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西部五种沙生植物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西部5种沙生植物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期的推移,花棒、羊柴、柠条、沙拐枣和梭梭等5种植物的粗蛋白质含量呈线性下降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粗纤维、粗灰分、Ca、P及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在不同植物种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竹笋采后活性氧代谢对木质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竹笋在 5℃ 和 10℃下,木质素含量、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OD、CAT和 POD 3种酶活性虽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 H2O2呈持续上升趋势,由于 H2O2的积累,致使木质素含量不断增加。5℃的 SOD、POD活性和 H2O2含量均显著低于 10℃下的数值,5 ℃下木质素含量极显著低于 10℃下的数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的抗旱机理与抗旱性,为其园林应用及干旱条件下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控水法,与黑麦草(Lolium perenne)进行比较,对干旱胁迫下2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深,2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早开堇菜下降持续时间较长,降幅较大,而黑麦草下降趋势相对较平缓,降幅较小;细胞膜透性与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早开堇菜开始急剧增加的时间均晚于黑麦草;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早开堇菜开始下降时间晚于黑麦草,且变化幅度较黑麦草大;游离脯氨酸含量早开堇菜呈上升趋势,而黑麦草呈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黑麦草呈上升趋势,而早开堇菜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早开堇菜与黑麦草相比,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以大果卫矛和欧洲卫矛为试验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两者叶片的结构,并测定叶色相关的生理指标,探讨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内在联系,以期为卫矛属植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种植物叶片的表皮特征和横切面结构相似,叶片内不存在圆锥形细胞和气室。2种植物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在转色期均呈下降趋势,但大果卫矛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欧洲卫矛。大果卫矛的花色素苷含量以及各类色素含量占比变化不大,欧洲卫矛花色素苷大量合成且占比不断变大。欧洲卫矛的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大果卫矛的淀粉含量前期有所下降,后期保持平稳。大果卫矛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保持平稳,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下降趋势。欧洲卫矛CHI和PPO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POD活性呈下降趋势,PAL活性变化没有规律。综上,2种植物的叶色变化由叶片内色素的比例决定,而叶片结构对两者的呈色没有影响,可溶性糖参与花色素苷的合成,POD和PPO抑制花色素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张慧  王超  王沛芳  薛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54-1658,1661
[目的]揭示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共同存在时对沉水植物的影响,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手段。[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磷营养水平对Cd、Zn复合污染下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2种沉水植物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MDA含量、GSH含量、POD活性、CAT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培养时间延长,2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GSH呈缓慢上升趋势,当不存在磷水平时CAT活性无明显变化;但是黑藻比伊乐藻对胁迫更敏感,并且耐性优于伊乐藻。[结论]不同磷营养水平对受重金属胁迫植物的影响不一样,其中低磷水平(0.05 mg/L)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金属的毒害,与重金属产生拮抗作用;而高磷水平(5 mg/L)则加重了重金属对植物的伤害,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沈阳浑河段硬质护岸生态复绿中的4种植物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出更加适宜植入沈阳浑河段生态复绿的植物材料,对卧茎景天、白三叶、小冠花和草地早熟禾4种植物的叶绿紊含量、根冠比等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RWC)下降,卧茎景天和小冠花叶绿素含量先下降后增加;RWC为20%~30%时,卧茎景天的植株含水量最高,仅比对照下降8.47%;根冠比随RWC下降先下降后上升,4种植物中卧茎景天变化最显著;比叶重随RWC下降呈下降趋势;4种植物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情况不同.综上,4种植物的抗旱适应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卧茎景天>小冠花>白三叶>草地早熟禾.  相似文献   

