实际日最大捕食量为26.40头/d;益蝽雌成虫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控害效能最强,为202.900,瞬时攻击率为0.812,实际日最大捕食量为14.60头/d。益蝽雄成虫与益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之间各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综合以上结果,益蝽5龄若虫和成虫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作用,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观察了东亚小花蝽的捕食行为。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只捕食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24 h内捕食量无显著差异(7~9头);5龄若虫和雌成虫平均取食时间(18.48和18.29 min)显著短于3、4龄若虫(45.94和43.795 min)。72 h内,未见东亚小花蝽捕食草地贪夜蛾2龄及以上幼虫。东亚小花蝽捕食草地贪夜蛾时,其口针可从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任何部位进行刺吸,当刺吸完一个部位后,迅速转移到其余位置进行刺吸,直至草地贪夜蛾幼虫只剩表皮,呈干瘪状态。试验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控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是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中一种对小型害虫极具控害潜力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为了明确天敌南方小花蝽对云南小春作物上常见蚜虫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雌雄成虫对不同组猎物的捕食喜好性.选取云南小春作物上3种主要蚜虫种类:烟蚜Myzus persicae...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明植株结构复杂性如何影响活动性较弱的捕食性昆虫对植株上防卫性较强的猎物的搜索和捕食行为.以蠋蝽Arna chinensis及其猎物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为捕食者-猎物模式,设置盆栽大豆Glycine max植株结构复杂性2个处理:1株/盆,2株/盆,接4头斜纹夜蛾4龄幼虫:在某一盆植...  相似文献   

16.
核桃全斑蚜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核桃树上的新害虫,为明确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控害潜能,室内研究了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不同密度核桃全斑蚜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日最大理论捕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4龄幼虫、雌成虫、雄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和1龄幼虫; 4龄幼虫对核桃全斑蚜的瞬间攻击率最强,处理时间最短。异色瓢虫的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4龄幼虫寻找效应最强。即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控害能力。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1龄、2龄)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两种瓢虫的日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当猎物密度N→+∞时,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对番茄潜叶蛾1、2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Namax分别为147.06头、140.85头和333.33头、149.25头。异色瓢虫的最高日捕食率达98%,显著高于龟纹瓢虫的最高日捕食率79%。两种瓢虫对番茄潜叶蛾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的搜寻效应显著高于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最高搜寻效应高于0.90,而龟纹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最高搜寻效应低于0.80。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稍强于龟纹瓢虫,但两种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均有较好捕食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低龄幼虫的数量,故可将两种瓢虫作为番茄潜叶蛾重要的生物防治材料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蠼螋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作用,在温度(26±1)℃,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6L:8D的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6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行为和对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1~6龄幼虫均有捕食行为,对飞行能力弱的草地贪夜蛾成虫也具有捕食能力。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捕食过程中,并不取食完其整个虫体,而是咬食至猎物不动时,继续搜索捕食周围其他猎物。蠼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拟合HollingⅡ模型,日平均捕食量为2.85头,对入侵的草地贪夜蛾的为害具有一定的防控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