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雏鸡脱温转群是从一个生长阶段转向另一个生长阶段,从一种生长环境转移到另一种生长环境,需要鸡群逐步适应。 转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脱温要逐步进行。将会内温度逐步降至与舍外温度基本相同,然后不关闭窗门,让舍内环境逐步接近舍外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适宜的环境环境是培育高产蛋鸡群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没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就培育不出健康高产的鸡群。环境控制主要涉及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方面。1.适宜的温度。控制适宜的温度重点在育雏期,进雏前一定要调温与试温,舍内温度比适宜的温度高出1-1.5℃。因为雏鸡运到育雏舍后首先是需要休息,  相似文献   

3.
鸡群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入另一鸡舍,因环境变化太大,鸡群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使鸡抵抗力下降,极易引起鸡群发病。现就转群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1.在转群前几天就应逐渐降低鸡舍的温度,提高鸡对低温的适应能力。2.转群以前提高转人鸡舍的温度,缩小转人鸡舍与原鸡舍的温差。这在冬春季节尤其重要。3.转群前让鸡空腹.抓鸡、装箱动作要轻,减少机械性损伤。冬季转群应选温暖的天气,午后l-2时最适宜,夏季选凉爽的早晨。4.转群前3~5天,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以免转群后因环境不适应而发病。5.转群后饲料中增添多种维生素,以…  相似文献   

4.
水帘降温系统在现代化养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舍内环境是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温度的影响更为突出,维持舍内温度的稳定与均匀是养鸡业的一个关键控制点,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鸡群强烈的应激,从而导致疾病发生,饲料转化率降低,死淘数增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王志宏 《山东家禽》2012,(10):21-22
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变化幅度增大,育雏舍内的环境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能否使雏鸡健康平稳地成长,并且为日后适应更加寒冷的冬季打好基础,取决于育雏鸡舍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给雏鸡提供最舒适、最有利于其健康生长发育的舍内环境。如果在育雏期间环境控制不当,就会导致鸡群生长发育受阻,患病风险加大,死淘率增加,给后续生产造成隐患与损失。  相似文献   

6.
一 温度控制 养殖户采取三段式饲养模式,因此雏鸡一般在7~8周龄转入育成舍,这是鸡只机体自身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但是仍然不是很完善,而且又面临着转群带来的各种应激,机体处于十分疲惫的状态(亚健康状态),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应激。因此,转群前后,雏鸡舍应做好降温工作,育成鸡舍应做好进鸡前的供暖预温工作,保证温度接轨。  相似文献   

7.
正1光照管理1.1育成期转群期间光照衔接管理雏鸡多饲养到60天(早的42天)就转到蛋鸡舍内饲养。为了降低应激反应,转群后的前2天鸡群要尽量采取不间断光照,光照强度要跟转群前育雏期一致(购买青年鸡的养殖场一定要掌握青年鸡场的饲养管理要点和养殖规律),让鸡尽快找到料槽、水槽,能够正常采食。随  相似文献   

8.
饲养肉种鸡一般采用育雏育成期、产蛋期两阶段,式网上平养、笼养或地面平养。一般情况下,转群对整个鸡群来说是一个最大的应激。因此,转群前后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合理组织安排这项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保证鸡群平稳,安全地过渡到种鸡舍。1转群前种鸡舍的准备首先将舍内的通风、供暖、饮水、喂料、产蛋等设备,能移到舍外的均移至舍外彻底清洗、晾晒、消毒。同时,对种鸡舍和舍内的设备进行彻底地清扫、冲洗,消毒。然后将舍外的设备移入舍内进行维修,调试。待一切设备运行正常后,封闭鸡舍进行最后一次的熏蒸消毒。2转群日龄和时间肉…  相似文献   

9.
饲养肉种鸡一般采用育雏育成期、产蛋期两阶段式网上平养、笼养或地面平养,正常情况下,转群对整个鸡群来说是一个最大的应激。因此,转群前后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合理组织安排这项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保证鸡群平稳、安全地过渡到种鸡舍。1转群前种鸡舍的准备首先将舍内的通风、供暖、饮水、喂料、产蛋等设备,能移到舍外的均移至舍外彻底清洗、凉晒、消毒。同时,对种鸡舍和舍内的设备进行彻底地清扫、冲洗、消毒。然后将舍外的设备移入舍内进行维修、调试,等一切设备运行正常后,封闭鸡舍进行最后一次的熏蒸消毒待用。2转群时间的选…  相似文献   

10.
1保温 雏鸡对温度要求严格,温度低会引起雏鸡冻死、压死、感冒、白痢、蛋黄吸收不良及生长迟缓。因此,确保冬、春季鸡群所需的温度是养鸡成功的关键,养户在保温时要注意鸡群正常生长对温度的要求。第一星期1-3天龄不低于33℃,以后每2天下降1℃一星期时温度要在31℃以上;以后每星期降2-3℃,30日龄时不低于20℃。中大鸡(30日龄以上鸡),应在18℃以上,最低不能低于15℃。  相似文献   

