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白僵菌是一种虫生真菌,目前在农林害虫防治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了进一步促进白僵菌农药的发展,开发低成本的白僵菌发酵方法或优化其发酵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尝试以木耳菌糠作为主要培养基液体发酵球孢白僵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菌糠培养基配方并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废弃菌糠适宜作为球孢白僵菌的主要培养基,当料液比为1:4,补充0.3%硫酸锰、0.5%硝酸铵,接菌量10%,培养温度为25 ℃,培养时间为4 d时,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达到了2.0×109个孢子/mL。研究证实了木耳菌糠培养球孢白僵菌的可行性,希望为低成本发酵其他生防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生防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杀虫剂,被开发成多种制剂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微生物制剂的生产成本高、耗时长,极大影响其生产效率。本试验通过液固两相发酵法筛选出提高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产孢量的最优增效剂浓度。结果表明0.1%浓度增效剂对金龟子绿僵菌的促产孢作用达最大化,浓度达4.48×109孢子/g;黄绿绿僵菌的最适增效剂浓度为0.05%,浓度达2.75×109孢子/g;当增效剂浓度小于0.1%时利于黄绿绿僵菌的产孢,增效剂高于0.1%时抑制产孢;而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与增效剂浓度正相关,最大浓度达7.41×109孢子/g。在真菌液体发酵过程中添加产孢增效剂,有效提高了真菌产孢量,缩短了真菌培养周期,为提高真菌制剂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联合应用球孢白僵菌HB-P-04与低剂量苦参碱对双线卷裙夜蛾的杀虫效果,探讨球孢白僵菌与杀虫剂混用的不同使用顺序和时间间隔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低剂量的苦参碱对菌株HB-P-04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较小,相容性良好。当球孢白僵菌与苦参碱体积比为1:4时的共毒系数最高,达到223.48,具有最高的联合毒力效果,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先球孢白僵菌处理,间隔24 h后苦参碱处理的混用方案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9 d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2.86%。在室内毒力试验中,不论是球孢白僵菌与苦参碱以体积比1:4混用,还是先球孢白僵菌处理,间隔24 h后苦参碱处理的混用方案,均能有效地缩短杀虫时间,提高杀虫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分离自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越冬幼虫僵虫上分离的43株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生物测定,筛选到致病力较强的4株菌株,并对这4株菌株的菌落形态、菌株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萌发率等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测定。同时以二点委夜蛾2龄幼虫为供试虫源,测定了这4株白僵菌菌株对二点委夜蛾的致病力,从中筛选出具有生长速度快、萌发率高、产孢量大等培养性状优及毒力较强的球孢白僵菌Ed-41菌株。该菌株在浓度为1×107孢子.mL-1悬浮液喷雾接种处理后,在26℃条件下,第8 d供试幼虫的死亡率达85%,显示出对靶标害虫的具有较好的毒力,在二点委夜蛾害虫生物防治中将有潜在的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白僵菌菌株的紫外线诱变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自然罹病的桃小食心虫和蛴螬僵尸上分离到产孢量较高的球孢白僵菌菌株46-1和卵孢白僵菌菌株4号,经紫外线照射处理,获得2个球孢白僵菌菌株23号和53号、1个卵孢白僵菌菌株45号,它们的产孢量和毒力稳定高于亲本,而且生产性状和田间防治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低温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韭蛆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室内测试了低温对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YB8的生物学特性(菌落生长速率与产孢量)及其对韭蛆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25℃温度范围内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25℃时菌落生长速率为3.15mm/d,产孢量为5.94×106个/mm2。20、23℃下菌落生长速率(1.94、2.91mm/d)与25℃下相比显著降低(P0.05),产孢量(4.80×106、5.57×106个/mm2)略有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8~17℃下与25℃相比菌落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均显著降低(P0.05)。低温下球孢白僵菌对韭蛆的校正死亡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25℃时韭蛆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5.33%,与其他各温度差异显著(P0.05)。因此低温对白僵菌生长和韭蛆致病力有显著影响,根据韭蛆的田间发生规律,建议春秋季节韭蛆盛发期使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韭蛆时应在土壤温度接近或达到25℃时使用。  相似文献   

7.
