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温185核桃树势中等、树冠紧凑,坚果大小、果形、品质基本一致,且皮薄、味美、营养价值高,其干果市场价格高于普通核桃2倍。目前,新温185已成为阿克苏地区的主栽品种,具有极广泛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推广培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青海尖扎核桃果实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尖扎当地核桃为研究对象,观察物候并记录其发育过程中果实外观形态、纵切面及横切面的结构变化,同时对不同发育时期鲜果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干果果实质量、干果纵径、干果横径、干果侧径、种仁质量、壳厚、出仁率等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尖扎核桃果实生长发育经历了果实速长期、硬核期、油脂迅速转化期、果实成熟期4个时期。随着果实生长发育,鲜果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干果果实质量、种仁质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鲜果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随着发育时间的推移呈“慢-快-慢”的单“S”型曲线,且纵径累积生长量始终大于横径。9月中旬,坚果质量和出仁率达到最大值,此时可采收用以加工的果实,鲜食核桃可稍早进行采果。构建核桃果实生长发育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新引进核桃品种的种性表现,2015年起对新疆引进的早实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号在甘肃省临泽县的植物学特性、丰产性、抗逆性进行系统观察,对坚果品质、核仁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年生温185和新新2号在临泽表现良好,具有丰产性强、抗逆性强、坚果品质佳等特点;2品种在临泽蛋白质脂肪含量均超过国家特级标准;温185、新新2号均能适应临泽生态条件,适宜在当地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山西省核桃产区普遍存在的早采现象,通过测定4个不同核桃品种坚果在成熟后期坚果品质的变化规律,确定其最适宜的采收日期。[方法]8月23日、8月30日、9月7日、9月13日分别测定中林1号、辽宁1号、扎343和鲁光4个核桃品种仁重、出仁率和脂肪、蛋白质、总糖含量。[结果]不同品种的出仁率和干仁重在成熟期显著增加;蛋白质、总糖和粗脂肪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最高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中林1号、辽宁1号、扎343在各成熟期的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鲁光8月30日的蛋白质含量与其它3个时期相比差异显著。中林1号、鲁光、扎343的总糖含量最高值均在9月13日,分别为1.85%,2.5%和2.22%,辽宁1号的总糖含量最高值在9月6日。辽宁1号和扎343在9月14日的脂肪含量均比前3个采收期的含量增加显著。鲁光9月6日与9月13日的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前期增量较大,后期增加渐缓。[结论]在山西中部,9月6日-9月14日,各品种干仁重、出仁率以及营养成分均显著增加,为核桃适宜采收期。中林1号、鲁光9月6日(白露)开始采收即可;辽宁1号、扎343可适当推迟采收,从9月14日开始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新温185号核桃(Juglans regia‘Xinwen185’)果实生育期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浓度时节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加深对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树体与果实矿质元素供需关系的认识。【方法】采样测定果实生育期不同时节,新温185号核桃叶片、青皮和种仁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铜(Cu)、锌(Zn)元素浓度,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叶片、青皮、种仁之间相同矿质元素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在果实生育期,随时节推移新温185号核桃叶片中N、P、K、Cu、Zn元素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Ca、Mg、Fe、Mn元素浓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种仁中N、P、K、Ca、Mg、Fe、Mn、Cu、Zn元素浓度均呈下降趋势;青皮中除K元素浓度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元素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叶片与青皮之间的Zn、Cu元素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a元素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与种仁之间的Zn、K元素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Mg、Ca元素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青皮与种仁之间P、Ca、Mg、Fe、Mn、Zn、Cu元素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K元素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新温185号核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向果实Ca、Mg元素和青皮K