7.
以4种景天属(Sedum)植物:佛甲草(Sedum lineare)、胭脂红景天(Sedum spurium‘Coccineum’)、凹叶景天(Sedume marginatum)和中华景天(Sedum polytrichoides)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梯度的低温胁迫对其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Chla+b)、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SP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随着温度的降低,REC、MDA和Pro含量呈上升趋势,Chla+b呈下降趋势,SOD和SPC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REC、Chla+b含量和MDA含量与4种景天属植物抗寒性的关系相对较密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4种景天属植物抗寒能力依次为:胭脂红景天>中华景天>佛甲草>凹叶景天。  相似文献   

8.
以4种景天属(Sedum)植物:佛甲草(Sedum lineare)、胭脂红景天(Sedum spurium‘Coccineum’)、凹叶景天(Sedume marginatum)和中华景天(Sedum polytrichoides)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梯度的低温胁迫对其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Chla+b)、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SP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随着温度的降低,REC、MDA和Pro含量呈上升趋势,Chla+b呈下降趋势,SOD和SPC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REC、Chla+b含量和MDA含量与4种景天属植物抗寒性的关系相对较密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4种景天属植物抗寒能力依次为:胭脂红景天>中华景天>佛甲草>凹叶景天。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平榛(Corylus heterphylla)的抗旱性,以优良抗旱植物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对照。测定干旱胁迫下2种植物叶片的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总含量及SOD活性等6项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天数的增加,平榛的脯氨酸积累量多于紫穗槐;2种植物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表明细胞膜透性增大;叶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叶绿素总含量略上升后下降;紫穗槐和平榛的SOD活性先后出现了2个峰值。综合分析表明,平榛的抗旱性优于紫穗槐。  相似文献   

10.
以黄花菜品种茄子花和大花萱草品种宿迁3号2个萱草属植物为试材,研究其花器官在自然衰老过程中的阶段划分,以及外瓣、内瓣、雄蕊和雌蕊等不同部位干鲜质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植物在花蕾阶段划分出初蕾期、中蕾期和成蕾期3个时期,开花阶段划分出开口期、初开期、盛开期、始衰期、衰败期和落花期6个时期。随着花器官的不断衰老,2种植物花器官不同部位干鲜质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个品种外瓣、内瓣、雄蕊丙二醛(MDA)含量在蕾期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进入花期后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雌蕊与之相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方面,随花器官不断衰老,茄子花和宿迁3号外瓣和内瓣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先升高、后下降、再上升、最后下降的趋势,茄子花的雄蕊呈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宿迁3号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茄子花雌蕊总体呈上升趋势,宿迁3号雌蕊呈先下降再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方面,随花器官不断衰老,茄子花外瓣和内瓣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雄蕊总体呈下降趋势;雌蕊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宿迁3号中,外瓣和内瓣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最后缓慢下降的趋势,雄蕊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雌蕊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以看出,在萱草花自然发育过程中,萱草花器官不同部位存在不同的自然衰老过程,研究可为制定黄花菜的合理采收时期提供生产指导,同时为研究萱草属植物开花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锰胁迫对3种花卉植物生理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花卉植物应用于锰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锰胁迫对紫茉莉、金盏菊、万寿菊生理抗性的影响。[结果]随着锰离子浓度的升高,3种花卉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脯氨酸的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锰处理紫茉莉、金盏菊、万寿菊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不添加锰处理的下降36.00%、5.29%、10.50%。3种花卉植物细胞膜系统所受伤害程度的大小顺序为万寿菊>紫茉莉>金盏菊。锰胁迫时金盏菊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最大,锰离子最高和最低浓度胁迫下脯氨酸含量相差近25倍。[结论]金盏菊对锰胁迫的耐受能力高于紫茉莉和万寿菊。  相似文献   

