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旨在探究巴戟天多糖(Morinda officinalis How polysaccharides,MOP)对福美双诱导的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ibial dyschondroplasia,TD)肉鸡生产性能、胫骨指数、胫骨钙磷灰分和血清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2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肉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日粮;福美双诱导TD组(TD组)饲喂基础饲料,在第4天到第7天的饲料中添加100 mg/kg的福美双进行TD模型建立;巴戟天多糖组(MOP组)在接受TD造模处理后,在第7天到第15天的饲料中添加400 mg/kg的巴戟天多糖。结果与CON组相比,从试验开始到试验第7天,TD组肉鸡的平均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降低,料肉比增加(P>0.05);在试验第7天、第11天和第15天时,TD组肉鸡的胫骨生长板宽度和生长板宽度系数显著(P<0.05)增加,胫骨重量和胫骨长度显著(P<0.05)降低,胫骨重量指数降低(P>0.05),胫骨灰分含量显著(P<0.05)降低,并且血清中电解质紊乱;与TD组相比,在试验第11天和第15天时,MOP组肉鸡的料肉比有降低的趋势(P>0.05),MOP组肉鸡的生长板宽度和生长板宽度系数显著降低(P<0.05),胫骨重量、胫骨长度和胫骨重量指数均显著(P<0.05)提高;在试验第11天时,MOP组肉鸡的胫骨灰分含量显著(P<0.05)提高;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MOP组肉鸡的血清电解质含量趋于平衡。结论饲料中添加巴戟天多糖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由福美双诱导的肉鸡TD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对比哺乳期腹泻仔猪与健康仔猪粪便菌群,探讨腹泻对哺乳期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通过高通量16S rDNA测序技术对腹泻组仔猪(n=6)和健康组仔猪(n=3)粪便样本进行测序,比较两组仔猪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腹泻组仔猪和健康组仔猪粪便菌群差异显著(P<0.05),腹泻组仔猪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P<0.05)低于健康组仔猪。与健康组仔猪相比,在门水平上,腹泻组仔猪的梭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增加,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下降;在属水平上,腹泻组仔猪的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埃希菌属(Escherich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和Fusobacteriaceae_unclassified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增加,而大部分厚壁菌门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降低。结论通过分析对比腹泻仔猪与健康仔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为预防和治疗哺乳期仔猪腹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西门塔尔牛肉原料肉的理化品质,评价烤制加工后的食用品质和感官品质。[方法]选取体重为550 kg左右的西门塔尔肉牛10头,屠宰分割后取不同部位牛肉(里脊、外脊、前腿、后腿、眼肉、米龙)。4 ℃排酸72 h后,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部位牛肉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pH值以及色泽指标,并对大理石花纹等级进行评分;220 ℃烤制10 min后,对不同部位牛肉进行剪切力和加工损失率测定,并对感官品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不同部位牛肉的脂肪含量、大理石花纹评分、L*值、a*值、剪切力、色泽评分、嫩度评分、多汁性评分、香气评分和总体可接受性评分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不同部位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pH值、b*值、加工损失率、滋味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眼肉中脂肪含量最高(P<0.01),前腿、后腿脂肪含量相同,均为最低(P<0.01);眼肉、外脊的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P<0.01)高于其他部位;眼肉、外脊的L*值显著(P<0.05)高于其他部位,里脊、后腿的L*值显著(P<0.05)低于其他部位;外脊和眼肉的a*值显著(P<0.01)低于其他部位;眼肉、外脊的剪切力显著(P<0.01)低于其他部位;眼肉的总体可接受性评分显著(P<0.05)高于其他部位,前腿、后腿和米龙的总体可接受性评分相同,均为最低(P<0.05)。[结论]外脊、眼肉的肌内脂肪含量高于其他部位,烤制后产品的嫩度、滋味及总体可接受性较好。眼肉和外脊是西门塔尔牛肉中最适宜加工烤制产品的部位。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瘦肉型猪组合配套杂交方法和效果而进行试验。试验采用HN121(温氏杜洛克猪)、HN212(法系皮特兰♂×温氏杜洛克♀)为父本,以HN204(温氏大白♂×美系长白♀)为母本,对HN323(HN121×HN204)和HN424(HN212×HN204)两个组合配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N424组合与HN323组合相比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21日龄仔猪成活率、21日龄窝重等繁殖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HN424组合仔猪的体重、背膘厚降低5.63%(P<0.05),瘦肉率提高4.95%(P<0.05),眼肌面积增大33.08%(P<0.01),肉色评分降低7.19%(P<0.05),大理石纹评分降低11.30%(P<0.01),滴水损失率提高10.63%(P<0.01),其他遗传性状差异不显著;HN424组合与HN204二元母系相比,日增重提高9.26%(P<0.05),背膘厚减少16.41%(P<0.01),料肉比减少8.02%(P<0.05);HN323组合与HN204二元杂交母系相比,日增重提高7.20%(P<0.05),背膘厚减少11.43%(P<0.01),料肉比降低5.35%(P<0.05)。