元素的有效供给对果实的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K、Ca、Mg元素是新温185号核桃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树体与果实矿质元素供需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不同有机肥在新温185号核桃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肥对新温185号核桃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新温185号核桃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连续2年处理,研究4种不同有机肥对新温185号核桃新梢生长量、土壤肥力、种仁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连续2年施有机肥后处理1(羊粪)、处理3(鸡粪)、处理4(牛粪)3种处理的新温185号核桃新梢的长度和粗度、百叶鲜重以及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都有显著增加;有机肥可以显著改善核桃园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处理2(油渣)、处理3(鸡粪)的肥效转化快但不持久,处理1(羊粪)、处理4(牛粪)肥效释放缓慢,但能持续增加核桃园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有机肥对新温185号核桃品质的影响比化肥效果好,种仁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膳食纤维、单宁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处理4(牛粪)效果较明显;不同有机肥对新温185号核桃产量均有增产效果,处理4(牛粪)的增产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增产率为20.63;.[结论]施入不同的有机肥,能显著改善核桃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新温185号核桃的产量,同时改善核桃仁品质,可在核桃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延迟采收对葡萄果实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探讨了延迟采收对多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延迟至10月1日,葡萄果实内总酚、花色苷、类黄酮含量比正常采收期(9月11日)分别提高29%、65%、70%,但单宁含量变化较小。采收期延迟至10月21日,果实内单宁含量达到最大,比正常采收提高了10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总酚、花色苷、总类黄酮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宁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而,赤霞珠葡萄最佳采收期为10月1日至10日。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新新2、纸皮、温138、新翠丰、温185等5个核桃品种的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个核桃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脂肪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温185含油率最高,其次是纸皮,新翠丰最低,但油脂中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新翠丰碘价显著高于纸皮、新新2、温185(P0.05),进一步说明其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温138中还原糖、总糖含量最高,纸皮次之;新新2单宁含量相对较低,涩味较轻,而新翠丰单宁含量较高,涩味较重;新翠丰总多酚含量较高,抗氧化性能较高,纸皮次之。纸皮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维生素E含量较高,抗氧化性能较好,商品一致性较好,综合品质较好,是值得大量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对13株宁国山核桃优株果实的7个主要经济性状和6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1)优株青果单果质量、干果单果质量差异显著,坚果单果质量、干仁单仁质量差异极显著,其中胡乐1号青果、坚果和干果单果质量分别超总体平均质量的41.00%、37.44%和30.28%;鲜出籽率、干出籽率未达显著差异.(2)南极1号、胡乐2号、甲路1号种仁粗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高,是作为高档食用油开发的重要种质资源.(3)坚果单果质量、青果单果质量与鲜出籽率、干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鲜出籽率、干出籽率与干出仁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4)坚果单果质量与粗脂肪、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硬脂酸、亚油酸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鲜出籽率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采收成熟度对核桃青皮褐变及其相关代谢酶的影响,分析核桃青皮褐变发生机制,为生产中核桃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及其褐变定向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温185青皮核桃为试材,分别于8月22号(成熟度Ⅰ,花后125 d)、8月27号(成熟度Ⅱ,花后130 d)、9月1号(成熟度Ⅲ,花后135 d)采收,置于(-1±1)℃,相对湿度为75%~85%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不同采收成熟度核桃青皮褐变指数、总酚含量及褐变代谢相关酶。