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究生防菌对马铃薯根系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分别以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 X-1菌液、LB液体培养基以及生防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GZ8-6发酵液对马铃薯苗进行灌根处理, 测定和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土壤酶活性和马铃薯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X-1和贝莱斯芽胞杆菌GZ8-6处理后, 马铃薯根际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明显高于病原菌处理和LB液体培养基处理。X-1和GZ8-6处理后第30、60 天, 土壤蔗糖酶活性达到高峰, 分别比病原菌处理高1.70倍和2.71倍,土壤脲酶活性在施用后第10、20 天较病原菌处理分别提升了52.53%和59.48%;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马铃薯生育期内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经X-1和GZ8-6处理后马铃薯的侧根数、茎粗、地下部鲜重等各项生长指标都优于病原菌处理和培养基处理, 处理后60 d株高和地下部鲜重分别较病原菌处理提高了34.65%和124.79%, 茎粗较LB液体培养基处理平均增加0.53 cm。因此, 生防菌处理不仅对马铃薯有促生作用, 同时还能提高土壤关键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防控草莓枯萎病,本研究通过测定生物量、初筛、复筛和相容性试验,筛选出生长速度较快且抑菌效果良好的菌株SA-1和SV-2,经形态观察、Biolog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盆栽试验评价了菌株SA-1和SV-2发酵液单一使用及联合使用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草莓植株促生和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SA-1和SV-2发酵液联合使用比单一使用具有更好的生防效果,灌根40 d后防治效果为71.33%,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丙二醛含量明显减少,在草莓枯萎病生物防治中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新型生防菌剂解淀粉芽胞杆菌对小麦黄花叶病的防治作用,通过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解淀粉芽胞杆菌对小麦黄花叶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幼苗的促生长作用。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对小麦黄花叶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和一定的治疗效果,浓度为500~2 000 mg/L时,预防效果为24.86%~84.55%,治疗效果为13.61%~62.58%,预防效果明显优于治疗效果。其中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喷雾、拌种处理,且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大,防治效果提高;当灌根处理浓度为2 000 mg/L时效果最好,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84.55%和62.58%。另外解淀粉芽胞杆菌对小麦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并可提高麦苗的地上部鲜重,浓度为1 200 mg/L时,地上部鲜重增重最大,较对照提高52.76%。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可作为生防菌剂防治小麦黄花叶病。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微生物菌剂拌种防治花生根部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以鲁花8号为试验材料,选择3个微生物菌制剂和1个化学药剂,设置1000亿CFU/mL解淀粉芽胞杆菌、200亿CFU/mL多粘类芽胞杆菌、1亿CFU/g真菌生防菌(TB)、1000亿CFU/mL解淀粉芽胞杆菌+1亿CFU/g真菌生防菌(TB)、200亿CFU/mL多粘类芽胞杆菌+1亿CFU/g真菌生防菌(TB)和25%咯菌腈拌种处理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6种供试药剂拌种处理均对花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且对根腐病和白绢病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中1000亿CFU/mL解淀粉芽胞杆菌+1亿CFU/g真菌生防菌(TB)种子处理的出苗率、增产率和综合防效最高,其出苗率和增产率分别为94.35%和23.15%;出苗30 d后根腐病防效为76.95%,出苗60 d后根腐病和白绢病防效分别为83.54%和83.88%,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防治草莓炭疽病的复合菌剂,比较了5株芽胞杆菌(菌株CM3、Y-48、Lh-1、Y-30和Y-9)在不同的组合方式和比例下对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hebromicoia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抑菌效果的最佳的组合并通过盆栽防治试验测定其防治效果。抑菌试验表明,由巨大芽胞杆菌Y-30和解淀粉芽胞杆菌CM3按照2:1配比而成的组合抑菌率达到59.46%,比菌株Y-48的抑菌率高出13.86%(单菌株中抑菌率最高的菌株,抑菌率为52.22%),比单菌株Y-30和CM3分别提高72.65%和25.22%。