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有效防控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辣椒炭疽病,自辣椒上分离得到内生细菌,通过平板拮抗和辣椒离体生防试验筛选对胶孢炭疽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于室内测定其对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及接种后辣椒内抗病活性物质含量以及防御酶活性。结果显示,从辣椒上共分离纯化获得46株细菌,其中菌株SQ-6对胶孢炭疽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1.11%,显著高于其他45株。结合菌株SQ-6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Q-6菌株的50%无细胞滤液可引起胶孢炭疽菌菌丝畸形、断裂等,对其抑制率为57.87%。SQ-6菌株的10%、50%发酵液和10%、50%无细胞滤液均能显著降低由胶孢炭疽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50%无细胞滤液的防效最好。SQ-6菌株能够提高辣椒内Vc、酚类和黄酮类物质含量,诱导辣椒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丙氨酸解氨酶(p...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获得对建兰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放线菌,以野生山地兰花表层土壤为分离样本,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25株放线菌,初筛出6株对建兰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SVFJ-07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3.64%。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认菌株SVFJ-07为酒红链霉菌。该菌对多种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建兰炭疽病的室内防效为70.06%,田间防效66.27%~68.54%。可见,酒红链霉菌SVFJ-07对建兰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生防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云南葡萄产区葡萄炭疽病病原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了明确引起云南葡萄产区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利用形态鉴定和特异性引物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从云南省主要葡萄产区采集的60株炭疽病菌菌株进行了鉴定。葡萄炭疽病菌菌株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与对照菌株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差异不明显,但其分生孢子大小显著小于尖孢炭疽菌,附着胞深褐色,球形或不规则形。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特异性引物CgInt/ITS4从供试葡萄炭疽病菌菌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条约500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尖孢炭疽菌特异性引物CaInt2/ITS4对葡萄炭疽病菌无扩增条带。研究表明,引起云南葡萄主产区炭疽病的病原为胶孢炭疽菌;供试胶孢炭疽菌对红提葡萄均有致病力,但菌株致病力差异较大,对番茄和草莓存在交叉侵染的能力,且对多菌灵的敏感性较尖孢炭疽菌高。  相似文献   

4.
罗卿权 《植物保护》2020,46(5):102-109
‘芽黄’红瑞木炭疽病在上海普遍发生。本研究从上海迪士尼园区采集疑似炭疽病的红瑞木病叶,进行了分离培养,获得2种培养形态的炭疽菌,致病性测定证明其为致病菌。联合核糖体转录间隔区、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钙调蛋白和β-微管蛋白2多基因序列,使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法分别构建了多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2株炭疽菌菌株分别与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聚集在一个分支,辅以形态学特征,鉴定引起‘芽黄’红瑞木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暹罗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这是国内关于红瑞木炭疽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2018—2019年从福建省福州、三明、莆田、泉州和南平市采集具有大豆炭疽病症状的大豆豆荚,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豆荚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52株炭疽菌菌株,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分属于3种类型,从3种类型的病原菌中分别选取3株代表菌株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这9株代表菌株分别与Colletotrichum 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聚在一起。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有3种,分别为C.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其占比分别为10.53%、50.00%、39.47%。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对大豆均有致病作用,但不同的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表明平头炭疽菌是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而C.plurivorum为引起我国大豆炭疽病的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引起四川省红叶石楠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潜在侵染源,采集疑似感染炭疽病的典型病叶进行分离获得纯化病原菌菌株,从中随机选取菌株HYSN3制成分生孢子悬浮液和菌饼,以无伤、刺伤、剪伤3种方式进行接种,筛选出效果最好的接种方式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多基因序列分析将病原菌鉴定到种,并采用筛选出的接种方式将分离自其它19种寄主的23株炭疽菌接种到红叶石楠上,明确其潜在侵染源。结果表明,从红叶石楠病叶中共纯化得到14株菌株,基于形态特征和显微初步鉴定结果,从中选择8株代表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3种接种方式中,以刺伤后接种菌株HYSN3菌饼的效果最好,可用于致病性测定。基于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5株)、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i(1株)和暹罗炭疽菌C. siamense(2株),表明四川省红叶石楠炭疽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的。来自其它寄主的23株炭疽菌菌株都能侵染红叶石楠,但致病力强弱不同,附近受炭疽菌侵染的植物都有可能成为红叶石楠炭疽病的潜在侵染源,园林植物养护过程中需予以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南昌市郊常见花卉炭疽病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岸峰  蒋军喜  李庚花  杨子琦 《江西植保》2004,27(4):151-152,154
本文对南昌市郊常见花卉炭疽病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鹅掌柴炭疽病等8种炭疽病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月季炭疽病等5种病害病原为新报道的炭疽病,病原种的归属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8.