【结果】 青皮成熟度不同,褐变指数不同,成熟度Ⅱ(8月27日)采收的核桃青皮贮期褐变指数显著低于其它2个成熟度,总酚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显著高于其它两个成熟度,温185核桃青皮褐变与总酚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成熟度Ⅱ(8月27日)是温185青皮核桃适宜采收期,其贮期青皮褐变与总酚含量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乙烯利对‘温185’核桃果实青皮开裂度和叶片黄叶率的影响,为适时机械化采摘核桃提供参考依据。于核桃采收前10天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核桃树进行全树喷施,测定核桃青皮开裂率、黄叶率指标,分析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核桃果实青皮开裂率和黄叶率的影响。在喷施浓度为350mg/L乙烯利后第7天,果实青皮开裂率为75.59%,较对照高出57.94%,叶片黄叶率为18.06%,较对照高出11.57%。乙烯利喷施浓度为350 mg/L可显著促进‘温185’核桃果实青皮开裂,而对叶片边缘黄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2个核桃品种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阿克苏地区主栽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的1 a 生和2 a 生枝条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低温和低温持续时间处理,采用电导法配合水培观察比较,旨在探讨两种核桃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的1 a 生枝条电解质透出率明显增高,温185与新新2的2 a 生枝条在温度-27℃时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增高.温185核桃枝条的电解质透出率4于新新2.在水培法恢复生长试验中,温185枝条在-18℃处理时全部成活,-27℃时温185枝条全部死亡,新新2枝条在-15℃处理时全部成活,-24℃时全部死亡,核桃品种温185枝条的萌芽率大于新新2.核桃品种温185枝条抗寒性强于新新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核桃光合特性与其品质和产量的关系。【方法】 以新疆优良核桃品种新新2和温185为材料,对照分析2个品种的光合作用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与其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 温185和新新2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没有显著差异,这与2个品种单株产量和单产一致。2个品种在出仁率上有显著差异,即温185出仁率显著高于新新2,温185呼吸速率也显著高于新新2,出仁率可能与其代谢特性有关。总叶绿素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温185的叶绿素a/b值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新新2。【结论】 温185和新新2的产量与其光合特性有关,而其品质与其它代谢有关。温185比新新2具有更强的光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疆核桃实生后代坚果外观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新疆核桃(Juglans regia L.)不同品种实生后代坚果外观品质的优劣,为核桃育种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对10个新疆核桃品种的实生后代果实青果果重、皮厚、果形指数和坚果的果重、壳厚、出仁率等外观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核桃品种实生后代群体间外观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的实生后代中,扎343的平均湿果重和单果重最大,温185的仁重最重,出仁率最高,果形指数最小,缝合线高度最小,壳最薄,温417的内褶壁厚最薄,温179的含水量最高,壳硬度最小,新翠丰的缝合线紧密度最小。通过综合分析各外观指标,最终可以确定温185实生后代核桃的综合品质较好,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核桃种子油体发育及不同品种种子子叶油体特征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核桃品种种子油体发育过程,分析其成熟期子叶油体特征,旨在寻找核桃种子油体合成的起始时间及发生位置,了解不同品种种子在子叶油体特征上的差异及其与含油率间的关系,加深对新疆早实核桃品种种子细胞超微结构的认识。【方法】以新疆早实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索式脂肪测定仪检测核桃种子脂肪含量,并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种子发育进程中细胞器的发育消解及油体发育过程。【结果】花后30 d,核桃种子胚中开始存在单独的细胞,各细胞壁之间界限清晰;单独细胞中开始形成各种细胞器。花后50 d,细胞内的细胞器更为丰富,同时内质网数量不断增多,且以条状为主。花后60 d,内质网两端开始膨胀增厚,零星出现油体,随后种子胚中的油体数量不断增加直至成熟。细胞中的内质网数量于花后90 d开始减少,其余各种细胞器于花后110 d开始消解。花后120 d,细胞被油体和蛋白体填满。子叶细胞中的油体积累滞后于胚中的油体积累,花后60 d才开始形成单独细胞且细胞内已出现各种细胞器,同时子叶细胞中的内质网已开始膨胀增厚。至花后80 d,内质网才开始分泌小泡,形成油体,晚于胚20 d。成熟期核桃种子子叶细胞完全被油体和少量蛋白体充实,油体呈椭球体或不规则多面体,较少为球体,且油体个体间的形态与大小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种子含油率相对较高的‘温185’子叶贮藏细胞内油体数量较种子含油率相对较低的‘新新2号’少,但其直径和截面积之和却较大,且在两个品种间分别存在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差异。【结论】核桃种子胚和子叶中的油体主要发生于内质网,在花后60 d开始积累,且子叶中油体的积累滞后于胚,二者不具有同步性。成熟后种子子叶贮藏细胞内油体直径大小和截面积之和是导致‘温185’与‘新新2号’种仁含油率产生差异的内在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胡安鸿  姚越 《现代农业科技》2012,(6):122-123,125
