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采用药剂拌种法研究了4种种衣剂对春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和40%苯甲·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春小麦生长安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较高,灌浆期调查防效分别为92.87%和88.95%,乳熟期调查防效分别为88.83%和74.53%;药剂拌种处理的小麦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均高于清水对照,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处理区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分别为514.87 kg和505.68 kg,分别较对照增加34.69%和32.28%。建议生产上在春小麦播种前,使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拌种,预防或减轻茎基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对玉米茎基腐病具有良好防效的拮抗菌株,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以玉米茎基腐病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靶标菌的拮抗放线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用抑菌圈法筛选效果良好的拮抗菌株并进行种类鉴定、抑菌谱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获得1株对拟轮枝镰孢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SM3-7。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SM3-7鉴定为核粒链霉菌Streptomyces sclerogranulatus。该菌株抑菌谱广,对玉米上的8种植物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拟轮枝镰孢菌抑菌圈直径可达(28.03±0.45mm)。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菌株SM3-7发酵液对抗病品种“良玉99”和感病品种“全玉1233”的玉米茎基腐病14d防效分别达77.28%和76.12%,21d防效达72.20%和71.89%。核粒链霉菌菌株SM3-7发酵液可有效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为利用微生物防治玉米茎基腐病拟轮枝镰孢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对玉米苗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种子处理对玉米苗期病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3.375、4.5、5.4g a.i./100kg种子包衣不仅对玉米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而且对玉米出苗和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出苗率和田间长势、株高较空白对照提高了1%以上,3种剂量包衣种子对玉米茎基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在75%以上,其中以5.4g/100kg种子包衣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效达到82.98%。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种子处理对玉米苗期病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3.375、4.5、5.4g a.i./100kg种子包衣不仅对玉米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而且对玉米出苗和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出苗率和田间长势、株高较空白对照提高了1%以上,3种剂量包衣种子对玉米茎基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在75%以上,其中以5.4g/100kg种子包衣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效达到82.98%.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对小麦茎基腐病有较好防效的种衣剂及方法,本试验分析了3种种衣剂拌种及返青期喷雾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500 mL拌种和27%苯醚·咯·噻虫300 mL拌种+返青期25%氰烯菌酯喷雾2个处理控制小麦茎基腐病效果较好,灌浆期防效均在59%以上,乳熟期对白穗的控制效果达79.53%~89.57%。测产发现27%苯醚·咯·噻虫500 mL拌种的保产效果最高,较对照增产23.08%。  相似文献   

6.
不同拌种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基腐病是陕西小麦生产上的新病害,近年发生呈加重趋势。通过试验筛选对该病有较高防效的拌种剂品种,结果表明,20%吡·戊·福美双悬浮种衣剂、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个处理控制小麦茎基腐病效果较好,对白穗的控制效果达78.04%~89.89%。其中,前两个处理对小麦灌浆初期茎秆发病的控制效果也较好,防效分别达89.12%和84.43%。测产发现20%吡·戊·福美双悬浮种衣剂的保产效果最高,较对照增产55.12%。  相似文献   

7.
一种评价种衣剂对温室二点委夜蛾防效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温室二点委夜蛾幼虫虫龄、玉米苗龄、地表覆盖物、防逃措施等因子对该虫为害率的影响,建立了一种评价种衣剂对二点委夜蛾防治效果的方法,并选择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悬浮种衣剂和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分别包衣进行验证。试验设置3龄二点委夜蛾取食玉米2叶期幼苗,结合植株茎基部覆盖接虫介质,并用PVC管围棵防逃的取食环境,空白对照的植株被害率可达91.67%;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悬浮种衣剂在药种比1∶167时防效达83.17%,优于对照药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人工接虫试验,初步筛选出丙硫克百威、氟虫腈、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吡虫啉等对二点委夜蛾具有一定防效的种衣剂;田间小区试验进一步证明所选种衣剂对二点委夜蛾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其中,50%丙硫克百威悬浮种衣剂的田间防效达到74.68%,50 g/L氟虫腈悬浮种衣剂、18%丁硫克百威悬浮种衣剂的防效分别为68.71%、66.01%。