从山东省临沂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gz-8,发现其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皿内抑菌活性达72.5%。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栗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badius。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gz-8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抗菌谱较广。进一步对菌株gz-8的粗提物进行了生物活性评价,发现其发酵液粗提物可以明显抑制胶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EC50=3.18 μg/mL)和分生孢子萌发(IC50=1.92 μg/mL),且活性明显高于菌体粗提物;同时发酵液粗提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pH稳定性;1 000 mg/L的发酵液粗提物对感染胶孢炭疽病芒果果实的防效达到35.94%,与同浓度下百菌清的防效(34.11%)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枸杞内生真菌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室内抑菌试验和离体试验测定了内生真菌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及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NQ8GII4、NQ8GII7、NQ7GII4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菌株NQ6GIII11对胶孢炭疽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试验显示,上述4株枸杞内生真菌具有较强的营养和空间竞争能力,菌株NQ8GII4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高达93.43%。显微观察发现,枸杞内生真菌能缠绕并穿透胶孢炭疽菌菌丝,使胶孢炭疽菌菌丝膨胀崩解。菌株NQ7GII4的培养滤液在浓度为15%时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率达到70.75%,菌株NQ8GII7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胶孢炭疽菌抑制率高达83.44%。离体生防试验结果表明,用拮抗性内生真菌预先占位接种枸杞嫩果及叶片,能有效抑制枸杞炭疽病菌的侵入和病斑的扩展,菌株NQ8GII4 10%培养滤液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强,防效达到了92.54%和95.57%,说明枸杞内生真菌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海南橡胶园16份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6株拮抗木霉,通过对峙培养、非挥发性和挥发性物质及几丁质酶活测定,从中筛选出一株对橡胶树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均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菌株T008;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离利用高效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株,从广东药用植物金丝皇菊根部分离获得一株木霉菌株Tk1。经过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柑橘炭疽病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分别为68.5%和77.1%,且在后期能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病原真菌。其无菌发酵液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45.55%。该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乳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膏;在pH 4~11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产孢,最适pH为7;12 h交替光照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全光照条件下产孢数量最大;该菌株的致死温度为73℃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板对峙、离体叶片检测、盆栽和田间试验,筛选出3株对向日葵菌核病有较强拮抗能力的木霉菌,分别为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N862、长枝木霉T. longibrachiatum N246和哈茨木霉 T. harzianum X102。3株木霉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生长抑制率均超85%,离体叶片试验显示,N862、N246和X102对病斑扩展的抑制率分别为90.6%、96.5%和63.8%,表现出良好的防病效果。分别采用木霉孢子拌土、灌根、拌土+灌根3种处理方式对向日葵菌核病进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拌土+灌根处理防病效果最佳,3株木霉的防效均超过73%。采用拌土+灌根处理进行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田间试验,N862、N246和X102对病害的田间防效分别为67.54%、49.96%和49.23%,其中以N862的防效最高,3株木霉对向日葵菌核病均表现出良好的防病效果,有重要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黄瓜枯萎病是设施黄瓜栽培中最为常见且为害严重的土传真菌病害,应用生防菌防治黄瓜枯萎病,对黄瓜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前期筛选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3株木霉菌,即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不同施用方式对黄瓜幼苗质量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3种施用方式分别为T1(木霉与病原菌同时接种)、T2(先接种木霉菌,2 d后接种病原菌)和T3(先接种病原菌,2 d后接种木霉)。结果显示,3株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均在64.78%以上,且以拟康氏木霉886的T2施用方式的防效最高,达到81.54%。