对新疆推广的温185、新新2、扎343、新丰、新光5个良种核桃的外观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新2、温185、扎343外观和内在品质较优,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生长调节剂对核桃座果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7年生温185核桃为材料,在雌花盛花期用不同浓度的GA3、6-BA和稀土微肥对核桃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这3种生长调节剂对温185核桃座果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稀土微肥、GA3600 m g/L和6-BA 30 m g/L外,其余处理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核桃座果率,其中增幅最大的是6-BA 50m g/L,座果率比对照提高17.89%;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核桃雄花散粉规律,为提高核桃产量及品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重力载玻片法收集花粉,对新疆两个主栽核桃品种:‘新新2’和‘温185’的散粉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核桃雄花序开花散粉持续10 d左右,日平均温度在20-24℃条件下,集中散粉时间为4 d左右,一般树冠东、南及中部位置的散粉量较大;温度在19-27℃范围均可散粉,散粉的适宜温度为20-23℃。[结论]核桃散粉规律与温度密切相关,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散粉呈现爆发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人工授粉措施来提高核桃的坐果率和果枝率。[方法]选取阿克苏地区主栽的2个核桃品种,进行人工授粉(抖授法)和自然授粉2种处理,连续3年观察2个品种的物候期,统计其坐果率和果枝率。[结果]人工授粉处理后,温185和新新2号的坐果率比自然授粉处理分别提高22百分点和18百分点,明显提高了温185和新新2号的内膛果枝率。[结论]温185、新新2号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在每年的4月底;人工授粉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坐果率和内膛果枝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贮藏方式对核桃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核桃鲜果在贮藏期间易出现青皮褐变腐烂,果仁哈败、发霉、失水等问题,鲜食期很短,生产中常采用干制保藏。研究气体成分对核桃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延长核桃鲜果供应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方法】以主栽品种‘香铃’为试验材料,采用气流法测定脱青皮核桃鲜果和带青皮核桃鲜果呼吸强度,研究核桃鲜果呼吸类型。分别采用塑料袋抽真空贮藏、塑料袋限气贮藏、试验箱气调贮藏和自然裸放等4种贮藏方法,于温度(1±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贮期测定各贮藏核桃鲜果果仁水分含量、还原糖含量、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脂氧合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含量和果仁油脂酸价、碘值、过氧化值等指标的变化,计算贮藏不同时期各处理核桃鲜果青皮褐变指数,贮藏120 d时对核桃鲜果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进行综合评定,以探讨气体成分对带青皮核桃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带青皮核桃鲜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脱青皮核桃鲜果为呼吸非跃变型果实。各处理贮期核桃鲜果果仁水分含量、油脂含量、油脂碘值总体呈降低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保持良好,果仁油脂酸价、过氧化值、脂氧合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自然裸放(对照)核桃青皮的保鲜效果最差,贮藏至40 d时青皮褐变指数已达0.27;塑料袋抽真空贮藏核桃青皮的保鲜效果最好,贮至120 d时青皮褐变指数仅为0.18。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塑料袋抽真空贮藏能有效防止青皮褐变,保持果仁较高含水量,减缓果仁油脂酸价、碘值以及过氧化值的变化速率,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保持较高活性,同时抑制丙二醛的产生。贮后感官鉴评,塑料袋抽真空贮藏的核桃鲜果各项指标均得分最高,品质优良。【结论】核桃鲜果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核桃鲜果带果柄剪下,在温度4.0℃下预冷3 d,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塑料袋抽真空包装,在温度(1.0±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可贮藏120 d,贮后青皮褐变程度低,果实色、香、味、形俱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