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江山市实施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单季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通过运用"水稻合理群体起点、精确定量施肥、精确灌溉"等技术,甬优9号最终产量达660.4kg/667m2,比对照田增产80kg/667m2以上,增幅14.1%。  相似文献   

2.
沿黄地区优质粳稻高产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沿黄地区进行了优良品种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与高产示范,示范结果表明:优良品种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创造当地水稻产量新纪录的关键。从选用优质高产品种、稀播壮秧、合理密植、定量施肥、科学灌溉、防治病虫害几方面介绍了该示范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百亩连片亩产吨粮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2008年云南省永胜县水稻百亩连片单产达1003.28k/667m^2。本文分析了精确定量栽培的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介绍了关键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于淮洲  石广跃  闵冬军 《北方水稻》2011,41(5):44-45,48
在运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手插秧和机插秧高产栽培实践中,通过对品种适宜性选择、增盘稀播育壮秧、控制多效唑使用量、提高整地质量、改进基蘖肥运筹方法等措施的优化与改进,提高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运用效果,并归纳出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江苏省金湖县水稻高产栽培中的部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专题与综合栽培研究与大面积生产综合实践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宁粳1号旱育秧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干物质积累动态等规律,建立了配套的精确播种、移栽、施肥、灌溉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芒果产量、品质的影响,为芒果园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提供依据。以‘台农’为研究对象,在海南芒果主产区的乐东县红泰农场芒果园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不施肥(CK)、化肥20 cm浅施(H2)、化肥40 cm深施(H4)、生物有机肥替代20%N 20 cm浅施(T2)、生物有机肥替代20%N 40 cm深施(T4)、水肥一体化20 cm浅施(SH2)、水肥一体化40 cm深施(SH4)。结果表明:化肥、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处理产量与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CK,其中SH4处理产量与经济效益较CK增产203.64%,增益266.87%;T2、T4、SH4处理的产量、经济效益显著高于H2处理,其中SH4处理较H2处理增产23.25%,增益31.28%。施肥处理的果长、果横径、果厚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SH4处理果型指数显著高于CK处理。施肥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与固酸比均显著高于CK处理,其中SH4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处理增加14.45%。CK的总酸含量显著高于施肥处理,H2处理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化肥深施、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处理,其中,SH4处理总酸含量较CK减少78.79%,较H2减少48.98%。各处理果实Vc与可溶性糖差异不显著。通过对果实产量以及品质的主成分评价,果实各指标的主成分打分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SH4>T4> SH2 >T2>H4>H2>CK。在本试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40 cm深施是提高芒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7.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广西北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旺 《杂交水稻》2012,27(1):45-48
为了验证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2010年晚造在广西北流市新圩镇河村以Y两优1号为试验品种进行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栽培中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平均单产干谷达8.22 t/hm2,比空白区(不施农家肥,不施氮肥,其它肥料相同)增产80.92%,比面上大田常规栽培增产24.82%.证明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科学的、可行的,在生产中应用该项技术能充分发挥水稻的增产潜力,应扩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北方超级稻精确定量栽培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成岩  崔月峰  孙国才 《北方水稻》2011,41(3):23-24,30
以超级稻沈农265为试验品种,通过手插秧、机插秧方式,应用氮肥运筹手段对其实施精确定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种植方式相比,超级稻精确定量栽培通过减少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每穗总粒数和提高结实率进而增加产量,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手插秧每667 m2增加的纯效益达到23.9%,机插秧每667 m2增加的纯效益达到33...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大麦产量和养分吸收及肥料效应的影响,探讨了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施肥指标,100 kg籽粒需N 2.350~2.883 kg,无氮基础产量100 kg籽粒需N 1.896 kg,氮肥利用率25.3%~50.3%,氮肥基肥、蘖肥和穗肥的最佳比例40%、30%和30%,应用修正后的stanford公式实现啤酒大麦精确定量施肥。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7,(6):341-345
为研究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增产增收效果,以当地主推品种‘合作88’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施用推荐施肥、缓控释肥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改善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不明显,但是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增幅在7.88%~14.92%,其中处理4(施用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80 kg/667m~2)的产量最高,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产428 kg/667m~2,达到3 297 kg/667m~2,增产14.92%;马铃薯经济效益增加幅度在1.73%~13.81%,其中处理4(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加收益605元/667m~2;使用生物有机肥的经济效益要高于使用缓控释肥和常规肥料;建议在种植马铃薯时,可以适当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起到减肥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高抗的常规超级早稻新品种。诸暨市于2009年引入进行试验示范,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好、增产潜力大的特点,成为全市早稻主推品种。经2011-2013连续3年的直播精确定量栽培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完善了中早39直播精确定量栽培单产超600 kg/667 m2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化肥用量,提高种粮经济效益,以双季稻为材料,评价了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稻上,施控释肥的处理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4.49%,施木质素肥及缓释配方肥的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减产0.60%~6.05%;在连作晚稻上,各缓(控)释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01%~3....  相似文献   