说明采取四元杂组合和三元杂交组合均对“大×长”(HN204)二元杂交有显著的遗传改良作用,“皮×杜×长×大”四元杂组合可显著提高猪的瘦肉率、眼肌面积,但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率等肉质指标变差,建议在“皮×杜×长×大”四系组合配套杂交中加入能改良肉质基因的猪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福美双对肉鸡股骨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巴戟天多糖(Morinda officinalis polysaccharide,MOP)对福美双诱导的肉鸡股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将30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福美双组以及低、中、高剂量MOP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第4~7天,福美双组和各MOP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mg/kg福美双;在整个试验期内,低、中、高剂量MOP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250、500、1 000 mg/L MOP。试验期为15 d。观察各组肉鸡临床表现;在试验第7、11、15天进行股骨和血液样品采集,对股骨进行形态学观察,测定股骨剪切力、物理指标(重量、长度、体积、密度)、干物质含量、钙磷含量、灰分(DM)、灰分(FM)、灰分密度,检测血浆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福美双组肉鸡出现跛行,严重者无法站立,股骨明显比对照组肉鸡短。试验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福美双组股骨剪切力显著(P<0.05)降低。在整个试验期间,福美双组股骨的4项物理指标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第11天低剂量MOP组的股骨重量显著(P<0.05)高于福美双组,试验第15天低剂量MOP组和中剂量MOP组的股骨长度显著(P<0.05)高于福美双组。试验第7天,福美双组股骨钙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第11天,福美双组股骨干物质含量、灰分(FM)、灰分密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第11天,高剂量MOP组与福美双组相比股骨干物质含量显著(P<0.05)增加。试验第15天中剂量MOP组的血浆无机磷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P<0.05)升高。[结论]福美双通过降低股骨强度、物理指标以及钙沉积,抑制肉鸡股骨生长发育;MOP对福美双诱导的肉鸡股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和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驱虫药对伊犁马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伊犁马科学驱虫及健康养殖提供参考。[方法] 将平均体重(265.5±35.6)kg、出生日期相近的40匹1岁伊犁马随机分为5组,每组8匹,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日粮营养水平条件下,对照组不驱虫,在试验开始第1天,试验Ⅰ组使用伊维菌素驱虫,试验Ⅱ组使用吡喹酮驱虫,试验Ⅲ组使用阿苯达唑驱虫,试验Ⅳ组使用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的混合药剂驱虫;在试验第14天采集马匹血液样品,测定血浆氮代谢指标、葡萄糖及酶相关指标、脂代谢指标及金属离子指标。[结果] ①试验Ⅲ组总蛋白(TP)浓度最低,与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及试验Ⅳ组相比,分别降低了8.16%、7.15%、4.98%及6.62%(P>0.05)。对照组及各试验组白蛋白(ALB)、尿素(UREA)浓度均无显著(P>0.05)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及试验Ⅳ组血浆中UREA浓度分别降低了33.15%及36.10%(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分别降低了26.51%、21.11%、47.14%及52.38%(P>0.05)。试验Ⅲ组血浆中碱性磷酸酶(ALP)活力低于对照组,降低了0.19%(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Ⅳ组的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显著(P<0.05)升高,分别提高了17.84%、13.51%;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分别提高了5.40%和4.08%(P>0.05)。③对照组血浆中甘油三酯(TG)、肌酐(CREA)及尿酸(UA)的含量与各试验组相比均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Ⅰ组及试验Ⅳ组血浆中CREA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3.38%和9.86%(P>0.05)。试验Ⅱ组血浆中胆碱酯酶(CHE)活力显著(P<0.05)高于试验Ⅲ组,提高了17.70%。④对照组血浆中Mg2+浓度与各试验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血浆中Ca2+浓度最低,与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及试验Ⅳ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3.44%、16.40%、25.89%及21.43%(P<0.05)。[结论] 综合来看,使用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混合驱虫,对伊犁马血浆中的氮代谢、糖脂代谢指标及肝功能代谢酶活力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2种中药免疫增强剂对肉仔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0只1日龄AA肉仔公鸡随机分为对照(CG)组、黄芪(AM)组和枸杞(LB)组,每组50只。