11.
王新谋 《猪业科学》2006,23(1):70-72
猪舍舍内环境是指舍饲猪直接与之接触、终生受其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空气温度、湿度、气流、热辐射(四者构成影响体热调节的热环境)、光照、有毒有害气体(CO2,NH3,H2S、恶臭)、尘埃、微生物、噪声等.广义地说,还应包括猪群状况、饲养管理等。舍内环境调控的目的在于尽可能为养猪人和猪群创造适宜环境条件.以提高劳动效率和猪的生产水平.保障人,畜健康。  相似文献   

12.
1创造适合仔猪生长的小环境 1.1保持舍内环境条件稳定尽量为仔猪创造比较舒适的小气候环境,避免酷暑严寒、畜禽粪便污染、空气浑浊等因素造成的应激反应。断奶时将母猪赶走,而把仔猪留在原栏,使仔猪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断奶后的饲养人员和饲料等因素都应保持相对稳定,待断奶仔猪群的精神、食欲、粪便都正常之后,再逐渐改变饲料、饲养程序和进行混调栏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转群是饲养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节,由于转群本身和鸡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都能给鸡产生应激,为了将此应激降到最低程度,转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转群前(1)管理人员事先应了解所要转群鸡的免疫情况以及要转入的鸡舍曾发生过什么疾病等,以便在转群后采取相应措施。(2)确定转群时间,雏鸡(6~7)周龄时转入育成鸡舍,到(17~18)周龄,最迟不超过20周龄转到产蛋鸡舍。(3)对所要转入的鸡舍和设备进行维修,然后清洗和消毒鸡舍,转群一周前再次进行彻底的熏蒸消毒。舍外环境也要进行适当的清理卫生和消毒。(4)转群前应调整…  相似文献   

14.
生产绿色商品肉鸡,必须考虑在充分发挥肉鸡生产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鸡肉品质。肉鸡养殖的环境控制主要包括鸡舍内外两部分。舍外环境控制主要包括场址布局与鸡舍构造、废弃物处理等;舍内环境控制主要包括雏鸡的选择、通风、光照、饲料、饮水、温度、湿度等环节。  相似文献   

15.
1)时间要恰当。蛋鸡一般在20周龄左右开产,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并使其成为和睦的群体,一般在18周龄即要转群,否则会影响产蛋量。2)鸡舍环境要搞好。冬季产蛋鸡入舍前2~3 d,要提前给鸡舍升温,使其和原来鸡舍温度基本一致。舍场用40%甲醛溶液或50%来苏儿溶液消毒。3)预防应激。转群工作冬季在暖和的中午进行,夏季在凉爽的早晨进行。转群前让鸡空腹,抓鸡、放鸡动作要轻。转群后3~5 d饲料中加适量的抗菌素药物,以免鸡转换环境后不适应造成发病。4)分群要合理。转群前要对鸡群进行检查,按鸡的大小分群,以便于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阎宏  陈为民  孟文君 《畜牧与兽医》2000,32(Z1):109-113
为确切了解本地区典型鸡舍内的空气环境状况,对银川地区无窗鸡舍不同季节的舍内空气环境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无窗鸡舍内冬、春季温度明显的高于舍外,基本适宜于鸡的生长需要,说明鸡舍的保温供暖能力较强,适合于本地区的寒冷气候.其不足之处是舍内各季节通风换气不足,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夏季舍内温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春季是鸡病的高发季节 ,因受气温逐渐转暖的影响 ,病菌大量繁殖 ,并传播迅速 ,各种疾病的发生 ,给养鸡业带来损失。为预防和控制鸡病的发生 ,保证安全生产 ,必须制定防病技术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鸡舍环境条件 ,使鸡生活在适应自己生长发育的环境中 ,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饲养上要注意供给鸡生长、生产所需要全价、质量好的饲料 ,料内的营养物质要满足其生长和生产所需要 ,尤其是维生素的供给要充足。饮水要干净、清洁。管理上要细心 ,经常观察鸡群 ,注意鸡群的变化。注意舍内的温湿度和通风。温度 :舍内的温度要适宜。商品蛋鸡…  相似文献   

18.
做好雏鸡管理,提高雏鸡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适宜的舍内环境,是提高雏鸡成活率,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性技术措施。据笔者多年生产实践经验,要做好雏鸡管理,提高雏鸡成活率。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浅谈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肉鸡饲养管理应主要从舍内温度、湿度、密度、通气状况、光照控制、药物预防这几个方面着手,为鸡群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1育雏舍的准备 雏鸡全部转群后,先将舍内的鸡粪、垫料,顶棚上的蜘蛛网、尘土等清扫出舍。雏鸡舍要进行检查维修,如修补门窗、封死老鼠洞,检修鸡笼,使笼门不跑鸡,笼底不漏鸡。做到利于防疫、保温、通风换气,无贼风,不漏雨,不潮湿,无鼠害。在进雏前2~3天,安装好灯泡,整理好供暖设备(如红外线灯泡、煤炉、烟道等)。把育雏温度调到需要达到的最高水平(一般近热源处35℃,舍内其他地方最高3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