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利用白芝麻、黑眼豇豆和洋酸浆等3种草本指示植物对从日本引进的8个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系,进行温州蜜柑萎缩病毒感染情况的生物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系都受到温州蜜柑萎缩病毒的感染,每个品系均可在2种以上的指示植物上表现典型症状。为此,提出引进日本柑橘繁殖材料应先通过热处理和茎尖微芽嫁接等技术脱毒后再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2.
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atsuma dwarf virus,SDV)属于温州蜜柑萎缩病毒属Sadwavirus,其寄主范围广,可侵染几乎所有的柑桔属及其近缘属的植物。感染SDV的柑桔树矮化,叶片为典型的船形或匙形叶,并造成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SDV引起的温州蜜柑萎缩病最初在日本流行,20世纪80年代随引种传入我国,且随着一些优良品种的推广而逐步扩散。目前对温州蜜柑萎缩病尚无有效  相似文献   

3.
柑桔碎叶病的分布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指示植物腊斯克枳橙对国内5个省(区)的29个地方品种76个标样和8个从日本引进的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系进行鉴定,其中广东的蕉柑、雪柑、暗柳橙、新会橙:湖北的黄陵无核橙:四川的夔府红心柚、奎柑以及从日本引进的德森温州蜜柑都感染有碎叶病毒。在腊斯克枳橙上的症状是叶片上出现透明黄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叶缘缺损,叶片畸形,茎上有微凹的褪绿茶斑,茎秆弯曲,严重时,整株矮化。  相似文献   

4.
温州蜜柑矮缩病是由一种直径约为26nm的球病毒引起的、为害柑桔的病毒性病害。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各生产柑桔的国家中,除日本、土耳其外,均无报道有SDV的存在和为害。本文主要报道在1987—89年间,在浙江省通过对SDV的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指示植物鉴定的初步试验结果。(一)田间调查根据日本、土耳其等人描述的症状,在春梢抽发期和在采果前进行调查观察。结果显  相似文献   

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已成功用于检测柑桔病毒,例如温州蜜柑矮缩病毒(SDV)和柑桔花叶病毒(CiMV)。由于两者在抗原上密切相关,故需要用单克隆抗体做更特异和更灵敏的检验。因此,我们试图研制出SDV的单克隆抗体。依据宇杉等人的方法来提纯SDV病毒粒子,将其与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相混合,然后注射到8周龄的BALB/c小鼠腹腔内  相似文献   

6.
 温州蜜柑矮缩病是由一种直径约为26nm的球病毒引起的、为害柑桔的病毒性病害。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各生产柑桔的国家中,除日本、土耳其外,均无报道有SDV的存在和为害。  相似文献   

7.
柑桔花叶病是温州蜜柑上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害,日本大部分桔区有此病发生。我国近年多渠道从日本引入温州蜜柑新品系,该病是否已经传入的问题值得重视。现将该病研究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从和歌山县有田地区的温州蜜柑上分离到一种表现果实环斑症状的汁液传播性病毒。用该病毒接种草本植物所现症状和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表现的症状稍有不同。病毒粒子为直径约28nm的多面体.含有三种离心组分。双向免疫扩散和交叉吸附试验表明该病毒和SPV是异源的。用纯化病毒接种温州蜜柑,在果实上产生典型的环斑症状。这些结果表明该病毒是可引起温州蜜柑花叶病的柑桔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9.
柑桔碎叶病毒病发生与研究现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天淼 《植物保护》1988,14(6):46-47
1935年作者和赵学源等分别在浙江黄岩和四川重庆,于本地早、槾桔和蕉柑、北京柠檬上鉴定到柑桔碎叶病毒。次年,作者等又在黄岩柑桔等10个品种(系)上鉴定到碎叶病毒。我们的研究表明,柑桔碎叶病毒在我  相似文献   

10.
温州蜜柑矮缩病是1952年Yamada在日本的温州蜜柑上首先发现的柑桔病毒病。该病害几乎在日本所有的柑桔产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温州蜜柑的幼树。其症状是春梢新芽黄化,幼叶皱缩、变小,呈舟形或匙形。被害枝生长停滞,节间缩短,密生小叶,即所谓从枝症。病树生长衰退,虽不枯死,但产量显著减少,果实品质降低,重病树甚至绝收。病害传播主要是通过感病接穗芽条。至今没有发现虫媒,怀疑病原通过土壤传播。鉴定一般可用指示植物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目  相似文献   