盆栽试验证实,复合菌处理对于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68.69%,比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提高了23.63%;同时,复合菌处理还有效的促进了草莓的生长,草莓株高、叶片面积、根鲜重以及茎叶鲜重都有显著提高。本试验为复合菌剂应用于草莓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测定辣椒根系活力及生长情况,检测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以期明确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可湿性粉剂对辣椒根系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可湿性粉剂(1:100)稀释菌液能够显著促进辣椒根系的伸长,促生比例达8.61%,对辣椒根重量也有促进作用,增加比例为19.2%,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辣椒的根系活力,尤其是在施用后的第12和24 h;而菌株PTS-394(1:1000)稀释菌液虽然对辣椒的根长、重量和根系活力也都有促进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效果。此外,稀释100倍的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可湿性粉剂对辣椒根际土壤中的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达63.6%和69.5%,而对细菌则无显著影响。同时,该稀释浓度的PTS-394菌液还具有促进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不仅扩展了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可湿性粉剂的施用范围,丰富了促生机理,更为其在设施辣椒栽培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玉米生长期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探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水解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土壤水解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在陕西省眉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和分析土壤水解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在拔节期出现活性高峰,土壤脲酶活性在大喇叭口期达到玉米生育期最高峰。单施低量有机肥处理(M1N0)、单施中量氮肥处理(M0N2)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M1N2、M2N2、M3N2),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比不施肥处理(M0N0)高,其中M2N2处理蔗糖酶活性最高26.56 mg glucose/(g土.24h),比M0N0处理高出48.63%,M3N2处理脲酶活性最高0.80 mg NH3-N/(g土.24h),比M0N0处理高出25.00%,碱性磷酸酶活性以M2N2处理最高2.21mg酚/(g土.24h),比M0N0处理高出0.16 mg酚/(g土.24h)。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脲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而蔗糖酶与脲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8.
目前芽胞杆菌微生物杀菌剂的剂型主要以水剂和可湿性粉剂为主,芽胞杆菌干悬浮剂作为芽胞杆菌类杀菌剂的新剂型,其安全性及特性需要研究。本文分析了解淀粉芽胞杆菌T429、JT84、Lx-11、B-916干悬浮剂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抑菌带宽分别为12.00、10.33、7.67和7.50 mm;使用20 mL甲醇萃取2 g干悬浮剂,发现其对稻瘟病菌抑菌带宽分别为7.00、6.33、5.50和5.00 mm。显微观察后发现稻瘟病菌菌丝明显膨大,表明在解淀粉芽胞杆菌干悬浮剂中存在脂肽类物质;在水稻破口期喷施解淀粉芽胞杆菌T429、JT84、Lx-11、B-916干悬浮剂75 g/667 m~2,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2%、79.3%、79.6%、78.9%;使用4株解淀粉芽胞杆菌干悬浮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当稀释500倍时,对水稻种子安全,且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上述4株菌株干悬浮剂室内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存放90 d时活菌数减少不显著,存放180 d时T429与B-916变化不显著,Lx-11与JT84下降30%左右,存放360 d时4株解淀粉芽胞杆菌干悬浮剂活菌数不低于1×10~9 cfu/mL。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解淀粉芽胞杆菌X60作为烟草青枯病生防菌剂的潜力,采用Biolog代谢表型技术比较了2种细菌的不同代谢表型。结果表明,烟草青枯病菌和解淀粉芽胞杆菌分别能代谢19%、41%的碳源,43%、77%的氮源,95%、86%的磷源以及100%、69%的硫源,分别有94、91种生物合成途径,49、95种渗透压表型以及19、94种pH代谢表型;解淀粉芽胞杆菌比烟草青枯病菌代谢显著的碳源有L-果胶糖、D-甘露糖等34种,氮源有腺苷、胞苷等29种;烟草青枯病菌比解淀粉芽胞杆菌代谢显著的碳源有D-糖二酸、半乳糖醇等9种,氮源有缩二脲、葡萄糖苷酸等11种;解淀粉芽胞杆菌的渗透压和pH环境适应力比烟草青枯病菌强;解淀粉芽胞杆菌具有脱羧酶和脱胺酶的活性。研究表明,2种细菌的代谢表型间存在较大差异,解淀粉芽胞杆菌的碳源、氮源、渗透压及pH代谢表型较烟草青枯病菌的丰富,烟草青枯病菌的磷源、硫源和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表型较解淀粉芽胞杆菌的丰富。  相似文献   

10.