12.
旱害是较常见的植物非生物胁迫之一,本文比较了水分胁迫下二月兰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植物抗旱研究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二月兰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SOD、POD、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在中度水分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SOD、POD、MDA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二月兰可溶性糖含量从胁迫初期到末期都表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而SOD、POD、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二月兰对水分胁迫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这种抗性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13.
以戴云山常见的2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松属植物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研究对象,探讨这2种植物针叶的抗氧化酶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山松、马尾松针叶的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显著,马尾松MDA含量高于同海拔黄山松.MDA含量沿海拔梯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海拔1 400~1 700m,北坡黄山松MDA含量均高于南坡,随着海拔的升高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马尾松、黄山松抗氧化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增强的趋势;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高海拔处未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笔者研究了北京地区大叶黄杨和扶芳藤叶片组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在秋冬季生长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在秋冬季呈现先上升然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反复变化,表明它们叶片细胞膜的透性变化是可逆的。大叶黄杨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在初秋有小幅上升,之后基本上在秋冬季呈下降趋势,另外在一定的低温范围内,其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扶芳藤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则一直呈上升趋势。2种植物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秋冬季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它们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则不相同。2种植物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从秋季到初冬变化很小,当室外平均气温接近冬季最低时,脯氨酸含量才大幅度增加,之后又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海棠果和SH的实生苗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盐浓度处理比较其耐盐性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砧木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在低盐浓度时呈相反的趋势,而在高盐浓度时变化趋势相同,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海棠果的上升趋势大于SH的变化趋势;在高盐浓度时,2种砧木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积累状态,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海棠果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SH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海棠果S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SH叶片内2种保护酶活性变化趋势均为上升-下降-上升。  相似文献   

16.
3种垂直绿化植物对SO2的净化能力及其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熏气方法对2a生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云南黄馨(Jasminum mesnyi)和野蔷薇(Posa multiflora)进行8 h不同浓度(3 mg·m-3、12 mg·m-3、50 mg·m-3)的SO2熏气处理,探讨了3种植物对SO2的净化能力,及SO2对3种植物叶片叶绿素、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O2熏气增加了3种植物叶片中的硫含量,并且野蔷薇的硫含量与SO2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42**),3种植物平均净化SO2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野蔷薇、云南黄馨和爬山虎.随着SO2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抗坏血酸和游离氨基酸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脯氨酸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3 mg·m-3SO2处理导致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而抗坏血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50mg·m-3SO2处理下,3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爬山虎的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降低,抗坏血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云南黄馨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野蔷薇的抗坏血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可见,3种垂直绿化植物对SO2均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并具有相应的生理生化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两种野生岩生植物的抗旱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两种野生岩生植物金发草[Pogonatherumpanideum(Lam.)Hack]、丛毛羊胡子草(ErioophorumcomosumNees)的抗旱形态、生理表现。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强,两种野生岩生植物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增大;胁迫初期可溶性蛋白含量小幅度增加,随后呈缓慢下降;金发草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羊胡子草则先降后升;金发草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羊胡子草则一直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综合各项指标,丛毛羊胡子草抗旱性强于金发草。  相似文献   

18.
两种观赏槭树秋季叶片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延边地区两种观赏槭树秋季叶色变化过程中叶片的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以紫花槭和五角枫为试材测定了色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槭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一致,均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花色素苷含量变化趋势有所差异,紫花槭叶片类胡萝卜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而五角枫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不同色素的比值变化趋势为:叶绿素与花色素苷比值、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比值在两种槭树中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花色素苷和类胡萝卜素比值在紫花槭叶片中呈显著上升趋势,在五角枫叶片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趋势较为缓慢。两种槭树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均呈逐渐稳步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表明,两种槭树秋季叶色变化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共同作用的结果,且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是引起紫花槭叶片秋季呈色的主要色素,而类胡萝卜素是五角枫秋季呈色的主要色素。  相似文献   

19.
黑心菊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鸡菊为对照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黑心菊的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期间,黑心菊和金鸡菊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分析各种指标,可以认为黑心菊的抗旱性与金鸡菊相当。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镍砷复合胁迫对向日葵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为了解重金属对植物的伤害机理及重金属污染修复植物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镍砷复合胁迫浓度的不断升高,向日葵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