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调查抛栽粳稻抽穗规律和三化螟危害状况,结果表明:抛栽粳稻穗期非常有利于三化螟侵入危害。同时,从施药适期、农药种类、施药次数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抛栽粳稻穗期三化螟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沿江稻区.中稻抛栽方式避过或缩短水稻秧田遇一代三化螟的机会,致使一代种群数量下降,从而降低二代的发生量。但又由于抛秧稻前期生长优势明显、植株嫩绿.极易引诱螟蛾产卵,总体上加重了二代的发生危害程度。抛秧稻主要靠分蘖成穗.抽穗不整齐,与三代三化螟卵孵期吻合时间长.致使水稻危害适期拉长.此有利于三代种群发展。因此,  相似文献   

3.
靖江市属沿江单季晚粳稻区,水稻面积31.93万亩,其中抛栽稻面积达25.82万亩.三化螟自八十年代末暴发以来,一直是我市水稻主要害虫.常年发生三代,近几年随抛栽稻的大面积推广,一、二代的发生受到抑制,但三代发生和危害仍却很严重.  相似文献   

4.
水稻轻型栽培与三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秧人栽,旱秧人栽,旱秧抛栽和塑盘抛栽与三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探讨,初步明确了在同期播栽的情况下,4种栽培方式对水稻全生育期的影响并不明显,分期播种,同期移栽,早播与迟播从始穗齐穗的历期相差7-10d。三化螟侵入旱秧的侵入率,成活率低于水秧及塑盘秧,取食水秧,塑盘秧的生长发育快于旱秧。一块卵造成的枯心数,旱秧抛栽多于塑盘抛栽,造成的白穗数,4种栽培方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水秧人栽、旱秧人栽、旱秧抛栽和塑盘抛栽与三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探讨,初步明确了在同期播栽的情况下,4种栽培方式对水稻全生育期的影响并不明显,分期播种、同期移栽,早播与迟播从始穗至齐穗的历期相差7~10d。三化螟侵入旱秧的侵入率、成活率低于水秧及塑盘秧,取食水秧、塑盘秧的生长发育速度快于旱秧。一块卵造成的枯心数,旱秧抛栽多于塑盘抛栽,造成的白穗数,4种栽培方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水稻螟虫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三化螟主要为害单季晚粳稻、中稻和连作晚稻。近来改变栽培制度,在杭嘉湖晚粳地区和浙东中秈稻地区,因改制后形成混栽,三化螟为害严重,一般枯心率在20%以上,重者达62.99%。二化螟主要为害晚粳稻和双季间作稻,晚粳稻被害早期形成变色叶鞘和枯心,后期造成半枯穗,重者半枯穗达3成以上;至于为害间作晚稻,往往造成无收。1956年我们对666  相似文献   

7.
不同抛栽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序抛栽、旱育保姆无序抛栽、旱育保姆有序抛栽和无序抛栽(对照)不同抛栽方式对比,以研究水稻优化定点抛栽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有序抛栽和旱育保姆有序抛栽的单位面积穴数变异较小.旱育保姆无序抛栽、旱育保姆有序抛栽的高峰苗出现期偏迟.有序抛栽和旱育保姆处理可提高抛栽水稻的成穗率.旱育保姆处理有利于降低抛栽水稻的株高.有序抛栽处理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和每穴植株总干重.有序抛栽、旱育保姆无序抛栽、旱育保姆有序抛栽的实际产量较无序抛栽分别增产16.21%、10.02%和24.57%.旱育保姆有序抛栽的每穴有效穗数、每公顷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无序抛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水稻抛栽实践中,普遍存在抛栽均匀度差,立苗慢,死苗,母茎穗与2~3次分蘖穗大小差异明显,穗层不齐等现象。其原因主要是:(1)孔穴之间秧苗串根粘连,抛栽时粗心不注意,影响均匀度;(2)做田质量差,或田面浮泥、泥浆过于沉实,抛栽时秧根带土少,秧苗营养……  相似文献   