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与其对小菜蛾致病力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的各项生物学指标与其对小菜蛾致病力间的相关性,对一株球孢白僵菌菌株GXU-Bb进行单孢分离,测定了菌株GXU-Bb及其分离子菌株GXU-Bb16、GXU-Bb10、GXU-Bb13和GXU-Bb05这5个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胞外蛋白酶水平和几丁质酶水平等多项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产孢量变化范围1.54×10^7-2.98×10^7个/ml;胞外蛋白酶水平变化范围1.04-1.19;几丁质酶水平变化范围1.05-1.14;各菌株间对小菜蛾二龄幼虫的致病力差异较大,校正死亡率变化范围为39.81%-83.79%。将各生物学指标与菌株对小菜蛾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与菌株生长速率、孢子萌发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产孢量、胞外蛋白酶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几丁质酶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中的定殖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施用方式和处理浓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了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根部、茎部和叶部的定殖情况,同时检测了不同接种方式在球孢白僵菌不同处理浓度下对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不同组织部位上的定殖有着明显的差异,各球孢白僵菌接种处理中,均以叶部定殖的白僵菌孢子数最多,而茎部均未观测到孢子定殖;玉米根部仅在浸种和灌根处理中可见少量孢子。球孢白僵菌不同接种方式对其在玉米中定殖率的影响差异较大,灌根处理定殖率最高,为76.7%;其次为浸种处理,为73.3%;茎部注射处理及叶面喷施处理定殖率较低,分别为43.3%和36.7%。研究表明,不同施用方式及接种浓度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对玉米生长指标有一定的影响,球孢白僵菌可通过不同接种方式在玉米植株中定殖并扩散,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1×106~1×107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悬液浸种或灌根,对玉米苗的促进生长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七种化学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7种常用化学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高氯甲维盐、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阿维杀虫单、虫酰肼对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生长及产孢的影响,以研究化学药剂与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相容性,为化学杀虫剂和白僵菌制剂混合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田间常用浓度下,7种杀虫剂对该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27.93%~38.74%.虫酰肼组的孢子萌发率为33.19%,几乎不形成菌落,产孢量仅为0.05×106个/mL;而其余6种杀虫剂组的孢子萌发率为50.34%~70.62%,能形成较致密的菌落,产孢量为(2.51~3.58)×106个/mL.杀虫剂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减小,田间浓度再稀释5倍后,各处理组孢子萌发率升高到72.08%~84.92%;产孢量为(3.01~9.61)×106个/mL.在田间浓度下,虫酰肼与该菌株不相容;其余6种杀虫剂的相客性较好.并且相客性随着杀虫剂浓度的降低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株侵染柑橘木虱的球孢白僵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柑橘木虱虫体分离得到一株具有强致病性的虫生真菌GZMS-28,本文测定了该菌株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并分析了其rDNA ITS基因序列。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柑橘木虱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浓度为1.0×108个/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柑橘木虱成虫7d后,其校正死亡率达到95.7%。菌株GZMS-28的培养特征与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较为一致,其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白僵菌属多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对应序列相似性达到99%以上,因此将菌株GZMS-28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高毒力的生防白僵菌菌株,本研究对分离获得的4株白僵菌F1、F5、F6、F8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在室内检测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最后通过大田试验验证了高毒力菌株对花生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上述4株白僵菌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等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生长最快以及产孢量最高的是菌株F1,菌落呈粉状。菌株F6的分生孢子较其他菌株的分生孢子大。致病力检测结果表明,菌株F1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最强,LC50和LT50分别是2.9383×106 cfu/mL和5.79 d;其次是菌株F8,菌株F5和F6的毒力相对较弱。大田防效试验表明,菌株F1对花生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并在花生叶片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二斑叶螨是世界性害螨,为害多种经济作物和蔬菜.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和捕食螨联合应用防控二斑叶螨的可行性,本文测定了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GZGY-1-3孢子悬浮液对二斑叶螨的致病力,并用喷施球孢白僵菌16h、24h、36h和48h后的二斑叶螨分别饲喂智利小植绥螨,测定智利小植绥螨连续两代的致死率、生长发育及繁殖力变化.