13.
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材料,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施氮量300 kg/hm2、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7∶3),分别设计6个侧深施肥处理[基蘖氮肥为常规施肥处理的100%(T1)、90%(T2)、85%(T3)、80%(T4)、75%(T5)及70%(T6),穗氮肥量同CK],探讨侧深施肥对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个品种产量分别提高了9.49%和8.23%,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同时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但未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T3处理2个品种产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是一种优质稳产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试材,探讨了减氮密植对常规粳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粳9108和南粳5718在T1处理(较常规栽培减氮10%、增密15%)下的产量与CK(常规高产栽培)条件下基本持平,在T2(较常规栽培减氮20%、增密30%)和T3(较常规栽培减氮30%、增密45%)处理下的产量则较CK显著下降;T1处理下参试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与CK相当,T2和T3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群体颖花量与CK相比显著下降,结实率和千粒重亦低于T1处理和CK。本研究表明,适宜减氮密植处理可以实现常规粳稻节氮、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5.
郑华斌  扈婷  陈杨  黄璜 《作物研究》2012,26(2):127-130,147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经济效益更好的野鸭品种“绿头野鸭”代替普通家鸭的一种新型种养技术,即稻-野鸭复合生态种养技术.与单一水稻种植对比,采用该技术能促进分蘖早发和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了9.04%的水稻产量,增加了近6倍的单位面积利润,提高了36%的产投比.通过稻-野鸭复合生态种养技术,可在保证水稻生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稻田经济效益,调动稻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缓解稻田共作出现的“重渔轻稻”矛盾,以南粳9108和丰优香占为供试品种,以稻麦轮作(R-W)为对照,设置稻鸭共作-紫云英轮作(RD-Mv)、稻虾轮作(R-C)两种稳稻种养模式,通过综合栽培措施调控构建稳产水稻群体(产量>7.5 t/hm2),研究不同稻作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和周年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R-W相比,RD-Mv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平均提高7.17%,R-C产量与R-W相当,RD-Mv增穗增产,R-C增粒稳产。RD-Mv和R-C能增加水稻剑叶SPAD值,提高叶面积指数,较R-W分别增加9.97%~33.45%和12.78%~39.78%,差异显著。RD-Mv和R-C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主要增加了播种至分蘖中期的积累量。RD-Mv和R-C的光合势和分蘖中期前的群体生长率显著高于R-W,分蘖中期后的群体生长率无显著差异。周年效益方面,R-C利润高,产投比达3.12,RD-Mv利润有所提高,但产投比仅2.29,低于R-W的2.51。综上,稻鸭共作-紫云英轮作和稻虾轮作均能稳产增收,叶绿素含量高、叶面积指数高、光合势好、前期干物质积累多且群体生长好是其增产稳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探究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硅肥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为优质食味粳稻合理施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以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CK1)和常规施肥(CK2)为对照,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分别设置硅肥浸种(T1)、硅肥浸种+苗期喷施硅肥15 kg/hm2(T2)、硅肥浸种+拔节期喷施硅肥15 kg/hm2(T3)、硅肥浸种+抽穗期喷施硅肥15 kg/hm2(T4)、硅肥浸种+苗期20%、拔节期30%、抽穗期50%喷施硅肥15 kg/hm2(T5)、硅肥浸种+苗期1/3、拔节期1/3、抽穗期1/3喷施硅肥45 kg/hm2(T6)处理,比较不同施硅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6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T5、T4、T3处理,T1和T2处理产量较CK2增幅较小;不同硅肥处理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重和结实率较不施硅处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施硅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每穗颖花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结实率,T3、T5和T6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增幅较大。与CK2相比,T3、T4、T5和T6处理增加了水稻库容量、源强度及源库比,提高了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同时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及蛋白质含量。T6处理稻米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较CK2显著提高,而其他处理对稻米淀粉黏滞谱特性的影响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硅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大小依次为T6>T5>T4>T3>T2>T1。综合考虑硅肥投入、水稻产量及品质,在常规施肥加硅肥浸种基础上,优质食味粳稻推荐硅肥施用方式为:喷施量15 kg/hm2,苗期占20%、拔节期占30%、抽穗期占50%。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插秧“插喷同步”技术,于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分别施用4种除草剂(33%嗪吡嘧磺隆、19%氟酮磺草胺、25%双环磺草酮、300 g/L丙草胺+10%苄嘧磺隆)进行除草,对比各除草剂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水稻均未发生可见药害,参试除草剂安全性好;药后35 d供试除草剂对试验田总草防效达95.0%以上;与施用除草剂处理相比,未施药对照水稻产量损失严重,减幅12.5%~42.7%。可见,“插喷同步”技术是一种高效除草技术,供试4种除草剂均能有效防治杂草,降低除草成本,提高种稻效益。  相似文献   

19.
归纳分析了2020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2020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1 936个次(574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籼型常规稻、籼型三系杂交稻、籼型两系杂交稻、粳型常规稻、籼粳交杂交稻和不育系分别为144、670、582、424、45和71个,其中,国审品种数比2019年增加54.30%,非国审品种数比2019年增加43.07%。2020年通过审定的籼型常规稻、籼型两系杂交稻、籼型三系杂产稻、粳型常规稻和粳型杂交稻区试产量分别为519.59、609.99、589.82、610.00和685.30 kg/667 m2,除粳型常规稻外,其他类型品种的区试产量相比2015—2019年均有一定程度提升。2020年国审品种优质达标率为78.57%,非国审水稻品种优质达标率为60.61%,均比2019年有提高,表现好。2020年通过审定的品种综合抗性表现总体仍不够好,国审品种中仅13.59%的品种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仅5.11%的品种对白叶枯病表现为中抗,非国审品种中仅34.08%的品种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仅20.09%的品种对白叶枯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但有部分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表现出高抗。  相似文献   

20.
以绥粳18号为试验材料,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探索优化聚天冬氨酸尿素和常规尿素的施用方式对寒地水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聚天冬氨尿素(分2次和4次施用)和常规尿素分4次施皆显著提高了水稻穗、茎、叶的干物质量及氮素含量,并降低了土壤NO3--N和NH4+-N的淋溶。其中,以聚天冬氨尿素分4次施的处理效果最佳,其籽粒氮含量、精米氮含量及有效穗数、总粒数等指标皆最高,稻谷产量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10.24%~48.07%(2019年)和18.95%~51.91%(20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