经形态学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首次确定红豆杉根腐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3株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YB6、YB15、YB37。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rDNA同源性分析,并通过构建16SrDNA系统发育树,将YB6、YB15和YB37分别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和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 polymyxa),其中多黏类芽胞杆菌拮抗效果最好,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本研究通过对南方红豆杉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拮抗芽胞杆菌的筛选,对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对核桃根腐病具有优良防治效果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12可湿性粉剂,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筛选出对菌株BA-12活性影响最小和悬浮率最佳的载体和助剂及其配比。可湿性粉剂的配方为解淀粉芽孢杆菌10%,载体高岭土30%,湿润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分散剂三聚磷酸钠5%、保护剂腐殖酸2.5%。主要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活菌含量为1×108 cfu/g,湿润时间为40 s,悬浮率为79%,pH 6.72,含水率2.61%。稳定性测定中,菌剂对温度、酸碱、紫外光耐受性强,30~45℃、pH 6~8、紫外照射20~30 min均对菌剂影响小。盆栽试验得到500~1000倍稀释的菌剂为防治核桃根腐病推荐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揭示解淀粉芽胞杆菌JK10防治蓝莓根癌病的生防机制。利用改良发酵培养基对解淀粉芽胞杆菌JK10菌株进行发酵,用盐酸沉淀、硫酸铵沉淀、乙酸乙酯萃取、大孔树脂吸附四种方法对JK10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利用MALDI-TOF-MS对活性最高的粗提物进行分析明确其种类;对JK10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明确其在蓝莓根际土及组织内的定殖能力;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蓝莓健康根组织、根癌病根组织及JK10处理的根癌病根组织内生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得到的粗提物对根癌土壤杆菌均有良好的拮抗效果,其中大孔树脂吸附法得到的粗提物抑菌活性与产率均最高。JK10发酵液中能检测出bacillomycin D和fengycin两类脂肽类化合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Divergolide D和聚酮类化合物Bacillaene;菌株JK10能够稳定定殖于蓝莓根际土、蓝莓根组织细胞间隙和蓝莓叶中,定殖数量在接种35 d后趋于稳定,在蓝莓根际土和蓝莓叶中分别为1×106、4.0×105cfu/g;蓝莓根癌病根组织在施入生防菌JK10菌株后,相比自然条件下蓝莓根癌病根组织内生细菌菌落结构发生改变,物种多样性增加,结构更加趋向于健康蓝莓根组织内生细菌。综上所述,解淀粉芽胞杆菌JK10通过产生对蓝莓根癌病菌有抑制活性的物质,稳定定殖在蓝莓根际土及蓝莓根、叶组织中,改变蓝莓根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而达到防治蓝莓根癌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菌株对水稻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开发一种生防菌新剂型杀菌剂。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对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干悬浮剂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了优化。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干悬浮剂制备条件分别为:进风温度118.9℃,进样速率25.7 r/min(约为680 mL/h),热风流量28.56 M3/h,压力0.2 MPa,出风温度80℃,喷头口径0.7 mm。经喷雾干燥试验验证该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无显著差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水稻破口期喷施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干悬浮剂75 g/667 m2,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为79.3%,防治效果与三环唑相当,能够有效防治稻瘟病。  相似文献   

14.