CG组饲喂基础日粮,AM组和LB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AM粉和1%LB粉,分别于14和35日龄测定免疫器官指数,14、21、28、35日龄测定新城疫病毒抗体(NDV-Ab)效价,14和28日龄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14日龄时,AM组脾脏指数(SpI)和法氏囊指数(BFI)较CG组分别提高31.17%(P<0.01)和34.86%(P<0.05);AM组SpI较LB组提高14.12%(P<0.05);35日龄时,LB组胸腺指数(ThI)和BFI较CG组分别提高14.29%(P<0.05)和9.76%(P<0.05),AM组ThI、SpI、BFI较CG组分别提高18.37%(P<0.05)、35.84%(P<0.05)、15.85%(P<0.05),AM组SpI较LB组提高19.92%(P<0.05)。与CG组相比,LB组NDV-Ab效价在28日龄提高34.78%(P<0.05),AM组NDV-Ab效价在14、21、28 d日龄分别提高118.18%(P<0.05)、75.00%(P<0.05)、56.52%(P<0.05)。与CG组相比,AM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在14和28日龄分别提高15.15%(P<0.05)和11.76%(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7.50%(P<0.05)和14.15%(P<0.05);LB组血清IgM含量在14日龄较CG组提高12.12%(P<0.05),血清IgG含量在28日龄提高11.32%(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1%AM粉或1%LB粉可提高AA肉仔鸡主要免疫器官指数、NDV-Ab效价以及血清IgG、IgM含量,以添加1% AM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去势对公犬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只健康1岁龄左右的雄性中华田园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去势组,每组6只,饲养5 d后开始进行试验。对两组犬抽血,对去势组进行睾丸摘除术,对照组不做手术。之后两组分别采集术后第5、10和15天的血液,将所有血液离心获取血清,检测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分析两组之间4项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对照组和去势组的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去势组的GSH-Px活性在去势后第5、10和15天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去势组去势后第10天和第15天的MDA和H2O2含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结论] 去势对公犬血清SOD活性无明显影响,可导致公犬血清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和H2O2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日粮中来源于柠条的缩合单宁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体重为40 kg左右的健康杜蒙绵羊羯羊15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5),饲粮中不含单宁;试验Ⅰ组(n=5)和试验Ⅱ组(n=5),饲粮中分别含2%和4%单宁。分别于试验期晨饲前(0 h)和晨饲后3、6、9 h采集各组绵羊瘤胃液,测定和比较各组绵羊瘤胃内环境指标,包括pH值、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浓度。结果表明,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对杜蒙绵羊的瘤胃pH值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3 h和6 h后,绵羊瘤胃NH3-N浓度显著(P<0.05)降低;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6 h和9 h后,绵羊瘤胃BCP浓度显著(P<0.05)提高。日粮中添加2%和4%来源于柠条的单宁,对绵羊瘤胃pH值无影响,可降低瘤胃NH3-N浓度,提高瘤胃BCP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索饲料中不同脂肪含量对本地浏阳黑山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的浏阳黑山羊15只,分为对照组、高脂组Ⅰ和高脂组Ⅱ。根据国际标准方法检测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并配制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饲喂浏阳黑山羊,其中,对照组饲料中脂肪含量为3.8%,高脂组Ⅰ饲料中脂肪含量为15.2%,高脂组Ⅱ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6%。分别于饲喂后的第0天、第15天、第30天采集血液样本,并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结果在饲喂不同脂肪含量饲料30 d后,高脂组Ⅰ与高脂组Ⅱ山羊体重均显著升高(P<0.05),而试验前后对照组山羊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Ⅰ浏阳黑山羊血清中AST、ALP、TP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ALT、TC及T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脂组Ⅱ浏阳黑山羊血清中ALT、AST、ALP、TC含量显著升高(P<0.05),T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TG含量显著(P<0.05)下降。结论饲料中添加脂肪可促进山羊增重,但添加过多会引起山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异常。