11.
柑桔裂皮病发生情况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裂皮病(exocortis)是以枳、枳橙和檫檬作砧木的柑桔树的严重病害,它的病原是一种类病毒[4]。有的毒系引起砧木部树皮纵向开裂或翘裂,植株矮化,树势衰退;有的毒系仅引起植株矮化。此病除了嫁接传播外,亦通过修枝剪等与韧皮部接触传播。病害的鉴定,以利用指示植物为主。敏感的指示植物是Etrog香橼的USDCS 60-13选系和亚利桑那861选系[1、2]。此外,亚利桑那861-S-1选系更为敏感[3]。它不仅适用于鉴定一般毒系,亦适用于鉴定弱毒系。防治措施以通过茎尖嫁接脱毒或鉴定选择无病母树繁殖无毒苗木为主,亦要注意防止通过工具等的田间传播。  相似文献   

12.
温州蜜柑萎缩病是以日本为主的少数亚洲国家柑橘上的重要病毒病害,多数柑橘品种隐症带毒,不易发现,对其早期准确快速检测尤为重要.以毒源植株的叶、枝皮为材料,对提取的总RNA和总核酸进行反转录和PCR扩增,通过SDV特异引物的设计与筛选,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的建立与优化,扩增得到一个251 bp的特异片段,测序结果与日本Iwanami报道的SDV序列同源性为99.6%.RT-PCR检测体系的灵敏度为100ng,同时应用该检测体系可以全年检测到毒源植株嫩叶、嫩皮、老叶、老皮中的SDV.  相似文献   