球孢白僵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酵周期和产孢量是其发酵工艺中的主要评价指标。本试验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JG-17菌株产孢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外源法在菌落表层施用微量乙烯利,可以明显提高菌株JG-17的产孢量,以对8日菌龄表层施用100 ng/cm2乙烯利处理最佳,产孢量为未处理对照的6.28倍。经乙烯利处理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其耐热性、抗紫外线能力和对靶标害虫的杀虫活性与未处理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白僵菌培养过程中科学施用乙烯利,可有效提高白僵菌的产孢效率,研究为真菌生物农药工业化生产的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应用技术,本文初步研究生防菌Jt84定殖规律以及不同喷施时期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结果显示:生防菌Jt84在水稻叶表能够有效定殖,7~16 d时,叶表定殖菌量维持在104cfu/cm2,30 d仍可在水稻叶表检测到生防菌Jt84;生防菌Jt84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最佳防治时期为水稻叶枕平时期(旗叶与倒二叶的叶枕在同一处),田间试验表明在此时期防治,当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使用量为200~400 mL/667 m2时,对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为77.8%~89.5%。  相似文献   

16.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种植期间和采后主要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通过离体试验对比了水杨酸、哈茨木霉、尖孢镰刀菌菌株F-1和F-2防治草莓果实灰霉病发生的效果,发现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菌株F-1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测定结果显示,F-1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70.06%,与400 g/L嘧霉胺悬浮剂的1000倍稀释液的防效相当。进而探讨了该菌防控草莓灰霉病发生的机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发酵液能降低灰霉病菌丝的粘附性,对灰葡萄孢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9.8%,且能诱导提高草莓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F-1的孢子能有效提高草莓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同时接种F-1孢子和发酵液则能最高限度地提高草莓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最高值分别达到13.6、158.9和269 U/g。  相似文献   

17.
烟草疫霉是引起烟草黑胫病的植物病原菌。笔者前期获得了一株对其有明显拮抗活性的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为了评价该菌株作为烟草疫霉生防菌剂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Biolog代谢表型技术测定并比较了其和烟草疫霉近1000种代谢表型。结果表明,2种微生物的代谢指纹图谱差异较大。烟草疫霉和解淀粉芽胞杆菌分别能代谢74%、41%的供试碳源,96%、77%的供试氮源,98%、86%的供试磷源,100%、69%的供试硫源,分别具有94、91种生物合成途径,72、95种渗透压表型,及95、94种pH代谢表型。烟草疫霉代谢的碳源、氮源、磷源及硫源种类较解淀粉芽胞杆菌多,适应的渗透压环境数量较解淀粉芽胞杆菌少。解淀粉芽胞杆菌能高效代谢,同时烟草疫霉不能或较弱代谢的特征性碳源为D-葡萄糖胺。2种微生物在生物合成途径和pH环境适应力方面的代谢活力相当,均具有脱羧酶和脱氨酶活性。研究结果为解淀粉芽胞杆菌生防菌剂的开发和其防治烟草黑胫病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自稻茬分离获得1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细菌hzq1601。经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hzq160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hzq1601与多菌灵相容性分析结果显示其可在1000 mg/L的多菌灵药液中正常存活。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08 cfu/mL的hzq1601菌液分别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667m2和70 g/667m2联合施用的防治效果为87.1%和81.0%,与单独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667m2处理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单独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667m2和70 g/667m2处理的防治效果,说明上述hzq1601菌液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2种组合对赤霉病的防治具有减药增效作用。对菌株hzq1601基因组的分析表明其基因组中存在13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显示其具有多方面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吉林本地自然越冬代罹病的水稻二化螟幼虫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出两个病原真菌JL003和JL005,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树进行分析,并采用浸渍法研究了2个菌株对二化螟3龄和6龄幼虫的毒力作用。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L003和JL005分别为渐狭蜡蚧菌和球孢白僵菌,其中,渐狭蜡蚧菌侵染水稻二化螟为国内新近报道。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渐狭蜡蚧菌JL003对二化螟3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率为53.0%和46.0%,球孢白僵菌JL005对3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率为94.0%和93.0%。对低龄和高龄二化螟幼虫,菌株JL005对二化螟的致死率均明显好于菌株JL003,表现出更大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