9.
水稻抛栽制种母本比同播期半水秧手插栽培方式播始历期延迟,始穗至齐穗历期缩短,够苗快,群体大,每穗粒数减少,单位面积有效穗,总颖花数增加。根据这些生育特点,采取调整父母本播差期,培育壮秧,提高抛栽质量和合理运筹肥水等栽培管理措施,可确保抛秧制种成功。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表明,豫南粳稻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是高温引起灌浆结实能力下降、品质降低;高温高湿在抽穗灌浆期引起稻瘟病、纹枯病严重发生;三化螟三代在怀苞抽穗期集中危害。推迟粳稻播期和抽穗灌浆期,可有效改善粳稻抽穗灌浆期生态环境,排除上述障碍。该对策得到了田间试验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旋耕抛栽稻与常规耕翻抛栽稻相比,前期表现缓苗期延长,分蘖发根期推迟。后期表现生长旺盛,叶面积大,光合产物积累多、运输快,具有穗数略减、增粒、增重而增产的特点。比留茬30 cm免耕抛栽稻前期发苗早、死苗率低、僵苗少,中期高峰苗出现时间早而多,成熟时有效穗数略减,但每穗粒数多,粒重高,产量增。比留茬15 cm免耕抛栽稻的分蘖、发根、长叶等生育进程慢,产量相近。单位面积纯收入排序为:旋耕抛栽稻>留高茬免耕抛栽稻>不还草旋耕抛栽稻,留茬15~20 cm免耕抛栽稻>留茬30 cm免耕抛栽稻。全量还草旋耕抛栽技术具有生态环保、培肥土壤、减轻病虫草害、省工节本、操作简便、增产增效等多方面优点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为害水稻的螟虫主要为三化螟和二化螟,其分布与耕作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杭州、嘉兴、湖州平原晚粳稻区在改制前向以三化螟害为主,是本省螟害严重区域。自改制后到1956年约有25%单季晚粳稻改种连作稻,又原来混栽有一部分早中稻,因增加了混栽程度,使第一代螟蛾可以直接飞入早稻本田产卵,由于螟蛾有趋嫩产卵习性,第二代飞往单季晚稻田产卵,第三代集中连作晚稻田产卵,三代的发生期都碰上了最适宜其生育繁殖的分蘗期,因此,  相似文献   

13.
道县早稻旱育抛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抛栽密度与水育秧手栽的对比试验,探讨抛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旱育抛栽秧具有早生快发,有效穗多和早熟等特点,抛栽密度以30万/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对8种农药在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时期试验表明,宏锐120ml/667m^2,在三化螟卵孵高峰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长;20%康宽悬浮剂10ml/667,在三化螟卵孵高峰期或盛末期施药、宏锐60ml/667m^2.在三化螟卵孵高峰期施药、48%乐斯本乳油80ml和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3g,在三化螟卵孵盛末期施药,防治效果均较好,持效期较长;上述药剂可推广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杂交晚稻免耕抛栽早穗的原因,即没有掌握盘育秧的秧龄特性和品种特性、早晚稻熟期搭配不当造成秧龄过长,以及适期足龄抛栽后,平躺苗和部分斜立苗的立苗期长而"变相秧龄过长",均导致主茎在本田的营养生长期缩短,不正常地提早进入生殖生长而产生早穗.提出了严格控制秧龄,稀播匀播增加秧龄弹性、清理大田、高抛匀抛扶苗以缩短立苗期,并合理肥水促早发等预防和补救早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早稻嘉育948和嘉育293,晚稻甬粳18和丙97-209,进行连作稻旱育抛栽的茬口搭配研究。结果表明,与旱育秧手插相比,旱育抛栽的水稻有效分终止期提早2 ̄5d,最高苗增加77.7万 ̄114.2万/hm^2,生育期延长1 ̄2d,有效穗增加15.2万 ̄66.7万/hm^2,每穗总粒增加1.6 ̄6.03粒,旱育抛栽连作水稻的品种搭配组合以嘉育948与丙97-209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在中稻上进行了无盘旱育秧抛栽与塑料软盘旱育秧抛栽、湿润育秧移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无盘旱育秧抛栽较塑料软盘旱育秧抛栽、湿润育秧移栽具有提高成秧率和秧苗素质、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率等优点,增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杂软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特点及增产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杂软盘旱育抛秧有极显著的增产效益,对其增产的产量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是增产的关键因素。虽然秧苗生长慢,但抛栽后生长迅猛;秧苗期根短而小,抛栽后发根力特强;分蘖节位低、低位蘖多,穗子整齐度高是其增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早稻旱地育苗抛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稻早育抛栽是一种在旱地苗床培养矮壮秧苗,采取抛秧方式移栽的栽培技术。试验表明,旱育抛栽具有较强的前期生长优势,突出表现为根系发达,个体分蘖节位低、数量大,群体茎蘖发展快。采用大穗型品种,群体控制适中,能够达到增穗增粒;采用多穗型品种,基础群体较大,则苗峰高,增穗明显,但穗形有所下降。旱育抛栽产量高于旱育手插,比传统的水育手插明显增产。此栽培方式移栽速度快,是一项高产高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水稻种植方式对中粳稻产量的影响,以探寻灌南县最适宜的中粳稻种植方式,为当地水稻栽植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连粳7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手栽、抛栽以及机插三种水稻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指标,生育期、种植经济效益。【结果】机插这种水稻种植方式中粳稻实际产量最高,较手栽及抛栽两种方式分别增产3.44%、1.59%;相较于手栽,抛栽和机插均可缩短水稻的生育期,其中抛栽可缩短3天,机插可缩短11天;在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种植纯收益由高到低依次为机插、抛栽和手栽,机插、抛栽分别较手栽每公顷可增加种植经济效益2488.6元、2056.6元。【结论】在灌南县中粳稻栽培中,机插可有效提升水稻产量、缩短水稻生育期、增加种植经济效益,是三种栽培模式中最省工、节本、增效的种植方式,值得在当地水稻种植区域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