该试验可为确定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合理配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PTD-FNK蛋白对雄性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6只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PTD-FNK蛋白组(n=8),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PTD-FNK蛋白组腹腔注射300 μg/(kg·BW)PTD-FNK蛋白,每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给药期间每天记录小鼠的体重、体温、血糖、采食量、饮水量,计算试验期间总采食量、总饮水量、体增重;于试验第1天和最后1天测量鼻肛距,计算试验前后Lee's指数;试验结束立即处死小鼠,称量心脏、肾脏、肝脏、脾脏和睾丸重量,计算脏器指数;分离小鼠附睾,制备精子悬液,测定精子活力和质膜完整率;利用qPCR法检测睾丸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氧化应激相关基因SODGPX1、内分泌相关基因STAR、17β-HSD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D-FNK蛋白组小鼠总采食量极显著(P<0.001)下降,总饮水量显著(P<0.05)下降;Lee's指数、体温、体重、血糖无显著(P>0.05)变化。肝脏指数显著(P<0.05)下降,其他脏器指数无显著(P>0.05)变化。精子活力极显著(P<0.01)升高,精子质膜完整率无显著(P>0.05)变化。睾丸组织中Bax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升高,Caspase-3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P>0.05)变化,SO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升高,GPX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P>0.05)变化,17β-HSDSTA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P>0.05)变化。[结论] PTD-FNK蛋白可以抑制雄性小鼠的采食、饮水及肝脏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鼠的精子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饲粮中添加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泌乳期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3%/(头·d)复合植物提取物。试验期共7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于试验正式期第60天通过口腔采集奶牛瘤胃液,提取瘤胃液样品总DNA,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瘤胃微生物在OTU水平上可相互分离。试验组奶牛瘤胃细菌的α多样性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改变奶牛瘤胃中17个细菌菌门相对丰度,但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2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总菌群中占比最高;在属水平上,试验组瘤胃细菌相对丰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组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菌属1(Prevotella 1)。通过LEFse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瘤胃中的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相对丰度显著(P<0.05)降低,而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增加。[结论] 在泌乳期奶牛饲粮中添加0.3%的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复合提取物具有调节瘤胃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螺旋藻粉和山药粉共同添加到犬粮中对幼犬增重、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粪便质量的影响。[方法]选用7月龄的贵宾犬幼犬1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7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螺旋藻粉+1.0%山药粉。试验期为28 d。测定并比较不同组别幼犬日增重指标、养分表观消化率指标和粪便质量指标。[结果]与试验开始时相比,试验结束时对照组幼犬体重增长了15%,试验组幼犬体重增长了18.34%,且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幼犬体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幼犬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26.67%(P>0.05)。试验组幼犬对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60%、1.02%、1.00%和0.24%,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幼犬的粪便评分和粪便初水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犬粮中添加0.5%螺旋藻粉和1.0%山药粉有助于促进幼犬的生长,对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粪便质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围产期补饲精补料对戈壁地区妊娠期放牧蒙古羊母羊增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泌乳性能以及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20只体况相近、平均体重为(60±5.54)kg的妊娠期蒙古羊母羊, 按平均体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0只。对照组按照传统补饲方法补饲玉米300 g/(只·d), 试验组补饲精补料300 g/(只·d)。