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南洋臀纹粉蚧和石蒜绵粉蚧是近年我国新记录的两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分别在福建省的番荔枝果园和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发生为害严重。为明确球孢白僵菌BB-T02对这2种检疫性粉蚧的生防潜力,本研究在该菌株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测定该菌株对两种检疫性粉蚧的致病力和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BB-T02培养最适的温度为28℃、光周期8L:16D、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在此条件下培养10 d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分别可达5.60 cm和4.22×108孢子/cm2。菌株BB-T02侵染南洋臀纹粉蚧和石蒜绵粉蚧10 d后的LC50分别为5.00×105孢子/mL和2.17×105孢子/mL,1.00×108孢子/mL处理的累计致死率分别为85.39%和88.76%、LT50分别为5.78 d和5.19 d。菌株BB-T02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幅度较大,在第5 d达峰值22.68 U/mL;几丁质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变化幅度相对平稳,均在第6 d分别达到峰值13.19 U/mL和9.77 U/mL。综上,球孢白僵菌BB-T02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对南洋臀纹粉蚧和石蒜绵粉蚧的侵染活性强,可用于这两种检疫性粉蚧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两株杀虫真菌金龟子绿僵菌QL-107和球孢白僵菌GYS-13对东亚飞蝗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其对榆林草原蝗虫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通过室内生测发现球孢白僵菌GYS-13和金龟子绿僵菌QL-107对东亚飞蝗均具有较强的毒力,田间防治试验证明,两株杀虫真菌在山地草原对蝗虫综合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特别是球孢白僵菌GYS-13对坡地草原蝗虫总防治效果高达81.8%。结果表明,两株杀虫真菌具有进一步开发为微生物杀虫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相关基因,为提高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提供基因靶点,从而提高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筛选出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高毒力菌株;采用新一代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纯培养的球孢白僵菌和球孢白僵菌侵染小菜蛾48 h的虫菌混合样品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基因功能及细胞通路等;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20个基因的差异表达。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纯培养的球孢白僵菌与侵染小菜蛾幼虫48 h的球孢白僵菌转录组对比分析共得到838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显著差异表达基因716个,上调基因350个,下调基因366个。本研究筛选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特别是上调表达的基因可能与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有关。GO二级分类表明,DEGs被注释到26个GO term中,包括11个生物学过程,8个细胞组分和7个分子功能;Pathway分析表明共有12个Pathway,93个上调基因和61个下调基因参与了这些途径。深入分析发现,胞外丝氨酸富集蛋白、细胞壁蛋白、胞外双加氧酶、铁转运蛋白、细胞壁半乳糖抗原蛋白等在侵染过程中与毒力相关的基因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研究结果为阐明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效的载菌技术是提高载菌赤眼蜂防治效果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比了不同吸附助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时间、羽化量、存活时间及载菌量影响,证明了不同助剂及吸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后对赤眼蜂无不利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w/v)淀粉溶液作为吸附助剂可显著提高赤眼蜂的载菌量,达3.6×104孢子/蜂以上,并应用该助剂建立了赤眼蜂高效携带白僵菌方法。从被害株数、蛀孔数、活虫数和僵虫数4个方面测定了载菌赤眼蜂田间防治玉米螟效果。结果表明,载菌赤眼蜂较单一使用赤眼蜂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被害株数、蛀孔数和活虫数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28.1%、22.8%和24.5%,并且载菌赤眼蜂处理组中僵虫数量显著高于单独使用赤眼蜂处理组,说明载菌赤眼蜂对玉米螟具有协同防控作用。利用该方法进行玉米螟田间防治,能够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率,节约劳动力,具有巨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对西花蓟马具高致病力的重要生防真菌。球孢白僵菌感染改变了西花蓟马的偏好温度。探讨这一现象对于提高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西花蓟马偏好温度随球孢白僵菌剂量和感染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各观察时间点(24~120 h,48 h除外),感染高剂量球孢白僵菌的西花蓟马偏好温度显著低于被低剂量真菌侵染的个体。与健康西花蓟马的偏好温度(24℃±0.5℃)相比,无论是高剂量还是低剂量真菌,染菌蓟马偏好温度均随时间推移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染菌0~48 h时,蓟马的偏好温度逐渐下降。染菌后48~120 h,偏好温度回升。感染高剂量球孢白僵菌的蓟马体内真菌基因拷贝数大于被低剂量真菌感染的个体,随染菌时间的推移,差异进一步加大。本研究将为建立西花蓟马的高效防控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