所选种衣剂使用安全,对玉米出苗率和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花生根腐病为害日趋严重,实际生产中发现常规药剂防效不佳。为了明确替代药剂3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根腐病的效果,于2018年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了精甲·咯菌腈与常规药剂咯菌腈、精甲霜灵防治花生根腐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以500 g/100kg处理种子的防效最高,齐苗后10 d防效为74.81%,60 d防效为83.43%。该处理的花生产量和增产率也为各处理中最高,分别为4483.96 kg/hm~2和13.58%,明显高于同药剂其他用量处理和常规药剂处理;纯收入较对照增加3 138.93元/hm~2。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颗粒剂对玉米茎腐病防治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明确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不同颗粒剂配方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通过人工接种盆栽试验比较分析其防效,同时进行多基点田间试验以筛选对茎腐病防效明显并具有增产效应的木霉菌生防颗粒剂。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2号木霉菌颗粒剂对于苗期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最高,为65.57%,3号木霉菌颗粒剂对于成株期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最好,为40.00%;1~4号4种木霉菌颗粒剂均能提高玉米的出苗率、株高、鲜重、干重和根长,表明木霉菌颗粒剂对玉米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全国10余个综合试验站对1号木霉菌颗粒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较好,均在50%以上,最高可达80%,玉米增产效果在8%以上。表明木霉菌颗粒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3种种衣剂对鲜食玉米主要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高效低毒的种衣剂。试验以京科甜183和京科糯2010为试验品种,比较了3.5%满适金+30%锐胜、福亮(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3种种衣剂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鲜食玉米均不产生药害,出苗安全,没有发现药害植株。种子包衣可提高种子活力和出苗率,其中在3.5%满适金+30%锐胜处理下,京科甜183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达到91.5%和92.75%;京科糯2010在50亿/g球孢白僵菌的处理下发芽率达到最高,为93.00%,发芽势在3.5%满适金+30%锐胜处理下达到最高,为91.50%。3种种衣剂都能促进幼苗的株高和干物质的积累。对于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其中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对京科甜183和京科糯2010的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达到79.67%和88.67%。为了既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又能很好的防治地下害虫,生产中推荐球孢白僵菌与低毒种衣剂菌药混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适宜新疆本地田间土壤环境且对瓜列当具有生防潜力的微生物,本研究采集加工番茄田罹病瓜列当根际土壤,分别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滤纸平板法筛选到一株瓜列当生防菌JTB8-2,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JTB8-2发酵液25、50、100、250和500倍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校正抑制率分别为100%、100%、93.60%、43%和32.59%,其250和500倍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校正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浓度为1和0.5 μg/mL菌株发酵液粗提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100%和53.25%;浇灌浓度约5×105cfu/mL菌株发酵液对瓜列当防治效果为66.51%。该菌株具有防治瓜列当的潜力,可以作为新疆本地瓜列当防治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孢子萌发法和温室盆栽法筛选高效防治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的木霉共培养菌株。从17株供试菌株中,筛选出3株平板抑制率较高的木霉菌株:深绿木霉HB20111、哈茨木霉LTR-2和TW21990,并进行两两组合共培养发酵。孢子萌发试验表明,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滤液对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达71.83%,较单菌株HB20111和TW21990分别提高了6.13%和19.53%(P<0.05)。温室条件下,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液500×稀释浸种效果最好,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防治效果和幼苗质量增长率分别达78.81%和130.80%,较单菌株HB20111和TW21990的分别提高了17.88%、30.46%和50.05%、61.22%(P<0.05);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单菌株相比,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显著降低假禾谷镰孢在小麦幼苗根围土、根际土、根系和茎基部中的拷贝数(P<0.05),且假禾谷镰孢拷贝数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与幼苗鲜质量呈负相关。本研究发现HB20111+TW21990共培养发酵具有增效作用,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单菌株。  相似文献   

14.