补饲试验预饲期5 d, 正饲期60 d。测定试验母羊初始体重和补饲试验末体重, 计算总增重;补饲试验结束时, 采集试验母羊血液样本, 测定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从产后第15天起使用差重法测定母羊泌乳量, 持续到产后第85天;测定羔羊的初生重、90日龄重, 计算羔羊在90日龄内的日增重。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补饲试验期间, 试验组母羊与对照组母羊的总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 试验组母羊的体重减少幅度比对照组母羊低1.71%;试验组母羊的各项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母羊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整个泌乳期试验组母羊的泌乳量都高于对照组母羊, 其中, 产羔后75 d和85 d, 试验组母羊的泌乳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母羊;与对照组羔羊相比, 试验组羔羊的90日龄体重和90日龄内日增重有所提高(P>0.05)。综上提示, 围产期补饲精补料能够提高放牧蒙古羊母羊的产后泌乳量, 并且有助于提升羔羊日增重。  相似文献   

15.
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添加不同剂量延胡索酸二钠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发酵底物以可溶性淀粉和纤维素为碳源,以胰蛋白胨为氮源,对照组不添加延胡索酸二钠,试验1、2、3组分别添加占发酵底物干物质1.0%、2.0%和3.0%的延胡索酸二钠。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1组)可显著(P<0.05)提高瘤胃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产量以及体外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添加2%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2组)可显著(P<0.05)提高瘤胃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添加3%的延胡索酸二钠组(试验3组)的瘤胃氨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产量、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丙酸产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表明,添加1%和2%的延胡索酸二钠会显著提高绵羊瘤胃发酵性能,但添加3%的延胡索酸二钠,瘤胃发酵能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日粮中添加富硒蛋白桑叶粉对陕南白山羊屠宰性状指标、肌肉理化特性指标及肌肉脂肪酸和硒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3月龄陕南白山羊羯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富硒桑叶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富硒桑叶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富硒蛋白桑叶粉;试验期为60 d,预饲期15 d,正饲期45 d;试验结束时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屠宰性状及肌肉理化特性指标;采集试验羊背最长肌,测定肌肉脂肪酸含量和硒含量。[结果] 日粮中添加15%的富硒蛋白桑叶粉可显著(P<0.05)提高陕南白山羊肌肉pH1 h值和失水率;富硒桑叶组的眼肌面积和胴体重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2组山羊的背最长肌中检测到1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5种,不饱和脂肪酸14种;2组山羊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含量的比例相似,分别约为28%、67%、5%;富硒桑叶组肌肉中的γ-亚麻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但脂肪酸总含量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富硒桑叶组肌肉中硒含量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富硒桑叶组(0.071 3 mg/kg)和对照组(0.066 0 mg/kg)背最长肌硒含量均达到陕西省含硒肉类食品标准。[结论] 在陕南白山羊日粮中添加15%桑叶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肉量、促进硒在肌肉中的富集、减少胴体脂肪沉积,但由于肌肉失水率显著升高,需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水分丢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背膘厚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 挑选加系杜洛克经产母猪480头,配种时按照胎次(2~7胎)、背膘厚(11~22 mm)相近的原则随机将母猪分为T1组(每天饲喂1次)和T2组(每天饲喂2次),两组每天等量饲喂。T1组母猪220头,饲喂时间为8:00;T2组母猪260头,饲喂时间为8:00和15:00,每次饲喂量为总量的一半,定位栏饲养。[结果] ①饲喂频率不影响妊娠56 d、开配-妊娠56 d的背膘厚(妊娠56 d背膘厚-开配背膘厚)(P>0.05);T2组妊娠110 d(P=0.06)、妊娠56-110 d(P=0.09)背膘厚(妊娠110 d背膘厚-妊娠56 d背膘厚)有高于T1组的趋势。②饲喂频率对窝产总仔数、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均无显著(P>0.05)影响。③在三胎母猪中,T2组妊娠110 d(P=0.01)、妊娠56-110 d(P=0.04)背膘厚均显著高于T1组;五胎及以上母猪,T2组妊娠56-110 d(P=0.08)背膘厚有高于T1组的趋势。④饲喂频率不影响二胎母猪窝产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P>0.05),但二胎母猪中T2组活仔数有高于T1组的趋势(P=0.07)。[结论] 饲喂频率由每天两餐减少到每天一餐不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