在播种后8~14 d,所有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幼苗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比CK1(只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显著上升,3种施用方式中以T2处理对上述6项指标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并以拟康氏木霉886在播种后14 d的6项指标增加幅度最大,该处理的黄瓜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总吸收面积的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10.06%、74.39%、37.23%、54.45%、88.00%和51.11%。本研究的3株木霉菌通过提高黄瓜幼苗生理代谢活性,增强了幼苗质量,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在应用中,提前施入木霉菌,有利于提高黄瓜幼苗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后期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开展了3种生防木霉菌,包括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研究这3种木霉菌对黄瓜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指标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78%以上,且以棘孢木霉525的田间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1.53%。与只接种枯萎病病原菌的对照相比,3株木霉菌单独接种或与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同时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显著提高黄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以拟康氏木霉886单独接种促进效果最强。研究表明,3种木霉菌通过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增强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从兰花根际中分离出一株木霉菌株LAN2B-1,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菌株为钩状木霉菌Trichoderma hamatum.该菌株菌落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DA培养基、碳源为甘露醇、pH 5、温度25℃~30℃,暗处理有利于菌落生长,但氮源对菌落生长影响不显著.木霉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钩...  相似文献   

16.
链霉菌ZZSP-7的鉴定及其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草莓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的优良拮抗菌,以草莓种植基地的土壤为拮抗菌来源,通过室内测定不同分离物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筛选抑菌率最高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对所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评价其抑菌谱和防效。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获得42株拮抗菌,筛选出5株对胶孢炭疽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ZZSP-7的抑菌作用最强,5 d后的抑菌带宽达17.6 mm。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认菌株ZZSP-7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菌株ZZSP-7抑菌谱广,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盆栽中菌株ZZSP-7对“红颜”和“甜查理”两个品种草莓炭疽病菌的防效分别为78.64%和82.81%,具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对油茶炭疽菌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以油茶健康叶为对象,平板对峙法筛选,利用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基因和gyrA基因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其抑菌活性,并将该菌株与枯草芽胞杆菌Y13复配进行林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对油茶炭疽病菌拮抗作用效果较强的内生菌株为HBMC—B05;菌落为乳白色,不透明,边缘不整齐,中间有凸起;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菌株HBMC—B05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对果生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fructicola,抑菌率可达到81.31%,对另外3种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抑菌率可达到70%以上,对其他4种致病菌也有抑制作用;复合菌剂对油茶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59%以上。该菌株的抑菌具有广谱性,可为油茶病害的生物防治扩充菌种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三唑酮对西瓜根际木霉菌与尖孢镰刀菌竞争定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尖孢镰刀菌厚垣孢子土中,接种1×106cfu/g土的木霉菌孢子,并加入4~12μg/g土三唑酮。木霉菌加各三唑酮处理的尖孢镰刀菌厚垣孢子在西瓜根际的萌发率低于不加药的木霉菌对照,并与三唑酮剂量成反比;尖孢镰刀菌的根际竞争指数,以及在绝大部分根段根际的种群密度也低于不加药的木霉菌对照;而在上述条件下木霉菌的根际竞争指数以及在某些根段根际的种群密度十分接近或超过不加药的木霉菌对照。本文还讨论了不同木霉菌量和不同尖孢镰刀菌量条件下,三唑酮剂量对木霉菌和病原尖孢镰刀菌在西瓜根际竞争定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