13.
6种柑橘类植物对柑橘衰退病毒分离株TR-L514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存在复杂的株系分化现象,运用弱毒株交叉保护防治柑橘衰退病时需了解不同类型柑橘对CTV构成的影响。作者将CTV分离株TR-L514嫁接接种到6类柑橘植物上获得了18个亚分离株,并对这18个亚分离株和TR-L514进行了指示植物鉴定,p25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p23基因的序列比较。结果表明,CTV株系对不同柑橘类植株的适应性存在差异。TR-L514嫁接到不同柑橘类植株其构成会发生变化,在甜橙上可以同时检测出p25//HinfⅠ RFLP第1和6组群,并具有比在其它4类柑橘上更为复杂的SSCP谱型构成,因此甜橙可能更适宜于CTV的增殖。TR-L514及18个亚分离株的p23基因序列差异可能与不同类柑橘植株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在浙江黄岩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方案对某些柑桔病虫害的防效及成本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与果农常规的以使用化学合成农药为主的防治方案相比,采用以使用机油乳剂和铜制剂为主的防治方案既能使柑桔病虫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又使果园生态得到改善、天敌群落密度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力得到恢复,进而使害虫得到可持续的控制。实施该防治方案的初期成本可能会稍高于常规防治方案,但持续实施后,天敌群落密度增加,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力提高,需要用药的次数减少,一年后其防治费用会降至常规防治方案之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广东省3个柑橘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黄龙病菌含量,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为病害防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第一年,3个品种春梢期的黄龙病菌平均含量分别为3.52×10~5、4.76×10~5、1.03×10~5拷贝/g,显著低于相应夏梢期(5.50×10~5、9.48×10~5、2.50×10~5拷贝/g)和秋梢期(5.32×10~5、9.84×10~5、2.59×10~5拷贝/g);夏梢期与秋梢期含量又显著低于相应冬梢期(21.60×10~5、17.65×10~5、6.86×10~5拷贝/g)及果实成熟期(14.57×10~5、16.45×10~5、7.96×10~5拷贝/g);砂糖橘全年黄龙病菌含量与贡柑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柠檬;第二年的数据与第一年类似,但砂糖橘和贡柑在多个生育期的含菌量比上年均显著升高,而柠檬所有生育期菌量均无显著变化。结果显示:柑橘病树内的黄龙病菌含量在春梢期最低,夏梢、秋梢期次之,冬梢期及果实成熟期最高;‘柠檬’相对耐病,体现为含菌量相对较低、增速较慢。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湖南省柑橘黄化症状与柑橘慢衰病和柑橘黄龙病的相关性,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湖南省永州地区表现黄化症状的柑橘进行了两种病原的鉴定及分布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该地区柑橘黄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柑橘半穿刺线虫和黄龙病菌对柑橘的侵染。所检样本中,柑橘慢衰病平均发生率为82.1%,土壤中的半穿刺线虫群体密度最高达到3 077条/100mL。永州地区柑橘黄龙病病菌属于韧皮部杆菌属类细菌亚洲种,平均检出率为64.3%。柑橘半穿刺线虫和黄龙病菌在柑橘园存在混合侵染现象,混合侵染率为53.6%。柑橘半穿刺线虫在永州地区柑橘产区分布广泛,是造成柑橘黄化症状的重要病因,重视并有效防控柑橘半穿刺线虫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A viroid etiology for citrus gummy bark (CGB) disease of sweet orange is supported by the similarity of symptom expression to cachexia disease of mandarins and tangelos caused by the hop stunt viroid (HSVd) related citrus viroid II (CVd-II), as well as the detection of CVd-II variants in CGB infected Washington navel and Dörtyol sweet orange, a Turkish cultivar. A survey was made of 67 clones of CVd-II related variants recovered from severe CGB symptomatic and non-symptomatic trees of the same cultivars growing in close proximity. Only CVd-IIa, a non-cachexia inducing variant, was found in non-symptomatic Washington navel trees and no CVd-II variants were recovered from the Dörtyol control. CGB infected sources contained a number of CVd-II related variants with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detected closely related to CVd-IIc, a known cachexia inducing viroi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representactive variants from CGB sources was determined by transmission to citron (Citrus medica) as well as by bioassay on the indexing host for cachexia, Parson's Special mandarin (Citrus reticulata).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在福建省南平市的橘柚和三明市的温州蜜橘上发现的疑似柑橘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通过回接法验证菌株的致病性,利用形态学特征对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最大似然法以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endoPG为靶标对本研究以及国内外已报道的链格孢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病组织中共分离获得26株纯培养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均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利用分生孢子液接种橘柚离体嫩叶发现,有22株菌株能侵染橘柚叶片并产生与田间相似的褐斑病症状,确认该病害为链格孢引起的柑橘褐斑病。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所得的26株菌株均聚在已报道的4个柑橘链格孢进化分支Clade1~Clade4中,其中21株菌株聚在国内特有的分支Clade4中,有3株菌株和1株菌株分别聚在国内外兼有的分支Clade3和Clade1中,1株菌株聚在国外特有的分支Clade2中,表明在福建省采集的这些柑橘褐斑病菌均为链格孢菌,且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和柑橘黄脉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 CYVCV)在广西柑橘上的发生?分布及其遗传变异情况, 于2020年至2021年对百色?北海?崇左?贵港?桂林?河池?贺州?来宾?柳州?南宁?梧州和玉林等12个柑橘产区进行了病毒病调查?采用RT-PCR对采集样品进行了病毒检测, 并基于病毒分离物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采集的737份柑橘样品中, CTV的检出率为20.62%, CYVCV检出率为18.32%, CTV的检出率略高于CYVCV?病毒复合侵染的现象在采集的柑橘样品中普遍存在, CTV和CYVCV复合侵染率高达34.50%?对RT-PCR产物测序共获得12个CTV分离物和6个CYVCV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 CTV和CYVCV的CP基因序列都较保守, CTV分离物的遗传进化与地理来源?寄主来源均没有明显相关性, 但CYVCV分离物的遗传进化与地理位置具有相关性, 而与寄主来源无明显相关性?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CTV和CYVCV在广西的流行情况以及柑橘病毒病的检疫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单独采用茎尖嫁接法和单独采用热处理法均难脱除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但采用白天40℃光照,夜间30℃黑暗(各12小时)热处量7~43天,结合茎尖嫁接法获得的72株茎尖苗全部脱除SDV。所以采用上述方法热处理7天,结合茎尖嫁接是脱除SDV的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