鞘腐病发生程度与玉米倒伏及产量损失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深入探讨鞘腐病的发生对玉米倒伏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温室接种法测定了玉米不同发育阶段鞘腐病的发病程度及相关防御酶活性,以确定玉米鞘腐病的易感时期;并通过田间接种不同浓度的层出镰孢菌获得不同发病级别的玉米鞘腐病病株,于乳熟期调查病害发生程度,利用YYD-1B数显植物茎秆强度检测仪测定每株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收获后测定其产量。结果显示,玉米鞘腐病的易感时期为开花期,郑单958和浚单20在此时期鞘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64.36%和40.22%;病情指数分别达42.73和19.58,均高于其它时期;玉米自交系OH43Ht1、郑58和杂交品种郑单958的茎秆抗倒伏能力均随着玉米鞘腐病发病级别的升高而降低;郑58和郑单958的产量随玉米鞘腐病发病级别的升高而降低,每公顷产量损失郑58从13.84%增加到29.53%、郑单958从3.99%增加到16.72%。表明玉米鞘腐病严重发生时能够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且对自交系的影响大于杂交品种,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胶体金银染色技术定位玉米内生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光镜免疫胶体金银染色技术对玉米内生细菌进行了定位研究。用分离、筛选于玉米体内具有生防潜力的优势菌枯草芽孢杆菌B20-006菌株的特异性蛋白,制备兔抗血清作为一抗,二抗为金标记羊抗兔IgG,30%甘油-1%戊二醛固定组织,进行冷冻切片免疫胶体金银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液浸根处理后5~7d (三叶期)的组织切片中菌体有大量金银颗粒沉淀,内生细菌在根、茎、叶均有分布,大多寄生在植物组织的细胞间隙,菌量根部大于茎和叶部,根、茎、叶的菌量之比为12:3:1,证明枯草芽孢杆菌B20-006菌株为玉米内生细菌,且可在玉米体内繁殖和传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平板稀释分离法,从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抑菌活性良好的细菌TD-7。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对其发酵滤液抑菌机理、最优发酵条件、最优发酵培养液组分及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菌株TD-7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菌孢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在95%以上。皿内酶分泌试验发现,该菌可分泌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未检测到β-1,3-葡聚糖酶活性。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强的条件为在250 mL三角瓶中,将种子液按3%的体积比接种到50~75 mL培养液中,初始pH 8.0,温度32~36℃,转速200 r/min,发酵5 d。通过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液配方为玉米粉3%、蛋白胨1.5%、KH2PO4 0.05%。经摇床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液组分优化,菌株TD-7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提高了26.39%。该菌的发酵液对温室盆栽及田间大棚中的番茄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1%和87.70%。滤液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TD-7发酵滤液中活性物质具有较广的pH适应范围(pH 4.0~9.0),在高温和紫外光照射下较稳定,有制成生物制剂应用于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原料,辅之以生物杀菌剂、抑菌剂、成膜剂等相关助剂制备出一种环保型玉米种衣剂。室内和大田实验结果表明,该种衣剂与传统玉米种衣剂相比,发芽率提高了16.20%、玉米产量提高了12.76%、种衣剂成本下降了23.29%,且环境友好无污染,具有明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对核桃根腐病具有优良防治效果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12可湿性粉剂,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筛选出对菌株BA-12活性影响最小和悬浮率最佳的载体和助剂及其配比。可湿性粉剂的配方为解淀粉芽孢杆菌10%,载体高岭土30%,湿润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分散剂三聚磷酸钠5%、保护剂腐殖酸2.5%。主要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活菌含量为1×108 cfu/g,湿润时间为40 s,悬浮率为79%,pH 6.72,含水率2.61%。稳定性测定中,菌剂对温度、酸碱、紫外光耐受性强,30~45℃、pH 6~8、紫外照射20~30 min均对菌剂影响小。盆栽试验得到500~1000倍稀释的菌剂为防治核桃根腐病推荐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19.
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FX1是从新疆库尔勒香梨生产区果蔬天然酵素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的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为提高其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和防病效果,本研究以平板抑菌活性和发酵液活菌浓度作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及摇瓶发酵条件(温度、转速以及初始pH)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FX1菌株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FX1的最适培养基为:玉米淀粉10.0 g/L,酵母膏25.1 g/L,KH2PO40.5 g/L,MnSO40.001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0,转速150 r/min,温度30.9 ℃,装液量100 mL/500 mL,培养时间48 h。优化后FX1菌株活菌数可达1.53×109 CFU/mL,抑菌圈直径可达26.6 mm,相比优化前分别增加了3.10倍和1.32倍。苹果离体花序的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喷施FX1菌体发酵液、无菌发酵滤液和脂肽类物质粗提取液能显著降低花腐率(P<0.05),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性防效分别可达68.53%、71.47%和76.30%,均高于优化前。研究结果为贝莱斯芽孢杆菌FX1菌剂的开发及其在梨火疫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种衣剂防治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可行性,通过选用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种衣剂,设置常规剂量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采取田间罩网小区试验,明确种衣剂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防效及对玉米出苗、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0%噻虫嗪FS、10%氟虫腈FSC、38%噻虫胺FSC、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30%噻虫嗪·氟虫腈FSC、30%噻虫胺·氟虫腈FSC、20%噻虫胺·氟啶虫酰胺FSC等7种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生长均安全;38%噻虫胺FSC有效成分用量7.6 g/kg种子处理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防治效果为70.6%~78.5%,防效最好,显著高于除30%噻虫胺·氟虫腈FSC 7.5 g/kg处理外的其他种衣剂处理(P<0.05),并且可使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出土始现期、出土高峰期推迟5~10 d,可以使成虫高峰期避开玉米吐丝期。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防控前移推荐使用38%噻虫胺FSC,有效成分剂量为7.6 g/kg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